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明
摘 要:科學技術的瞬息萬變,課堂上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成了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信息技術靈活應用于高中通用技術的課堂,學生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主要從激趣導航、提升學生認知能力、拓展學生視野等方面闡述具體的通用技術課堂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信息技術;通用技術;課程整合
當下課堂教學方式多樣化,現代先進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成了當務之急。熟練運用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融入通用技術課教學中,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拓寬視野,帶動其主觀能動性,開發(fā)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社會的適應能力,改變學生的學習行為,樹立自覺學習思維模式。教師可以從如下三方面著手:
一、應用信息技術激趣導航,為通用技術護航提高效益
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容易感到單調、乏味、沉悶而導致其學習興趣不高,影響教學質量。通用技術的知識點及案例可以通過網絡查找與教材同步,按照課標要求并結合教材與學生特點,充分應用多媒體教學及活用信息素材,設計出聲圖并茂的課件或教學素材。上課時邊播放邊講解,讓通用技術的教學內容更顯得豐富多彩,化難為易。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和發(fā)展的。教學“經典結構的欣賞”時,讓學生通過校史館的多媒體平臺了解學校的發(fā)展史,待上課時,學生對學校建筑結構有了大致的了解,可利用網絡制作成卡通片,并精心策劃教學流程,在課堂上師生互動,踴躍發(fā)言,教學效果明顯。透過信息技術的變換教學,課堂變得豐富而不單一,學生在這種情景下學習,內心涌現出強烈的向往之情,以飽滿的熱情置身于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在學習“簡單結構的設計案例”時,我提前從網絡下載了一系列關于簡單結構設計的精美圖片,結合以往學生設計的視頻片斷,在授課時播放給學生欣賞及參考。動漫制作、圖片插入和音樂背景,帶給學生別樣的體驗,在欣賞的同時,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刺激學生的設計熱情和創(chuàng)新意識。每位學生都表現出對設計不同程度體驗,在這種情緒的驅動下,學生就能更有效地學習本節(jié)內容。這樣,教師從不同層面上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內容的看法,讓教材“活”起來,為教學服務。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對難理解的問題積極提問,整個課堂氛圍非常和諧,師生之間頻繁互動,增強了課堂的感染力。
二、應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認知能力,深化通用技術課堂模式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新形勢下教師要立足課堂,就要時刻學好新知識,熟練掌握好信息技術,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被社會所淘汰,讓自己的課堂充滿新鮮的血液,充滿時代信息。所以在教學中要不忘傳授學生通用技術技能,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獲,學有所用。
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演示,能夠創(chuàng)設出更真實的情境,增進學生的體驗感,讓學生對課本上的知識有較為清晰的認知,加深對概念規(guī)律和重難點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教學實踐中,通用技術許多知識點非常抽象,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是難以讓學生徹底理解與掌握的。因此,在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讓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讓復雜的題目簡單化。
在學習“正投影與三視圖”這章節(jié)時,其知識點是非常抽象的,學生的空間意識和空間想象力有一定的局限性,需具備較好的幾何基礎,僅靠教師簡單的講解是難以達成教學目標的。而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抽象的三視圖概念及形成過程、三視圖投影規(guī)律、三視圖的畫圖步驟等知識變得形象而直觀。透過PPT的畫圖演示和動漫模擬等教學方式讓抽象的知識更顯直觀化,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提升其認知能力。筆者在教學中曾做過這樣的調查:在1~6班中運用信息技術來展開“正投影與三視圖”的教學,另外7~12班未選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第二節(jié)課教學時,我選擇了地區(qū)會考往屆試卷中的三視圖題目作為課堂練習,7~12班中僅僅三分之一的學生能較完整地畫出三視圖,而運用多媒體教學的1~6班中約有五分之四的學生對三視圖相關知識能夠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且完整地畫出三視圖。由此可見,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將通用技術中的許多復雜知識直觀化、形象化,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
三、應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生視野,提升通用技術探究和實踐能力
信息技術的載體是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等媒介,若在通用技術課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情感激勵工具,調動學生學習的期望值,就可以輕松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可以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等多種渠道搜集自己所需的資料,積累豐富的知識,這樣既拓展了視野,也減輕了教師教學的壓力。
筆者在參加“一師一優(yōu)課”中,本著“源于生活,相對簡單,又能體現教學目標的要求”的原則,選擇了“簡單結構的設計案例——紙板手機支架的制作與評價”作為參賽的課題。在教學之初,讓學生借助計算機和手機等現代信息技術工具查找和設計一款適合自己手機支撐用的支架。在課中,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并合作制作原型,最后對作品進行交流評價,使學生親歷優(yōu)化—制作—評價的過程并有所收獲。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透過制作原型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作品的優(yōu)缺點及制作中遇到問題時的解決方法,基本實現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化過程。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內學生親身經歷和親手制作的過程達到了教學目標要求,在參賽中也獲得較好的成績。
福建省地區(qū)通用技術的會考形式主要采用了理論筆試和實踐操作相結合,通過4人一小組的形式完成簡易相框或者便攜式小凳的制作。在實踐操作部分,學生運用多媒體和互聯(lián)網等渠道的信息資源搜集材料,結合身邊實際的案例再加上理論知識的指導,學生設計討論、合作交流、制作模型和原型。在討論中,教師鼓勵學生勇敢地闡述自己的想法與觀點,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設計作品,這不僅刺激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引發(fā)語言和思想上的碰撞,而且增進了學生對課程知識點綜合運用的能力。學生經歷動手和動腦的過程,權衡利弊,構成了多樣化的思路,呈現出有特色、有創(chuàng)意、有實用的設計方案。在通用技術中引入信息技術,充分利用多樣化的信息資源,讓課程教學“活”起來,營造生動活躍、輕松有趣的課堂氣氛,這就使得課堂教學具有時代氣息,貼近生活,使其感受親身體驗、動手實踐和成長的快樂。參與實踐操作中,經歷解決問題的煎熬和磨煉,促進學生不斷地積累、成長與提升,變?yōu)橹R建構的主動者。
福建省農村地區(qū)高中學校都已普及了信息化教學,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為教學中滲透信息技術的應用奠定了基礎?;谛畔⒓夹g的教育模式將逐漸被應用到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為未來農村通用技術教育指明了發(fā)展方向。教師采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最優(yōu)化,使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課程做到最優(yōu)化的整合和運用,這是時代要求我們每位教師都應具備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程海鷹.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課程整合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7).
[2]羅常榮.高中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教學的整合[J].教育教學論壇,2011(26).
[3]趙偉英.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 強化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談高中通用技術教學[J].吉林教育,2016(9).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安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