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朔政禮考

2017-04-14 06:10:31王紅成
關(guān)鍵詞:大廟明堂周正

王紅成

西北師范大學(xué),甘肅 蘭州 730070

朔政禮考

王紅成

西北師范大學(xué),甘肅 蘭州 730070

所謂朔政禮,是指周時天子每年夏正十二月(周正二月),天子頒次年朔政于諸侯,諸侯受而藏之于祖廟;自夏正一月(周正三月)起,天子每月朔日,于明堂十二室中,行朔政之禮;諸侯則行于大廟。若遇閏月,天子便不居常月所居諸室中,而于明堂應(yīng)門左門扇內(nèi),以行此禮。據(jù)經(jīng)、傳所記,又參考前人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對朔政禮進行探析,以期復(fù)朔政禮之本貌。

朔政禮;《周禮》;閏月

天子行朔政禮于明堂,明其受之于天;諸侯行于大廟,明其受之于祖。自東周以來,王室衰微,天子、諸侯不行朔政之禮。關(guān)于朔政禮,歷代學(xué)者如陸淳、劉敞、呂大圭、鄭樵、程端學(xué)、衛(wèi)湜、秦蕙田、毛奇齡等,對此禮都有考論。對此禮作較為全面的考證者,則不外乎王應(yīng)麟、杜佑、孫詒讓三家。其中,王氏以天子聽朔于明堂,諸侯服皮弁行此禮;又以為,聽朔、告朔、視朔與朝廟、朝享、朝正二禮各有三種名稱。[1](P229~235)按其以聽朔、告朔、視朔三者為一而三名甚確,但以朝享與朝廟也為同禮,則為非是。杜氏以為,天子行此禮,當享祭春帝靈威仰,而以始祖為配;又據(jù)《左氏》《周禮》《論語》等,以為閏月天子諸侯也當行告朔禮,只不過其處與常時所在不同,即所謂“闔門左扉立于其中”。[2](P385~388)按其以閏月當行告朔禮甚是,但認為,四時祀靈威仰而以始祖配之,則非是。明堂中央之太室為文王廟,四時行告朔禮則祀五帝而以文王配之。此外,今人如張君蕊、田家溧、舒文文等,對前人所考有未盡之處,少有補充。①其中張氏僅對《左氏》所涉及此禮的資料加以梳理,并未有所創(chuàng)獲與發(fā)明。田氏援引古人所論以證閏月當告朔之說,當不為誤。但又以行此禮“用特牲告其帝及神,配以文王、武王”,則又非是。舒氏也單對魯文公不行告朔禮之原由加以分析,并不是對此禮本身的研究。

一、周代歲首問題

在討論朔政禮之前,有一個問題需要略作,即周代以幾月為歲首。之所以如此說,主要是因為只有確定了周代所建何正,才能明晰告朔禮所實施的具體時間。而關(guān)于周代所建何正,唐以前皆以建子為正。但自宋代以降,諸家對周正建子多有懷疑。如胡安國《春秋傳》始以周用夏正,而非周正;又言孔子以周正冠于夏時,僅為其所發(fā)微言大義而作,而非周之實際。[3](P22~23)萬斯大則據(jù)《詩·四月》《七月》《臣工》等,以周正改朔,也改時、月,并無以夏正紀月之事。[4](P308)程大昌據(jù)《春秋》《周禮》等諸經(jīng),以周改正有改時、月之事,同時又兼用夏正。其據(jù)《春秋》常事不書之義例,以證周有改時、月之事。又分別《周禮》義例,以周雖用建子為正,但“占星定歷,修祠舉事”,仍以夏正建寅為準。[5](P41~43)

按諸說之中,唯程氏所論最為近實。胡氏以周也行夏正,并不為誤。然其并未對文獻中是否有周以建子為正之證據(jù)加以分析,以致其觀點具有片面性。萬氏所考,此但舉其論《四月》為例,以駁正其說。其云:“就夏時以言,則順序而無愆,不足以寓其隱刺。”又以“四月維夏”之四月為卯月,“六月徂暑”之六月為巳月。卯月為周正孟夏,巳月為周正季夏。是知于巳月時,當“陰始微萌,陽猶盛達,炎暑未退,涼風(fēng)尚遲”,卻“凄凄然至百卉之具腓”。又以“所謂冬,酉、戌、亥月也。時宜漸寒,而日反烈烈,非愆陽乎”。[4](P308)諸所記之事,皆異于夏正諸月,故知《四月》所用為周正,而非夏正。按此詩已明言“秋日凄凄,百卉具腓”,周正、夏正之巳月皆為夏,不為秋。若如萬氏所說,則詩不必言“秋日”。又“蔡邕《九惟文》用‘冬日栗栗’句,烈、栗一聲之轉(zhuǎn)”,當為“寒氣”之義。而非萬氏所謂“烈烈”為炎熾義。據(jù)前人所考,此詩當為在外服役之大夫所作,因其四月行役而不返,又須“歷秋至冬”,以致“不能歸而祭祀(先祖)”,故作此詩以刺。而非如萬氏所言,以“乖錯反?!敝疄?zāi)變?yōu)榇?。故當以此詩紀月以夏正為是。此外,據(jù)王先謙、董作賓等所考,《臣工》《十月之交》所用為周正建子,而《七月》則兼用周、夏而二正。故由《詩》可知,周改正朔,也有改時、月之事。

二、行朔政禮之次序

《周禮》云:“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國都鄙。乃懸治象之法于象魏,使萬民觀治象,挾日而斂之?!盵11](P56)鄭玄注《月令》曰:“《周禮》以正月為之,建寅而懸之?!庇衷唬骸胺仓苤ǎ哉潞椭?,正歲而懸于象魏?!盵6](P536)于《注》中“正歲”“建寅”皆與“正月”相對言,稱名雖有不同,然所指之事則均為“懸于象魏”。故知所謂“正歲”不為周之正月建子,而為夏之正月建寅。鄭注“始和”曰“若改造云爾”,孔《疏》曰“似更新其事”,[11](P57)此所言改造、更新之事當有朔政。如此則于夏正十一月(周正一月),天子與群臣修訂往年所行之朔政,以論定次年所行之朔政,并藏之于明堂。

孫氏以天子有二闕,其處在應(yīng)門,諸侯降其等,僅有一闕,其處在雉門;又據(jù)《周禮》以為庫門外為朝士所掌之外朝,“萬民”得至于此,而應(yīng)門在庫門內(nèi),非“萬民”可進入,而以為臺門、闕若通言之,皆可以稱為闕;以所謂天子之闕,實際為臺門而不是應(yīng)門之闕。諸侯懸掛月政之處在雉門。[7](P122~123)按其以為應(yīng)門外有二觀甚是,但其又以為天子月政懸掛在庫門之臺門處則非。據(jù)戴震所考,天子與諸侯同,均僅有三門:路門、應(yīng)門、皋門。[8](P19~20)《禮記·郊特牲》所謂“獻命庫門之內(nèi)”,也是據(jù)魯禮以推天子禮,故所稱謂多傅會失實。而孫氏所謂外朝,實際是在中門即應(yīng)門之外。應(yīng)門外有二闕,便為懸掛月政之處。

《禮記·月令》“(季秋之月,天子)合諸侯,制百縣,為來歲受朔日?!笔恰对铝睢芬跃旁聻椤盀閬須q受朔日”之月。孫希旦《集解》曰:“秦正建亥,九月為歲終,故于此頒來歲之朔于內(nèi)外,而使受之?!盵9](P479~480)若以秦正核之,天子班次年朔政之月,也當在歲終。又鄭司農(nóng)注曰:“(天子)以十二月朔,布告天下諸侯?!盵11](P1000)也為其證。是則夏正十二月(周正二月),諸侯朝天子于明堂,天子班次年朔政于諸侯。諸侯受次年之朔政,歸而藏之于大廟。夏正一月(周正三月),天子行告朔禮及朝廟禮于明堂大室,諸侯則行于大廟。禮成,乃命大宰懸掛此年朔政于中門闕上十日,并命百官皆至此“觀法”。同時又令小宰振木鐸而巡行警示,曰:“不用法者,國有常刑?!盵11](P88)待十日后,天子命大史收而藏之于明堂,諸侯則命日御藏于大廟,以待次月朔日復(fù)行此禮。

三、朔政禮之內(nèi)容

鄭玄《論語注》曰:“禮,人君每月告朔于廟有祭,謂之朝享?!盵14](P111)是鄭以告朔之后之朝廟為朝享。又孔疏鄭義曰:“朝享,即《祭法》謂之月祭?!薄霸录澜蕴巍?。[11](P750)是知孔、鄭以朝廟又與月祭同,所用牲也為太牢。鄭玄駁許慎《異義》曰:“《論語》曰:‘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周禮》有朝享之禮祭。然則告朔與朝廟祭異,亦明矣。”[10](P78)是鄭以告朔禮所用牲為餼羊,而朝廟則與月祭禮同。又云:“告朔然后當朝廟?!笔青嵰愿嫠芳礊樗氛Y,而朝廟禮僅為行朔政禮后,于大廟所行之尋常祭禮,且不屬朔政禮。秦蕙田《五禮通考》:“聽朔在明堂,月祭在五廟,朝廟行于每月,朝享間于四時?!薄案嫠冯m有特牲,朝廟別無祭禮?!蹲ⅰ贰妒琛方砸端咀饛!贰怼啊都婪ā贰录馈癁檎f,豈知朝享乃大祫之祭,且有祼獻、朝踐、饋食之文。其禮煩重,非每月可行之事。月祭又薦新之祭,與告朔、朝廟無與。牽合三禮為一禮,則鄭、賈、孔之誤也。”[12](P592~593)知秦氏以朝享為大祫之祭,月祭于五廟均有薦新之禮,而朝廟則但祭于大廟。據(jù)金、秦二氏所考,朝廟與朝享、月祭為異禮。而鄭以三者為一禮,確有不妥之處。

《春秋》曰:“閏月不告月,猶朝于廟?!盵13](P534)《左氏》以閏月正四時,“時以正事”,遂以閏月當行告朔禮。《公羊》《榖梁》皆以閏月為非常月,故是月“天子不以告朔”。又《周禮》:“(大史)閏月,詔王居門終月?!盵11](P1001)《禮記·玉藻》曰:“(天子)閏月則闔門左扉,立于其中”。[6](P776)鄭司農(nóng)注曰:“《月令》十二月分在青陽、明堂、總章、玄堂左右之位。惟閏月無所居,居于門,故于文‘王’在‘門’謂之閏。”[11](P1001)是知天子于十二月分別居于明堂十二室中。若某歲有閏月,則不以諸室為居處,而居于明堂應(yīng)門左門扇內(nèi),以行告朔禮。

三《傳》解“猶”字均為止義;蘇轍、胡安國則以“猶”為幸已之辭,[7](P381)以孔子之所以記錄此事,是其幸朔政禮未盡廢除之故。又《論語·八佾》:“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包氏注曰:“羊存,猶以識其禮;羊亡,禮遂廢。”[14](P111)是以知孔子惜禮存羊之意。故知蘇、胡解為幸已之辭,較三《傳》更近孔子之意。若依鄭氏之注,天子、諸侯行朔政禮成之后,朝廟禮為另行之禮。如此則魯廢告朔之禮,便不必廢朝廟之禮。故知朝廟與告朔同屬于朔政禮,二者無異禮。

《周禮·大史》“頒告朔于邦國”,鄭玄云:“天子頒朔于諸侯,諸侯藏諸祖廟,至月朔,則朝于廟,告而受行之?!盵11](P1000)《論語》又有“告朔之餼羊”之文。知諸侯于廟行告朔禮之牲用餼羊。鄭氏《注》云:“天子特牛與?以其告朔禮略,故用特牛?!盵14](P113)鄭氏注《禮記·玉藻》以“凡聽朔,必以特牲”。[9](P872)是知天子行告朔禮之牲用特牛。告朔與朝廟均屬朔政禮,是二者不行異禮,所用牲也當同。故天子祭于明堂之牲用特牛,諸侯朝于大廟之牲用餼羊。

注釋:

①參見張君蕊.〈春秋左傳〉禮制研究[D].鄭州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2014.田家溧.告朔禮考[J].華北水利電學(xué)院學(xué)報(社科版),2011(2).舒文文.〈左傳〉非禮現(xiàn)象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2.

[1] 王應(yīng)麟.玉海[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

[2] 杜佑.通典[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3] 胡安國.胡氏春秋傳第151冊[M].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4] 萬斯大.經(jīng)學(xué)五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2.

[5] 程大昌.考古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8.

[6] 鄭玄,孔穎達.禮記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

[7] 孫詒讓,王文錦,陳玉霞.周禮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7.

[8] 戴震.戴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9] 孫希旦.禮記集解(王星賢點校本)[M].北京:中華書局,1989.

[10]陳壽祺,曹建墩.五經(jīng)異義疏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1]鄭玄,賈公彥.周禮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2]秦蕙田.五禮通考[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7冊.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6.

[13]何休,徐彥.公羊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14]劉寶楠,高流水.論語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90.

王紅成(1987-),男,黑龍江哈爾濱人,西北師范大學(xué)歷史文化學(xué)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三禮”學(xué)、明代禮制史。

2017-10-10

G122

A

(責任編輯:彭琳琳)

猜你喜歡
大廟明堂周正
化身“送藥員”,寒冬暖人心
下一代英才(2023年2期)2023-04-20 11:17:58
On-surface synthesis of one-dimensional carbyne-like nanostructures with sp-carbon
探訪明堂天堂
小讀者(2021年4期)2021-06-11 05:42:36
Quench dynamics in 1D model with 3rd-nearest-neighbor hoppings?
李偉賢、葉子康、周已程、周正男作品
大觀(2020年9期)2020-01-25 16:24:08
大廟
長江文藝(2019年4期)2019-05-09 02:19:18
一壟地
金山(2017年9期)2017-09-23 19:54:19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應(yīng)用中的一類典型易錯題
張明堂救“仇敵”戰(zhàn)日軍
文史春秋(2016年6期)2016-12-01 05:43:18
觀七曲山大廟百尺樓錦旗有感
礼泉县| 上饶市| 红安县| 阳朔县| 四子王旗| 喀什市| 古蔺县| 台州市| 巩留县| 兰溪市| 自贡市| 巢湖市| 贺州市| 镇坪县| 平山县| 西峡县| 十堰市| 云梦县| 乳山市| 沾化县| 长兴县| 石景山区| 伊宁县| 云阳县| 乳山市| 连云港市| 陵川县| 施秉县| 金华市| 龙胜| 花垣县| 三都| 东台市| 清涧县| 海盐县| 宕昌县| 马鞍山市| 凤庆县| 合山市| 永胜县| 西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