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小學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因為“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但是在目前很多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興趣不高,積極性調動不起來,注意力很難集中,教學效果很差。結合自己近幾年來的語文教學經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以故事為載體,進行生動活潑的語文教學,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對學生學習語文知識也有很大的幫助。
一、借助故事激趣導入
愛聽故事是小學生一個重要的心理特點,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在上課伊始根據實際來講述相關的小故事,喚醒兒童的生活經驗,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fā)其強烈的求知欲。故事導入法給教學增加了趣味性,幫助兒童展開思維,豐富聯(lián)想,使兒童很自然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但在用這種方法導入時,要注意選擇好故事,尤其要選擇短小精悍的、有針對性的故事。如教學《嫦娥奔月》這篇說明文時可以講述后羿射日這一神話故事引入新授課,達到激發(fā)興趣的目的。
二、借助故事理解文本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聽故事、說故事、寫故事、演故事、讀故事感受語文,享受語文,借助故事的言語形式,領悟文本的言語內容,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九色鹿》時,學生對人物有了他們自己一定的認識之后,可以用兩個故事敲擊學生的思維。
師:對,這就是走向高尚的過程,人要不斷地問自己,我該怎么做?現(xiàn)在我來問問你,如果調達再掉進河里,假如你是九色鹿,你救還是不救。學生幾乎異口同聲,都說救。我沒有問為什么?而是先引進了兩篇文章:《農夫與蛇》《東郭先生和狼》,建議學生先讀一讀。
學生讀完后,我問:“你還救不救調達?”這次大多數學生在沉思,只有少數幾個學生舉手。
生:(1)不救。因為調達和這里的蛇、狼差不多,都會毫不猶豫地出賣自己的恩人。(2)不救。因為他會害人。一連幾個學生都說“不救”,也有學生說,自己也不知道救還是不救,要到時候才清楚自己怎么做。
我問,“還沒有同學要救調達的?”只有三位同學舉手。
生:(1)我還是要救,因為調達畢竟與這兩個故事中的“蛇”和“狼”還是有點區(qū)別的,再說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淹死吧,再說這次救他后,他會感動,說不定就改好了。
(2)我還是會救的,但是救起來后,我會遠離這兒,不讓他再找到我。(3)我也是會救的,但是救起來后,我要教育教育他,讓他的靈魂干凈一點。
師:我尊重你們每個人的觀點,但是我更贊同這位同學的說法,要救,更要拯救靈魂。(說完,打開課件:拯救靈魂!——讀魯迅《吶喊》有感)
教師引領學生齊讀,學生讀得熱血沸騰。然后,我說,“正如我們剛才所說,人性是復雜的,多樣的,同樣讀文章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你會有不同的收獲;現(xiàn)在我們思考的是假如,有這樣的假如就會有許多種假如,因此還會有許多種答案。你自己究竟還能讀出些什么呢?再自由讀讀課文吧。
這個案例中,故事是老師引導學生“思考文本、感悟人生、討論道德”的引子,故事的引入不是為了建構文本,而是為了解讀文本,為了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以及形成真實的、兒童的、個性的人生感悟、道德認識和情感。
三、借助故事升華主題
文本解讀的升華是教者正確地把握文本的基礎上對文本的深度挖掘,而借助續(xù)寫故事、改編故事升華文本的主旨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式。如在教學《坐井觀天》時,有的執(zhí)教者通讀課文,理解青蛙的“自以為是,目光短淺,讀出青蛙自大的語氣和小鳥真心勸說的語氣”。我覺得除以上目標,還可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體驗,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當青蛙聽了小鳥的話,鼓足勇氣跳出井后他看到了什么?他會說些什么呢?”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續(xù)說故事。這樣既讓學生深刻領悟了文本的主旨思想,又培養(yǎng)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又如在教學《狐假虎威》一課時,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后,我作了如下的引導:
師:當老虎知道自己被騙以后,它會怎么想,怎么做呢?
生:(1)它肯定很生氣,找狐貍算賬。(2)它會捉住狐貍,并召開一個動物大會,當面揭穿狐貍的陰謀,重顯它“百獸之王”的威風。
讓學生續(xù)編故事,給學生的思維留下了廣闊的空間,也為升華文章的主題注入了活力。
四、故事教學的注意點
教學中如果每節(jié)課都要講故事,不僅會成為一種負擔,還會占用課堂時間,影響課堂教學目標的完成,語文課也就變成了故事課,因此,故事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語文課上編故事,講故事,要有目的性
每一篇課文都有其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什么,知道什么,學會什么,以及培養(yǎng)學生什么情感、什么習慣或道德品質等,根據需要可以選擇一個簡短的故事或縮短的故事講給學生聽。
2.故事不能太長,太長了會占用教學時間,影響教學目標的完成
故事簡短適中,最好是微童話形式。語文課不是故事會,課堂主要還是“語文味”,不是“故事味”,我個人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故事盡量控制在三分鐘內,點明主題或想要達到的目的即可。如果故事太長,可以縮短故事的內容,不必講故事的細節(jié),或只講故事的局部。
3.不要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去講故事
昏昏欲睡、思想上開小差是學生對課堂不感興趣的注意表現(xiàn),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只有幾分鐘思想集中。學生如果注意力不在課堂上,那么,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這時講一個故事很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思想能暫時集中,但故事講完,又是枯燥的、毫無吸引力的課文講授、分析, 學生的精神又會分散。如果再講故事,再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變成了故事課。
4.不要讓學生喜歡上自己的課而去講故事
有人認為“親其師信其道”,只要學生喜歡老師,就會喜歡這節(jié)課,于是就講好多學生喜歡的故事,如果是這樣,語文課就變成了學生希望的故事課,不愿意學語文,更愿意聽故事。我認為不必每學一篇課文,就講一個故事,可以根據課文或教學的需要再確定。
實踐表明,故事只要運用得巧妙,就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產生奇妙的效應。語文教學效果將事半功倍,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也將在我們的教學中不斷提高。
【作者單位:灌南縣新集鄉(xiāng)中心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