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
嘉靖帝:一言難盡的明世宗(下)
□木匠
上文我們說到嘉靖帝再度起用了夏言。嚴嵩表面上對夏言很是恭謹,但內心深處,卻無一刻不想將其打倒,取而代之。嚴嵩是太知道怎么討好嘉靖帝了。嘉靖帝最大愛好是修道,每年都會舉行多次大型道教活動,其中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給“天神”上奏表,謂之“青詞”。嘉靖帝衡量一個文臣學問的高低,往往會根據他“青詞”寫的好壞。于是,嚴嵩就在這上面下了一番苦功,憑他的文學功底,想把“青詞”寫好,當然不是什么難事。其實,夏言也是“青詞”高手,但他在入閣以后,就對寫“青詞”不那么重視了,經常讓手下人代寫,然后看也不看就交上去。一次,嘉靖帝在看了他交上來的“青詞”后,非常不滿意,說:“這叫什么玩意!”說著,就把他交上來的“青詞”扔到了地上。
嘉靖帝還很喜歡扮成道士,不僅他愛這么做,還讓大臣們學。一天,嘉靖帝讓人做了五頂沉水香道冠,分賜夏言、嚴嵩等五大臣。別人都是戴了一次,就不再戴了,因為這不是大臣應戴之冠。但嚴嵩卻是每次皇上召見,都戴著它。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陜西總督曾銑議復河套,夏言極力支持。嘉靖帝本來也很贊成此議,但不知怎的又改變了立場。嚴嵩見機會來了,立即借題發(fā)揮,攻擊夏言的專權。又勾結錦衣衛(wèi)都督陸炳、總兵仇鸞,誣告夏、曾二人議復河套,有不可告人之動機,終將二人置于死地。嚴嵩如愿以償地取代夏言,當上了首輔。之后,他又在與仇鸞的爭寵中,獲得了最后的勝利,風頭一時無兩。
但是嚴嵩也知道,嘉靖帝是個喜怒無常的人,他一句話可以讓你位極人臣,一句話也可以讓你掉腦袋。為討嘉靖帝的歡心,在嘉靖帝住進西苑燕王舊宮后,他就主動提出要來西苑服侍皇上。他來了以后,常年住在一間冬冷夏熱的木板房里,不管白天黑夜,只要嘉靖帝叫他,他都會一路小跑著去面圣。嘉靖帝有時會讓他回家休息幾天,洗洗澡,換身衣服。他最多回去一天就會趕回來,還說自己一天見不到皇上,就會寢食難安。
嚴嵩因為要整天陪著皇上,就把該他處理的政務都交給了他的兒子嚴世藩去處理。嚴氏父子仗著嘉靖帝的信任,開始大肆貪污受賄、以權謀私;敲詐勒索、賣官鬻爵;培植黨羽、排斥異己。不肯向嚴氏低頭的大臣,幾乎沒有不受到他們瘋狂報復的,不是被罷官,就是被收監(jiān)、掉腦袋。好端端的一個大明王朝,被他們搞的是烏煙瘴氣。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俺答汗率一萬軍進圍京師,史稱“庚戌之變”。嘉靖帝急召內閣商討退敵之策,嚴嵩竟無言以對。當十萬勤王之師趕來北京,嘉靖帝一高興下令犒賞各路軍馬,才發(fā)現(xiàn)國庫已空。其時,兵部尚書丁汝夔問計于嚴嵩。嚴嵩竟說塞上打仗,敗了可以掩飾,京郊打仗,敗了不可掩飾,俺答不過是“掠食賊”,飽了自然便去。丁汝夔會意,要諸將都勿輕舉妄動。任由俺答兵在城外焚掠八日,直至無可搜刮,從容退去。事后,嚴嵩又把一切責任都推到了丁身上,以丁的人頭換來了自己的蒙混過關。
然而,隨著嚴嵩的慢慢變老,辦事應答能力都大不如前,嘉靖帝對他的恩寵也變得越來越少。再加上他們父子長年欺壓官民,已激起了極大民憤,從中央到地方,一股反嚴勢力逐漸形成,就連一些道士、方士也加入了反嚴的行列。
當時,有個叫蘭道行的方士,測字打卦十分靈驗,自稱能驅使鬼神,嘉靖帝對他禮遇甚厚。一日,嘉靖帝隨口問他:“你能否測出朝中這些大臣哪個是奸,哪個是忠?”蘭道行裝神弄鬼一番后,看了看嘉靖帝,欲言又止。嘉靖帝覺出他可能是有什么難言之隱,便說:“朕恕你無罪,但說無妨?!碧m道行這才說道:“從這卦象上來看,嚴閣老或為當朝最大的奸臣!”嘉靖帝聽了,不由得為之一震,又追問道:“那上仙為何不降災于他?”“我猜上仙是想讓皇上您親自來辦他吧。”蘭道行說。
一生都對神仙語深信不疑的嘉靖帝遂有了除掉嚴嵩之意。恰在這時,御史鄒慶龍上書彈劾嚴氏父子貪贓枉法。嘉靖帝這次再也不聽嚴嵩的解釋,直接便罷了他的官(也是看在嚴嵩服侍了自己20多年的份上,只是把他打發(fā)回了家,而沒有治他的罪,還特許祿米百石),并把嚴世藩發(fā)配到了邊疆。誰料,嚴世藩竟半道跑了回來,還以建府的名義,聚眾兩三千人,圖謀不軌。嘉靖帝聽說后,龍顏大怒,立刻下令將嚴嵩削籍為民、嚴世藩處斬,嚴家其他人等皆從重治罪。不可一世的嚴氏集團,就這樣灰飛煙滅了。
最后,我們再來說說嘉靖帝與海瑞。其實,這兩個人并無太多的糾葛,恐怕連面都沒見過。
海瑞,字汝賢,號剛峰,生于正德九年(1514年),廣東瓊山(今屬海南)人,祖籍福建。他是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的舉人,以后兩次參加會試都落了榜。直到嘉靖三十三年,他才在福建延平府南平縣謀了個教諭的差事;嘉靖四十一年,才被任命為浙江淳安知縣。嘉靖四十五年,也就是嘉靖帝在位的最后一年,才被選為戶部云南司主事。這也不過是一個六品官。一般來說,像海瑞這個級別的官員是不可能入得了嘉靖帝法眼的。偏偏官階只有六品的海瑞竟然不知死活地給嘉靖帝上了一篇直斥其非的《治安疏》。
“……(陛下)謂長生可得,而一意玄修。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興土木。二十余年不朝,綱紀弛矣,數行推廣事例,名爵濫矣。二王不相見(指嘉靖帝每天只和方士們一起煉丹,不與自己的兒子們相見),人以為薄于父子;猜疑誹謗戮辱臣下,人以為薄于君臣;樂西苑而不返宮,人以為薄于夫婦。天下吏貪將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時,盜賊滋熾。自陛下登極初年亦有這,而未甚也。今賦役增常,萬方則效。陛下破產禮佛日甚,室如縣罄,十余年來極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號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凈而無財用也?!?/p>
“……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也,人未有不顧其家者。內外臣工有官守、有言責,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也。一意玄修,是陛下心之惑也。過于苛斷,是陛下情之偽也。而謂陛下不顧其家,人情乎?諸臣顧身家以保一官,多以欺敗、以贓敗、不事事敗,有不足以當陛下之心者。其不然者,君心臣心偶不相值也,遂謂陛下為賤薄臣工。諸臣正心之學微,所言或不免己私,或失詳審,誠如胡寅(字明仲,宋人,歷任校書郎、中書舍人等職。曾上書宋高宗趙構主張北伐,反對與金人議和。后為秦檜所害)擾亂政事之說,有不足以當陛下之心者。其不然者,君意臣意偶不相值也,遂謂陛下為是己拒諫。執(zhí)陛下一二事不當之形跡,億陛下千百事之盡然,陷陛下誤終不復,諸臣欺君之罪大矣?!队洝吩唬骸先艘蓜t百姓惑,下難知則君長勞?!袢罩^也……”
據說嘉靖帝在看了海瑞的這篇《治安疏》后,勃然大怒,立命左右:“快去將這個人給我抓起來,不要讓他跑了?!边@時,旁邊有個叫黃錦的宦官說道:“海瑞是不會跑的。因為我聽說他上疏之前,就已買好了一口棺材,還把家中的仆從都遣散了?!奔尉嘎犃耍骸八@是想自比比干,而讓朕當商紂王!”可是就這么便宜了海瑞,嘉靖帝又難消心頭之氣,于是便讓人把海瑞抓進了大牢。
不久,嘉靖帝生了病,自知命不久矣,于是,召首輔徐階來商議禪讓帝位于太子一事,不知怎的,說到了海瑞,嘉靖帝說:“朕自生病以來,總想到海瑞說的那些話,覺得他說的都是對的。但朕都這樣了,還怎么臨朝聽政?!边€說:“朕確實不自謹,導致身體多病。如果朕能夠在偏殿議政,豈能遭到這個人的責備與辱罵呢?”由此可見,嘉靖帝在臨終前,對于自己佞道的一生,還是有所反思的。
嘉靖四十五年農歷十二月十四,嘉靖帝駕崩,十五日,穆宗繼位。穆宗繼位以后,就奉先帝遺詔,赦免了海瑞。 (完)
參考資料:《明史》、《中國全史》、“百度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