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夜白
(遼寧大學 文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電影《搜索》中的哲學隱喻風格
鄭夜白
(遼寧大學 文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電影《搜索》講述由一個讓座視頻所引發(fā)的全民搜索,進而拷問社會輿論和人民道德的故事。電影的顯性線索下有一條頗具導演個人風格的隱形敘事線索。影片通過電影本身色彩鮮明的影像構建出完整的電影隱喻體系,不僅沖擊了觀眾的視覺感官,更深化了電影的主題,從而使觀眾愈加深刻地體會電影本身的內涵及意蘊。
《搜索》;哲學;隱喻
電影《搜索》講述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女主人公葉藍秋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秘書,體檢過程中意外查出已經是淋巴癌晚期,內心痛苦焦灼之際坐上公交車,拒絕為老大爺讓座,并且一時氣憤之下說出了“要坐坐這兒”——葉藍秋的大腿上,而這一幕恰好被電視臺的實習記者楊佳琪用手機記錄下來,并且馬上發(fā)給了她的未來嫂子陳若兮,憑著資深媒體人的敏銳直覺,陳若兮將這則新聞有意夸大,引發(fā)了全社會對葉藍秋的人肉搜索。電影《搜索》展現(xiàn)了導演強烈的個人隱喻風格,貼近生活的電影故事與深刻的社會主題,使得這部作品在藝術性與社會性上取得了既叫好又叫座的不俗效果。
《搜索》的核心不是當代網絡生活的現(xiàn)實寫照,也不反映職場商界的勾心斗角,更不是述說凄美的愛情故事,而是在拷問那些早已習慣盲從網絡的人們,敦促其反思、頓悟。作品之所以能有這樣的藝術魅力與社會效果,主要在于陳凱歌導演的隱喻風格和豐滿的作品主題,使觀眾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了作品的內涵。隱喻是陳凱歌導演一貫的敘事風格,這種鮮明的風格在《搜索》這部電影中得以深化與發(fā)展。
隱喻也稱暗喻或簡喻,作為一種經常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的修辭手法,和明喻不同,通過隱蔽的比較進行比喻,在彼類事物的暗示下體驗、感知、理解、談論和想象此類事物的語言行為、心理行為和文化行為。隱喻比明喻更加形象和靈活,能起到使表現(xiàn)手法更加生動、簡潔和加重的表達效果。在電影語言中,隱喻手法增強了鏡頭的表現(xiàn)力和張力,使觀眾對電影思想的理解超越具象本身,表達出更深刻的內在涵義。歷經電影百年的發(fā)展,隱喻已然成為影視作品中常規(guī)的表現(xiàn)手法。經過多年的演進,隱喻與象征已形成體系,這個體系超越了民族、語言,橫貫東西方文化,使電影兼具文學、社會學、歷史學和哲學等方面的多元要素,繼而變得更加嫵媚迷離,楚楚動人。
陳凱歌導演作品中的隱喻風格由來已久。成名作《霸王別姬》為其帶來無數(shù)贊譽,如1993年法國戛納電影節(jié)的最佳電影獎,這是中國電影首次獲得世界級電影獎項。在《霸王別姬》中,陳凱歌導演隱喻的個人風格就已經開始初露鋒芒。影片通過京劇藝術家們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隱喻了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變遷,同時也試圖展現(xiàn)歷史的更迭對藝術本身的深刻影響。陳凱歌導演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挑選了京劇藝術及藝人的生活細節(jié)作為電影的主要內容,毫無疑問,所有傳統(tǒng)的藝術中,京劇是中國文化積淀最深厚、最復雜、最難以表現(xiàn)的。作品本身的隱喻性通過京劇藝術得到了酣暢淋漓的表達。
《無極》是陳凱歌導演作品中飽受爭議的一部,本文不想點評《無極》的是非,只想從中找出陳凱歌導演電影作品中一直以來所具有的隱喻風格。如《無極》中一些場景的設計:迷宮般的城,隱喻爾虞我詐的塵世;永遠穿不透的時間墻,隱喻時間如覆水難收;還有出現(xiàn)在電影中各種亮麗的色彩,無一不是某種隱喻,白色的苦寒、黑色的殘忍、紅色的勝利。由此可以發(fā)掘導演電影作品中慣常的隱喻特征。
《搜索》是陳凱歌導演隱喻風格闡揚光大的又一力作。我們要有一雙能看透導演一貫隱喻風格的慧眼。原本很容易把影片誤解成是“一段‘視頻搜索’引出的混亂”,但直至結尾才發(fā)覺這根本不是混亂,而是災難:它包含了離婚、破裂、去職、分手、死亡。電影本身不是一個喜劇,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主人公葉藍秋因對生活的妥協(xié)而放棄了生存,電影的悲劇本質從看似喜劇性的情節(jié)中浮現(xiàn)出來。一個擅長悲劇影片的導演卻用盡了喜劇的噱頭,這都體現(xiàn)了其作品顯而易見的隱喻風格。正如叔本華心中的悲?。骸白畋瘧K的不幸不是什么例外,也不是由罕見的境況或魔鬼般的人物所導致的;它自動產生于人的行為和性格,或者說幾乎是人的行為和性格之本質。這使得悲劇令人恐怖地緊靠著我們。”[1]至此,我們不能僅僅關注影片圍繞一個誤會視頻所展開的情節(jié),而應有更深層次的思考,深入挖掘主線背后導演所掩藏的隱喻內容。最終我們發(fā)現(xiàn)導演內心“搜索”的隱含意義也許就是“搜出繩索”。
繩索真的存在嗎?其實這世界是有著繩索的,只是常人看不到,所以陳凱歌導演要“搜索”出繩索來,否則影片就不會起名《搜索》而叫《繩索》了。關于世界的繩索,馬克思稱為“異化”,尼采稱為“侏儒”,海德格爾稱作“常人”,鮑德里亞叫做“消費社會”,鮑曼叫做“集體無意識”。在“繩索”的束縛下,人沉淪于世,為名銜、地位、出身和聲譽所累而非本真地存在。海德格爾這樣描述繩索束縛的常人的非本真境況:“常人只識得‘一般形勢’,喪失了切近的機會,靠總計‘偶然事件’維持此在,而常人又誤認‘偶然事件’,把它們當作或說成自己的功業(yè)。”[2]《搜索》這部電影就是在一個“誤會視頻”敘事的“殼”中來“搜索”世間形形色色束縛人自由的“繩索”。至于“搜索”到“繩索”后該怎樣處理,陳凱歌導演在電影中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所以影片片名也只能停留在“搜索”這一動詞,并無對象。此片結局只能如網絡輿論的特點一樣:陳凱歌導演作為“網絡推手”掀起一輪網絡潮汐,以期在現(xiàn)實中掀起波瀾。而這也是導演個人隱喻特征進一步發(fā)展的體現(xiàn)。
《搜索》中另外一個隱喻是通過陳紅出場交代的。陳紅作為隱喻的揭秘者在《無極》中就曾以跟情節(jié)毫不相干的滿神出現(xiàn),可見此隱喻設計之用心良苦——有些寓意只有“頭發(fā)長見識卻不短”的滿神才能傳遞。因此陳紅奇怪的出場是導演的隱喻手法,而此手法寓意又很難盡言。陳紅觀看郭德綱的相聲隱喻了時尚和庸俗的關系,但實質是導演所要表現(xiàn)的一種超前意識,一種世人可能誤讀的意識?!端阉鳌芳日f明世人的堅持無非是庸俗之物,也說明世間真假的混淆難辨,導演的隱喻表達了自己對藝術操守的堅持,也是對可能的嘲弄的寬容。陳紅看相聲時夸張的笑聲仿佛來自洞悉的自信,這是召喚與傾聽向死而生的自由的勇氣與豁達,也是影片真正隱喻的主題,可以說影片的所有情節(jié)都是圍繞這一主題展開?!跋蛩来嬖跇俗R為向著一種可能性的存在,也就是向著此在本身別具一格的可能性的存在?!盵2]299
電影《搜索》圍繞主線的隱喻,緊抓作為輔線的多條繩索,表達出陳凱歌導演對網絡生態(tài)下社會的反思和擔憂。作為愛的歸宿——婚姻,應該是自由的,但婚姻卻因為名分、利益成為束縛自由的繩索。電影《搜索》中,當莫小渝能擺脫“副卡”的榮華富貴、虛假的舉案齊眉,面向已死亡的愛情駕車遠行時,我們才能體會到陳凱歌慨言中的隱喻:(拍攝)最困難的并不在于技術,而是我們究竟懂不懂這個時代的人心。
世俗之理也是一條繩索,生活在它面前敗下陣來?!端阉鳌分?,當楊守城的三個不講理說出之時,就知道我們離本真的距離,世俗要按“理”辦事,那是功利、算計、得失,卻也言之鑿鑿,冠冕堂皇。但楊守城在知道葉藍秋將死,進而愛上她,并不再在乎如何向世俗、戀人解釋時,陳凱歌導演作品的隱喻在講述:我們的生活也許并不需要道理,你的主觀選擇,你的決心就是真理更是自由。愛情、生活不就應該簡單一點,直接一點,少一點理由和羈絆嗎?
《搜索》中另一條副線講述了一直運籌帷幄的沈流舒贏得了商戰(zhàn)卻失去了婚姻的故事,這同樣是一個隱喻,暗示被繩索綁住的沈流舒之流永遠不會成為真正的人生贏家,而他們還是自我感覺良好,并對此渾然不覺。他們視妻子為寵物,視員工為仆從,視合作為交易,視發(fā)薪為開恩,視良心為名譽。他們樂于趾高氣昂、居高臨下,也樂于施恩施惠、展現(xiàn)仁慈,以事業(yè)成功自居,以博得上位為榮。其實他們迷失自己很遠、很久了。老子有云: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不能舍棄“名”“貨”是人生之大患。電影中沈流舒就是導演對于“沉流俗”的隱喻——沉淪于流俗之中。
影片中另一位女主人公陳若兮,因為動用公共資源公報私仇,最后逼人致死而被迫離職。有評論認為陳凱歌跟媒體有仇,所以才會在情節(jié)設置上如此安排,其實這只是片中沈流舒栽贓陷害的托詞而已。但影片成功表達出這樣一種隱喻:掌握傳媒話語權的也會被話語傷害。按照媒體規(guī)則敬業(yè)努力的陳若兮成了傷害他人的罪魁禍首,導演以此警示一切公共資源的使用者,如果沒有對人的尊重,僅僅按職業(yè)操守而不是人的原則行事,那你的敬業(yè)就是綁人綁己的繩索,就是殺人的武器。影片本質上對于是自殺還是逼人致死并無意澄清,也沒給出明確答案,導演真正目的是展現(xiàn)“閑言”這個繩索:到了今天這個時代,人人都可以是擁有利器的自媒體,每個人都有把無形的槍。人人可能是下一個受害者,人人也可能成為新的加害者。
當今,在鸚鵡學舌、人云亦云的閑言社會中,媒體及其他公共資源就是繩索,這一點從楊佳琪冷漠的眼神和干練的頭型就表現(xiàn)出來了。她由一個柔弱、善良、溫順且長發(fā)飄飄的單純女孩變成一個自信、敬業(yè)的職業(yè)女性,她能否變成第二個陳若兮?電影屏幕后的陳凱歌導演也許還會有隱憂:楊佳琪仍然為了所謂“以正視聽”的客觀公正(仍是一條繩索)堅持播出對大家已無益的真相。而這一切都是在隱形的繩索下完成的,她自己并不知道。正如海德格爾所說:“閑言并不是這樣一種存在方式:有意識地把某種東西假充某種東西提供出來。”[2]197隱含的閑言繩索早已決定了人們的無意識行為:“公眾講法的統(tǒng)治甚至已經決定了情緒的可能性,也就是說,決定了此在借以同世界發(fā)生牽連的基本樣式。人們先行描繪出了現(xiàn)身情態(tài),它規(guī)定著我們‘看’什么,怎樣‘看’。”[2]197至此,導演在電影中的主題隱喻得以深化,似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電影《搜索》中,故事的主要內容是葉藍秋拒絕讓座的一段視頻,這既是顯性線索,也是貫穿電影始終的隱形線索——女主人公向死而生的愛與自由。當葉藍秋無懼死亡而勇敢面對,并決心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導演的隱喻——向死而生的愛與自由通過楊守誠更新“藍秋綻放”的微博得到最終的表達,這是對本真生命熱愛的隱喻。
“吃人”二字背后的仁義道德是電影《搜索》搜出的又一道繩索,也是陳凱歌導演展開向死而生主題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背景的隱喻。正如他自己在影片宣傳時所說:“我想強調的是對個體的尊重,摒棄以集體意志為個人意志的作風?!盵3]影片中葉藍秋在死亡面前拋棄了一直束縛世人和她自己的仁義道德這條繩索,這必然是驚世駭俗的,必然會在常人眾所周知的道德觀念中成為道德敗壞的人,但也正是在葉藍秋的“不道德”行為中,我們看到了葉藍秋在直面自己死亡后選擇了做她自己,一個真實的自己在常人之中“脫穎而出”了。這是葉藍秋對自己死亡之畏看透后才有的生,向死而生。沒有死亡,沒有對死亡的畏懼,人們會一直沉淪,會一直以常人自居,會一直在需要挺身決斷之時溜走,會一直推卸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責任。
電影中揭示常人社會的現(xiàn)實背景并不是陳凱歌導演的真正目的,否則就不會安排葉藍秋之死這個結局了。陳凱歌導演認為,只有死亡才能達到向死而生的自由,其一貫隱喻的風格也要求葉藍秋必須要死。只有認識到死,自己的死亡才不會在乎世間的虛偽,才不會為名利犧牲生命,才會向死而生、會擺脫羈絆,從沉淪的常人中傾聽良心的召喚,本真、自由地生存。葉藍秋就是向死而生的寫照,更是陳凱歌導演假借隱喻之名而真實推崇的一種精神——為自由向所謂的“正義”申辯[3]。
電影中葉藍秋的行為就是導演的申辯,不讓座卻問“我怎么了?”“我不讓你座就無理了嗎?”“要坐坐這兒”,這是對世俗道德的責問?!拔以趺戳恕逼鋵嵤秦焼柲銈兏赖聠幔俊耙@兒”其實說明坐在腿上未見得比坐在座位上更荒謬。只有向死之人才敢如此藐視世俗地說話。這里讓不讓座已不是問題的焦點,對常人的責問、對侵占的疑問、對本真生存的刻畫才是真正的關注之點。后來電視里關于隱私權的辯論,沈流舒“挺有個性”的評價,中學老師的囁嚅,所有這些都隱喻著陳凱歌對此行為的肯定。
《搜索》這部作品表明陳凱歌導演的隱喻風格不僅走得更遠而且還取得了突破。在商業(yè)片中,陳導演首次摒棄精英話語模式轉向現(xiàn)代性與多元化,正面束縛常人的繩索。死亡不是一個繩索,無視死亡、逃避死亡才是繩索。電影中,當面對死亡時,葉藍秋開始她脫離常人的、本真存在的自由。她拿回了公司應給的醫(yī)療費,這不是欺騙而是作為常人不敢提出的正當權益;她辭職的勇氣,體驗沒有工作的悠閑生活;她租車去蹦極、看日出,去過本真的自己向往的生活。這是不同于休閑的自由,因為休閑者還要回到工作中去,甚至那只是一種炫耀性消費的迷失。但葉藍秋的行為明顯使我們感受到這才是人的真正生活。這就是影片貫穿始終、向死而生的真正的主線,也是導演個人隱喻風格的升華。
這些隱形線索和隱喻風格是否會一直在陳凱歌導演的作品中延續(xù)和自覺并不重要,正如海德格爾所說:“在一切良知經驗中充耳所聞或充耳不聞的是:呼聲向此在進言說,它‘有罪責’”[2]321。陳凱歌是“有罪責”的,他自慚:中國電影有相當長一段時間集體逃避現(xiàn)實。但他又說:我理解同行,面對苦難的生活處境和艱辛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不能完滿地表達自己[4]。因此,傾聽良知呼聲的陳凱歌導演還是執(zhí)著地堅持了他頗具哲學思想的隱喻創(chuàng)作風格。陳凱歌導演隱喻的風格在其力作《搜索》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把被各種輿論充斥的世界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同時留給我們許多關于電影隱含深意的思考。導演的隱喻風格增強了電影的感染力,深化了電影主題,使觀眾對于電影的內涵有了更深入思考。
[1]雷蒙·威廉斯.現(xiàn)代悲?。跰].丁爾蘇,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7:29.
[2]馬丁·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M].陳嘉映,王慶節(jié),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6:342.
[3]闕政.搜索陳凱歌:好是你,差也是你[J].新民周刊,2012(28):58-60.
M etaphoric Philosophy in the M ovie Caught in theWeb Directed by Chen Kaige
Zheng Yebai
(Collegeof LiberalArts,Liaoning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110036)
Themovie Caught in the Web tells a story about the internet search triggered by a video of a young womanwho didn’tgiveherseat toan elderly person on abus.Themovieaims to reflecton public opinionsandmorality. Under the cover of the dominant clue in themovie,there is an invisible narrative clue which fully demonstrates the director’s individualstyle.By thebright-colored images,themoviedisplaysa completemetaphoric philosophy system,which exerts an impact on the audiences’visual sense and deepens the theme of themovie,resulting in a profound connotation and implication of themovie.
Caught in theWeb;philosophy;metaphor
I0-02;H05
A
1674-5450(2017)02-0153-04
【責任編輯:趙 踐 責任校對:張立新】
2016-11-05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4CZX055)
鄭夜白,女,遼寧沈陽人,遼寧大學講師,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