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芳芳
【摘要】班級管理所營造的學習環(huán)境是保障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前提。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班級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實現(xiàn)一系列的動態(tài)班級管理平衡。文章從多角度對班級管理方式進行了探討,為構建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奠定了理論基礎。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關系
在教育體制改革以及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影響下,我國的基礎教育結構開始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xiàn)代人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不論是教育內容還是教學手段都需要進行徹底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初中教育作為承上啟下的過渡教育階段,對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早期的階段,更喜歡和與自己價值觀相同的同齡人進行接觸和交流。因此,班主任需要從心理上了解學生的需要和行為模式,采用正確的溝通方式,達到有效班級管理和開展教學活動的目的。
班級管理具體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探討,即班級的組織建設、班級制度的制定、教學活動的管理與班級活動的組織。班級管理的對象不僅是作為主體的學生,還有相關的教學資源,例如教具、實驗器材等。另外,教師的主要管理方式應當是計劃、協(xié)調、組織,而不是進行壟斷的專制管理。之所以將班級活動定義為一種動態(tài)的管理過程,是因為教師需要將班級管理行為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進行統(tǒng)一,也就是教師和學生雙方都作為參與者存在,是互動模式而不是獨裁行為。同時,班級管理并不是盡力就可以做好,班級管理按效果劃分可分為有效管理和無效管理。也就是說沒有一個正確的管理開端做鋪墊,之后進行的一切管理行為不過是做無用功而已。
一、學生心理特征和班級管理的關系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理特征的典型階段,具有情緒容易波動,重視人際交往,追求正義和公平等特點,都可能會在日常生活中和家長、教師發(fā)生矛盾。學生情緒的兩極性以及行為與心理的矛盾性都是班主任需要在班級管理中特別注意的。初中學生雖然追求成人一樣的行為態(tài)度,但是思想和行為上還沒有成熟到可以支撐成人行為模式的地步。有家長認為孩子已經長大了,可以讓孩子接觸社會上的成人行為,這實際上是對孩子的嚴重不負責任。信任和尊重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相處態(tài)度,也是心靈溝通和互相影響的行為模式。班主任從班級管理的角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也是讓學生了解到集體與個體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競爭和團結意識的重要手段。班主任應當多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感覺到被尊重和被理解,幫助學生擺脫青春期的困惑,讓學生認同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行為,以提高班級管理質量和效率。
二、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和班級管理的關系
班主任作為班級整體走向的控制因素,是不可能對班級的事情做到事無巨細親力親為的。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是對班級管理的進一步深化,也是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意識和自律意識的重要方式。
選拔班干部是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的第一步,也是能否實現(xiàn)班級自主管理的關鍵。只有先選出受學生認同和歡迎的班干部,才能順利進行下一步的學生自主管理。班干部在職能上有不同的分工,因此班主任要對學生的能力詳加了解。因為沒有能力的班干部是不能夠做到自主管理的。
選定班干部之后,班主任要對班干部的管理行為給予相應的獎懲,讓班干部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認識到責任和工作的意義,讓其學會珍惜來之不易的管理權力。此外,還要建立全班監(jiān)督的管理機制,定期對班干部進行考核,不合格的淘汰,優(yōu)秀的可以連任,充分調動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切實參與到自主管理中來,提高班級管理質量和效率。
三、班主任模范帶頭作用和班級管理的關系
學生的行為一般會受到周圍人的影響,即古語所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根據學生善于模仿的心理特點,班主任要規(guī)范自身的日常行為,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行為習慣。
初中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與教師、同學相處的時間較長。因此,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往往會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也會影響整個班級的行為風氣。對每一位學生負責是班主任的責任和義務,只有做到為班級著想,為學生著想,為教育結果著想,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心?!皾櫸锛殶o聲”是情感播種的最高境界,也是以情動人的能力體現(xiàn)。班主任在平時應該和學生打成一片,促進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并用自己的榜樣行為影響學生的行為,促進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循環(huán)。這也是用模范帶頭作用來進行班級管理的方式。
四、班主任態(tài)度和班級管理的關系
班主任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也是影響班級管理的因素。班主任應當經常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利用班會時間舉辦學習交流會。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還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對別人的態(tài)度極其看重。有時候教師一句溫暖的話語能給學生留下良好的初始印象,如此往復,學生和班主任就可以形成亦師亦友的關系。班主任應當在班級活動的規(guī)劃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積極配合學生發(fā)揮各自的特長開展友誼性質的比賽、晚會等。班主任與學生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可以使班級管理形成良好的循環(huán),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積極性,營造愉快的生活學習氛圍。但是班主任也不能溺愛學生,要在學習上對學生嚴格要求,在生活上對學生關懷備至,將真正影響學生學習和生活的誘因找出并采用合理的方式解決,并根據學生日后的表現(xiàn)及時調整督導原則,幫助學生在塑造良好人格的同時糾正價值觀念。班主任對待學生提出的意見要放平心態(tài),虛心聆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充分體現(xiàn)教育體系中的人文情懷。班主任要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潛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處理好自己的態(tài)度和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構建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班主任應當從學生的心理、行為模式以及自身態(tài)度等方面開展有效的班級管理。初中生正處于最敏感的青春期,也是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時期。班主任應該從引導學生未來價值方向來開展班級管理,而不能把班級管理看作管理者對被管理者的制約和束縛。學生才是整個班級的主體,讓學生進行自主管理也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后的責任意識和集體意識。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但是規(guī)則需要成員的相互認可和接受。因此,要開展有效的班級管理,班主任需要從了解學生的行為模式做起,和學生形成良好的日?;?,為建立和諧溫暖的班集體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