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麗, 唐 卓
(1. 安慶師范大學 文學院, 安徽 安慶 246011; 2. 吉林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徽州契約文書方言俗語詞四題
張 麗1, 唐 卓2
(1. 安慶師范大學 文學院, 安徽 安慶 246011; 2. 吉林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通過對徽州契約中的“扦”“田派”“培”“鋤”四語詞的考釋,認為在語言學的視域下,契約文書是調(diào)查研究漢語方言價值超高的語料。同時也驗證了從徽州契約文書入手,是考證徽州方言俗語詞及探究徽州方言的一條確切可取的研究路徑。
徽州契約文書; 方言俗語詞; 考釋
徽州契約文書是以手寫為主的記錄宋至民國時期的徽州地區(qū)百姓土地、山林等各種交易的原始記錄,具有數(shù)量巨大[1]、種類多、跨越歷史時間長、真實、具體、唯一等特點[2],有極高的學術價值,顯得格外珍貴。目前學界已公布的徽州契約文書影印圖版主要有:王鈺欣、周紹泉主編的《徽州千年契約文書》(宋元明編[3]、清民國編[4]共40冊)、劉伯山主編的《徽州文書》(第1[5]、2[6]、3[7]、4[8]、5[9]輯共50冊)、黃山學院編的《中國徽州文書》(民國編共10冊)[10]、周向華編的《安徽師范大學館藏徽州文書》[11]、田濤等主編的《田藏契約文書粹編》(共3冊,含部分徽州契約文書)[12],黃志繁、邵鴻、彭志軍等編的《清至民國婺源縣村落契約文書輯錄》(共18冊)[13]、李琳琦主編的《安徽師范大學館藏千年徽州契約文書集萃》(共10冊)[14]等,如再加上整理本,數(shù)量相當可觀。這批徽州契約文書主要系文化水平不高的近代徽州地區(qū)農(nóng)民所抄寫,因此文書中含有大量俗字、方言口語,為研究近代漢語和徽州方言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資料。筆者閱讀徽州契約文書時,搜集了一批方言俗語詞,現(xiàn)摘其中4則詞語考辨如下,以就教于同好方家。
【扦】
《清乾隆十二年(1747)七月嘉益等立議墨合同》:“上供國賦,下活民命,急濟良方,無如扦堀。所以商約將嘉盩田乙(壹)處,土名尖磨坵內(nèi)扦堀一口……打堀共四十三工?!盵5]4《清順治十一年(1654)甲午歲三月汪氏鬮書》:“以上各鬮定田地山等業(yè),倘日后扦出風水,俱存公用。”[11]147
按:上揭契約中的“扦”當取挖掘義。前契中的“扦堀”當為挖掘水塘的意思;后契“扦出風水”即為挖掘出墳地義。又如《民國六年(1917)二月歙縣姚德周等立賣大小買荒山赤契附民國十七年(1928)驗契紙》:“其業(yè)即交受人經(jīng)管取用、扦穴改做墳水?!盵10]冊5,39“扦穴”為挖掘墳地義。又同書《民國二十八年(1939)十一月歙縣江外壽立賣墳水契》:“自身情原(愿)將土名苧灣熟地壹業(yè),計地稅壹毫正,內(nèi)扦墳水壹穴,計六大明棺……立契出賣與振柏名下為業(yè)?!盵10]冊6,253“扦墳水壹穴”即挖掘墳地壹穴。又同書《民國三十八年(1949)二月歙縣張三喜立賣墳地契》:“基內(nèi)牛眠吉地壹局……俟后聽憑扦作佳城。”[10]冊6,260“扦作佳城”當為挖掘作好墳地義。
浙江石倉契約文書中亦見“扦”作挖掘義的語例,如《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二月九日闕生奎立賣田契》:“其田四至界內(nèi),任憑買主扦掘修整,開北(辟)調(diào)用?!盵15]冊2,240又《道光二十五年(1845)三月四日闕生奎立杜找絕田契》:“其田四至界內(nèi)荒熟不留,任憑買主前去耕作收租,扦掘做墳調(diào)用?!盵15]冊2,242《光緒十年(1884)十月十六日闕玉得立找斷截田契》:“一批:下有祖墳,不準扦掘安墳,再照(押)?!盵15]冊7,254上揭三契中“扦掘”連用,亦可證明“扦”為挖掘義。又作“扦挖”,如《同治十三年(1874)二月二十七日潘振嵩立賣斷截田山荒地契》:“一批界內(nèi)永遠不許扦挖等情,再照。”[15]冊3,82《同治七年(1868)六月三日馮永富立拚雜柴松木字》:“其雜柴松木自拚之后,任憑客邊扦窯燒炭。”[15]冊3,61《光緒二十五年(1899)三月十日周永東等立賣地墳契》:“其墳地自賣之后,任憑闕邊扦穴安墳,周邊合族人等無得異言阻執(zhí),日后其山界外無得扦掘?!盵15]冊3,236“扦窯”、“扦穴”即挖窯、挖墳地義,均可證明“扦”有挖掘義?!睹駠迥?1916)七月婺源徐益全等立出押園地據(jù)》:“坐落土名禾場嶺屋基里,因舊歲將園地扦魚塘乙(壹)廠。”[10]冊10,205“將園地扦魚塘”意為將園地挖成魚塘,亦可證“扦”有挖義。作為當代最權威的大型語文辭書《漢語大字典》[16]、《漢語大詞典》[17]“扦”字下均失收挖掘義,可補。
【田派】
《民國七年十月休寧陳旺發(fā)立出佃田批》:“其老田派壹個,未做?!盵10]冊7,166《民國十七年(1928)十一月休寧陳觀桂立出佃田批》:“再批:其田老田派四介(個)?!盵10]冊7,200《民國十七年(1928)十二月休寧葉進興立出當田租并佃契》:“又批:塢頭田派壹個?!盵10]冊7,201《民國十八年(1929)九月休寧曹旺九立出佃田批》:“其田交業(yè)之日,田未耕,田塝未割,老[田]派壹個?!盵10]冊7,202《民國二十二年(1933)九月休寧程榮福立出佃田批》:“此田漰(崩)過大小田派叁個。”[10]冊7,223
按:上揭契約中的“派”當為“破”的方言記音字?!芭伞痹凇稄V韻》中為蟹攝佳韻字,而徽州方言中古蟹攝佳韻並母字今讀作pō或pà[18]55,與“破”的發(fā)音十分近似,故而通用。上揭契約中的“田派”在《民國十一年(1922)十二月休寧葉觀貴立出佃田批》中正作“田破”:“其田有老田破壹個。”[10]冊7,180可證。《民國十四年(1925)九月歙縣鮑門宋氏等立押小買青苗田赤契附民國十七年(1928)驗契紙》:“再批:田堘塌破壹應在內(nèi)?!盵10]冊7,62《民國十六年(1927)十一月歙縣吳金賢立杜賣大小買田赤契附民國驗契紙》:“計田稅五分,共壹坵,填(田)堘塌破、柜木、茶柯一應在內(nèi)?!盵10]冊1,195《民國三十一年(1942)五月歙縣宋鼎臣等立杜賣田赤契附民國三十一年(1942)六月買契》:“土名楊師田,原有田堘塌破一應在內(nèi)?!盵10]冊1,338上揭契約中“塌破”當為田邊崩塌而形成的旱地?!八啤庇址Q作“塌畔”,如《民國三十五年(1946)五月歙縣宋愛之立杜賣大小買田赤契附民國三十七年(1948)四月賣契本契》:“土名蓮塘,連仝田堘塌畔一并在內(nèi)?!盵10]冊1,373又稱作“塝破”,如《民國二十六年(1937)十二月歙縣汪志庭立賣田契》:“土名長嶺橋頭水田壹秤半,并連塝破壹應在內(nèi),本家并無存留。”[10]冊1,290又稱作“塝塌”,如《民國二十三年(1934)歙縣梅有龍立杜賣大小買全業(yè)田赤契附民國二十三年(1934)四月買契》:“所有業(yè)內(nèi)田堘塝塌……一應均歸在內(nèi)?!盵10]冊1,253又稱作“地塌”,如《民國三十六年(1947)四月歙縣鄭傳鴻立杜賣大小買田赤契附民國三十六年(1947)六月賣契本契》:“水路照依舊例,田堘地塌,一應完全。”[10]冊1,379皆為其證。
《萬歷三十六年(1608)歙縣吳廷浩賣山赤契》:“新丈罔字五千三百十貳號山一業(yè),土名牛耕塢陰。”[3]冊3,383《民國十五年(1926)八月歙縣姚新禧立頂小買熟山并荒山田約》:“土名梨木,俗名長小買熟山并荒山、田壹業(yè)?!盵10]冊8,173又同書《民國十七年(1928)三月歙縣莊達之立賣大買田赤契附民國十九年(1930)買契》:“計田稅伍分正,土名塘后?!盵10]冊1,199又同書《民國三十五年(1946)八月績溪張春霆立杜賣大買田赤契附民國三十六年(1947)元月買契本契》:“第2195號大買田伍分正,土名竹?!盵10]冊2,291
【鋤】
《天順四年(1460)江振宅租山契》:“如有花荅,不行盒遍,愿自甘罰白艮(銀)一兩五錢,另行雇人鋤?!盵3]冊1,167
作為民間歷史文獻的一種,契約文書是反映一定區(qū)域內(nèi)的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的多棱鏡。而在語言學的視域下,契約文書更是考證地域性漢語方言的超高價值語料。契約文書來源特定時代特定地域的民間,多出自特定的田野鄉(xiāng)間農(nóng)民之手,記錄承載著原生態(tài)的地域性語言,其語料之保真性及其研究上的“佐證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歷史傳承下來的徽州契約文書,記載留存了徽州歷史上特有的漢語方言俗語詞匯。從徽州契約文書入手,挖掘考證徽州歷史傳承的方言俗語詞,探究漢語徽州方言,是一條確切可取的研究路徑。
[1] 周紹泉. 徽州文書與徽學[J]. 歷史研究, 2000(1):51-60.
[2] 劉伯山. 徽州傳統(tǒng)文化遺存的開發(fā)路徑與價值評估[J]. 探索與爭鳴, 2010(12):76-79.
[3] 王鈺欣,周紹泉. 徽州千年契約文書:宋元明編[M]. 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 1991.
[4] 王鈺欣,周紹泉. 徽州千年契約文書:清民國編[M]. 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 1991.
[5] 劉伯山. 徽州文書:第1輯[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5.
[6] 劉伯山. 徽州文書:第2輯[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
[7] 劉伯山. 徽州文書:第3輯[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
[8] 劉伯山. 徽州文書:第4輯[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
[9] 劉伯山. 徽州文書:第5輯[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5.
[10] 黃山學院. 中國徽州文書:民國編[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0.
[11] 周向華. 安徽師范大學館藏徽州文書[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9.
[12] 田濤,宋格文,鄭秦. 田藏契約文書粹編[M]. 北京:中華書局, 2001.
[13] 黃志繁,邵鴻,彭志軍. 清至民國婺源縣村落契約文書輯錄[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4.
[14] 李琳琦. 安徽師范大學館藏千年徽州契約文書集萃[M]. 蕪湖: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4.
[15] 曹樹基,潘星輝,闕龍興. 石倉契約:第1輯[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1.
[1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字典[M]. 2版. 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武漢:崇文書局, 2010:1935.
[17] 羅竹風. 漢語大詞典:第6卷[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345.
[18] 孟慶惠. 徽州方言[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
[19] 張涌泉. 敦煌俗字研究:下編[M]. 2版.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5.
[20] 曾良. 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M]. 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6:89.
[21] 李榮,趙日新. 績溪方言詞典[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3.
[22] 丁度,等. 宋刻集韻[M]. 北京:中華書局, 2005:106.
ExplanationsofFourFolkWordsinHuizhouContractDocuments
ZhangLi1,TangZhuo2
(1. School of Literature,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Anqing 246011, China; 2. Medium & Communications Colleg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00, China)
Four words in Huizhou contract documents are studied, which are: qian, tianpai, pei, chuhuan. It is believed that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s, the contract document is a corpus of high value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dialect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verifies that the Huizhou contract document is an exact way to study the words of Huizhou dialect and the exploration of Huizhou dialect.
Huizhou contract documents; folk words; explanations
2017-06-10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5BYY120);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資助項目(13YJC740138)。
張 麗(1979-),女(回族),安徽安慶人,安慶師范大學副教授。
2095-5464(2017)05-0619-04
H 134
A
【責任編輯李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