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麗
?
“我可能X1了假X2”的構式解析
劉艷麗*
(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系,湖北 武漢 430074;淮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我可能X1了假X2”是2017年初出現(xiàn)的新的網(wǎng)絡流行語。文章在構式語法理論的視角下,對這一流行語的結構類型、語義內涵、構式理據(jù)進行了分析。
“我可能X1了假X2”;框式結構 ;語義;構式
2017年伊始,“我可能X1了假X2”通過微信、QQ等網(wǎng)絡社交媒體的迅速傳播,成為新年首個網(wǎng)絡流行用語(這一說法源自華龍網(wǎng)2017年1月22日轉引自新華網(wǎng)一篇題為“‘我可能是假的’成新年首個網(wǎng)絡流行語咋火起來的”的報道)。根據(jù)報道內容,這句話的來源有兩種:一種說法是源于央視網(wǎng)的消息,即“據(jù)俄官方通報,伊爾庫茨克市不法商家利用含有酒精的個人洗滌用品,制成假酒飲料并銷售,導致該市100多人中毒,其中死亡人數(shù)22日已升至72人”。于是,“我可能喝了假酒”由此產(chǎn)生。另一種說法來自于電競圈。即一起打游戲的隊員,在發(fā)揮不好或者游戲失敗時,用“我可能喝了假酒”來調侃自己,或者為自己開脫。并由此延伸進入各行業(yè)和人群,衍生出更多的“我可能X1了假X2”結構。如:我可能拿到了假試卷、我可能長了假腦子、我可能上了假大學、我可能招了一批假高材生、我可能領了假年終獎、我可能交了個假男朋友、我可能買了臺假勞斯萊斯、我可能看了假《蝙蝠俠》、我可能看了場假直播、我可能遇到了假司機。(上述語料來源于百度網(wǎng)絡熱搜)
邵敬敏(1994)指出:“在口語交際中,常常有這樣一類語句,功能多樣,使用廣泛,它們的含義往往不能單憑構成成分和語法上的邏輯義推導出來,換句話說,它們在交際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實際上是隱藏在表層義后面的深層語用含義?!械囊呀?jīng)格式化了,即變換成分有固定的位置。其特點是范圍比較寬泛,更加依賴語境的制約?!保?)我們發(fā)現(xiàn)“我可能X1了假X2”正是此類。
邵敬敏(2008)正式提出“框式結構”這一術語。所謂框式結構,指前后兩個不連貫的詞語相互照應,相互依存,形成一個框架式結構,具有特殊的語法意義和特定的語法功能,如果去除其中一個,該結構便會散架;使用起來,只要往空缺處填裝合適的詞語就可以了(2)。根據(jù)這一術語,針對網(wǎng)絡社交媒體上出現(xiàn)的這一結構的相關語料進行分析之后,并對比“X奴”“舌尖上的X”等詞匯和短語層面的框填式結構,文章認為“我可能X1了假X2”這一網(wǎng)絡流行語屬于句式層面的框填式結構。
根據(jù)對語料的觀察,這一結構中,“可能”之后的填充詞基本為動詞,包括單音節(jié)動詞和雙音節(jié)動詞,而其中單音節(jié)動詞占據(jù)主要比例。由于這一結構的強復制性,難以對語料加以窮盡統(tǒng)計。就本文所涉及的語料以及筆者針對網(wǎng)絡搜索到的語料而言,單音節(jié)動詞占主要比例。究其原因,就這一結構而言,“X1”后帶有“了”字,“X1+了”構成了形式上的雙音節(jié)音段。從音律上來說,漢語語音鏈上兩字一頓的雙音節(jié)音段成了漢語節(jié)奏的主要傾向。漢語詞的雙音化,既顯示了音節(jié)節(jié)奏整齊化,也符合語言實際要求經(jīng)濟的原則以及漢民族的審美心理。因此,在“我可能X1了假X2”結構中,X1主要為單音節(jié)動詞。
除了“我可能X1了假X2”之外,有的語料中主語為復數(shù)第一人稱“我們”,也有的語料中在“X2”前面帶有量詞“個”“臺”“批”等。如:我可能交了個假男朋友、我可能買了臺假車、我可能招了批假高材生等等。另有些語料,結構并不嚴格對應“我可能X1了假X2”,比如在“可能”前有副詞出現(xiàn),如:我以前可能遇到的是假老師?;驅ⅰ翱赡堋碧嶂林髡Z之前,如:那可能是我們看了太多假演技。也有的語料將“X1”置于“可能”之前,如:我瀏覽的可能是家假上市銀行。但上述語料仍能改寫為“我可能X1了假X2”這一形式,且未改變句子的隱含意義,也不影響我們對句子的理解,因此仍納入語料考察范圍內(下文舉例將不在贅述結構問題),并將這一結構形式提取為“我可能X1了假X2”。此外,“假”后的填充詞基本為名詞,因此,這一結構也可提取為“我可能V了假N”。
在這一結構中,“可能”用于動詞或動詞短語前,詞性為助動詞,“表示估計、猜測,不很確定”?!凹佟?,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在此結構中的意思跟“真”相對,表示“不真實的,偽造的”(3)?!傲恕?,為助詞,用在動詞后,主要表示動作的完成。如果動詞有賓語,“了”用在賓語前(4)。因此,從字面的意思解讀,X1所代表的動作已經(jīng)完成,這一句式是對已經(jīng)發(fā)生并完結的事情的描述,是對“假”后面的X2的真實性產(chǎn)生懷疑。例如:
(1)我可能拿到了假試卷?!嚲韮热莶粚儆诋斍耙嫉目颇績热?。
(2)我可能復習了假書。 →所復習的書本內容是錯誤的或者不是所學內容。
(3)我可能上了假大學。 →大學不是教育部權威公布的正規(guī)高校。
但是,根據(jù)這個結構的使用語境,這些例句中的“試卷”“書”“大學”都是真實的。試卷當然是考試科目所用的試卷,而且句中的“我”也確實參加了考試。這句話的真實目的是要表達對于試題不會做導致考試考不好的一種自嘲。例(2)中的書本也不存在錯誤的可能,所復習的內容也是已經(jīng)學過并需要重新溫習的。這句話的真實意圖是要表達沒有達到復習的效果或目的,因而影響考試結果。例(3)中,現(xiàn)實社會中,確實有假大學的存在。但是在這一結構的使用環(huán)境中,則不是說這個大學非教育部正規(guī)高校,而是面對考試結果不理想的一種自嘲。
由于這一句式的出現(xiàn)正值學生期末考試,大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接納和使用是敏銳和靈活的,微信等自媒體的便捷更助推這一表達快速廣泛的傳播。如上述語料中,我可能拿到了假試卷、我可能劃了假重點、我可能復習了假書、我可能長了假腦子、我可能上了假大學等涉及到考試的句子迅速出現(xiàn)在網(wǎng)絡媒體,從而延伸至更多行業(yè)。而這些句子的真實語義并不是對試卷、重點、腦子、大學等的真實性產(chǎn)生懷疑。試卷是真實的也是正確的,重點也在書本中,腦子也是正常存在的,所在的大學也是真實的。句子要表達的真實意圖是對考試結果不理想或不在預期之內的一種自嘲、調侃。
再如:
(4)我可能是個假司機。(源自百度搜索)
語義解讀:這句話的使用背景是網(wǎng)絡上的一組技術高超的停車畫面,司機以很快的速度,將車準確停進狹下的車位,由此網(wǎng)民調侃自己的開車技術,而并非字面意義上的沒有駕照的司機。
(5)我可能遇到了假東莞。(源自“東莞時間網(wǎng)”)
語義解讀:這句話是“東莞時間網(wǎng)”上2017年2月22日的一則文章標題。廣東省東莞市曾經(jīng)因為“黃色”產(chǎn)業(yè)給人留下了不好的城市印象。隨著國家和政府對城市的支持和治理,城市的形象正在逐步發(fā)生改變,機器人產(chǎn)業(yè)鏈條初步形成,民營經(jīng)濟迅速崛起,保持了良好的城市生態(tài)底本。這篇文章套用當時流行的網(wǎng)絡句式,引起人們的注意力,對東莞的城市形象的宣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從用意上看,這一例句的使用是為了改變外界對東莞的固有印象,達到讓大眾重新認識的作用。但是,從說話人自身的角度,我們仍可以解讀為說話人自嘲式的無奈申辯。
(6)我以前遇到的可能是假老師。(源自華龍網(wǎng))
語義解讀:這一語料源自華龍網(wǎng)2017年2月13日一篇文章的標題,是網(wǎng)友針對網(wǎng)上刊出的重慶一位高中教師的公開信作出的評論。全信以俏皮可愛的口吻,輕松詼諧的方式,引用許多網(wǎng)絡流行語言,通知學生開學以及開學后的各注意事項。不僅拉進了師生的距離,也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由此引發(fā)了網(wǎng)友關注。這一評論的真實用意是對自己沒有遇到這樣的老師的一種調侃。(這句話也可變化為“我以前可能遇到了假老師”,語義上并未發(fā)生改變。因此仍納入這一結構。)
(7)我可能娶了個假媳婦兒。(源自“搜狐新聞”)
語義解讀:這句話來源于搜狐網(wǎng)頁母嬰欄刊出的演員孫茜的微信截圖。句子是她的丈夫蔡遠航的評論。原因是孫茜忘記了丈夫的生日,反而是網(wǎng)友給了她提醒才想起來。因此蔡遠航套用這個句式調侃妻子不記得自己的生日。
(8)我可能看了假片(電視?。#ㄔ从凇氨鼻嗑W(wǎng)”)
語義解讀:這句話源于北青網(wǎng)發(fā)布于2017年2月7日的一則娛樂新聞。具體內容是一組電視劇的穿幫鏡頭畫面,其真實的表達意圖是要嘲諷電視劇制作的粗糙。
(9)我可能過了個假年(春節(jié))。(源于百度網(wǎng)絡搜索)
語義解讀:關于這一句話,百度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了不同的使用背景。如:一個紅包也沒有,我可能過了個假年。/我一定過得是假年,別人過年收的是紅包,而我收的是文字。在這一的語境下,這句話的真實意圖是對沒有在春節(jié)期間收到紅包、壓歲錢的調侃。
(10)我可能買了假股票。(源自“網(wǎng)易財經(jīng)”)
語義解讀:這句話源自網(wǎng)易財經(jīng)2017年1月13日的一則新聞標題,是一位網(wǎng)民的文章,真實用意是吐槽自己精心挑選的股票漲勢不佳,自己不看好的股票卻一直飆漲。
綜合上述分析,“我可能X1了假X2”這一結構中,主語為第一人稱“我”,因此,是動作行為“X1”的關聯(lián)者。該結構所要表達的真實語義不是對“假”后面的“X2”的真實性的否定,而是說話人從自身角度出發(fā),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件或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結果的一種主觀性的自嘲、申辯、諷刺。
Goldberg對“構式”的定義是:“C是一個構式,當且僅當C是一個形式—意義的配對
其次,本文認為,“我可能X1了假X2”是一種反預期信息表達。構式可以否定預設,當構式中的X2不符合說話人認知中對X2的主觀預期時,構式“我可能X1了假X2”通過否定X2表明X2是與說話人的主觀預期相悖的,進而表達了說話人對X2的主觀評價。如在“我可能拿了假試卷”中,人們對試卷應有的主觀預期必然是試卷答題正確率高,取得高分。而事實情況則是試卷成績不理想,沒有達到主觀愿望或主觀預期,于是用“假”來否定試卷的真實性,為自己尋找沒有好好學習的理由,達到自嘲的目的。再如,“我可能過了個假年”。按照中國農(nóng)歷新年傳統(tǒng),長輩會給孩子包紅包發(fā)壓歲錢?!澳辍碑斎皇钦鎸嵉?,但卻沒有得到預期中紅包,用“假”字來否定春節(jié),表明違反了自己的預期。
最后,從情感語氣來說,“我可能X1了假X2”這一構式具有鮮明的感情色彩。在表達說話人的態(tài)度觀點時,因語境不同帶有自嘲、諷刺的情感語氣。從自嘲的角度來說,這一構式是對負面情緒的委婉表達,傳遞的是說話者趨于正面的積極心態(tài)。從諷刺的角度來說,對事件的委婉批評也降低了直接表達在言語交際中對禮貌原則的違反程度,同時也達到了一定的幽默效果。例如:
(11)我可能是個假中國人?。ㄔ醋运押W(wǎng)頁)
解讀:這一語料源于搜狐教育網(wǎng)頁2017年1月17日的一則新聞標題,是網(wǎng)友針對網(wǎng)上出現(xiàn)的一份美國紐約市一所高中的中文期末考試試卷給出的評論。原因是這份試卷的內容讓中國的學生難以輕松作答,有網(wǎng)友評論“顏面盡失”,是個假中國人。這句話的真實語義是對自身所接受的教育以及自己現(xiàn)有和應有的學識水平的一種嘲諷。
(12)敬業(yè)演員成清流?那可能是我們看了太多假演技。(源自騰訊新聞)
解讀:這一語料源自騰訊新聞娛樂版塊2017年3月15日的一則新聞標題。演藝圈里演員演技在線且無緋聞、電視劇沒有高片酬演員、拍戲不摳圖。老戲骨加盟綜藝等現(xiàn)象被視為“清流”。這些本應該是演藝行業(yè)應該有的正?,F(xiàn)象,卻被視為少見的“清流”,因此,網(wǎng)友用這一句話來諷刺演藝圈中與上述現(xiàn)象相反的亂象。
網(wǎng)絡流行語屬于一種強勢模因,具有復制性強、易傳播的特點。微信、微博等自媒體的便捷使用更助推了流行語的傳播速度?!拔铱赡躕1了假X2”這一構式可以結合各種情境、職業(yè)和角色來具體表達,勾連起整個行業(yè)、群體的“趣味認同”,也反映出一定的社會熱點和從眾心態(tài),歸屬于當前時代下的人們熱衷的一種吐槽文化。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斷出現(xiàn)的新的流行語正是對社會文化的直觀折射。
(1)邵敬敏《口語與語用研究的結晶——評〈口語習用語詞典〉》,《世界漢語教學》,1994年第2期。
(2)邵敬敏.《“連A也/都B”框式結構的爭議及其框式化進程》,《語言科學》,2008年第4期。
(3)《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六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4)呂叔湘主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
(5)吳海波《構式:論元結構的構式語法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1]顧薇娜. “哥XX的不是XX,是寂寞”的構式研究[J].美與時代,2012(09).
[2]何自然. 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06).
[3]代麗麗.表否定的構式“什么+X”分析[J].語言研究,2016(01).
[4]張健. “舌尖上的X”流行語認知機制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16).
[5]駱蓉. 框填式流行語的認知構式解讀[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04).
[6]趙帥妮,吳芳. 網(wǎng)絡流行語“我也是醉了”的模因考察[J].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5(4).
[7]Goldberg, A.[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On the Construction of “Wo Keneng X le Jia X”
LIU Yan-li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Hubei;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235000, Anhui)
Wo Keneng Xle Jia Xis an internet catchword appearing at the beginning of 2017.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d this catchwor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structure type, semantic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motivation.
Wo Ke neng X le Jia X; frame-type structure; semantic; construction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7.02.11
H04
A
1004-4310(2017)02-0054-04
2017-01-05
劉艷麗(1980- ),女,安徽宿州人,淮北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華中科技大學在讀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