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文龍
摘 要:在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學生不是用來盛裝知識的“容器”,而是參與學習活動的主人。作為教師,必須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式,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fā),充分重視學生情感體驗對于學習效果的能動作用,不斷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倡導情感累積效應,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真正凸顯。
關鍵詞:教學理念;情感體驗;感悟;興趣
在我們的小學數(shù)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學生的發(fā)展就是我們的職責。為此,我們應該努力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思想,努力營造寬松、愉悅的育人環(huán)境,時刻關注情感體驗對學生學習活動的影響,倡導積極的情感體驗,注重學生的體驗積累,不斷拓寬師生情感體驗的廣度和深度。只有這樣,學生的聰明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才能夠真正得以發(fā)展和張揚。
一、重視情感體驗,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
積極的情感體驗,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前提。在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學生的情感總是隨著學生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程度不同而變化的,學生通過感知對數(shù)學活動產生一定的情感傾向,這種情感傾向直接關系著學生參與知識的探究程度。積極的情感體驗傾向,不僅凈化了學習活動的環(huán)境,拉近了師生、生生之間的距離,而且有利于學生在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中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各項活動目標。相反,與之對應的一種情感傾向(消極傾向),只會產生消極的不利因素,嚴重束縛學生的身心和智力發(fā)展。所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當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fā),關注學生的情感傾向,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充滿陽光和歡樂的氛圍中成長。
例如:在《乘除法應用題的對比》片斷中:
[教學預設] 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愛動樂玩的心理需求,創(chuàng)設美麗綠地家園圖景,通過播放小兔入籠的動畫,使學生積極投入到編數(shù)學應用題的活動中去。
[過程描述] 課件伊始我設計了一副漂亮的“綠地家園”圖,伴著美妙悅耳的音樂聲,隨著老師的簡短敘述,每一位同學被眼前的‘漂亮深深的吸引著,很自然地融入到“大自然”中;然后動態(tài)演示“小兔入籠”的生動情節(jié),使每一位學生在活潑、歡快的氛圍中通過數(shù)一數(shù)、說一說,積極、自主地投入到編題的數(shù)學活動中。
[初情感體驗] “上課了,該學習了?!币环N極普通的學習生活體驗告訴自己。
[情感體驗變化]“哇,真漂亮!”一種新的情感自然流露出來,打破了原始的平穩(wěn)心理狀態(tài)。新的體驗應運而生。
[情感體驗變化后]“里面有這么多數(shù)學知識?!睂W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種感官,認真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形成了一種積極的學習情感體驗,對數(shù)學活動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學習興趣變得更加濃厚起來。
二、挖掘情感因素,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努力挖掘積極的情感因素,培養(yǎng)積極的學習情緒,靈活機智的組織教學,是提高學習的有效保障。在平時的學習活動中,我認為以下幾點是很重要的:
(一)充分利用教師情感優(yōu)勢,鼓勵學生體驗和感悟。在學習中,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從情感方面簡單理解,教師是學生學習情感的陶冶者。每一位學生在自主探究知識的同時,都默默注視著老師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這些言語和行為就是教師的情感意識的流露和體現(xiàn)。通過這種情感的交融與溝通,學生能夠初步對自己行為做出判斷,并及時加以調整和修飾。所以教師的情感聯(lián)系著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的情感體驗又進一步映射到教師的心中,使教師做出進一步的反應,循序漸進,共同發(fā)展。
如在《行程問題》片斷中:
[過程描述] 學生在嘗試解決相遇求路程的過程中,一些同學只用了一種復雜方法,很快地把這道題目解答出來,個個顯得神采飛揚。這時我先為同學們的解答速度而高興之余,又顯出一副不以為然的神情,鼓勵學生想出更加簡捷的方法。學生有的畫線段圖,有的用書本演示,有的憑借自己的直覺猜疑。在同學們感覺困難之余,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形成了“速度和×時間”的共識。然后質疑速度和問題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學生也表現(xiàn)出成功的愉悅。
[初情感體驗] 學生很快想出解決辦法,心情愉悅,沾沾自喜。
[情感體驗變化] 教師的一句話語,一副不以為然的神情,打破了學生的情感平衡,同學們認真思考,和教師、同學們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探索競爭。心里變得不滿足起來,臉上失去了原有的笑顏。
[情感體驗變化后] 掌握兩種方法之后,通過不同的情感體驗比較,一種胸有成竹的愉快心情油然而生。
(二)合理運用學生情感體驗差異,激發(fā)學生的體驗和感悟。學生的情感體驗差異,影響著學生的體驗體驗標準,改變著學生的學習心理需求,激勵著他們去思考去進步。因此,在組織教學中,教師除了運用固定的知識經驗來認真組織課堂外,學生的情感差異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組織形式。我們應該合理運用學生情感體驗差異,激發(fā)學生去體驗,去感悟。
如在《行程問題》練習課中:
[過程描述] 我讓學生根據已給出的條件和問題組合成幾道完整的行程應用題。學生看完數(shù)學題目后,大部分學生感到問題棘手,臉上一副不情愿的神情,這時我讓一名舉手同學上臺演示,很快地就把一道相遇求路程的應用題組合成功。我大聲的表揚了這位同學,這時其他同學感覺自己的差距,試圖徹底改變自己的落后的局面,紛紛舉起了手,使得這一環(huán)節(jié)順利達成了教學目標。
[情感體驗變化] 無可奈何 不甘落后 喜笑顏開
所以我認為:在平時的課堂教學當中,我們應當善于發(fā)現(xiàn)同學之間的情感體驗差異,并合理組織現(xiàn)場的資源,對學生進行教學是很現(xiàn)實有意義的。
(三)正確運用師生的情感體驗共性,拓展學生的體驗和感悟。師生之間經常進行情感的體驗交流,可以達成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共識,有利于學生進行體驗的累積,有利于學生形成穩(wěn)定的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在師生的共同探討過程中,教師往往可以通過對學生體驗后所表現(xiàn)出的情感因素來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做出合理的目標定位,并及時采取正確的方法和策略,盡快解決存在的問題。與此同時,學生也可以根據教師或者同學們情感體驗的共鳴來適時調整自己的標準,獲得自己正確的判斷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