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有才 遲艷輝
(大慶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黑龍江大慶 163712)
隨遷子女家校合作教育策略研究
高有才 遲艷輝
(大慶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黑龍江大慶 163712)
黨的十八大以后,各地政府部門對隨遷子女教育的關注重點由大量的硬件投入轉向持續(xù)的內涵提升,不斷提高隨遷子女教育質量。探索隨遷子女家校合作的教育策略是逐漸提高隨遷子女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可從建立健全家校合作的組織機構、開辟家校溝通的多種渠道、開展多種形式的家長培訓工作、拓展優(yōu)質的教育園地、開展隨遷子女教育方法的校本教研等五個方面來實施。
隨遷子女;家校合作;教育策略
黨的十八大指出,我國教育公平要突出民生導向,促進教育的均衡發(fā)展。在這新的歷史階段,各地政府部門把隨遷子女這一弱勢群體的關注重點由集中性的硬件投入轉向持續(xù)性的內涵提升,切實提高隨遷子女教育質量。然而,當前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缺乏協同配合和一致性,嚴重制約著隨遷子女的教育質量,是目前隨遷子女教育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探索家校合作教育的方式方法是提高隨遷子女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是當前隨遷子女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立中小學家長委員會,引導社區(qū)和有關專業(yè)人士參與學校管理和監(jiān)督”。對于隨遷子女這一特殊群體,受家長的知識水平、教育觀念等所限,導致家庭教育在隨遷子女的教育中處于弱勢,不能有效地參與學校的管理和監(jiān)督。因此建立“家校合作委員會”,健全領導機構、工作職責、工作內容,能有效地開展家校合作教育策略的探索,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得到更充分的體現。
(一)領導機構??沙闪W校和年級的兩級家校合作委員會,實行分層管理的模式,制定《家校合作委員會工作職責》《家校合作委員會管理辦法》等規(guī)章制度。家校合作委員會的成員構成應具有廣泛性,成立由校長為主任,各中層領導和學校各部門廣泛參與,教師和部分學生家長為成員骨干,教育專家為督導評估的領導機構。家校合作委員會可根據本校隨遷子女的實際情況下設宣傳組、培訓組、科研組、督導評估組、安全組、家庭教育咨詢中心等多個職能小組。主任(校長)統(tǒng)籌協調各組的工作,分工協作,密切配合,各司其職。
(二)工作職責。家校合作委員會總的工作職責就是不斷更新家校合作的理念,協調家庭、學校、社會擔當起各自的角色、責任,共同攜手致力于隨遷子女全面、健康、和諧發(fā)展。例如:宣傳組成員應協調當地政府部門,通過網站、電視臺、講座等多種渠道負責向社會、家長和教師進行宣傳,肯定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貢獻,宣傳國家和本地關于隨遷子女的教育政策,闡釋隨遷子女的教育方法,公告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和經驗;科研組負責研討隨遷子女的教育教學方法,不斷豐富隨遷子女的教育內容,開展隨遷子女教育問題課題研究;安全組負責校園周邊環(huán)境的凈化、食品及人身安全、校車的管理等工作,等等。
家校合作委員會的各職能部門每年要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和主要任務,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匯報和交流工作成果和經驗,研討有關問題的解決策略等。
(三)工作內容。家校合作委員會的工作內容涵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家長的培訓教育、隨遷子女的教育政策的宣傳等方面,解決隨遷子女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家校雙方需要從過于關注學生的學業(yè)問題的狹隘思維中解放出來,從隨遷子女的德、智、體、美、心等方面不斷豐富與完善家校合作內容。
(一)搭建家校網絡聯絡平臺。
1.建立QQ群,班主任建立本班家長QQ群,以文件的形式上傳本班任課教師的通訊錄、學校的有關教育制度文件、教育孩子的好文章、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或作品等。使家長能夠實時了解學校的教育活動,掌握學生在校各方面的優(yōu)異表現,獲得教育孩子的方法等。通過QQ群,宣傳正能量,便于家長與班主任、家長與任課教師、家長與家長之間及時交流。
2.建立微信交流群,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微信群,成員包括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等。教師通過微信群,發(fā)布一些關于教育孩子的好文章或好視頻的鏈接,供家長借鑒和學習,同時任課教師也可通過微信群向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各方面表現,因材施教。教師既可私聊點評某個孩子在校的表現,指出需要家長配合的方面,也可把這個平臺變成作業(yè)答疑的主陣地,以彌補隨遷子女的家長無法輔導學生作業(yè)的弊端等等,總之,家長利用此平臺可以與教師針對孩子的各種教育問題,進行深入討論。
(二)落實教師家訪制度。家訪是建立學校和家庭之間聯系的一種常用的有效方法,是進行個別家庭教育指導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家訪前教師要清楚的了解學生在校的問題,還要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尤其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家庭狀況,初步制定家訪要解決的問題的方案。家訪過程中教師要把自己與家長看做是平等協作的伙伴,應相互尊重、傾聽、理解,互相支持、配合、激勵,共擔責任。盡量讓孩子在場,教師要有誠心和愛心,多表揚孩子的優(yōu)點和進步,針對要解決的問題要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家長形成共識。
(三)定期召開家長會。家長會是針對學生的共性問題爭取家長配合的有效途徑,是增強家校之間溝通聯系的紐帶。其目的是提高隨遷子女的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主動參與到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來。家長會的形式可以請家長入校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包括匯報學生成績,指出學生問題,介紹班級現狀,有針對性地指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活動等。也可以由教導處、班主任等走出校門到社區(qū)召開家長會,向家長介紹假期生活中學生該做什么,怎么做,要注意什么,怎么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等,形成教育合力。
(四)邀請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很多隨遷子女的家長忙于工作,很少去了解學校的基本教育活動,感覺教育孩子主要就是學校老師的事情。針對此種觀念,請家長進校參與學校教育活動,使他們了解學校教育的基本情況,參與學校的教育管理。每個年級可以成立家長理事會,作為家長代表參與學校某些規(guī)章制度、政策的制定;參與學校所在社區(qū)在服務育人方面的相關舉措的制定或提出建議等。在“教學開放日”,可隨時讓家長進教室聽課;在學生“運動會”上,邀請家長一同參加,促進學校和家庭間的聯系,進一步提高學校的德育教育水平等等。通過上述系列活動,使家庭與學校之間建立了“互信”關系,有助于學校、家庭、社區(qū)互動育人活動的開展。
(一)家庭教育專題講座。家校合作委員會的培訓組通過定期開展家庭教育專題講座,能有效地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豐富家庭教育內容,掌握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幫助隨遷子女家庭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圍,為隨遷子女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其在家庭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設立家庭教育咨詢中心。學校通過家庭教育咨詢中心的設立,適時開展家庭教育咨詢活動。該中心負責向家長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家庭教育講座視頻,解惑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對家長進行一對一的培訓指導。
(一)建立“隨遷子女之家”。為了拓展隨遷子女課余活動空間,學校組建“隨遷子女之家”,內設活動室、閱覽室,在活動室安裝親情電話、各種音體美活動器材等;在閱覽室配置電腦、書籍等,讓他們感受到家的關愛,克服心理陰霾。
(二)建立心理輔導室。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缺乏關愛和心靈溝通,學習壓力大、焦慮、心理不平衡,容易產生心理疾病,學校要應因地制宜建立心理輔導室,為學生提供幫助,使其盡快走出心靈的陰霾。
(三)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為了增強家校合作的實效性,學??赏ㄟ^主題教育活動,密切外來務工人員的親子關系。學??筛鶕嶋H情況,開展如“幫爸媽洗一次腳、為家人做一道菜、和父母說一句悄悄話”的“三個一”主題活動,要求學生把參加活動的感受寫出來,張貼在班級的教育園地,增強其自豪感等等。
(四)凈化校園周邊環(huán)境。由于隨遷子女放學期間,多為小飯桌管束,易受校園周邊復雜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學校應主動聯系當地政府、派出所、社區(qū)等部門,定期的對校園周邊環(huán)境展開有針對性的檢查,嚴厲打擊銷售假冒偽劣、過期、變質食品行為,嚴禁流動商販進校經營;積極舉報銷售封建迷信、淫穢書刊的流動書刊亭;徹底清除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毒瘤”,營造良好健康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
(五)發(fā)揮社區(qū)服務育人的功效。大多隨遷子女放學后,有的家長不能及時來接,學生在等待中,容易出現各種安全問題。為此,家校合作委員會可通過社區(qū),設立自習室,充分發(fā)揮社區(qū)服務育人的功效,幫助隨遷子女放學后有個安心的場所,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
作為家校合作委員會,一個長期的工作就是根據本地情況不斷探索隨遷子女的教育之法,開展隨遷子女教育問題的課題研究,為家校合作教育提供科學的理論和全面的實踐經驗。此外,家校合作委員會科研組還應開展城鄉(xiāng)文化融合教育校本課程的研究,針對本校情況,精心編排教育內容,促使隨遷子女盡快融入到城市中來,真正實現人的“城鎮(zhèn)化”。
家校合作育人是提高隨遷子女的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教師應不斷地更新家校合作的理念,不斷提高家校合作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家長也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積極參與學校事務,用積極的態(tài)度成為學校的智囊。通過加強家校合作,不斷提升隨遷子女的教育質量,才能推動教育事業(yè)公平、均衡、健康的發(fā)展。
[1]高艷紅.教育治理背景下農民工隨遷子女家校合作問題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29):24.
[2]劉繼賢.農民工隨遷子女家校合作的學校問題探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165.
[3]王紅麗.農民工隨遷子女的文化融合研究[J].學理論,2014(4).
[4]何佳恒,黨營營.農民工隨遷子女家庭教育問題探究[J].教育管理,2015(4).
[5]石宏偉,孫靜.新生代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公平問題的制度研究[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
SuiQian Children on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Strategy of the Family School
Gao YoucaiChi Yanhui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Daqing,Heilongjiang 163712)
After the 18th Party Congress,loca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focus on the educ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from a large number of hardware investments to continue to enhance the content,continu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with the children.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gradual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with the children,and to develop a variety of channels for home-school communication and to develop various forms of parent training.,Expand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to carry out school education with the 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five areas to implement.
Suiqian children;home school cooperation;education strategy
G49
A
2095-0438(2017)12-0123-03
2017-05-22
高有才(1968-),大慶師范學遼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計算數學、教師教育。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年度項目“黑龍江省西部地區(qū)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研究”(13E005)。
[責任編輯 王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