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芳
摘 要:本文著重闡述了翻轉課堂的起源、發(fā)展歷程、特點和作用,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現階段在中國實施和推廣所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和阻礙,以期為我國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 翻轉課堂 特點 挑戰(zhàn)
一、 起源與發(fā)展
翻轉課堂又稱“反轉課堂”、“顛倒課堂”,其公認的最早的實踐者是美國的薩爾曼可汗①??珊箯?006年開始將自己的數學輔導材料制作成視頻分享到YouTube網站上,受到熱捧。2007年,翻轉課堂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林地公園”高中實施,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并產生了愈來愈大的影響,這也對翻轉課堂模式的推廣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同在2007年,可汗成立了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免費教育網站——“可汗學院”。2011年3月,可汗在“TED” 大會上介紹了“可汗學院”的成長故事,引起了巨大轟動,對翻轉課堂理念的傳播和教學模式的推廣起到了里程碑式的推動作用。之后,翻轉課堂在美國多地得到廣泛應用,并以如火如荼的態(tài)勢推廣到了中國在內的世界上很多國家。翻轉課堂在2011年成為教育者最為關注的熱點,并被加拿大《環(huán)球郵報》評為2011年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②
我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中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要以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為先導,以優(yōu)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為核心。③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翻轉課堂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獨特優(yōu)勢, 必將成為我國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 翻轉的必要性
(一)在信息化時代,學校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最主要場所。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和手機、電腦等智能終端設備從網絡上獲取任何自己想了解的信息。這就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他們不但要對授課內容了如指掌,而且授課方式要新穎有趣、常變常新,否則很難長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當今的青少年經常一心多用,同時處理多種事物,比如一邊看電視一邊用手機搜索剛從電視上聽到的新詞。長此以往,要讓他們較長時間專注于一件事情就會變得越來越難。
(三)如果課程內容有難度而老師在課堂上又不許他們用手機或電腦搜索相關信息,他們就會失去耐心。因此,如果通過短小精煉而且有趣的視頻和學生開展互助合作,以期讓學生在課前掌握課程內容,那么學生在課堂上就不會有挫敗感。
總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伴隨著網絡和各種電子設備成長起來的“數字原住民 ”已經不滿足于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了。如何給他們盡可能多的自主性、提高他們的參與度是我們教育改革中應關注的重點,而這些正是翻轉課堂的優(yōu)勢所在。
三、翻轉課堂的特點
(一)教學視頻短小精悍
翻轉課堂的視頻通常短小精悍,一般不超過十分鐘。有研究者發(fā)現,視頻長度在3至6分鐘之間效果最好。另外,每個視頻通常都是關于某個特定的知識點,有較強的針對性。這樣既能確保教師能有的放矢地把問題講清楚,又能確保學生在觀看時有足夠的專注和耐心。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課前自行觀看視頻時可根據自身情況隨時暫停、回放,或在公共交流平臺跟同學討論或向老師求助,既能保證學習效果,又不必擔心丟了面子。
(二)教學信息清晰明確
翻轉課堂采用的是錄屏軟件+PPT空白演示文稿的錄制方式,把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一步一步呈現在PPT演示文稿上。除此之外,就是配合書寫進行講解的畫外音。教學視頻里沒有任何多余的信息干擾學生的注意力,可以最大程度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效率。
(三)重新建構學習流程
傳統(tǒng)教學過程通常包括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知識傳授由教師通過課堂講解來完成,而知識內化吸收則要在課后由學生自己通過作業(yè)、操作或實踐來完成。④由于課后缺少教師的實時指導和同學的幫助,有的學生在知識內化環(huán)節(jié)感到非常吃力。
翻轉課堂翻轉了學習的過程,學生在課前通過觀看教師提供的短小精練的微視頻實現“信息傳遞”,而知識的“吸收內化”則放到課堂上通過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來實現。這樣,教師就能夠實時觀察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了解他們遇到的困難,在課堂上給予每個需要幫助的學生針對性的有效輔導。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也有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內化。助人者有成就感,受助者也不會有因很多人知道自己不懂所帶來的挫敗感。同時,課堂上大量增加的互動交流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團隊精神,幫助他們提高溝通技能。
簡言之,翻轉課堂的基本理念是把傳統(tǒng)的學習過程翻轉過來,讓學習者在課外時間完成針對知識點和概念的自主學習,課堂則變成師生互動的場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匯報討論,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⑤
四、 翻轉的作用
(一)有利于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在翻轉課堂模式中,課堂不再是教師為中心的一對多的形式,而是課前學生按照自己的進度自主觀看視頻,課堂上老師在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根據每個學生的掌握情況適時提供針對性的一對一的指導。這樣一來,老師和學生的角色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二)促進教學資源更有效的利用
翻轉課堂模式中的教學視頻通常不超過10分鐘。每個視頻中教師集中講解一個知識點,重點明確,而且沒有任何冗余信息,這樣有助于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
五、 翻轉課堂模式目前在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
翻轉課堂模式從2007年出現到現在已經快速推廣到了全球,但總的來說,在我國采用這一模式的學校仍屈指可數。翻轉課堂在中國的推廣面臨哪些挑戰(zhàn)呢?
(一)硬件環(huán)境
要讓學生課前學習視頻需要可靠的網絡系統(tǒng)和可上網的終端設備,但中國中西部的廣大地區(qū)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二)教師的教學觀念
中國傳統(tǒng)教學強調“傳道、授業(yè)、解惑”,總體上“重教輕學”。要轉變傳統(tǒng)觀念,“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而且要花費大量時間制作視頻、計劃課堂活動,這些必然給老師增加很多額外的負擔,遭到他們的抵制。
(三)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
在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中,教學視頻的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教師需要專業(yè)技術人員的指導才可以了解視頻錄制的方法。另外,教師還要在網絡教學平臺中引導學生積極互動并及時發(fā)現學生的問題給予適時的幫助。這些都需要教師有較高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
(四)學科的適用性
因為視頻簡短無法涵蓋多個知識點,因此翻轉課堂迄今為止主要應用于理科類的課程。要在文科課程中成功實施翻轉課堂對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
(五)評價方式的轉變
以往以單純的筆試、口試為主的傳統(tǒng)測試方式無法全面反映學生在翻轉課堂學習中的所有努力和學習效果,因為翻轉課堂學習還涉及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時間管理能力等。因此教師需要轉變評價方式,綜合考慮學生在課程開展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表現。另外,如何保證新評價方式的公平性、客觀性以及校方和家長的態(tài)度都是教師需考慮的因素。
總之,雖然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推廣還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但是因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所具有的特點及優(yōu)勢,我們有理由相信翻轉課堂必將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重點方向之一。
六、結語
本文主要探討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起源、發(fā)展、特征及其現階段在中國實施所面臨的挑戰(zhàn)。在全球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過程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必將對我國的教學改革產生重大影響。廣大教師也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迎接教學模式轉變帶來的新挑戰(zhàn),努力提升教學效果,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個性化教學。
注釋
① 周平.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翻轉課堂及其理論基礎溯源[J].外語電化教學,2015(3).
② 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③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
④ 劉學蘭.翻轉課堂與語文教學[J].雜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4):265-265.
⑤ 楊露.翻轉課堂學習活動的設計與實踐研究——以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為例[D].浙江師范大學,2014.
參考文獻
[1] Bergmann J.& Sams A. Flip Your Classroom: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M].Eugene, Or: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2012.
[2] 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 “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fā)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7).
[3] 劉學蘭.翻轉課堂與語文教學[J].雜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5(4):265-265.
[4] 劉震,曹澤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13(8):17-20.
[5] 王聰,張鳳娟.翻轉課堂教學法在美國:歷史、現狀與課題[J].外國教育研究,2015(9):96-99.
[6] 楊露.翻轉課堂學習活動的設計與實踐研究——以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為例[D].浙江師范大學,2014.
[7] 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 2012 (4).
[8] 周平.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翻轉課堂及其理論基礎溯源[J].外語電化教學,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