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裕
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
【摘要】托馬斯·里德是18世紀西方哲學史上一位不容忽視的哲學家,他提出的常識哲學在當時的蘇格蘭等歐洲國家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文章首先對常識哲學做了較為簡潔、客觀的解讀,并在此基礎上將常識哲學與懷疑主義、理性批判相聯(lián)系來展開探究,從而進一步深入理解里德的常識哲學思想。
【關鍵詞】托馬斯·里德;常識哲學;懷疑主義;理性批判
常識哲學作為一種理論是在18世紀被蘇格蘭哲學家托馬斯·里德提出的,這一哲學立場在蘇格蘭啟蒙運動中發(fā)展成為一種以常識哲學為基礎的哲學流派。然而,對里德哲學思想的探究,以及對常識哲學學派的探究,都首先需要對常識哲學理論進行客觀的理解與分析。因此,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以常識哲學為核心來對里德哲學思想的基礎性探析。
一、常識哲學的概述
“常識”“哲學”,一對看似對立的詞結(jié)合在一起,那么該如何恰當?shù)乩斫狻俺WR哲學”呢?對“常識哲學”的理解重在對“常識”的恰當解讀。里德對“常識”的解讀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常識”的字面意思,即與“理性”相對,不涉及哲學思辨的且被人們普遍接受的準則;第二個層次,是“里德對常識合理、有效的解說”;第三個層次,里德對常識的思考受其基督教信仰的影響,即他認為人類所依據(jù)的常識是造物主賜予人類的珍貴事物,故將自己的哲學貼上“常識”的標簽。
在里德看來,“常識”的事物往往是基礎而又重要的事物,通常被給出一些通俗易懂的描述性規(guī)定。理解一個概念的方法之一是參照其對立面或相關領域,對常識哲學的理解可以參照以休謨?yōu)榇淼挠^念論哲學。觀念論哲學的核心觀點是,只有觀念或印象是人類思維的直接對象,人類的心靈不能跨越觀念或印象實現(xiàn)對其他存在的認識,也就是說我們心靈內(nèi)部的觀念和印象是心理活動的直接對象,是思想的對象;相應的,哲學的作用在于對心靈與知覺做出反省。常識哲學的初衷則是要運用歸謬法對觀念論的結(jié)論進行反推,從而找出觀念論基本預設中的錯誤。常識哲學所遵循的是一些由描述性標準組成的原則,這些原則的結(jié)合具有彈性、韌性和牢固性。此外,里德把我們對一些原則存在的信念歸于我們的自然構(gòu)造,這些原則的存在被我們視為不證自明的、自然而然的。這里所說的原則也就是里德的常識原則,與其相對的則被里德視為“謬誤”,即觀念論與懷疑論。常識哲學的基本主張是:“外部物理世界的真實存在,自我人格身份的同一,他人之為與自我一樣有智力、能行為的人格存在,道德區(qū)分的真實性,因果、能力和自由的真實性,等等。”常識哲學,簡言之就是從哲學的角度論證常識為何可以成為常識的哲學,目的在于說明常識的非凡之處。
二、常識哲學與懷疑主義
關于常識,里德認為我們對某些原則的確信源自人類本性的構(gòu)造,雖不能給出關于這些原則的理由,卻又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視之為理所應當?shù)模@樣的原則被稱為常識,與之相反的則為荒謬。里德所謂的常識是不需要證明,也無法證明的,是被人們普遍接受,毋庸置疑的一些知識。關于外部世界的存在,里德立足其直接實在論指出,我們的知覺知識是通過與外部客體的直接接觸來把握的,所以在感官可靠的情況下獲得的知覺信念就是正確的。相反,懷疑論者認為對于外部世界知覺的信念應該得到理性的確證,理性高于通過感官獲得的知覺。里德贊同懷疑論者所認為的“我們關于世界、自我、他人及因果關系存在的信念未經(jīng)理性奠基,因此是不能被合理接受的”。具體而言,對于信念的態(tài)度懷疑論者認為所有信念直到其證明為真,且得到理性的確認方可被接受,而里德認為所有信念直到其被證明有錯之前,都是被接受的。
對此,里德抨擊懷疑論的基礎是:認知官能都是平等的,即知覺知識與推理而得的理性知識是平等的。懷疑論者認為,感官的可靠性也是被懷疑的;相反,里德認為,我們通過感官獲得的知覺是可靠的,也是可錯的,但是這種錯誤是可以被改正的。徹底的懷疑論不接受爭論雙方共同的預設,而這樣的爭論是不存在的,因為有些人即使在沉思時拒絕常識原則,但實踐中仍不得不受制于常識,懷疑論者在懷疑外部世界的時候已經(jīng)預設了一部分感官是可靠的,懷疑論者在實際生活中并不是完全排除常識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接受的,懷疑常識這件事本身就蘊含對一些常識的預設。休謨曾這樣說:“一個哲學家如果只是意在把人類的常識陳訴在較美妙動人的觀點中,那他縱然偶爾陷于錯誤,也不至于錯的太遠。他只要重新求訴于常識和人心的自然情趣,那他就會復返于正途,使自己免于危險的幻想?!彼岳锏抡J為徹底的懷疑論是不存在的。
關于懷疑論的思考。懷疑主義者認為他們的觀點無法通過理性得到辯護,但他們?nèi)匀辉诶^續(xù)自己的推理方法且堅信不疑,同時,懷疑論者即使不能確定可以通過哲學論證來確證物體存在的原則,但他們?nèi)圆坏貌煌膺@一原則的真實性?!白匀徊⒉辉寫岩芍髁x者在這方面自由選擇,并且無疑地認為這件事太重要了,不能交托給我們的不準確的推理和思辨。我們很可以問,什么原因促使我們相信物體的存在?但是如果問,畢竟有無物體?那卻是徒然的。那是我們在自己一切推理中所必須假設的一點?!痹诖耍葜兠鞔_地表明自己對物體存在的懷疑只限于知識斷言的依據(jù)問題,即能夠使我們相信物體存在的原因是什么,而不是本體論意義上的物體究竟是否存在,即“畢竟有無物體”。本體論意義上的存在是所有推理中都應該默認的,這與里德把常識作為思辨基礎的觀點是一致的,而里德將休謨哲學概述為“自然中除觀念外無物存在”卻是失當?shù)摹?/p>
關于常識應該是人類知識和行為的終極依據(jù)這一主張,里德與休謨殊途同歸。里德對此曾做出過深刻的哲學思辨,如我們的自然官能是如何有效獲得信息的,狹義的理性為什么不能以自身為標準來衡量和判別其他官能,我們自然官能運作機制是何以在語言中進行見證的等等;休謨則由于他的“自然信念”學說,從思辨及其主張的懷疑主義走向了常人的心理狀態(tài)和常識。因此從“常識”是作為理性思辨基礎的常識這一層次來看,人們籠統(tǒng)地把里德的常識哲學與休謨的懷疑論相對立也有失妥當。
三、常識哲學與理性批判
里德與康德是同一時代對休謨思想進行反觀的哲學家,但是相較于康德恢宏而思辨的哲學體系,里德對休謨思想的解讀就顯得相形見絀,而且里德對休謨的理解存在不恰當?shù)牡胤?,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把知識學層面上的懷疑主義錯誤地理解為本體論層面的懷疑主義;另一方面是對懷疑主義在道德學領域的本源尚無明確的認識。同時,康德的著作以及對于康德研究的著作,都是里德的著作以及對于里德研究的著作在數(shù)量上所無法匹敵的,對于里德的研究基本上是以批判哲學作為參照的。學者們普遍發(fā)現(xiàn)里德與康德都努力為經(jīng)驗尋找超經(jīng)驗的基礎,里德稱之為“常識”,康德稱之為“理性”。因此對常識和理性的探究是要將里德與康德相聯(lián)系來展開的。
雖然里德與康德在哲學方面的立論是風格迥異的,但二者在知識學和道德學兩方面的研究策略是相通的。在道德學方面,里德和康德都認為道德的本質(zhì)是要超越情感主義和功利主義,理性是道德判斷的基礎,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道德的律令絕對形式的問題;道德意識和道德經(jīng)驗的有效性問題;道德價值歸屬于外在的功利抑或內(nèi)在的意志的問題;人類實踐的存在方式與思辨的存在方式之間的關系;經(jīng)驗性的動機與理性要求在道德中恒久存在的沖突等等。在知識學方面,里德與康德對認知中人類智識能力作用的理解是一致的,他們感性/經(jīng)驗知識的內(nèi)在精神層面是基本一致的。里德的表述為:心靈對感官信息的理解依據(jù)的是首要原則的運作,從而得到確信和概念??档碌谋硎鰹椋盒撵`對感性材料的接受和整理依據(jù)范疇,不僅在表述上相符,而且在方法上也一致,關于人類知識的要素和基本框架中二者都用概念/范式來取代“印象”和“觀念”。
對于常識哲學的理解,不僅要看到里德與康德相通之處,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他們的不同。他們的不同可以概括為以下兩點:一是對哲學體系自身建構(gòu)的問題,二是對人性經(jīng)驗中宗教成分的理解問題,這一問題關涉自然神學的合法性與可能性。這里主要從哲學體系自身的建構(gòu)問題來比較康德與里德的不同??档抡軐W體系的建構(gòu)是從理論理性自身的完滿為假設的出發(fā)點,得出“理論首要的是實踐”的最終結(jié)論,正是出發(fā)點與結(jié)論之間的悖謬關系使得康德哲學體系具有很強的張力。里德哲學體系的建構(gòu)運用了兩種方法:首先是把知識學和道德學作為兩大平行的要素,其次是用“自為”概念將知識學和道德學統(tǒng)一起來。具體而言,心靈根據(jù)知識學中有效的首要原則運作而得到知識,根據(jù)道德學中有效的首要原則而產(chǎn)生道德行為,知識和道德都是自為的狀態(tài)之一,自為將知識學和道德學的融通最終使得常識哲學完整自洽。
四、結(jié)語
概言之,里德的常識哲學是受其宗教信仰的影響而形成,不妨把這一哲學思想理解為從哲學的角度探究常識何以為常識的哲學。由于很多學者對常識哲學的理解僅僅停留于字面意義,而沒有挖掘出常識哲學本身所蘊含的深層含義,因此本文從懷疑主義與理性批判兩個維度對里德的常識哲學進行了進一步的探析,有助于更客觀地理解里德的常識哲學思想。
【參考文獻】
[1]張曉梅.托馬斯·里德的常識哲學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文玉林.托馬斯·里德與懷疑論[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3]休謨.人類理解研究[M].關文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4]休謨.人性論[M].鄭之驤,關文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