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玲
樟子松大棚育苗技術探析
楊鳳玲
(黑龍江省尚志國有林場管理局,黑龍江哈爾濱150600)
文章針對樟子松大棚育苗技術展開論述,詳細分析了樟子松大棚育苗技術的應用與發(fā)展,旨在更進一步的提升樟子松育苗技術的發(fā)展,以供廣大育苗工作者參考和應用。
樟子松;大棚育苗;技術研究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又稱海拉爾松,為松科常綠喬木,是優(yōu)良的荒山荒地和防風固沙造林樹種。針對惡劣氣候下的樟子松育苗技術,提高出苗和存活率,是現階段需要重點研究和思考的問題。本文作者基于多年的育苗實踐經驗,針對種子處理、播種和幼苗養(yǎng)護等環(huán)節(jié)進行了詳細總結。
大棚在早春低溫季節(jié)具有明顯的保溫效果。在尚志地區(qū),5月以前,可保持棚內日平均15~24℃之間,較棚外提高3~4℃,最高可達6℃。塑料大棚在4月密閉期間,棚內空氣相對濕度一般保持在70%~90%,較棚外高出10~30個百分點,而且變幅較小。棚內溫度明顯增高,濕度均衡,有利于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5—6月上旬隨著氣溫的上升,揭棚通氣,棚內外溫濕度逐漸接近。另外,早春遭遇極端天氣時,可通過熱風加溫,暖風爐、柴草煙霧等進行棚內加溫,保護幼苗。
大棚以東西為延長向設置為好。建造大棚時,立柱要埋設牢固,骨架互相連接,以形成堅固的整體。骨架表面與塑料薄膜接觸的地方不要留有棱角,以免磨損薄膜。一般選用透光性好、保溫性強的塑料薄膜。在需要加溫的條件下要選用聚氯乙烯塑料薄膜,保溫效果比聚乙稀薄膜為好。用有空氣間隔的雙層薄膜覆蓋,熱量損失少,保溫效果更好。薄膜厚度以0.1~0.15mm、幅寬1.4~2m為宜。播種前10~15d扣棚。覆蓋薄膜時,薄膜上部每距0.5~1m,橫向、縱向各拉尼龍繩或鐵線一條,使薄膜固定,以增強抗風能力。
棚內苗床、道路、灌溉設施規(guī)劃以便于操作管理為原則。因大棚面積有限應盡量減少非生產性面積,提高棚內土地的利用率。主道順大棚延長向設置,并與大棚兩端的門相通,副道與主道垂直,主道寬度以50~60cm,副道寬度30~40cm為宜。排、灌盡量采取管道方式,可與道路結合規(guī)劃設置。一般采用低床作業(yè),步道高出床面10~15cm,苗床方向與主道垂直,床寬1~1.2m,床長依棚寬度而定。
育苗前要進行整地,深翻土地,以20~30cm為宜,翻后要把土塊耙碎,地面耙平,并把土壤中草根、殘茬切碎或耙出。為提高土壤肥力,育苗地應施足底肥,要用經過充分發(fā)酵的廄肥或堆肥,每667m2施用約1萬kg。
播種前5~7d,用溫水浸種進行催芽。先將種子消毒后,再用40~60℃水浸種一晝夜,撈出后放在室內溫暖處,每天用清水淘洗2次,到種子有50%裂口時播種。
因塑料大棚具有增溫作用,相比于露地育苗適當提早播種,在有加溫設置的條件下春季可在3月上旬,秋季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可采用容器播種和低床播種。播種后覆土,覆土厚度為種子直徑大小的1倍左右,以覆沙壤土為宜。鎮(zhèn)壓,使種子與土壤密切接觸。在播種前苗床已澆透底水的情況下,播種后可適量少澆水,保持表層土壤濕潤即可。
4.3.1 溫度控制 大棚內,由于白天大量吸收太陽輻射,溫度明顯增高,加之夜薄膜的保溫作用,棚內溫度始終要比棚外高。而苗木生長期間,最適生長溫度是25~30℃,因此,棚內溫度高低要進行人為調控,特別是高溫時,要及時通風降溫。遇極端低溫天氣,要通過暖風爐或釋放柴草煙進行加溫。
4.3.2 水肥管理 大棚內溫度高,蒸發(fā)量大,幼苗生長迅速,需水量比露地育苗多,要根據天氣和苗床土壤干濕情況適時、適量噴水。樟子松1~2年生苗在生長期必須供給足夠水分,苗木才能健壯的生長。播種前苗床要澆透底水,播種后至幼苗出齊前,表土必須保持濕潤防止芽干,造成缺苗短空。每1~2d澆水一次,一般在10:00—12:00進行,每次澆水2.5~3.5kg·m-2。幼苗出齊后應少澆勤澆水,每日1~2次,苗木速生期應適當增加澆灑水量,減少澆水次數,每隔1~2d澆一次水。但澆水不宜過多,以免溫度高、濕度大感染立枯病。大棚育苗土壤肥力較高,養(yǎng)分充足,苗期可適當追肥,生長前期追施氮、磷肥,后期追施磷、鉀肥。
4.3.3 中耕除草 預防雜草危害,要采取“除早、除小、除了”“人工除草為主、化學除草為輔”的原則,大棚樟子松育苗可以采用化學除草技術,在播種后出苗前每667m2用24%乙氧氟草醚乳油20~30 mL,用清水稀釋后均勻噴灑在苗床表面,可有效防除苗地雜草。在樹苗頂殼出土,種殼脫落前,幼苗出齊后可再噴灑一次混合除草劑,也可分別施用,可完全消滅雜草,而且對幼苗無藥害,比較安全。
4.3.4 間苗 幼苗出齊后,結合松土適量間苗,間苗應早疏早定,間密補稀。樟子松幼苗,適于密生,幼苗期適量間除雙株苗、過密的簇生苗、生長細弱的病蟲害苗,間苗一定要出齊后一次定苗。間苗后及時澆一次透水,防苗根透風傷苗。
4.3.5 通風換氣,調節(jié)溫度、濕度 當棚外氣溫低于10℃時,白天打開門、窗,適量通風換氣,晚間關閉。棚外氣溫達20~25℃時,晚上打開門,早晨太陽出來后再打開部分邊窗和天窗。當氣溫升高到30℃時,要卷起大棚周邊薄膜至1m高,門、窗全部打開。當氣溫降到20℃左右時,放下卷起的周圍薄膜,關閉部分窗口。6月以后將周圍薄膜卷起放底風,打開全部門、窗,以利通風降溫。在陰雨天可只
開門和部分邊窗、天窗,大風天要關閉門、窗。以防大風將棚膜撕裂。通風換氣要先小后大,即先開天窗,后開邊窗。晴天多通風,陰天少通風。有風天換氣時間可短,無風天可適當延長。棚內外溫差越大,通風換氣效果越好。
4.3.6 撤棚及煉苗 為增強棚內苗木的抗性及適應外界環(huán)境能力,要及時撤棚,并注意撤棚前的煉苗過程。即先撤掉上部薄膜的1/4~1/2,以后逐漸撤膜。撤膜過早,對苗木生長不利,甚至造成苗木死亡。
堅持以防為主,嚴格對種子及土壤消毒,注意通風換氣等環(huán)節(jié),基本可以防止立枯病的發(fā)生和蔓延。生產實踐表明,化學藥劑防治立枯病,不如調節(jié)棚內溫濕度,加強通風換氣等措施效果好。
化學防治:30%蘇化911粉,每667m2用藥量0.75kg作藥土,撒在苗床面上,或每667m2用30%蘇化911乳油720mL加水250~500kg;或用新吉爾滅1∶5000倍液噴灑,施藥10~30min后,噴清水1次,洗掉葉上藥液,免去藥害;也可用1∶800倍的甲基立枯靈噴灑,每6~8d噴1次,根據病害情況噴2~4次。在發(fā)病前可用1∶100波爾多液進行預防。
苗圃地下害蟲主要有蠐螬、地老虎、螻蛄,均為雜食性,危害各種樹苗的根部或嫩莖,常造成嚴重缺苗。應采取以農業(yè)技術為主的綜合防治法,抓住整地、播種的關鍵時期和春秋兩季危害嚴重期,開展重點防治。[3]
化學防治:(1)整地播種期:結合整地每667m2施入15%毒辛顆粒劑1~1.5kg,可殺死地下害蟲。(2)苗木出土后:用90%敵百蟲晶體、水、豆餅,以1∶10∶1000的比例混合,傍晚撒于圃地,可以毒殺地老虎幼蟲。在害蟲成蟲盛發(fā)期,可用苦參煙堿乳油、高效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滅幼脲、吡蟲啉、速滅威等進行噴殺。
[1]邢銘香,陳欽華.半干旱地區(qū)樟子松營養(yǎng)袋育苗技術研究[J],科技資訊,2013(1):247
[2]吳彥,張秀琴.大棚育苗技術要點[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2(1):29
[3]梁仰貞.林木苗圃主要地下害蟲的防治[J].致富天地,2007(12):28
S791.253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7.042
2017-05-03
楊鳳玲(1981-),女,山東人,大學,工程師,現從事森林經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