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關于認清“憲政民主”實質的若干問題

2017-05-30 20:00:02黃相懷
寧夏黨校學報 2017年6期
關鍵詞:偏頗超越實質

黃相懷

摘要:“憲政民主”是基于西方歷史文化傳統(tǒng)而發(fā)展形成的一種政治理論樣式和政治實踐形態(tài),具有濃厚的西方政治法律色彩,其實質是符合西方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一種政治制度,即西方民主。盡管“憲政民主”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具有一定啟示意義,但其在多個方面都存在著難以掩飾的缺陷和弊端,絕非“完美”和“理想”。因此,我們對待“憲政民主”的科學態(tài)度,只能是批判地借鑒,絕不能盲目照搬。我們既要批判和抵制其錯誤,又要借鑒和吸取其優(yōu)長,進而創(chuàng)新話語體系,增強自我話語權,走穩(wěn)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我們還要切實搞好研究宣傳,旗幟鮮明地表達我們的立場,以求得宣傳成效最大化。

關鍵詞:“憲政民主”;實質;偏頗;超越

中圖分類號:D69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2921(2017)06-0014-08

“憲政民主”是近年來我國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特別是法學、政治學和經(jīng)濟學領域使用較多的一個外來詞匯。作為對西方政治的理論升華和實踐總結,“憲政民主”在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著人類政治文明新的發(fā)展成果。但“憲政民主”,是一個帶有強烈西方政治法律色彩的詞匯,它所蘊涵的價值取向和現(xiàn)實傾向,是與我國的民主法治理論與實踐不相容、不投合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搞清楚,我國人民民主與西方所謂的‘憲政本質上是不同的。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盵1]認清“憲政民主”的這一實質,對于提高我們的政治鑒別能力和理論思考能力,自覺自信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一、 關于“憲政民主”的內涵

從詞源和語用的角度看,“憲政民主”是由“憲政”和“民主”構成的復合詞。在西方,“憲政”和“民主”分別有著自己不同的起源和演化路徑,理論訴求和現(xiàn)實觀照也各有側重;只是到了近代以后,“憲政”和“民主”才組合而成為“憲政民主”。因而,理解“憲政民主”的內涵,必須從理解“憲政”和“民主”各自的內涵開始。關于憲政,雖然不同的學者在使用憲政(Constitutionalism)一詞時各有側重,但總體上看,西方憲政理論強調對政府權力的限制、對人權的保障、對法治的推崇以及國家權力的分立與制衡,其中限制政治權力和保障公民權利構成了憲政理論的核心。關于民主,詞源學的民主含義很簡單,意指人民的統(tǒng)治或權力,但在具體使用上民主則衍生出了豐富的含義:一般來說,西方民主理論強調多數(shù)原則、選舉程序和代議政治,以此作為現(xiàn)代民主的核心內容。可以看出,盡管同屬民主理論的大范疇,但憲政理論與一般民主理論在理論關注上各有側重,憲政理論強調對政治權力的限制和對公民權利的保障,重點關注如何限制權力, 即權力運作的規(guī)則、程序和制度;民主理論強調政治權力源自人民并為人民所掌控,著重關注的是由誰來行使權力亦即權力的歸屬問題。在實踐運作中,如果簡單地強調對政治權力的限制,憲政有可能侵害人民的民主權利;如果一味強調多數(shù)原則,民主則有可能演化為“多數(shù)暴政”,侵害少數(shù)人的權利。鑒于憲政和民主各有其優(yōu)點和局限,因此西方一些思想家、理論家將憲政和民主融合起來,發(fā)展出了憲政民主(Constitutional democracy)理論。

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看,憲政和民主有著各自相對獨立的淵源和流變。雖然在古希臘、羅馬時代的政治制度安排中已經(jīng)有了分散權力、制衡權力的思想萌芽,但真正意義上的近代憲政思想,發(fā)端于英國的洛克、法國的孟德斯鳩和美國的聯(lián)邦黨人等思想家的理論,他們相繼闡發(fā)的分權與制衡思想,意在反對專制、限制政府權力、保障公民權利,從而構成了西方憲政思想的主干。盡管古希臘、古羅馬時代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公民選舉、參政等民主實踐,但真正意義上的近代民主思想,是經(jīng)法國思想家盧梭等詳盡闡發(fā)之后而形成的。盡管憲政思想和民主思想都并非系統(tǒng)而連貫,但大體上前者可稱為西方政治思想中的“自由傳統(tǒng)”,后者可稱為西方政治思想中的“民主傳統(tǒng)”。以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戰(zhàn)爭為標示的近代西方政治的早期演進,主要遵循的是“自由傳統(tǒng)”的路徑,只是到了19世紀中葉以后,在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抗爭下,特別是二戰(zhàn)以后社會主義國家的競爭壓力下,西方國家才逐步健全了以普選為核心的民主制度,同時吸取二戰(zhàn)中法西斯主義踐踏人權的深刻教訓,賦予憲政以保障基本人權的內涵。至此之后,憲政與民主才攜手共進,由此才有了基于此的憲政民主理論。

憲政民主理論是對西方民主理論的新發(fā)展,是對二者的融合,它既強調公民廣泛的政治參與等民主的基本價值觀,又強調對政府權力的限制等憲政的基本理念,認定憲政民主汲取了憲政和民主各自的優(yōu)點,而又能夠避免各自的缺點,因而是一種“理想的政制”。由此可見,“憲政民主”是基于西方歷史文化傳統(tǒng)而發(fā)展形成的一種政治理論樣式和政治實踐形態(tài),具有濃厚的西方政治法律色彩,其實質是符合西方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一種政治制度。它所蘊涵的關于政治理論支撐、政治發(fā)展道路、政治體制設置、政治運作原則,都具有特殊性。

二、 關于“憲政民主”的實質

“憲政民主”是基于西方歷史文化傳統(tǒng)而發(fā)展形成的一種政治理論樣式和政治實踐形態(tài),具有濃厚的西方政治法律色彩,其實質是符合西方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一種政治制度,它所蘊涵的關于政治理論支撐、政治發(fā)展道路、政治體制設置、政治運作原則,都具有特殊性。

(一)“憲政民主”理論源于西方政治思想?!皯椪裰鳌钡难芯空邆円话愣及阉乃枷肜碚摐Y源追溯到古希臘羅馬時代:古代雅典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建立穩(wěn)定、有效民主政治的國家,并且開創(chuàng)了一種通過制衡的方式控制權力的制度結構;羅馬共和國的政治體系設計中,包含著在一些獨立的機構中分散國家的最高權力,防止任何人把權力擴張為主宰者的意圖。據(jù)此,美國學者戈登在《控制國家——西方憲政的歷史》一書中認為:“控制國家權力的行使的需要以及這一點可以通過制度設計做到的觀念,在伯里克利時代的雅典和共和時代的羅馬政治體系中都是顯而易見的?!椀恼沃刃虻挠^念其起源與西方政治思想一樣古老?!盵2]同時,研究者們也從中世紀教權對王權的制約、自然法思想等發(fā)掘“憲政民主”的思想萌芽,認為英國、美國和法國相繼發(fā)生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更是構成了“憲政民主”發(fā)展演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實際上,“憲政民主”理論是對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傳統(tǒng)的理想化概括,處處顯露著西方政治思維特質和政治文化底色。英國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將現(xiàn)代西方文明視為基督教文明,是從基督教的“蛹體”中孵化而生的。湯因比指出:“自從我們的西方基督教社會在一千二百年以前從教會的母體里呱呱墜地以來,我們的祖先和我們自己都一直是受它的養(yǎng)育哺乳之恩?!盵3](P98-99)“基督教的病毒或是仙丹已經(jīng)進入我們西方人的血液——說不定它就是不可缺少的血液的別名?!盵3](P199-200)

(二)“憲政民主”制度體現(xiàn)西方式政治安排。在“憲政民主”理論擁護者看來,“憲政民主”既是一種政治理論,同時也代表著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安排,包括普選制度、代議制度、司法獨立制度、違憲審查制度、人權制度以及權力制約機制等??梢哉f,西方幾乎所有重要的政治法律制度,都被囊括到了“憲政民主”這一詞語之中。這恰恰可以反過來說明,所謂的“憲政民主”不過是西方政治制度的另一種叫法,只是這種叫法更顯得學理化、中立化罷了。說到底,看似高度抽象化的“憲政民主”制度安排,不過是西方政治法律實踐的巧妙學理轉換而已;而這種轉換,由于有意過濾掉了它的弊病,更使其顯得精巧、雅致、隱秘。實際上,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之上的上層建筑,它的種種制度安排都體現(xiàn)和反映著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的要求、以及由這種生產(chǎn)關系所決定的社會利益關系結構。因此,看似中立化、科學化的政治制度的背后,實質上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鞏固和維護。

(三)“憲政民主”植根西方社會經(jīng)濟生態(tài)。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近現(xiàn)代西方社會之所以演化出“憲政民主”,從根本上取決于西方社會利益關系格局變化所導致的社會治理結構及其規(guī)則的變化。與自由資本主義相適應的,是重點圍繞“憲政”建立起來的資產(chǎn)階級政治制度,其要義在于維護資產(chǎn)階級生產(chǎn)、貿(mào)易的自由;而與壟斷資本主義特別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相適應的,則是重點圍繞“憲政”與“民主”相融合而建立起來的資產(chǎn)階級政治制度。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既要維持和保障自由的財產(chǎn)權利關系,又要在一定范圍內調節(jié)社會利益關系,從而不得不采取“憲政民主”這樣一種政治制度安排。所以,“憲政民主”在西方的存在,取決于一系列特殊的社會條件。具體來看,私有財產(chǎn)占主導的經(jīng)濟體系,使得以維護財產(chǎn)權為核心的法律制度得以設立;相對發(fā)達的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水平和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使得普通人也有相對較好的條件進行政治參與;濃厚的宗教文化氛圍,使得世俗權力受制于“自然法則”;個人主義的生活方式,使得個體傾向于通過集會結社表達訴求;自由主義占主流的社會思潮,使得限制政府權力的制度得以設立,等等??梢哉f,離開了這些社會條件,甚至離開了這些社會條件中的任何一個條件,“憲政民主”一定難以有效運轉。實際上,從因果關系上看,“憲政民主”之所以看起來很有吸引力,是因為它存在于西方資本主義的社會生態(tài)之中。這也可以從另一方面說明,不具備某些社會條件的發(fā)展中國家或非西方社會,盲目引入“憲政民主”會事與愿違,甚至造成災難性后果,這樣的例子簡直不勝枚舉。

(四)“憲政民主”推行出于西方政治霸權意圖?!捌帐牢拿鞯母拍钍俏鞣轿拿鞯莫毺禺a(chǎn)物。19世紀,‘白人的責任的思想有助于為西方擴大對非西方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統(tǒng)治作辯護。20世紀末,普世文明的概念有助于為西方對其他社會的文化統(tǒng)治和那些社會模仿西方的實踐和體制的需要作辯護。普世主義是西方對付非西方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盵4]二戰(zhàn)以后特別是冷戰(zhàn)結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利用在國際體系中的霸權地位,肆無忌憚地在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特別是蘇東、中亞地區(qū)強行推行“憲政民主”模式,表現(xiàn)出了赤裸裸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并且,從一些國家被迫吞下的“憲政民主”苦果看,在西方國家開出的政治藥方中,憲政被簡化為制定憲法,民主被簡化為自由選舉,本應屬于經(jīng)濟、政治、社會權利一體化的人權被簡化為片面強調抗爭的政治權利,承諾的遠遠超過了所能兌現(xiàn)的。在輸入“憲政民主”后,發(fā)展中國家的整體實力受到嚴重削弱,西方國家占主導的國際體系得到了進一步強化。從總體上說,西方國家在全世界推行“憲政民主”,不是出于善良愿望,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控制世界,牢牢主導世界體系和世界格局,使其他國家和地區(qū)永遠處于屈服和順從的境地,從而最方便、最大限度地獲取自身利益。

三、關于“憲政民主”的偏頗

如果說,指出“憲政民主”的實質是西方民主,著重于解決我們立場要堅定的問題;那么,指出“憲政民主”的偏頗,則著重于解決我們頭腦要清醒的問題。這是因為,即便承認“憲政民主”實質上是西方民主,也不乏有人會認為:西方民主怎么就不能夠成為我們的選擇?難道僅僅因為它在性質上屬于西方就去拒斥它嗎?我們現(xiàn)代化的歷史,不就是一部向西方學習的歷史嗎?必須承認,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西方的很多東西,未來我們還要向西方學習更多的東西,但在“憲政民主”問題上,遠非“學習”那么簡單。由于“憲政民主”是對西方政治實踐的合理化論證,經(jīng)過復雜精細的理論加工,它已經(jīng)祛除掉了自身的弊病。我們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把“憲政民主”進行還原,把它恢復到它的本來面目,拿現(xiàn)實的鏡子照它,使它現(xiàn)出原形,這個過程就是指出“憲政民主”存在偏頗的過程。

無論從理論基礎,還是從政治實踐和現(xiàn)實推行看,“憲政民主”都存在著難以掩飾的偏頗,遠非像一些人論證的那樣“完美”和“理想”。

(一)理論基礎具有深刻缺陷。盡管“憲政民主”理論的擁護者鼓吹,“憲政民主”既融合了憲政與民主的優(yōu)點而又避免了各自的局限,因而成為一種理想的政治形態(tài)。但是,由于憲政與民主有著不同的理論假設和基本理念,二者之間存在著深刻的不可調和的一面。從理論假設看,民主理論對人性持相對樂觀的態(tài)度,認為人是理性的、審慎的,而憲政理論對人性持相對悲觀的態(tài)度,認為人是感性的、沖動的。正如法國學者讓·布隆代爾指出的:“民主與憲政區(qū)別于彼此的最顯著的原因,或許根源于立憲主義者對人類天性不可救藥的悲觀主義與民主政治擁護者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所形成的鮮明對照?!盵5]從基本理念看,民主要求人民直接或間接地掌控權力、參與公共事務,任何的限制都可被視為對民主的削弱;而憲政則要限制一切權力的行使范圍和程度,使其不能逾越預定的邊界。從這個角度看,民主的動態(tài)化運作機制與憲政的靜態(tài)化維持機制構成了深刻的難以調和的矛盾。正如學者佟德志指出的:“在民主國家實現(xiàn)法治是現(xiàn)代西方憲政民主制的邏輯起點,憲政民主制在西方國家的建立實現(xiàn)了民主與法治兩種制度的并存,從而完成了政治現(xiàn)代化的過程。然而,國家與個人、政治權利與個人權利等種種沖突的原則卻注定了憲政民主制內在的邏輯困境。”[6]德國學者哈貝馬斯也撰文指出,憲政民主制本身就是民主與法治之間沖突原則的悖謬聯(lián)結[7]。

(二)現(xiàn)實“典范”難以令人信服。幾乎所有的“憲政民主”論者都把美國等國家的民主形態(tài)視為現(xiàn)實中的“典范”,認為這些國家的政治實踐是“憲政民主”的最好展現(xiàn)。然而,即便我們承認理論上存在著理想的“憲政民主”,實踐中的這些所謂“典范”也難以令人信服。比如在美國,且不說金錢政治大行其道,政黨政治蛻變?yōu)檫x舉政治、政黨輪替造成短視行為等,已足以令“憲政民主”蒙羞。一旦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就不難發(fā)現(xiàn),在“憲政民主”這一政治面紗之下,存在著任何力量都難以撼動的、高度組織化、體制化的生產(chǎn)關系結構和利益關系結構;這種大財團、大資本家占主導的社會利益結構,直接影響和決定著美國政治的運作方式和政策制定,這才是美國最真實的政治邏輯。當然,在實際運作中,“憲政民主”也發(fā)揮著一定的調節(jié)社會利益關系的作用,但從根本上說,“憲政民主”無疑從整體上發(fā)揮著維護和鞏固資本主義社會利益結構的作用。在這個意義上,所謂“憲政”不過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利益集團的集體性自我約束,所謂“民主”不過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利益集團的周期性內部調劑,所謂“憲政民主”不過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利益集團操控社會的政治手法而已。

(三)簡單移植造成水土不服。西方國家的“憲政民主”,都是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一步步摸索建立起來的,具有特定的時空背景和現(xiàn)實條件。有一些與西方國家經(jīng)濟、社會條件比較相似的國家和地區(qū)如韓國等,因借鑒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獲得了一定成功,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從總體上看,絕大部分發(fā)展中國家在吸收借鑒西方國家政治、法律制度方面,鮮有取得成功的例子。根本原因在于,西方“憲政民主”具有獨特的歷史傳統(tǒng)和強烈的地域文化色彩,同時對于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水平也有較高的要求,因而那種仿照西方模式制定憲法、實行普選、放開黨爭等簡單移植西方“憲政民主”的做法,必然面臨水土不服,甚至帶來災難性后果。被視為發(fā)展中國家民主樣板的印度,民主國家的“桂冠”已戴了將近70年。就連美國前總統(tǒng)小布什也對印度民主的評價充滿敬畏之情:“一個人口達到十億的國家,卻有著運轉良好的民主制度。這難道不是件了不起的事嗎?”[8]然而,揭開“了不起的”幕布,人們不無失望地發(fā)現(xiàn),印度在國家整體治理績效上卻表現(xiàn)不佳,久為人所詬病: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黑幫分子可以憑借武力和金錢進入議會;宗教仇殺、恐怖主義活動屢禁不絕;輪奸婦女成為印度的國恥,等等。這絕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而是充滿了諷刺意味。相反,一些國家堅持走自己的政治發(fā)展道路,批判性借鑒、有保留地吸收西方政治文明成果,積極穩(wěn)妥地搞好民主政治、提升法治水平,使國家整體治理水平大步前進。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很能說明問題。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指出,“是非疑,則度之以遠事,驗之以近物?!崩鋺?zhàn)結束以來,在西方價值觀念鼓搗下,一些國家被折騰得不成樣子了,有的四分五裂,有的戰(zhàn)火紛飛,有的整天亂哄哄的。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這些國家就是典型!如果我們用西方資本主義價值體系來剪裁我們的實踐,用西方資本主義評價體系來衡量我國發(fā)展,符合西方標準就行,不符合西方標準就是落后的、陳舊的,就要批判、攻擊,那后果不堪設想!最后要么就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趨,要么就是只有挨罵的份。

四、 關于“憲政民主”的啟示

憲政民主在中國,最早是作為一種反對專制的思想理論而被引入的,約略等于民主政治的代名詞。近代以來,為了救亡圖存,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先進的中國人在學習西方國家的過程中,對于西方政治法律中的先進因素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積極倡導和引入“憲政”、“民主”等思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反對獨裁專制的過程中,也積極倡導和踐行“憲政”、“民主”,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話語武器。中國共產(chǎn)黨人使用這個名詞,也主要是出于反對國民黨專制統(tǒng)治、動員和喚起廣大人民群眾的考慮。新中國成立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這個名詞脫離了建國前的語境,也僅僅作為一個學術性的名詞存在。改革開放后的一段時間,這個詞也依然主要是一個學術性的存在。進入21世紀,在西方政治理論(如“歷史終結論”)的推動下,特別是“顏色革命”等因素的出現(xiàn),憲政民主越來越多地被賦予了意識形態(tài)的意蘊,成為美化西方政治制度、詆毀發(fā)展中國家政治制度的一個理論武器,由此也在中國等國家引起了思想上、輿論上的爭議和反感。

任何民主都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tǒng)一。民主政治作為與專制政治相對立的統(tǒng)治形式和政治形態(tài),具體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具有制度形式和運行原則的共同性和普遍性;同時,在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民主的具體內容和實施方式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對西方“憲政民主”,只能批判地借鑒,絕不能盲目照搬。我們要充分發(fā)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yōu)越性,積極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面向未來,我們在堅持不懈地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過程中,無疑要批判性地借鑒西方“憲政民主”。

(一)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具有一定啟示意義?!皼]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愈發(fā)展,民主愈發(fā)展。”[9](P163)毋庸諱言,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的人民民主、黨內民主、基層民主、協(xié)商民主等,都還存在較大的發(fā)展空間。“憲政民主”理論強調的民主實現(xiàn)機制、民主運行方式以及對民主負面效應的規(guī)避等,對于我們進一步深入思考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路徑、動力和發(fā)展趨向,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叭嗣衩裰魇巧鐣髁x的生命。”[9](P163)中國共產(chǎn)黨人倡導民主的立場是一以貫之的,發(fā)展民主的決心是不可移易的,對待民主的態(tài)度是開放包容的。凡是有利于推動和提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思想資源和實踐經(jīng)驗,都可以為我借鑒。比如協(xié)商民主,它本屬于西方最新的民主理論成果,但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轉化,現(xiàn)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組成部分。對待西方民主,當然可以洋為中用,但前提是堅持以我為主,結合國情;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二)對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具有一定啟示意義。中國共產(chǎn)黨人深刻認識到: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因此在十八大報告中,專門強調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jiān)督體系,確保決策權、執(zhí)行權、監(jiān)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xié)調,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10]。實際上,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的法治化水平大幅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建成,全社會守法、懂法、用法的思想意識深入人心。但總的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法的制定、法的實施、法的運用方面,還有許多迫切需要加快改進的地方?!皯椪裰鳌崩碚搹娬{公共權力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運作,強調人民對政府權力的監(jiān)督和制約,強調公民依法有序進行政治參與,這些思想對于我們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進一步提升黨民主執(zhí)政、科學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加強黨內監(jiān)督、民主監(jiān)督、法律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三)對尊重和保障人權具有一定啟示意義。享有充分的人權是人類長期追求的崇高理想,也是中國人民矢志不渝地為之努力奮斗的一個遠大目標。從一定意義上說,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就是為了努力爭取和充分實現(xiàn)全國人民的人權。“憲政民主”理論強調憲法是保障人權的最高權威,強調通過法律明確實現(xiàn)人權的程序和方法,強調通過司法手段維護人權,強調對少數(shù)人群和弱勢群體人權的憲法保障,這些思想對于我們更好地尊重和保障人權,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也是中國人民的人權不斷得到更好保障和實現(xiàn)的過程。在人權事業(yè)已經(jīng)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礎上,我們還要不斷適應人權保障要求和水平的多層化、人權保障內容和種類的多樣化、人權保障主體和事項的國際化,在開放交流中學習,在對話合作中共進,繼續(xù)推動中國的人權事業(yè)邁向更高水平。

五、超越西方“憲政民主”

批判和抵制西方“憲政民主”,同時從中吸取其優(yōu)點和長處,歸根到底是為了增強我們在民主法治問題上的話語權,自覺自信地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學習借鑒不等于是簡單的拿來主義,必須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認真鑒別、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盤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抄照搬。正如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指出的:“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脫離特定社會政治條件和歷史文化傳統(tǒng)來抽象評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國政治制度模式?!?/p>

(一)批判其錯誤。西方“憲政民主”植根于西方歷史文化傳統(tǒng)和社會政治生態(tài),在西方國家政治實踐的框架和邏輯之內,具有一定的歷史合理性與自洽性。但是,把這種“憲政民主”理想化,當作都應當追求的“普遍價值”,甚至不惜以武力強加于他國,則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中是有害的。之所以在理論上是有害的,是因為“憲政民主”是對西方政治法律實踐的片面化理論概括,本身具有明顯的理論缺陷和內在矛盾;之所以在實踐中是有害的,是因為任何外部經(jīng)驗與理論,從它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中機械地剝離出來,如果不順應本國的政治發(fā)展邏輯,都不會收到好的效果,輕則產(chǎn)生政治動蕩,重則帶來災難性后果,西方“憲政民主”也不例外。

清華大學景躍進教授指出,相比于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必須處置更為復雜的變量及變量關系,它被內在的三重張力所牽制,如果不是撕裂的話:(1)因果解釋與意義闡釋;(2)科學性與價值性;(3)普遍性與特殊性。因此,社會科學雖然也有數(shù)據(jù)、模型和公式,有它硬的方面。但社會科學在本質上是門“軟科學”,而不是“硬科學”。[11]

這一判斷意味著什么?在景躍進教授看來,置身于中國的知識語境,可以更加充分地認識這一點。當代中國政治研究無法回避的兩個基本問題是:(1)是否存在普遍價值?(2)西方的政治制度是普遍的嗎?它們是兩個緊密相關的問題,前者涉及價值維度,后者涉及制度維度(經(jīng)驗領域)。當下的所有爭論都直接或間接地圍繞這兩個問題展開。[11]

(二)吸取其優(yōu)長。近現(xiàn)代以來的人類政治文明,是世界各國共同參與塑造的結果。特別是冷戰(zhàn)結束后,全球化進程加快,世界范圍內多種文明的進一步交流交融,深入促進了人類政治文明的發(fā)展;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已是當今人類文明發(fā)展的主流。中華民族是善于學習的民族,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從西方國家學到了許多先進的東西,我國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了早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還要繼續(xù)學習世界上一切先進的事物、經(jīng)驗和做法,這自然也包括西方民主法治的某些內容。但是,這種學習不應是被動地簡單接受,而是立足于本國國情之上的改造與轉換,生吞活剝、囫圇吞棗在研究上是糊涂的,在實踐中是有害的。

(三)創(chuàng)新話語體系?!皯椪裰鳌敝哉紦?jù)強勢地位,與它背后強大的學術研究支撐具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面對“憲政民主”的強勢話語體系,需要我國思想理論界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實踐,在西方理論的本土化、本國經(jīng)驗的理論化以及中西理論的融合化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推出創(chuàng)新成果,在對話交流中展示影響力。我們要超越西方“憲政民主”,一個基本的任務就是要在思想理論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形成一套在研究上立得住、有說服力并可與之平等對話的話語體系,從而增強在民主法治問題上的話語權。要走出西方的民主才是真正民主的認識誤區(qū),把世界上所有致力于發(fā)展民主的國家的經(jīng)驗成就都納入研究視野之中。要走出在思想資源和研究話語上單純依賴西方民主人權研究成果、在西方的研究框架中打轉轉的錯誤做法,在充分挖掘、梳理、分析世界各國治國理政的偉大政治智慧、政治思想的豐富資源的基礎上,提煉和構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創(chuàng)新理論成果。

(四)走好自己的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上,我們已經(jīng)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縱觀現(xiàn)今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困境,反觀中國的治理績效,我們完全有理由對這條道路保持足夠的戰(zhàn)略自信。如果仍然用西方政治的標準對中國橫加指責,一定會陷入認識誤區(qū)和思想危機不能自拔,就連西方社會的有識之士都已經(jīng)意識到了這點。發(fā)展中國家政治發(fā)展正反兩方面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民主的實現(xiàn)形式并非只有一種,發(fā)展民主的路徑更是多種多樣。沒有最好的民主制度,只有最適合的民主樣式;民主不是書齋里的幻想,而是現(xiàn)實走出來的大道;各國的民主是由內部生成的,而不是由外力強加的。民主政治很重要,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有本國特色的政治發(fā)展道路尤其重要。當然,從根本上說,不落窠臼,超越西方“憲政民主”,要靠我們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這條自己的路。為此,我們要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這個根本原則,更加注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發(fā)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頭腦清醒,意志堅定,步伐穩(wěn)健,方向正確,夯實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法律基礎。正如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指出的那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創(chuàng)造。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yōu)勢和特點充分發(fā)揮出來,為人類政治文明進步作出充滿中國智慧的貢獻!”

六、針對“憲政民主”搞好研究應對

盡管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一段時間以來,對于它的質疑和指責依然時有出現(xiàn)。比如,一些人按照西方所謂“憲政民主”理論關于民主標準來衡量中國政治,得出了失望的結論:中國“似乎不是”一個民主的國家,充其量也只不過是一個帶有民主性的權威主義國家。實際上,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實踐表明,民主是個開放的體系,它沒有標準答案,換句話說,民主政治可以說一國一模式。或者說,民主沒有原版,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文化和經(jīng)濟社會條件來發(fā)展民主政治。從而,任何一個國家都能夠而且應當根據(jù)本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條件發(fā)展形成一套具有本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因此,對于西方“憲政民主”,我們要有一個科學的態(tài)度。

(一)準確判斷“憲政民主”的思想輿論態(tài)勢。所謂“憲政民主”,并不是多么奇妙、神秘的東西,它只不過是對西方政治法律的實踐總結和理論提煉。但是,我國學者對該理論的研究卻呈現(xiàn)出非常復雜的情況:有些人抱著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發(fā)展的善良愿望,有些人的出發(fā)點則是鼓吹自由主義政治的不良意圖;還有一些青年學者特別是青年學生,難以辨識研究中所負載的價值取向和現(xiàn)實傾向,不明就里地在研究上“跟風”,得出了“憲政民主是人類政治發(fā)展的最高理想”的錯誤認識,并把“憲政民主”視為中國政治發(fā)展的最終選擇。這種研究偏差廣泛投射到理論研究成果、大眾傳播媒體和政治法律實踐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責難與誤導,也給我們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理論宣傳和輿論引導帶來了被動,應引起高度重視。

(二)考慮歷史因素客觀評判“憲政民主”。談憲政、民主等問題,不能不提到我國近代以來的政治史。在清末新政中,中國人首次提到了“憲政”、“立憲”等詞語;后來孫中山又把“憲政”作為一種政治理論提出來;國民黨蔣介石政府也搞了所謂“憲政”,如民國“憲政之父”張君勱,也對憲政大加鼓吹?!拔逅摹边\動開啟的政治啟蒙,高舉民主、科學兩大旗幟,對于中國近代政治文明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中國共產(chǎn)黨在革命斗爭中,對于真正的“憲政”和“民主”也曾予以倡導,并積極進行實踐。因此,對待“憲政民主”,我們不能采取絕對主義的態(tài)度,一棍子打死,而必須考慮歷史因素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判。一方面,要指出“憲政民主”的實質和偏頗,另一方面,也要從正面加以肯定,指出它對于我國民主、法治、人權的啟示。這既符合歷史唯物主義和唯物辯證法,也有利于從道理上把我們對“憲政民主”的態(tài)度講清楚,不至于給人以割裂歷史和立場偏執(zhí)的印象。

(三)加強對涉及“憲政民主”相關問題的學術研究。要認識到,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憲政”、“憲政民主”等詞匯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和使用,目前已經(jīng)成為我國法學界、政治學界和經(jīng)濟學界相對比較主流的用語。目前,學術界已經(jīng)開始嫁接性、拓展性地使用,甚至還有人創(chuàng)造出了“社會主義憲政”、“社會主義憲政民主”、“憲政社會主義”等若干變體。就相關學術思想態(tài)勢看,盡管不像“民主社會主義”、“普世價值”等那樣在較短時期內引起關注,但“憲政民主”流傳的時間長、使用范圍廣,并且由于政治色彩不那么明顯,其蒙蔽性更強,更難以揭批。目前看,反思性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偶爾有一些類似成果,瞬時就被淹沒在大量的倡導與鼓吹之中,從而難以形成強有力的聲勢。為此,我們建議,除了在理論宣傳和輿論引導上有針對性地引導人們正確、理性地認識“憲政民主”問題之外,還應當依托黨校、社科院等專門研究機構,設置重大課題,組織優(yōu)勢力量,集體進行攻關,以扎實的研究基礎和出色的研究成果,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地表明我們黨在“憲政民主”問題上的立場、態(tài)度、觀點和看法,為社會思想輿論正確地對待“憲政民主”樹立尺度和標桿,也為有序、有度、有效地引導學術研究和社會輿論提供基本參照。

(四)旗幟鮮明地表達我們在“憲政民主”問題上的立場。在當前學術研究和輿論傳播中,許多人往往不加鑒別、不假思索地使用“憲政民主”以及相關詞匯,為“憲政民主”理論的流傳與影響提供了空間,特別是有意無意中助長了強烈自由主義言論的散布氣焰。旗幟鮮明地向全社會講清楚我們對于“憲政民主”實質的基本認識,深刻揭示“憲政民主”蘊藏的真實底色,對于批判和制止這種理論的傳播,無疑是重要的前提。我們的基本態(tài)度應當是“揚棄”:既要批判,又要借鑒。而揚棄“憲政民主”,目的是為了超越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既不同于西方國家所走過的任何一條政治發(fā)展道路,也與絕大多數(shù)發(fā)展中國家的政治發(fā)展道路不大相似,從未來發(fā)展趨向看必將更加明顯地表現(xiàn)出“中國特色”。西方“憲政民主”這個參照系,其參考價值仍然存在但呈降低趨勢,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發(fā)生以來,西方國家在應對金融危機上的表現(xiàn),使得無論在非西方國家還是在西方國家內部,對于西方民主法律制度的質疑聲音越來越強烈。盡管目前這尚未動搖其根本,但西方政治設計必然會因此而發(fā)生一些改變,有些改變可能是根本性的。這當然為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西方“憲政民主”的本真面目,提供了難得的契機,也為我們更加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提供了來自外部的警示。

總之,“憲政民主”問題涉及中國與西方、歷史與現(xiàn)實、學術與政治等多重復雜交錯的關系,我們既要直指其本質,揭示其錯誤,暴露其危害,同時又不能說“外行話”、“過頭話”,那樣有可能適得其反。我們要擺事實、講道理,有力、有序、有效地進行引導,以求得最大化的好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21.

[2][美]斯科特·戈登.控制國家——西方憲政的歷史[M].應奇,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2.

[3][英]阿諾德·湯因比.歷史研究[M].曹未風,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

[4][美]薩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劉緋、張立平、王圓,譯.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55-56.

[5][法]讓·布隆代爾.民主與憲政[M].林猛等,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88.

[6]佟德志.盧梭命題與西方憲政民主理論的邏輯困境[J].政治學研究,2005(02).

[7]Jürgen Habermas,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A Paradoxical Union of Contradictory Principles?, Political Theory, Dec2001, Vol. 29 Issue 6, p.766.

[8][英]吉迪恩·拉赫曼.印度民主丑陋的一面[EB/OL].管婧、岱嵩,譯.金融時報中文網(wǎng).

[9]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63.

[1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C].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22.

[11]景躍進.政治學的方法論反思——問題意識與本土關懷[M].浙江社會科學,2017(07).

On the Essence of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Huang Xianghuai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Beijing,China,100091)

Abstract: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formed on the basis of the wester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 is a theoretical pattern and pragmatic form of politics. It is featured with the western politics and laws. In fact, it is a form of political system which conforms to the wester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 i.e. the western democracy. Although the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has certain enlighten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in China, it has many defects and drawbacks that are difficult to conceal in many aspects, which are far from perfect or ideal. Therefore, a scientific attitude towards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is to learn from it critically and never blindly take it all. To be specific: it is necessary to criticize and avoid its mistakes, but also learn from and absorb its strengths and advantages. And then we should innovate our discourse system, make our voice to be heard, and tightly uphold the socialist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esides, we should spend more efforts on the research and publicity to express our ideas clearly and directly so as to maximize the effect of publicity.

Key words: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essence;biased;surpass

責任編輯:查徽絳2017年11月

猜你喜歡
偏頗超越實質
透過實質行動支持盤臂頭陣營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效力”盲區(qū)VS尺度偏頗——淺析多元情緒下輿情處置的能力困境
傳媒評論(2019年5期)2019-08-30 03:50:12
淺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與“接地氣”類節(jié)目的融合
記者搖籃(2018年11期)2018-01-15 07:32:36
美術作品的表達及其實質相似的認定
“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期待實質進展
跨界與超越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6:59:08
蝴蝶之美在于超越
論電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電影文學(2016年16期)2016-10-22 10:53:56
論跨文化交際教學中文化定型的利用與超越探討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0:57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早期蘇聯(lián)對華政策的偏頗
文史春秋(2016年8期)2016-02-28 17:41:31
英山县| 周口市| 阳春市| 隆子县| 四会市| 黄平县| 兴和县| 安福县| 紫阳县| 顺平县| 泗水县| 太康县| 应城市| 澄江县| 北辰区| 手游| 大石桥市| 江西省| 宝丰县| 邛崃市| 孟州市| 北安市| 昌黎县| 南郑县| 平邑县| 苍山县| 新巴尔虎右旗| 靖安县| 互助| 衡南县| 漾濞| 得荣县| 德清县| 萨嘎县| 吕梁市| 宜昌市| 桐梓县| 宜兰市| 邯郸县| 宣化县| 涿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