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民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教育也在不斷的發(fā)生著變化。目前幼兒教育階段就出現了一種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幼兒園和教師總是過于重視對兒童的能力開發(fā)而忽略了幼兒其他方面的培養(yǎng)。這樣功利化的培養(yǎng)形式不利于幼兒學習樂趣的培養(yǎng),很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本文主要針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進行討論,希望對于幼兒教育正確的發(fā)展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吸引力;成長規(guī)律
引言
幼兒教育是一個人一生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能力的提高固然重要,但是遵守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也是必要的。作為校方來說,提供給幼兒一個舒適健康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是努力的方向,好的成長環(huán)境對幼兒身心健康具有很好的幫助。但是,就目前的幼兒教育來說,小學化趨勢較為嚴重,會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作為教育工作者來說,必須深入的思考這一問題,提出有效的措施。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
(一)過分突出能力培養(yǎng),忽略了心智的全面發(fā)展
通過大量的調查發(fā)現,由于幼兒的心智不太成熟,思考問題還比較片面,缺少足夠的深度。其實,在教育大綱中對于幼兒教育就有相關的定義:要求幼兒教育應該具有普遍性和啟發(fā)性,根據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制定相關的教育舉措,幼兒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更應該幫助幼兒養(yǎng)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態(tài)度,強調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另一方面,我國整體的幼兒教育水平還比較低,教學手段比較落后,會出現將小學階段的內容增加到幼兒階段的教材中,甚至直接選取小學低年級教科書作為教材的現象。
(二)一味的鼓勵獨立思考,不顧及實際情況
我國當前的幼兒教學變得越來越正式化,許多游戲和活動環(huán)節(jié)被上課所取代。雖然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對于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導致學生思維的僵硬,扼殺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使其思想變得禁錮,失去對于學習的興趣。
(三)過于注重結果,不重視過程
除了日常課程的表現之外,教育指標中也可以看出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變化。許多學校將學生對于知識的把握程度、以及幼兒對知識和技能的把握當作評判的關鍵因素。在相關的指標中并沒有體現出對于幼兒學習和生活的關心,沒有考慮什么才是孩子真正喜歡的教育活動;缺乏教學的針對性,使得課堂效率十分低下,不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挫傷了幼兒的學習熱情。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原因
(一)家長們的訴求
現在大多數的家庭都是一個孩子,所以家長將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孩子身上,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有較好的表現,學習優(yōu)秀。這是一種美好的意愿,但是將這種希望過多的落在孩子身上,就容易導致一些偏激和功利的思想。同時,家長們會對幼兒施壓,額外的增加學習負擔,提前學習一些高年級的內容,即偏向于小學化。
(二)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
目前整個教育系統(tǒng)僵硬化的教學模式,在不同的階段都有所體現。這種理念長期的影響了幾代人,考取好的成績成為了學生的主要目標。社會大環(huán)境的功利化考慮問題使得學習的概念發(fā)生了曲解,而不是其本質上對于個人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直接導致了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
(三)幼兒教師教學能力普遍較弱
近幾年,幼兒教育在教育領域得到快速發(fā)展。大多數的幼兒教師學歷普遍都比較低,并且教學經驗嚴重匱乏,嚴重制約了幼兒教育,也容易造成小學化傾向的發(fā)生。
三、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解決對策
(一)建立有效化的教育機制
首先,幼兒園作為教育機構應該從幼兒的利益出發(fā),不能被社會的負面情緒所感染,擺正自己的教育觀念,保持教育的正確性,詳細考慮幼兒階段的幼兒特點,對幼兒進行正確的教育;其次,由于幼兒階段還處于不能自理階段,對于家庭十分依賴,所以家庭教育應該和學校教育充分對接;最后,有關的部門應該帶頭完成相關的工作,做好幼兒教育的頂層設計,將家長和學校進行對接,完成相關的工作。
(二)遵循幼兒成長規(guī)律,做好幼兒工作
幼兒教育除了負責啟蒙的任務之外,還要關心幼兒學習內容是否合理和科學,并和小學進行充分的對接。幼兒教育小學化是不正確的,應該是為小學階段做準備,但應該保留自身的特點,充分提升幼兒教育的自主地位,選擇適合幼兒的教育手段。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通過豐富的活動和內容來充實幼兒的興趣愛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意識
教師是教學的主要負責人,是幼兒階段的主要實踐者。因此,教師的教學水平對于幼兒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小學化傾向的形成和教師的功利化意識密切相關。所以,學校方面應該想方設法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修正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思維,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進行培養(yǎng),比如召開學習交流會和專門的培訓講座等。
四、結束語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是和許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所以,應該客觀全面的分析幼兒教育影響因素,做好“對癥下藥”的工作。幼兒園、教師、家長對于這種現象的產生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我們應該客觀準確的分析相關的問題,不斷的修正,采取積極的措施來避免該問題的發(fā)生。相信教育工作者不斷的努力,將會扭轉這種現象,促進幼兒教育更加科學化的發(fā)展,推動整個教育行業(yè)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蕓梅.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及解決對策[J].幼兒教育,2015.4:12
[2]拓春曄.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及解決對策[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3.6:97-100
[3]楊麗莉.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6.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