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孤獨者魏連殳的精神困境探討

2017-04-26 01:47:37蔡益彥
青年文學家 2016年35期
關鍵詞:魏連殳精神困境魯迅

摘 要:《孤獨者》的主人公魏連殳是魯迅塑造的一個典型的現(xiàn)代知識分子形象,作者通過對其生活境遇的書寫,對其精神困境的剖析,再現(xiàn)了現(xiàn)代知識分子內心的掙扎,進而探討了知識與權力之間的關系和知識分子的生計出路問題,本文試圖通過對魏連殳人物形象的分析,梳理造成知識分子悲劇人生的個人、社會文化因素。

關鍵詞:魯迅;魏連殳;現(xiàn)代知識分子;精神困境

作者簡介:蔡益彥(1989-),男,廣東汕頭人,暨南大學文藝學碩士,研究方向:文學批評與文藝傳播。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35-0-02

魯迅筆下的魏連殳是一個典型的現(xiàn)代知識分子形象,作者通過對魏連殳這一人物的塑造,探討了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境及其出路。魯迅生活的年代,社會轉型,局勢動蕩,傳統(tǒng)的文人士大夫在新與舊的激烈對抗中失去了原來的社會地位。1905年科舉制度的廢除,學而優(yōu)則仕的出路不復存在,讀書人的社會地位一落千丈。中國的傳統(tǒng)社會是以士大夫為中心的士、農(nóng)、工、商四民社會,顯然,士(讀書人)是處于核心位置。傳統(tǒng)讀書人通過參加科舉來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在中國近代社會,社會結構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四民社會的逐漸解體,士大夫階層也被徹底顛覆,科舉制度的廢除,使得士大夫階級的制度保障被摧毀,但讀書人依舊存在,這些讀書人不再是傳統(tǒng)的士大夫,而是逐漸向現(xiàn)代知識分子轉型。知識分子的出路也不再像過去一樣只有仕途一條道路,而成了漂泊不定的一個群體,流向社會的各個行業(yè)。

魏連殳就是處在時代交匯點中的一個現(xiàn)代知識分子。他學的是動物學,這是自然知識而非規(guī)范知識。從他的受教育背景可以看出,魏連殳是一個受過西式教育的現(xiàn)代知識分子。這樣一位接受新學的人,在S城里卻被當成怪人來談論,更不用說偏僻落后的“寒石山”,完全是把他當成個異類。照理說,“寒石山”的村民沒有受過教育,對于魏連殳的思想無法理解很正常。然而S城的人思想應該比較開化,普遍受過教育,卻依然是無法理解魏連殳的言論和想法,甚至當成一種談資和笑柄。魯迅在開篇就這樣敘述,其實也就替魏連殳埋下了性格悲劇的伏筆,現(xiàn)代知識分子始終處于一種游離的孤獨狀態(tài),沒有一個文化共同體可以接納。當然,這個文化共同體代表的是一種庸俗的人生觀,本身就背離知識分子的精神訴求,所以魏連殳的身份認同感很脆弱,因而也容易沉浸在自我的世界。

作者在小說開篇是通過其他人的敘述來描畫魏連殳,也就是說他的古怪是旁人下的定義,比如“對人總是愛理不理的,卻常常喜歡管理別人的閑事;常說家庭應該破壞,一領到薪水卻一定立即寄給他的祖母,一日也不拖延?!盵1]對人愛理不理是因為魏連殳不喜歡整日混跡于人情世事中,在別人看來就覺得這是他性格冷淡。其實只要和他熟識的人,都頗聊得來。魏連殳常喜歡管理別人的閑事,正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他的樂于助人和悲天憫人的情懷。單憑這兩條其實還難以斷定魏連殳古怪,最讓人訝異的是他常說家庭要破壞,而自己卻極力盡孝自己的祖母。在傳統(tǒng)中國人的觀念里,無后即是最大的不孝,然而魏連殳卻始終不婚,小說沒有給出魏連殳不結婚的理由,雖然敘述者“我”也盤問過這個問題,但魏連殳最終還是保持了沉默。

魏連殳拒絕被傳統(tǒng)觀念所束縛,拒絕被安排人生。面對親人的“好言相勸”,他甚覺反感,進而用言行來抵抗,挑戰(zhàn)著幾千年來不可動搖的世俗傳統(tǒng)觀念。魏連殳接受西方先進的文明,追求圣神的現(xiàn)代價值,獨居有助于其追求絕對的精神自由,對自身權力的掌控以及自我實現(xiàn)。僅是從他堅持不婚旁人就完全可以把他當成一個怪人來看待。所謂的怪人,就是其有不同于常人的行為,不管行為是否合理,社會就先對其進行批判甚至圍剿。獨居被當成一種道德敗壞的社會問題,而結婚是理所當然的,不管幸福與否。這其實就是一種所謂的文化建構,而獨居在這種文化建構中被排斥在邊緣,成為非理性不合邏輯的。親人的這種關切,是一種虛情假意的規(guī)勸,表面為著家族興旺,實質上是出于私利的考慮,沒有真正的愛作為基礎,甚而有種權威式的說教。魏連殳很早就發(fā)現(xiàn)親人之間的這層殘忍,在和敘述者“我”的對話中他曾這樣說過“我父親死去之后,因為奪我屋子,要我在筆據(jù)上畫花押,我大哭的時候,他們也是這樣熱心地圍著使勁來勸我……?!盵2]正因為如此,魏連殳才把大半的器具燒給他的祖母,余下的分給侍奉祖母的女工,并且把房屋無期地借給她居住,以此來粉碎親戚本家對于財產(chǎn)的覬覦。

魏連殳一開始認為人之初性本善,孩子沒有大人那些不良秉性。所以對待房東的那群孩子顯得尤為熱情。他一向認為中國的希望就在孩子身上,而他本人就是中學堂教員,相信通過教育(后天環(huán)境)的培養(yǎng)和改造,未來的成人世界會變得好一些。然而,在敘述者 “我”看來,善與惡生來注定,當魏連殳在路上遇到一個還不很能走路的孩子,拿著一片樹葉對其喊:殺!時,他似乎明白了人性的惡是與生俱來的,惡的基因投生成新的一代,未來的希望就掌握在這新的一代手里。想到這一層面,魏連殳終于感覺到人性的悲哀。當魏連殳病危之際,十三大人特地從遙遠的寒石山趕來,探聽他有沒有留下存款,面對魏連殳的緘默,十三大人認為他是故意裝出來的。魏連殳早已看破這層虛假的血緣關系,所以生前不給他們留下一點財產(chǎn)。[3]對于魏連殳來說,物質沒有太多價值,精神的淪陷才是生命的終結。

魏連殳是一個具有強烈批判意識的知識分子,喜歡在報刊雜志上發(fā)些沒有顧忌針砭時弊的議論,觸碰到某些集體的利益,于是在報端和學界不斷有人打擊他。迫于輿論壓力,校方也把魏連殳辭退了,魏連殳失業(yè)后生活開始窘迫。敘述者“我”同樣面臨過失業(yè)的困境,而且同樣在報刊上被匿名攻擊過。從這里可以看出現(xiàn)代知識分子窘迫處境,知識分子不再是國家的精英,成為無所依附的自由漂浮者,開始流向社會各行各業(yè)。知識分子的漂泊意識讓他們成為一群思想上極不安分的人,追求絕對的精神自由,對現(xiàn)行制度不滿和批判,同時身份認同感也相對比較薄弱,不希望自己成為權力的附庸而生活又沒有保障,永遠處于思想困頓的無限循環(huán)。葛蘭西將知識分子分成兩類:有機的知識分子和傳統(tǒng)的知識分子。前者屬于每一個社會經(jīng)濟政治體制內的有機組成部分,為體制內的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上的整合和霸權而存在,后者是游離于體制之外的文人、學者、藝術家,不依附于權力系統(tǒng)。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魏連殳相當于葛蘭西所說的傳統(tǒng)知識分子,正因為他游離于體制之外,才沒有得到生活的保障,他的精神才如此困惑。

敘述者“我”認為魏連殳把世間看的太壞,過于自尋苦惱,“你實在親手造了獨頭繭,將自己裹在里面了,你應該將世間看得光明些?!奔偃缥哼B殳少發(fā)一些奇警的論調,安安分分地工作,也不至于走向覆滅。但是知識分子的內心永遠是不安分的,他時刻得尋出生命的意義。這也是在他生活極度窘困的時候不放棄生的希望的緣由,因為還有人愿意他活著,他感覺到生命還有其價值。所以即便是鈔寫這樣低等的工作,他也愿意去干,只要可以維持生活。然而不幸的是,連這般低端的工作也沒有著落。像魏連殳這樣的知識分子,并非完全沒有職業(yè)可供選擇,只是他不想依附權勢來謀生,不想喪失獨立的人格,選擇這種職業(yè)違背知識分子的人生信條,是人格的失敗。

魏連殳最后在生計無路的逼迫下,終于背離了內心準則,做了杜師長的顧問。每月有80大洋的收入,相當于學校普通小職員的5倍,而且擁有了權勢。魏連殳說自己已經(jīng)被敵人誘殺,“快活極了,舒服極了;我已經(jīng)躬行我先前所憎惡,所反對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張的一切了。我已經(jīng)真的失敗了,——然而我勝利了?!盵4]魏連殳的失敗,是因為他違背了知識分子的人格尊嚴。他的勝利,是名利雙收,是世俗人眼中的勝利。魏連殳的生活場所不再清靜,“這里每天有新的賓客,新的饋贈,新的頌揚,新的鉆營,新的磕頭和打拱,新的打牌和猜拳,新的冷眼和惡心,新的失眠和吐血……?!盵5]這樣的生活,極其虛偽、無聊、惡心,魏連殳白天所躬行的那套官場規(guī)則是一種剝奪個性和自由的意識形態(tài)。作為知識分子的魏連殳,要整日地出賣靈魂去迎合權貴,這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這樣的生活,讓魏連殳遭受內心的折磨,抑郁過度而吐血,他成為了權力鏈條中一個犧牲品。這樣的生活對他來說沒有任何意義,他也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良心的譴責讓他覺著自己不配活下去,他看不到世界的光明,連同未來的希望。

魏連殳無法避免內心的掙扎,于是決定對現(xiàn)世復仇,以此來對抗社會。他不再像先前一樣迂,擺起了權貴者的姿態(tài),把大良的祖母稱為“老家伙”,用種種方法挑逗孩子,比如讓孩子學狗叫,磕響頭,別人送他的中藥被他摔掉,作踐自己又作踐他人。精神的淪喪讓他喪失了生的追求,只能通過報復來實現(xiàn)無力的抗爭,這種抗爭又加速了他的毀滅。魏連殳的反抗以絕望告終,而入殮的衣冠對他而言也是一種嘲諷,正如作者在篇末寫道“他在不妥帖的衣冠中,安靜地躺著,合了眼,閉著嘴,口角間仿佛含著冰冷的微笑,冷笑著這可笑的死尸?!弊鳛橐晃滑F(xiàn)代知識分子,死亡也擺脫不了權勢等級的束縛,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作為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魏連殳是時代的清醒者,然后卻又極為孤獨與寂寞。因為知識分子的吶喊,并不能喚醒鐵屋里睡熟的人們,即使有少數(shù)的清醒者,也要承受著無可挽救的臨終苦痛,魯迅筆下的魏連殳正是其寂寞心境的書寫。他在《吶喊》序言中說:“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長大起來,如毒蛇,纏住了我的靈魂了?!皇俏业募拍遣豢刹或尦模驗檫@對于我太痛苦?!盵6]魏連殳的悲劇既是性格悲劇又是社會悲劇所造成的,作為一個具有強烈批判性的知識分子,他為著思想而活著,針砭時弊,希望通過自己的抗爭帶給社會一點點美好。他所崇仰的是自由之精神,獨立之人格,而這種崇仰在不健全的社會體制中是被踐踏的。當知識成為權力的附庸,知識分子成為意識形態(tài)化的犧牲品,社會將沒有出路,這個世界將是荒唐的,虛假的將變成真實,不合理的事物披上權力的外套就可以左右人們的行為準則,成為可笑的真理。當敘述者“我”永別了死去的魏連殳后,他快步走著,“仿佛要從一種沉重的東西中沖出,但是不能夠。耳朵中有什么掙扎著,久之,久之,終于掙扎出來了,隱約像是長嗥,像一匹受傷的狼,當深夜在曠野中嗥叫,慘傷里夾雜著憤怒和悲哀。”[7]知識分子面對黑暗社會只能苦苦掙扎,最終爆發(fā)出憤怒和悲哀的吶喊。而這微弱的聲音,又被無情的黑夜吞噬,消失在黑暗的大地上。但“我”卻因此獲得了內心的坦然,雖是反抗絕望,但如若不反抗,人生更將是一片慘淡,這也是魏連殳想多活幾天的緣由?,F(xiàn)代知識分子的精神困惑似乎是一個永遠解不開的結,因為人性的惡,人的欲望一代相似一代,這無盡的輪回,坑殺了多少美好的理想寄托。魯迅筆下魏連殳的悲劇,似乎還在延續(xù)……

注釋:

[1]林賢治編注:《魯迅小說全編》第185頁,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同上,第190頁。

[3]同上,第197頁。

[4]同上,第194頁。

[5]同上,第195頁。

[6]魯迅:《吶喊·自序》,《魯迅小說全編》第2頁,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7]林賢治編注:《魯迅小說全編》第198頁,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猜你喜歡
魏連殳精神困境魯迅
魯迅,好可愛一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44
略說魏連殳的“孤獨”
揚子江評論(2019年5期)2019-10-10 09:57:46
“孤獨”的先覺者形象
魯迅《自嘲》句
魯迅看書
對《月亮和六便士》里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
從單純到復雜的距離
魯迅《孤獨者》中魏連殳的形象分析
文學教育(2016年25期)2016-04-03 23:58:27
余華《第七天》的言說與困境
她曾經(jīng)來到魯迅身邊
海峽姐妹(2015年10期)2015-02-27 15:13:26
将乐县| 利川市| 两当县| 容城县| 张北县| 永善县| 凯里市| 肥东县| 黄陵县| 玉龙| 吉林省| 洛南县| 锡林浩特市| 安国市| 微山县| 金堂县| 渭源县| 临漳县| 顺平县| 望江县| 建阳市| 诸城市| 苏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通州市| 呼伦贝尔市| 沧州市| 容城县| 万盛区| 和平区| 翁源县| 五常市| 聂拉木县| 阿城市| 株洲市| 陵川县| 钟祥市| 始兴县| 泰兴市| 清河县| 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