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秀云
(漳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旅游與酒店管理系 福建漳州 363000)
傳播學(xué)視域下的漳浦剪紙外宣翻譯
薛秀云
(漳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旅游與酒店管理系 福建漳州 363000)
漳浦剪紙是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文章從傳播學(xué)視角出發(fā),以漳浦剪紙外宣資料為例,提出作為傳播核心主體的譯者在外宣翻譯中應(yīng)該運用編譯策略,通過摘譯、刪減、改譯等具體編譯方法,力求傳播內(nèi)容和傳播形式盡量靠近傳播受眾的根本需求,提高外宣翻譯的實效性。
傳播學(xué)視域;漳浦剪紙;外宣翻譯;編譯策略
漳浦剪紙于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對于傳承剪紙文化、傳播閩南文化,吸引更多境外客源來閩旅游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所以漳浦剪紙外宣翻譯歸屬于非遺外宣翻譯。從傳播學(xué)視角而言,通過譯介方式讓中國文化“走出去”,非遺外宣翻譯本質(zhì)也是“一種跨語言跨文化的復(fù)雜的特殊傳播”[1]。
根據(jù)哈羅德有關(guān)于傳播過程的5W模式理論,傳播過程由傳播主體、傳播內(nèi)容、傳播媒介、傳播受眾和傳播效果五要素構(gòu)成。[2]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是傳播效果,其余四項對傳播效果會產(chǎn)生影響,其中傳播主體對傳播效果最具影響力,因為傳播主體在傳播程序中,即信息來源——編碼——訊息——解碼——目的地,承當(dāng)?shù)木褪蔷幋a工作。
從傳播學(xué)視角來看,非遺外宣翻譯的傳播主體包括原文作者、譯者、地方政府、出版機構(gòu)、目標(biāo)受眾等。非遺外宣翻譯涉及兩種不同的語言和文化,譯者在這中間是一個中介者的角色:首先是接收原文信息,根據(jù)相關(guān)要求和個人的理解對原文進行解碼;接著在完成對原文解碼的基礎(chǔ)上,采用多種翻譯手法對原文進行重新編碼,形成譯文,傳達給目標(biāo)受眾;目標(biāo)受眾閱讀譯文形成自己的理解。在這個原文本——譯者——解碼——編碼——譯文——解碼的傳播過程中,譯者既要完成和原文作者之間的語內(nèi)傳播,又要實現(xiàn)原和目標(biāo)受眾間的語際傳播。[1]
譯者在完成從原文到譯文的轉(zhuǎn)換過程中,必須進行相關(guān)信息的收集、處理加工和傳輸,從而實現(xiàn)信息的社會利益和經(jīng)濟利益。這當(dāng)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譯者都有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遵循相關(guān)范圍和要求的前提下,譯者可以和原信息作者進行溝通,根據(jù)需要對原信息做一定的調(diào)整和改動。譯者還需要考慮目標(biāo)受眾的文化背景、閱讀習(xí)慣、需要和興趣、心理特點等方面的文化差異,在翻譯時采用適當(dāng)?shù)姆g策略和方法對原文進行二次調(diào)整,比如句子結(jié)構(gòu)、篇章結(jié)構(gòu)、語言風(fēng)格、信息量大小、內(nèi)容編排等,使譯文更符合目標(biāo)受眾的閱讀習(xí)慣。正如袁曉寧教授指出的,外宣英譯的目的是讓其受者明確無誤地理解譯文所傳遞的信息,要達到這一目的,譯者應(yīng)設(shè)法化解漢英這兩種語言在風(fēng)格、邏輯、文化等方面的差異,以目的語為歸屬,使譯文受者在攝取信息的過程中不遇到障礙。[3]
漳浦剪紙外宣翻譯的目的為了向傳播受眾更好地推介漳浦剪紙文化,刺激他們的旅游動機,推動漳州旅游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但只有符合傳播受眾閱讀習(xí)慣和閱讀需求的譯文才能達到上述的宣傳效果。編譯策略可以讓譯者能動地根據(jù)特定條件下的特定讀者的特定需求改變原作的內(nèi)容、形式、乃至風(fēng)格。[4]所以從傳播效果考慮,編譯是漳浦剪紙外宣翻譯最佳的翻譯策略。編譯就是譯者在遵循原文主要信息的前提下,以目的語讀者的閱讀期待為綱,對譯文進行譯和譯后的編輯整理,包括為使譯文順暢而增加必要的連接性詞匯,為突出重點而作語序或段落的調(diào)整、壓縮等(方夢之,2005)。[5]編譯策略可以采取增、刪、合、改等多種具體的方法。下文就以目前能找到的漳浦剪紙外宣資料具體闡述編譯策略在外宣翻譯方面的運用
(一)《福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漳浦剪紙介紹?!陡=ǚ俏镔|(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第130頁對漳浦剪紙有如下介紹:
……漳浦剪紙在表現(xiàn)手法上,以陽剪為主、陰剪為輔,陽剪和陰剪互為補充,密切配合,使整個畫面主次分明,錯落有致,富有層次感。在色彩上以單色為主,在對比色中求協(xié)調(diào),具有強烈的工藝裝飾效果。“排剪”技法的運用,則充分體現(xiàn)了漳浦剪紙纖巧細膩的特點……(644字)
原譯:……carrying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paper-cutting techniques in zhangpu and making use the skill of embroidery,artisans chen jin and huang su have created a new paper-cutting skill name“paijian”which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features of zhangpu paper-cut.(96個單詞)
中文部分用4個段落介紹了漳浦剪紙的起源、歷史價值、表現(xiàn)手法、傳承、代表人物,絕大篇幅是對表現(xiàn)手法和代表人物的詳細介紹,分別從構(gòu)圖、表現(xiàn)手法、色彩運用、排剪技法、用紙等5個角度論述。英文部分卻把中文以上段落中對漳浦剪紙表現(xiàn)手法的描述直接刪掉,而只用了96個單詞介紹了剪紙的起源和代表人物陳金、黃素,沒有傳遞出原文的重點信息。胡慶洪副教授指出,外國受眾對于異域文化最感興趣的信息是特定文化的主要內(nèi)容、與眾不同的特點和表現(xiàn)形式。[6]譯者在翻譯時未分析譯文讀者的需求,隨意刪減,文本的整體性被破壞,譯文的信息度和有效度大大降低,自然不能達到“為譯文讀者產(chǎn)生充分的關(guān)聯(lián)或提供充分的語境效果,讓譯文讀者無須付出任何不必要的努力”的效果[7],失去了外宣翻譯的意義。建議采用增補和刪減綜合運用的方法進行修改,即在忠實原文的前提下,刪除原文對目標(biāo)受眾不重要的信息,對原文中目標(biāo)受眾感興趣又陌生的剪紙?zhí)厣图妓嚨牟糠痔峁┍匾慕忉屝员尘安牧稀P薷慕Y(jié)果如下:
Zhangpu paper-cut is featured with rich symmetric composition and clear smoothy lines.it adopts the skill of the hollowed-cuttingwith the supplement ofdotted-line cutting.It use non-perishable and non-faded monochromatic paper to create artistic decorative effect with the environment.the use of the parralled-cutting fully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Zhangpu paper-cut’sdelicacy.
(二)張崢嶸主編的《中國剪紙藝術(shù)》封底漳浦剪紙介紹。
……具有代表性的要屬中國剪紙藝術(shù)之鄉(xiāng)——福建省漳浦縣。早在唐宋時期該縣的民間剪紙就非?;钴S,最初只是作為刺繡的底樣,后來隨著民間民俗活動的盛行,開始運用于各種慶典和祭拜活動,主要有戲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蟲魚獸,以及一些吉祥和諧的物象,洋溢著健康、歡快、喜悅的氣氛……
原文648個字,是張崢嶸主編的《中國剪紙藝術(shù)》封底對漳浦剪紙的介紹,第一段介紹中國剪紙,第二段介紹中國剪紙的演變,第三段介紹南北方剪紙的差異以及漳浦剪紙的發(fā)展,第四段夸贊漳浦剪紙的強大生命力以及在現(xiàn)代的運用。這個封底是由漳州文化局統(tǒng)一制作,作為剪紙對外交流禮品的封底,隨著剪紙作品走出國門。
原文是典型的漢語語篇模式,是螺旋式的[8],符合原文讀者的文化語境,適合原文讀者閱讀習(xí)慣。譯文420個單詞,基本按照漢語思維進行逐字逐詞逐句對譯,有些甚至出現(xiàn)死譯。筆者將譯文電子版發(fā)給海外讀者,紙質(zhì)版發(fā)給境內(nèi)外國讀者,他們反饋如下:基本能看懂;但是篇章結(jié)構(gòu)有些混亂,有些句子表達有歧義;閱讀興趣不大。
從以上反饋指出譯文不符合傳播受眾的需要、興趣和閱讀習(xí)慣,傳播效果不佳。譯者應(yīng)該將目標(biāo)受眾放在中心位置,充分考慮她們的閱讀期待和習(xí)慣,用英語語篇的線性模式[8]對原文信息量進行調(diào)整。既然是作為漳浦剪紙的封底,重點應(yīng)該是對漳浦剪紙的簡介,應(yīng)該刪除第一至第三段中與原作關(guān)系疏遠的內(nèi)容,刪除第四段大部分的抒情部分,對原文中有用的信息進行重新編碼、內(nèi)容重組,使語篇更符合英語語篇線性思維模式,實現(xiàn)譯文信息的有效傳達。修改結(jié)果如下:
With ahistory of more than1,000year,Zhangpu paper-cutis a popular art integral to everyday lives in rural area of southern Fujia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lk activities.
It is often used for praying for good luck and happiness and warding off the devil.A wild scope of subjects,such as drama figures,flowers,animals,fairy tales and life rituals,are turned into exquisite allegorical patterns through techniques such as partial tone and symbolization.
It is done by cutting some holes in different places on a piece of paper with a pair of scissior:the hollowed-cutting(Yangjian),dotted-linecutting(Yinjian)andparralled-cutting(Paijian).
You may find that the main color is red as the red is a lucky and propitious color in Chinese culture.You can create the paper-cutas the motifs depend on crafter’s imagination and the purpose of the product.
Transmitted from mother to daughter,it was first used as a ground pattern for embroidery,and then turned into decorations for celebrations and religious activities.Now it is applied to modern design,such as packaging,trademarks,advertisements,costumes,etc.
Zhangpu paper-cut:a popular and deligate gift for you and your friends!
修改后全文193個單詞, 綜合采用增補、刪減、重構(gòu)、改寫等具體編譯方法簡介了漳浦剪紙的歷史、主題、技藝、材料以及用途。翻譯時注意篇章結(jié)構(gòu)的邏輯性,信息量和信息傳播的有效性,使行文符合西方受眾的閱讀習(xí)慣,達到外宣傳譯的目的。同時,除了介紹基本情況以外,譯文中借助情態(tài)動詞和讀者視角的介入,拉近了譯者與讀者間的距離,起到了一定的廣告效應(yīng)。
(三)張崢嶸作品選集封面。
“民間剪紙作為民俗的陪親,在民間獨自頑強地生長,延續(xù)到了今天的時代,顯示了它生命力的旺盛不衰。可以說剪紙藝術(shù)自誕生以來,就沒有中斷過,它流傳面之廣、樣式之多、基礎(chǔ)之深比任何一種藝術(shù)都更加突出。如今,剪紙的天地更為廣闊了,她早已走出了莊戶人的小院,走入現(xiàn)代設(shè)計的廣闊天地。愿這棵古老的藝術(shù)之樹常綠常新。”
《張崢嶸作品選集》這本書是張崢嶸老師的部分作品選集。中文介紹卻是重點空談剪紙藝術(shù)生命力的強大。英文介紹按照原文“忠實”逐詞對譯,境內(nèi)外國讀者閱讀之后表示譯文“不知所云”。顯然原文作者對外宣傳譯的傳播受眾知之甚少,作為外宣傳譯核心的譯者應(yīng)該具備讀者意識,了解閱讀受眾的社會文化和閱讀需求,發(fā)揮譯者主體性,根據(jù)傳播受眾提出的問題,進行改寫和改譯,建議修改如下:
Zhangpu paper-cuts has a long history of over1000years.It’s all handmade with a pair of or dinary scissors,adopting the skill of of the hollowed-cutting(Yangjian),dotted-line cutting(Yinjian)and parralled-cutting(Paijian).The main color is red because the red is a lucky and propitious color in Chinese culture..
Zhang Zhengrong,the third generation successor of zhangpu paper-cut,is a young master of arts and crafts in Fujian.Her ability to use scissors is so adept.Her paper-cuts is well known for its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wide-ranging subjects,including flowers,animals,birds,phoenix,fish,teapots and folk activities.
漳浦剪紙帶有濃郁的閩南文化氣息,體現(xiàn)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文化內(nèi)涵。[9]從傳播學(xué)視角探析漳浦剪紙外宣翻譯,有助于漳浦剪紙的對外推廣。但目前漳浦剪紙外宣傳播的主要途徑還是局限于作為對外交流的贈品,其本身所承載的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未能得到更廣泛的推廣。漳浦剪紙英譯文本也有限、對外傳播形式單一,嚴(yán)重影響了漳浦剪紙文化的對外推廣。希望更多致力于閩南文化推廣的譯者參與漳浦剪紙文化的翻譯研究中,為閩南文化的傳承、推廣和保護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1]劉安洪.謝柯.傳播學(xué)視域下的旅游翻譯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14.
[2]哈羅德·拉斯韋爾.社會傳播的結(jié)構(gòu)與功能[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xué)出版社,2013.
[3]袁曉寧.外宣英譯的策略及其理據(jù)[J].中國翻譯,2005(1):75-78.
[4]黃忠廉.編譯理論:一種全新的翻譯理論[J].國外外語教學(xué),2002(1):19-22.
[5]方夢之.我國的應(yīng)用翻譯:定位與學(xué)術(shù)研究——2003全國應(yīng)用翻譯研討會側(cè)記[J].中國翻譯,2003(6):47-49.
[6]胡慶洪.從傳播學(xué)視角看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英譯_以福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英譯為例[J].上海翻譯,2016(2):43-46.
[7]恩斯特·奧古斯特·格特.翻譯與關(guān)聯(lián):認知與語境[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8]Kaplan,R.B.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LanguageLearning,1996(16):1-20.
[9]張崢嶸.漳浦民間剪紙藝術(shù)的傳承與發(fā)展淺探[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10(4):1-4.
H059
A
2095-0438(2017)12-0085-03
2017-05-22
薛秀云(1981-),女,福建漳浦人,漳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旅游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實用英語翻譯、旅游英語教學(xué)。
2016年第一批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計劃(社科類)“傳播學(xué)視域下外宣資料翻譯探究——以閩南剪紙文化為例”(JAS161080)階段研究成果。
[責(zé)任編輯 靳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