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紹亮
摘 要:在物理教學中,如果理論的東西太多、學生們觀察的時候太多,將不利于他們知識的把握,教師要引導學生把物理知識具體化,在實踐中感受物理。高中物理是一門所學知識抽象化的學科,同時高中物理也是一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這就需要教師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來教授物理這門學科。
關鍵詞:高中物理 高效課堂 方法
物理雖然不是人人都懂,但是只要努力學習,還是能學會的。有的同學還沒有開始學習就害怕自己學不會,甚至個別老師也在開課之初就告誡同學們這門課很難,不用功不行。這樣無形之中就給了學生壓力。新課改的提出如一道閃電劃破黑暗的天際,給高中物理課堂帶來了光明。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方法也有了改革,把時間,把課堂歸還給學生,轉(zhuǎn)換教師和學生在傳統(tǒng)教學中的角色,牢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多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與熱情,以構(gòu)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為目的,這就要求教師需要探索更加積極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引導學生,讓他們能夠積極主動的去學習物理。
一、學習意義
我們都知道,任何學科的第一堂課都很重要,因為學生在接受一個新事物時,總是容易受到第一印象的巨大影響,第一堂課找到了學習的自信,他就會堅定地相信,這門課對自己來說不難,在以后的學習中也會無意識地多花費時間去研究。類比法是一種推理和思維方法,應用它可以為新內(nèi)容的闡述和探索提供依托和支持,可以使橫向問題建立普遍聯(lián)系,在物理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教“電勢差”這節(jié)課時,在沒有什么好的、有效的演示實驗輔助教學情況下,采取的方法是:首先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引導為什么要提出電勢差的概念,再用與學生熟悉的重力場類比的方法給出電勢差的定義。最后講電勢差的應用:電功的計算、電場中的功能關系。這樣,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學,怎樣學,學了有什么用,以此來突破教與學的難點。通過反復實踐,效果很好。
二、設定情景
對于一些學生們理解起來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可以設定場景,在場景中確定學習要素,逐步導出要學習的內(nèi)容,學生們掌握起來也不會很生疏。在進行學習電荷在磁場中的運動時,常常需要結(jié)合圓周運動以及其它數(shù)學知識進行解題。學生在處理這樣的物理題具有一定的難度,這是由于電荷的運動軌跡的圓心比較難找,而且邊界比較模糊,不好確定。為了突破這一難關,需要在解題的時候進行建立物理情境,從而了解電荷在磁場內(nèi)的運動范圍,同時在高漲階段,所給題目經(jīng)常是均勻的磁場,因此可以根據(jù)題目的內(nèi)容確定磁場的邊界。比如可以使用先補后去的解題方法,即先假設所遇到的磁場是均勻的,在可以準確確定電荷的運動軌跡和圓心,再按照題目所設立的情景進行,確定真正的磁場。最后使用確定圓心的條件,如根據(jù)出射點運動半徑方向等因素,進行確定電荷運動軌跡的圓心。通過這些方法不僅可以有效分析題目的重要條件,也可以有效解決復雜的求電荷運動軌跡圓心,降低學生解物理題的難度。
三、轉(zhuǎn)變角色
在物理教學中,要注意轉(zhuǎn)變師生的角色,把知識通過學生最能理解、最能接受的方式傳授出去,讓學生們自己思考、善于研究,提高課堂效率。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學中,教師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教師成為課堂的主體,不管學生能不能聽懂,只顧不停的追趕教學進度。學生處于一個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自然課堂的學習效率低,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教學模式要跟上時代的進步,教師自身更是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充電,才能培養(yǎng)出新一代的弄潮兒。教育事業(yè)的不斷改革需要教師不斷改革自己的教學模式,根據(jù)學生的個人情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改變自身的教學觀念,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為目的進行教學模式改革。例如在學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探究時,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教學的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特點分成若干小組進行教學。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道具,讓學生做一個小車運動的實驗,并要求小組做出實驗表格,相互討論得出有關小車運動的規(guī)律。教師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一可以把課堂歸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二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熱情;三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四、重視實驗
物理學習離不開動手實驗,在實驗中,教師也要注意把操作權(quán)教給學生,從選材開始,就鍛煉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感覺從頭到尾的完整實驗,這樣在研究中會發(fā)現(xiàn)更多。在新課標理念下,演示實驗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織形式,對演示實驗要多參與,仔細觀察,多思考。在分組實驗中,要盡量采用探究式的實驗方式,親身經(jīng)歷設計方案,選擇儀器、制定步驟、設計表格、收集信息、處理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并進行評價分析等過程,真正進入科學學習的狀態(tài)和角色。在新課標理念下的小實驗“大家做”,則有更大的自主性、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要充分利用身邊的器材、家用電器等實驗資源做好小實驗。通過利用各種實驗手段進行實驗操作探究,并對所探究的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以培養(yǎng)觀察、思考、實驗探究能力、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結(jié)語
總而言之,學好物理不是一個單向的工作,必須理論和實際聯(lián)系起來,在實際操作和觀察中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jié)問題、解決問題。在物理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們能夠有效的掌握教學策略,能夠培養(yǎng)學生們的動腦思維能力,達到有效的教學目的,從而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當然我們的教學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在學習實踐中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創(chuàng)新,就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更好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