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普通高中教育財政的充足性與公平性研究

2017-05-17 09:47:34唐一鵬薛海平
關鍵詞:財政性教育經費財政支出

唐一鵬 薛海平

一、研究背景

中國的經濟增長奇跡一直備受國際關注,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口紅利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了重要的勞動力支撐。但是近年來,國外一些學者指出中國的勞動力存在著隱性赤字——適齡勞動人口的受教育程度遠低于國際水平。繼美國學者羅高斯(Rozelle Scott)指出中國所面臨的“高中教育危機”之后①Khor,N.,Pang,L.H.,Liu,C.F.,Chang,F.,Mo,D.,Loyalka,P.,Rozelle,S.China's Looming Human Capital Crisis-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 Attainment Rates and the Middle Income Trap.Stanford University,2015.,美國智庫培生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于2016年9月發(fā)布的研究簡報再次指出,如果不提高勞動力人口中接受過高中教育的比例,中國將無法實現持續(xù)的經濟增長,更勿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①Miner,S.China's New EconomicFrontier:Overcoming Obstaclesto Continued Growth,PIIE Briefing(16-5),2016.與此類似,國內學者的研究也表明,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背后,隱匿著由于增長模式問題而導致的“中等教育陷阱”。②張川川的研究表明,一直以來,我國經濟的發(fā)展都受惠于龐大的貿易順差,而貿易順差帶來的就業(yè)紅利(低門檻、低學歷)導致了我國陷入“中等教育陷阱”,其直接表現就是1990-2005年間,由于出口擴張引致的就業(yè)增長使高中入學率減少了5.4%。參見張川川:《“中等教育陷阱”?——出口擴張、就業(yè)增長與個體教育決策》,《經濟研究》2015年第12期,第115-127頁。如何跨越這一陷阱,涉及到有限的公共教育財政經費如何在各階段教育之間進行有效分配的問題,目前各級政府主要以職業(yè)教育為切入口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而對于占整個高中階段在校生總數57.6%的普通高中仍然沒有采取明確行動。由此可見,對于普通高中階段教育財政經費的研究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勢在必行。

從近年來教育財政相關研究來看,國內學者更加關注義務教育新機制③范先佐、付衛(wèi)東:《農村義務教育新機制:成效、問題及對策》,《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期,第110-120頁。④梁文艷、胡詠梅:《“新機制”實施前后農村義務教育財政公平性研究》,《教育研究》2013年第8期,第61-69頁。、高等教育財政改革⑤岳昌君:《高等教育經費供給與需求的國際比較研究》,《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1年第31期,第92-104頁。⑥唐一鵬、胡詠梅:《經濟新常態(tài)下我國“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財政投資規(guī)模預測》,《重慶高教研究》2015年第6期,第3-15頁。、職業(yè)教育投入⑦李興洲:《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投入探析》,《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第49-52頁。等主題,對于普通高中教育財政的研究顯得不夠深入。部分研究指出普通高中財政經費投入仍然存在著“投入總量不足”、“政府分擔比例偏低”、“中部塌陷”等較為突出的問題⑧劉建民、劉建發(fā)、吳金光:《強化普通高中教育經費政府投入責任的路徑探討》,《教育研究》2012年第9期,第44-48頁。⑨薛海平、唐一鵬:《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經費投入:現狀、問題與建議》,《教育學報》2016年第4期,第89-101頁。,但是對于教育財政的充足性和公平性這兩大經典主題的研究卻十分有限。本文從充足性和公平性兩個視角來考察我國普通高中教育財政問題,綜合采用多種方法對普通高中教育財政的充足性和公平性進行測度。與此同時,本文還將結合中央提出的“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這一精神,探討我國“十三五期間”普通高中階段教育的政策選擇。

二、普通高中教育財政的充足性

為教育提供充足的經費是一個國家政府財政的重要任務,而充足性也成為考察一個國家教育財政的首要標準。在國際上,通常用于衡量教育財政充足性的指標有三個:教育財政支出占GDP比重、財政性教育經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生均經費與人均GDP 之比(也稱為生均公共經費指數)。本文主要利用上述三個指標來考察普通高中教育財政的充足性,每一個指標我們都將從國內和國際兩個角度來進行分析。

(1)普通高中教育財政經費占GDP比重

“財政性經費占GDP 的比重”是教育財政學中用來衡量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指標,它表示一個國家每年新增的生產價值被用于教育事業(yè)的比例。從國際范圍來看,根據OECD 公布的最新統(tǒng)計數據⑩OECD.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6:OECD Indicators.Paris:OECD Publishing,2016.,2013年OECD 主要成員國在普通高中教育財政經費占GDP比重這一指標上的均值達到1.07%,其中比利時最高,達到1.9%,日本最低,但也達到了0.7%。相比之下,同年我國在這一指標上的數值僅為0.36%,遠遠低于OECD 的水平??紤]到我國在計算財政性教育經費?在《中國教育經費統(tǒng)計年鑒》中有“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和“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兩個口徑,前者比后者的統(tǒng)計范圍更大,而后者更加符合國際標準。目前教育部公布的官方數據是采用前者,本文中的計算結果依據此種做法。上的口徑問題,實際的差距可能比目前的數值還要大。

對于國內數據的比較呈現在表1 中。2006年,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 的比重為3.01%,此后基本處于逐年上升的趨勢,一直到2012年達到最高值4.28%,也是首次突破4%。2013年和2014年,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重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4%以上。在財政性教育經費中,義務教育階段占比一直超過40%,不僅是財政性教育經費主要支出對象,而且保持比總經費更加穩(wěn)定的增長態(tài)勢。相比之下,普通高中財政性事業(yè)費占GDP 的比例在2006-2010年間基本保持在0.27%左右,從2011年開始才有所上升。通過相關系數的計算可知,義務教育經費與總經費之間的相關程度(相關系數為0.98)要高于普通高中經費與總經費的相關程度(相關系數為0.88),再次顯示出政府對于普通高中階段不僅投入不足,而且缺乏基本的增長機制。

表1 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重(%)

(2)普通高中教育財政支出占總財政支出比重

如果說“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重”是衡量政府對于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那么與之類似的“財政性教育支出占總財政支出比重”則是進一步衡量政府財政對于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的重要指標。根據國際上的最新數據,2013年OECD主要成員國在普通高中教育財政經費占GDP比重這一指標上的均值達到2.05%,超過這一均值的國家多達22個,數值最低的日本也達到了1.6%。相比之下,同年我國在這一指標上的數值為1.47%,明顯低于OECD 的平均水平,但與日本的差距并不大。

表2呈現出國內歷史數據的縱向比較結果。教育支出一直是財政支出的主要部分,在我國一般占到15%-16%左右,2011年和2013年均出現較為明顯的下滑。與整體趨勢相比,義務教育階段占比一直較為穩(wěn)定,僅2006年較低(為7.11%),2007-2014年間都維持在7.5% 到7.8%之間。相比之下,普通高中階段占比從2007年開始一直處于下降態(tài)勢,直到2010年開始有所上升。普通高中的這一變動趨勢與表1中的普通高中教育財政經費占GDP比重在2010年以后的趨勢基本一致,說明在2010年以前,國家財政資金在普通高中的投入方面有所忽略,直到2010年以后才逐步重視。

表2 財政性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

(3)生均公共經費指標

生均公共經費指標是生均財政性教育經費與人均GDP 的百分比①具體計算公式為:當年生均教育財政經費/當年人均GDP*100。,該指標越高說明人均GDP對單個學生的支持力度越大。雖然世界各國的人均GDP 和生均經費大相徑庭,但是這一指標的優(yōu)點在于能夠避免絕對量的比較,從而更利于國與國之間的相對比較。該指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廣泛地用于比較國家之間的公共教育經費充足程度。

表3中呈現了中國和若干世界主要國家2006-2014年間的普通高中階段生均公共經費指標。中國的生均公共經費指標基本處于上升態(tài)勢,從2006年的13.48 增加到2014年的19.35,年增幅超過0.5%。這說明我國在經濟快速增長(以人均GDP計)的同時,普通高中生所獲得的教育資源也在不斷增多。但是,從國際范圍來看,無論是與美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是與印度這樣的發(fā)展中國家相比,目前我國的普通高中在生均公共經費指標上仍有一段距離。此外,考慮到我國的人均GDP 在這幾個國家中幾乎處于末位,因此,從絕對量上來說,我國對于普通高中的公共財政投入還是非常不足的。

表3 主要國家普通高中生均公共經費指標

通過對于“教育財政支出占GDP比重”、“財政性教育經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生均經費與人均GDP 之比”這三個指標的考察,不難發(fā)現我國公共財政對于普通高中階段的投入還難言充足。國際比較的結果表明,我國在這三項指標上的數值不僅低于主要OECD 國家,而且還低于印度這樣的發(fā)展中國家;國內比較的結果表明,與義務教育相比,普通高中的教育財政支出呈現出鮮明的“基數低”、“增速慢”的特點。這些都需要在未來的教育財政改革中加以重視。

三、普通高中教育財政的公平性

公共教育是政府最為重要的職能之一,政府要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就不僅要為公共教育提供充足的資源,而且要注重資源分配的公平性。本部分考察普通高中階段我國教育財政的公平性,鑒于對教育財政公平性的理解是多元的,此處我們將充分利用2006-2014年的省級面板數據,綜合利用變異系數、基尼系數、泰爾指數、相關系數、對數彈性系數、收斂性分析等方法來探討省際之間、地區(qū)之間的教育財政支出差異。

(1)省際差異的變動趨勢

在經濟學上,為了刻畫個體之間、國家之間的財富不平等狀況,發(fā)展出了很多測度不平等的方法,比如變異系數、基尼系數和泰爾指數。變異系數用來反映數據的離散程度,其數值越大則表示離散程度越高,也表明個體之間的差異越大。基尼系數則是刻畫收入不平等程度的重要方法,其指標的取值在0 到1 之間,數值越大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在有關國民收入分配的相關研究中,通常把0.4 作為貧富差距的警戒線。泰爾指數也是收入不平等研究中常用的指標,一般取值在0-1 之間,數值越大表明不平等程度越高。

此處,我們利用省級面板數據來計算各省份在普通高中教育財政支出上的差異及其變動趨勢,具體結果呈現在圖1 中。觀察該圖不難發(fā)現,變異系數、基尼系數和泰爾系數雖然在數值上有較大差距,但是其變動趨勢大致相同,都呈現出2008 和2012 兩個低谷。整體來看,我國普通高中教育財政支出的省際差異并不算大(基尼系數<0.4),但是2012年以后有不斷擴大的趨勢(變異系數和泰爾指數的增加都非常明顯)。實際上,各省普通高中的生均財政支出無論在基數還是在增幅上都有明顯差異。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轄市占有明顯優(yōu)勢,早在2009年生均財政支出都已經達到萬元級別,相比之下,中西部一些落后的省份到2014年仍然徘徊在7000元左右的水平,兩者之間的差距顯而易見。

圖1 普通高中教育財政經費的省際差異變動

(2)各省教育支出的財政中立性

財政中立性是國際上用于考察教育財政支出與政府財政支出能力緊密程度的重要依據,它能夠衡量出教育財政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獨立于政府財政。對于教育財政中立性的判斷,一般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兩條標準①杜育紅、孫志軍:《中國義務教育財政研究》,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一是教育財政支出與GDP 相關系數小于0.5,二是生均教育財政支出對GDP 彈性系數小于0.1。

對于第一個指標,考慮到普通高中生均財政支出(ei)和人均GDP(PGDPj)變量均為連續(xù)變量,一般可使用pearson 相關系數,即

相關系數比較易于理解,其數值越高表示普通高中生均財政支出與人均GDP 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越高,也即教育財政的中立性越低。

對于第二個指標,需要通過下面計量模型進行計算:

在該計量模型中,ei和PGDPi分別表示各省普通高中生均財政支出和人均GDP,α 表示常數項,εi表示隨機誤差項,β為待估參數。對該計量模型兩邊同時求導,并利用對數函數的性質可以得到,也即生均支出對人均GDP 的彈性系數。彈性系數的經濟學含義是,生均支出對于人均GDP 變動的敏感程度。如果該系數越小,證明生均支出對于人均GDP 變動越不敏感,即教育財政中立性越高。

利用2006-2014年間的數據,我們對普通高中教育財政的中立性進行具體測算,結果呈現在圖2 中。從指標一來看,各省普通高中生均財政支出與人均GDP 的相關系數基本在0.65-0.75之間,略高于國際標準(0.5),僅2008年出現了較大的波動,驟然下降到0.45。從指標二來看,彈性系數與相關系數不僅數值相近,而且在觀察期內的變動趨勢也基本一致,其數值也明顯高于0.1 的國際標準,即使其數值最低的年份(2008)也是如此。由此可見,對于我國普通高中來說,政府對其的財政支持與當年經濟增長有較為密切的關系,生均支出不僅與人均GDP 有較高的相關系數,而且其對人均GDP 變動也保持著較高的敏感程度(即彈性系數較大)。據此可以說明,在普通高中階段,我國教育財政支出距離財政中立性的國際標準還有很大的距離。

圖2 普通高中教育財政中立性

(3)地區(qū)差異的收斂性分析

收斂性是經濟學上用來考察經濟增長地區(qū)差異的重要概念,它可以用來刻畫在觀察期內,落后地區(qū)和發(fā)達地區(qū)之間的差距是否在逐漸縮?、谏蚶s、馬?。骸吨袊洕鲩L的“俱樂部收斂”特征及其成因研究》,《經濟研究》2002年第1期,第33-39頁。③潘文卿:《中國區(qū)域經濟差異與收斂》,《中國社會科學》2010年第1期,第72-84頁。。收斂性分析不僅被經濟學家用來進行經濟增長的差異分析,也成為衡量教育財政公平性的重要標準④顧佳峰:《中國基礎教育財政收斂性實證研究——基于空間計量視角》,《教育與經濟》2008年第4期,第48-53頁。⑤李修彪、齊春宇:《中國城鎮(zhèn)化與省域間教育收斂性——基于空間動態(tài)面板數據模型的研究》,《上海經濟研究》2016年第3期,第73-82頁。。經濟學上考察收斂性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最早被引入教育財政分析并且運用最廣泛的就是β收斂。對于β收斂的考察需要依賴于計量經濟模型,一般設定為如下形式:

其中ei,t表示第i個省第t年的普通高中生均預算內支出,T 表示時間間隔,a表示常數項,εi,t表示隨機誤差項,C表示控制變量。,是判斷收斂性存在與否的關鍵變量。若b <0 則表示存在收斂性,而β表示收斂速度;若b >0 則表示不存在收斂性。在上式中,如果沒有任何控制變量C,則該模型為Barro 和Sala-i-Martin①Barro,R.J.and X.Sala-I-Martin.Public Finance in Models ofEconomic Growth.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2,(4):645-661.提出的計算教育財政收斂性的經典方程,也被稱為絕對β收斂模型;如果在該方程中添加了控制變量C,則該模型稱為在控制變量C 之下的條件β收斂模型。

借鑒韓海彬等人的研究②韓海彬、李全生:《中國農村教育收斂分析——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教育與經濟》2013年第2期,第56-61頁。,為了對普通高中教育財政支出進行深入分析,我們按照國家統(tǒng)計局的經濟區(qū)劃方式,將全國31個省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區(qū)③東部包括北京、福建、廣東、河北、遼寧、海南、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中部包括:安徽、河南、黑龍江、湖南、湖北、吉林、江西、山西;西部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分別測算每個地區(qū)的絕對β收斂和條件β收斂情況。在計量模型的估算上,同時采用固定效應模型(Fixed Effect,簡稱FE)和隨機效應模型(Random Effect,簡稱RE),根據Hausman 檢驗的結果來選擇一個合適的模型確定收斂速度β。

表4中呈現了普通高中教育財政支出的絕對β收斂檢驗結果。從全國的總樣本來看,無論是FE 模型還是RE 模型,估計系數b 均為負值,這表明存在顯著的絕對β收斂。但是從Hausman檢驗的結果來看,卡方值顯著異于0,表明FE 模型更為合理,我們據此計算收斂速度β。進一步的計算結果表明,在2006-2014年間,全國各省的普通教育財政支出存在絕對β收斂,且收斂的速度為15.7%。分地區(qū)結果表明,東、中、西三大地區(qū)的普通高中教育財政支出也都存在絕對β收斂(即都滿足條件b <0),但是收斂的速度存在較大差異。東部地區(qū)以27.5%的速度快速收斂,其次是西部(10.6%),中部地區(qū)的收斂速度僅為7.1%。這反映出在普通高中階段,東部地區(qū)的財政性經費最為充足,且地區(qū)之間的差異正在快速縮小;相比之下,中部地區(qū)的財政性經費最為缺乏,也即文獻中經常提及的“中部塌陷”現象④薛海平、唐一鵬:《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經費投入:現狀、問題與建議》,《教育學報》2016年第4期,第89-101頁。,而且中部地區(qū)內部也存在差異,且差異縮小的速度較為緩慢。

表4 普通高中教育財政支出的絕對β收斂

絕對β收斂的檢驗沒有控制地區(qū)間的差異,因此仍然存在改進空間。此處,我們在絕對β收斂模型的基礎上添加控制變量lnpgdp_1(各省對數人均GDP)和ratio_1(各省普通高中階段生師比),前者用于控制各省經濟條件差異所造成的影響,后者則用于控制各省教育資源差異造成的影響。根據表4中的Hausman 檢驗結果,此處我們僅采用更為合適的模型來檢驗條件β收斂(如全國樣本僅采用FE模型,而中部樣本僅采用RE模型),表5中呈現了相應的檢驗結果。

表5中的結果表明,當控制了各省經濟條件差異和教育資源差異之后,無論是全國樣本還是三大地區(qū)樣本,回歸系數b 的數值不僅顯著為負,而且要遠遠大于表4 中的相應數值,這說明無論是對于全國還是對于各地區(qū)來說,普通高中教育財政支出存在條件β收斂,而且收斂的速度要明顯快于絕對β收斂。盡管如此,東、中、西三大地區(qū)之間存在的收斂速度差異仍然沒有改變,東部地區(qū)以高達228.3%的速度收斂,從而帶動了全國整體的快速收斂,但實際上,中、西部地區(qū)的收斂速度依然較為緩慢,特別是中部地區(qū),僅為27.2%。

表5 普通高中教育財政支出的條件β收斂

通過以上對于高中教育財政支出的省際差異、地區(qū)差異等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公共教育財政在普通高中階段還是呈現出一定的公平性特征,比如較低的基尼系數以及地區(qū)財政支出的收斂性,盡管如此,從變異系數和泰爾指數的走勢仍然可以看出近年來省際差異有擴大的趨勢,而且教育財政高度依賴地方財力的現象沒有得到改變,教育財政中立性依然沒有得到體現。下面,我們將結合這些結果,進一步探討“十三五”期間我國普及高中教育背景下的教育財政政策選擇。

四、普及高中教育背景下的政策建議

在全球經濟發(fā)展的新形勢、新常態(tài)下,中國面臨著人力資本轉型升級的重大任務,如何跨越所謂的“高中教育危機”、“中等教育陷阱”是擺在我國基礎教育界的重大現實問題。2011年我國已經全面實現九年義務教育,隨后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提出要“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我國高中階段教育也進入了快速發(fā)展的窗口期。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大學生就業(yè)難、高級技術人才缺口大為特點的人力資本結構性失衡的情況下,國家明確地將重點支持職業(yè)教育發(fā)展(包括職業(yè)高中)提上日程,但并沒有給予普通高中相同的政策支持?;谶@一政策,有學者提出差異化支持策略,從中等職業(yè)教育開始逐步實現免費高中教育①高兵、唐一鵬:《實施免費高中階段教育:京津冀區(qū)域教育發(fā)展的戰(zhàn)略選擇》,《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3期,第121-128頁。。實際上,從人力資本理論的角度來看,直接擴大對于普通高中的財政支持力度更有利于我國的人力資本提升。一方面,財政投入能夠減輕普通高中生家庭的教育支出負擔,從而更加有利于這些家庭在相對較小的預算約束條件下做出理性的人力資本投資選擇;另一方面,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社會更需要通用技能而非專門技能②Hanushek,E.A.,Schwerdt,G.,Woessmann,L., & Zhang,L.General educ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and labor-market outcomes over the life-cycle.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2016.,因此,相比于單一的職業(yè)教育,普通教育不僅能夠為學生發(fā)展提供更為扎實的基礎,而且能夠帶來更大的社會效益。我國的人力資本轉型是以知識產業(yè)升級為導向、以科技含量提高為特征的,因此需要培養(yǎng)更多的高級專門人才。因此,在全面普及高中教育的背景下,政府應當理順各階段教育的發(fā)展關系,提高對于普通高中的重視程度,通過適當的機制設計來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財政的充足性和公平性。為此,對于“十三五”期間的普通高中教育財政改革,我們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平衡國家財政在各階段教育的支出水平,為應對“高中教育危機”提供有力的財政支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實現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0%的戰(zhàn)略目標。根據《2014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目前我國高中階段教育的毛入學率已達到86.5%,這意味著,未來5年我國高中教育毛入學率的年增幅必須達到2.7%。但是,長期以來,我國教育財政呈現出“兩頭大、中間小”的不平衡格局,即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投入占比過高,而高中教育投入占比過低。特別是在職業(yè)教育投入逐年增加的背景下,更加突顯出國家對于普通高中教育財政支持力度的不足,造成農村貧困家庭子女不得不由于經濟原因而放棄高中學業(yè),選擇提前進入勞動力市場。這無疑會加劇我國青壯年勞動力素質偏低的現狀,不僅無益于人力資本的提升,甚至會有礙于我國應對“高中教育危機”和跨越“中等教育陷阱”。因此,在目前義務教育經費已經得到充分保障的情況下,各級財政應該平衡其對于不同階段教育的支出水平,加大高中階段,特別是普通高中的教育財政投入,切實減輕普通高中生家庭的教育支出負擔,避免“高中致貧”現象的出現①查海波:《關注困難群體完善救助體系——安徽省農村貧困家庭“高中致貧”現象的調查報告》,《教育發(fā)展研究》2006年第5期,第23-25頁。。

第二,建立普通高中教育經費增長長效機制,確?!笆濉逼陂g各級政府在普通高中教育上實現“三個增長”。

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了教育財政的“三個增長”,即“各級政府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應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生均事業(yè)費逐步增長”、“教師工資和生均公用經費逐年增長”。得益于2006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義務教育階段的“三個增長”得到了較好的貫徹落實,而普通高中階段卻相對滯后,呈現出“基數低”、“增長慢”的特點(從前文表1 中的相關數據可以窺見一斑),這主要是由于在體制層面尚沒有建立起相應的長效機制所致。此外,本文對于普通高中教育財政充足性的研究也表明,從國際范圍來看,我國公共財政對于普通高中階段的各項投入指標都低于國際水平,在某種程度上顯示出我國教育經費投入與世界發(fā)達國家的整體趨勢有所偏離,應該對此引起一定重視。近年來,著名教育經濟學家王善邁先生不斷呼吁要建立教育財政投入的長效機制,受到了學術界以及全社會的高度重視②③王善邁:《后4%時代財政教育投入的長效機制》,《光明日報》2015年12月08日。。受此啟發(fā),本文認為,各級政府有必要建立普通高中教育經費增長的長效機制,努力確?!笆濉逼陂g普通高中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并且在此基礎上使各項指標逐步達到國際平均水平。

第三,嘗試構建普通高中教育經費新機制,進一步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財政的公平性。

本文綜合采用變異系數、基尼系數、泰爾指數、相關系數、彈性系數、收斂性分析等多種方法,發(fā)現普通高中教育財政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性,不僅省際差異穩(wěn)中有升,而且教育財政中立性明顯低于國際標準,這顯然會對我國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造成障礙,也不利于全面普及高中教育的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受益于義務教育財政新機制,農村地區(qū)的義務教育資源分配已經處于基本均衡的水平,但是高中階段尚沒有此種機制。建議參考義務教育新機制的做法,針對中西部地區(qū)、偏遠地區(qū)、集中連片貧困地區(qū)的普通高中嘗試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擔的“普通高中教育經費新機制”,減緩地區(qū)之間、城鄉(xiāng)之間在普通高中階段教育財政投入上的不均衡問題。

猜你喜歡
財政性教育經費財政支出
2020年全國教育經費執(zhí)行情況統(tǒng)計公告發(fā)布
科教新報(2021年48期)2021-01-06 16:57:20
商業(yè)銀行資金清算賬戶成為人民銀行財政性資金監(jiān)管盲區(qū)需引起關注
管好用好糧食倉儲企業(yè)職工教育經費
關于企業(yè)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
交通財會(2018年6期)2018-10-26 07:05:28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空間差異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為例
中央和地方財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財政支出完成預算情況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空間差異性分析
——以2008-2012年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為例
中國地震(2016年2期)2016-09-03 07:27:18
中央和地方財政支出及比重
氣象部門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初探
乌拉特中旗| 平江县| 康定县| 凉城县| 宁海县| 阿克陶县| 永靖县| 南阳市| 台安县| 友谊县| 仙桃市| 陕西省| 高淳县| 新竹市| 洪泽县| 清镇市| 馆陶县| SHOW| 闵行区| 土默特右旗| 新野县| 阿拉善左旗| 青浦区| 四平市| 突泉县| 瑞丽市| 梧州市| 敦化市| 娱乐| 平武县| 呼玛县| 洪江市| 卢龙县| 涪陵区| 乌拉特后旗| 马山县| 景泰县| 阿拉尔市| 金湖县| 珲春市| 克拉玛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