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月英,張忠勇,高志遠,李衛(wèi)民,徐湘江,許迪,李文香,馮子南
( 河北省滄州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脾胃肝病科,河北 滄州 061001)
益肝化濕飲治療乙肝肝硬化的臨床療效觀察
祁月英,張忠勇,高志遠,李衛(wèi)民,徐湘江,許迪,李文香,馮子南
( 河北省滄州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脾胃肝病科,河北 滄州 061001)
目的:觀察益肝化濕飲治療乙肝肝硬化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乙肝肝硬化患者10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54例和對照組52例,對照組僅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益肝化濕飲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指標。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5.19%,對照組總有效率59.62%,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肝功能(ALT、Alb、TBil)、肝纖四項指標變化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益肝化濕飲治療乙肝肝硬化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益肝化濕飲;乙肝肝硬化;臨床療效
肝硬化是各種慢性肝病發(fā)展的晚期階段,病理上以肝臟彌漫性纖維化、再生結節(jié)和假小葉形成為特征。臨床上起病隱匿,病程發(fā)展緩慢,晚期以肝功能減退和門靜脈高壓為主要表現。世界范圍內年發(fā)病率約為100(25-400)/10萬,出現并發(fā)癥時死亡率高[1]。在我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的主要病因,2006年全國乙型肝炎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1~59歲一般人群HBsAg攜帶率為7.18%[2]。乙型肝炎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且35~50歲屬于發(fā)病的高峰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發(fā)展的結果。近年來,在慢性乙肝患者中,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病死率達到70%~86%,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3]。益肝化濕飲治療乙肝肝硬化患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2013年6月—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10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54例和對照組52例。治療組男28例,女26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41.13±5.13)歲,病程為1~9年,平均病程(7.91±0.63)年;對照組男29例,女23例,年齡25~64歲,平均年齡(43.75±4.97)歲,病程為1~10年,平均病程(7.69±0.57)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癥狀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標準根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制定[4];中醫(yī)分型診斷標準參照2011年《肝硬化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5]制定。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保肝、降酶、抗病毒、支持等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益肝化濕飲(基礎方:黃芪、丹參、白術、茯苓、柴胡、鱉甲、虎杖、白花蛇舌草、太子參和絞股藍等)口服。日1劑,先煎鱉甲30 min后再入其它藥共煎,濃煎取汁100 mL分2次溫服。3個月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后,比較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肝功能、肝纖四項(血清透明質酸(HA) 層粘連蛋白(LN) Ⅲ型前膠原N端肽(PⅢPNP) Ⅳ型膠原(IV-C))的變化。
1.3 療效判定
綜合療效判定標準參照衛(wèi)生部《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及2011年《肝硬化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5]制定。
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實驗室各項檢查基本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改善,實驗室及影象學等各項指標有一定改善;無效:臨床癥狀與實驗室檢查無改善。
1.4 統計學分析
治療組與對照組臨床總體療效比較見表1。中醫(yī)癥候比較見表2。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的變化見表3。治療前后肝纖四項指標的變化見表4。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臨床總體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積分比較±s)
表3 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變化±s)
注:與本組治療前后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1
表4 治療前后肝纖四項指標的變化±s)
注:與本組治療前后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1
肝硬化屬祖國醫(yī)學“黃疸”“積聚”“脅痛”等病范疇[7-10]。一般認為本病的發(fā)生常因情志不舒,肝氣郁結,或因酒食不節(jié),痰濕內生,或感受濕熱、寒濕、疫癘、蟲毒等,邪去未盡,留著肝體,致使氣滯血瘀,痰瘀凝結,壅塞肝絡[11-12]。疾病遷延日久,損傷機體正氣,導致氣虛血瘀,并常常夾雜其他證候,如濕阻、陰虛、肝郁等。因此氣虛血瘀為本病基本病機。目前中醫(yī)藥治療肝纖維化、肝硬化也充分體現了這點,以活血化瘀、益氣養(yǎng)血為主的治療方法研究較多。
益肝化濕飲根據中醫(yī)理論,久病氣虛,久病血瘀理論而創(chuàng)立,方選黃芪、丹參、白術、茯苓、柴胡、鱉甲、虎杖、白花、蛇舌草、太子參和絞股藍等組成,其中黃芪、丹參共為君藥益氣活血;太子參、白術、茯苓、絞股藍益氣健脾化濕助黃芪益氣而不留邪為臣藥;柴胡疏肝解郁、條暢氣機使補而不滯;虎杖、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涼血,清除濕熱、邪毒。縱觀全方,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共奏益氣活血,軟堅散結,清熱化濕之功。
現代藥理研究黃芪可以調節(jié)免疫,改善肝硬化患者蛋白質的合成,保護肝細胞膜,丹參可改善肝臟血流,減輕肝細胞損傷,改善肝臟纖維化[13]。鱉甲能抑制動物結締組織增生,對動物肝損傷有保護作用,并能促進動物肝內蛋白的合成,增加血漿白蛋白的含量。絞股藍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加血清免疫球蛋白的產生,并能誘發(fā)產生干擾素樣作用,對免疫系統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白術水煎液灌胃小鼠可防治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損傷,減輕肝糖原減少以及肝細胞變性壞死,促進肝細胞增長,使升高的ALT下降。20%虎杖液對乙型肝炎抗原(HBAg)有明顯的抑制作用?;⒄葐误wⅠ和Ⅱ可使乙型肝炎抗原滴度降低8倍。前期研究表明益肝化濕飲有改善肝臟循環(huán)和血流灌注、促進肝細胞再生、調節(jié)免疫力作用,并且對患者乏力、納差、腹脹等癥狀有明顯療效。益肝化濕飲可以扶正祛邪、清熱化濕、舒肝利膽,可以穩(wěn)定病情、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生存期限[14]。
[1]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446.
[2] Liang X,Bi S,Yang W,et al.Epidemiologieal serosurvey ofhepatitis B in China-declining HBV prevalence due to hepatitis B vaccination[J].Vaccine,2009,27:6550-6557.
[3] 孫寶霞,孟鈺.脾栓塞聯合拉米夫定治療乙肝肝硬化并脾功能亢進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2,39(12):36-39.
[4]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肝臟,2011,16(1):2-16.
[5]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yè)委員會.肝硬化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11,19(4):277-279.
[6] 杜振華,張磊,劉樹業(yè).血清代謝輪廓分析在評估乙肝肝硬化病程中的應用[J].分析化學,2011,39(8):1279-1283.
[7] 胡青海,侯靜.清熱除濕、理氣散滿法治療肝硬化腹水的臨床研究[J].中醫(yī)藥學報,2015,43(5):94-96.
[8] 徐驊,楊莉,應海峰,等.中藥聯合熊去氧膽酸治療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學報,2015,43(4):98-100.
[9] 李在斯,王秀珍,畢珺輝,等.李冀教授治療肝硬化的臨證思路探析[J].中醫(yī)藥信息,2016,33(3):46-48.
[10] 劉斌,王晶,趙漢清,等.健脾活血利水方加減穴位敷貼聯合腹水回輸治療頑固性肝硬化腹水的臨床研究[J].中醫(yī)藥信息,2015,32(3):82-85.
[11] 高乘成,隋楊.頑固性肝硬化腹水辨證論治體會[J].中醫(yī)藥學報,2016,44(5):76-78.
[12] 李忠意,田耀洲.化肝通絡方組方規(guī)律探討[J].中醫(yī)藥學報,2014,42(5):4-7.
[13] 趙仁霞.丹參的現代藥理研究及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12):291-292.
[14] 王伶.不同藥物治療慢性乙肝肝硬化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3,11(10):1586-1587.
2016-05-15
2016-06-20
祁月英(1979-),女,碩士,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肝病。
R657.3+1
B
1002-2392(2017)02-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