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衛(wèi)國
【摘 要】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更加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揮,提倡構建“以生為本”的生本課堂,而教師就要激發(fā)學生敢問,讓學生會問、善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本課堂;問題意識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鼓勵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問,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獲得深刻的體驗,也就是構建“以生為本”的課堂,讓學生能力獲得最大程度的提高。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題,并且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質疑問難的過程中提高問題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創(chuàng)設氛圍,敢問
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質疑問難的氛圍,讓學生敢于提問,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進入文本進行探究。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就是要求學生敢于質疑文本,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或者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判斷,不僅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而且自己理解文本,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質疑中提升能力。
例如在教學《裝滿昆蟲的口袋》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就引導學生自主提問。為了激發(fā)學生提問的激情,教師通過懸念設計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氛圍,引導學生提問?!巴瑢W們,我們觀察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的題目,大家是不是發(fā)現(xiàn)這個題目非常有趣啊。那么,對于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從不同的角度展示自己的觀點,看一看誰的看法更加與眾不同?”這樣的問題使學生的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大家紛紛質疑,熱烈發(fā)言,主要提出了以下問題:1.這是誰的衣袋?2.為什么要把昆蟲裝進衣袋?裝進衣袋的昆蟲不會悶死嗎?3.他將昆蟲裝進衣袋的原因是什么?除了昆蟲,還有裝進去了什么?看見大家的質疑,教師意識到學生的思維被充分激活了,大家也對文本內(nèi)容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樣再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探究就比較容易了。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活學生的思維,打開學生探究的思路,讓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自覺探究文本內(nèi)容。而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提問的氛圍,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提問,就能夠讓學生的主體性被充分激發(fā)出來,同時也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敢于提問。
二、指導方法,會問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僅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問,這就要求教師要指導學生提問的方法,引導學生選準切入點積極進行提問,這樣才能讓學生抓住文本的重點內(nèi)容進行探究。指導學生提問的方法,可以引導學生從文本題目、關鍵詞以及矛盾之處進行提問,教師可以靈活選擇。
例如在教學《草原》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抓住文本的矛盾之處進行提問。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梳理:“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精心組織語言、謀篇布局,讓我們感受美、享受美。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文本,欣賞一下這篇課文吧?!睂W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閱讀課文,獲得初步感知。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通過對于文本的梳理,相信大家對于文本內(nèi)容有了自己的見解。那么,對于這篇文本你有什么疑惑嗎?”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在文本中,作者首先說‘翠色欲流,這句話描繪的是將要流出來而沒有流出來的樣子,但是在后文中作者卻說‘流入云際,這不是前后矛盾嗎?是作者的筆誤還是匠心獨運之處?”這樣的提問讓學生的認識更加深入,有助于學生獲得深刻的體驗。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的矛盾之處進行提問,這樣才能讓學生明確深刻探究的方向,讓學生獲得深刻體驗。作為教師,要指導學生提問的方法,就要教會學生選準提問的角度,讓學生不僅敢問,而且會問,從而體會文本中的豐富情感。
三、開放時空,善問
生本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同時還要設置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局限于學生的思路,要引導學生從不同層次進行體會,讓學生善于提出自己的疑惑,盡情展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例如在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沒有直接為學生進行講述,而是引導學生抓住文本內(nèi)容、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進行自主質疑,同時明確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提問。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在一起討論研究,進行自主質疑。例如有的學生抓住文本的人物形象特點進行提問:“我關注了文本的主人公林沖,發(fā)現(xiàn)他有忍讓謙讓的一面,但是林沖的武藝那么高強,為什么還要忍辱負重,一味忍讓呢?他為什么不能起來反抗呢?”還有的學生抓住文本的藝術特點進行提問,和大家一起探究文本的語言特點。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限制學生的思路,而是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文本的基礎上自主提問,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路更加開放,學生的思維被徹底激活,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就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提問的氛圍,讓學生敢于質疑,指導學生生疑的方法,讓學生會問,還要開放課堂,讓學生善問。學生在自主提問、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深刻感悟,提升學生的能力。生本課堂,讓學生自主提問,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從精彩提問開始,成為學生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參考文獻】
[1]肖建山.小學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提問意識的策略[J].文理導航(下旬),2016(01)
[2]蘇文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學生自主提問[J].中國校外教育,2016(01)
[3]杜秋貴.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主動提問的對策[J].新校園(閱讀),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