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羽熙
(北京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北京100081)
簡述中西方建筑之對比
田羽熙
(北京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北京100081)
因為中國和西方歷史文化起源不同,經過發(fā)展中西方民族各自呈現(xiàn)出有明顯差異的哲學思維、歷史文脈、性格氣質和審美情趣等,這些諸多的因素深刻的影響著建筑藝術的文化內涵。本文總結和對比了中西建筑在材料與結構、建筑組群布局、裝飾色彩、藝術風格、美學藝術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此基礎上分析中國傳統(tǒng)建筑與西方傳統(tǒng)建筑的差異。
科學技術;中國建筑;西方建筑;現(xiàn)代設計
縱觀中西方建筑科學,會發(fā)現(xiàn)中國建筑科學與西方建筑科學有著鮮明的不同。在建筑風格、建筑用材、設計思維以及建筑空間劃分組合的理念上都有所不同,而這些不同都是由東西方所處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與生活風俗以及哲學思想的不同來決定的。到了近現(xiàn)代,中國的一些建筑形式越來越失去本土特色,被西方的“國際化”風格所吞噬。我們應該將中西方建筑設計進行對比,然后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融會貫通,站在人與自然和諧的角度進行設計,從而為中國的建筑設計蓬勃興起貢獻自己的力量。
1.1 中國建筑的總體特征
中國的建筑設計是十分連續(xù)的,從原始時代的巢居和穴居到茅草蓋頂的奴隸制時期再到前宮后苑的,中軸對稱的封建時代。中國古代建筑約3000多年的變化進步與發(fā)展,使得中華民族的建筑文化的內涵得到了相當豐富的沉淀,形成了自己獨具一格的建筑體系。【1】其主要特點是以木構架建筑結構為主建造單體建筑,例如有抬梁式、干欄式,穿斗式等進而由若干單體結合成宏大的組群建筑,突出表現(xiàn)整體建筑群體的平面布局注重建筑與建筑之間的環(huán)境小品等。中國特有的彩畫、裝飾和五彩繽紛的琉璃屋面,諸多元素形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獨具一格的建筑風格。
從總體上來看,中國建筑在3000年的積淀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體系,根據中國的地理環(huán)境,因地制宜的采用了木構架的建筑方式。又根據中國的地形地理特征分為若干種建筑樣式,這些因素使得中國古代建筑成為全世界范圍內歷時性最長、影響范圍最大,分布地域最廣的建筑體系。
1.2 西方建筑的總體特征
建筑的特征往往體現(xiàn)出一個地域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乃至人文。西方較為完善的建筑體系,其發(fā)展最早可以追溯到早期古希臘的建筑。在歐洲建筑體系的發(fā)展進程當中,積淀了豐富的建筑樣式以古羅馬式、拜占庭式、哥特式、洛可可式和巴洛克式代表。洛可可式的建筑給人們展示了歐洲人看似悠閑,實際懶惰的社會背景象征著即將瓦解的西方封建歷史時期。還有哥特式的建筑風格,直沖云霄的尖拱,高聳入云的塔樓,更體現(xiàn)了歐洲人對宗教狂熱的追捧,并將這種狂熱的宗教意識建造為可觸摸的視覺形象。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的建筑并不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而是不同的風格組合成的。
2.1 中國建筑的主要材料
木材是中國建筑的主要材料,我們的祖先之所以選擇木頭做為主要的建筑材料是因為我國的地理氣候條件使得木頭資源豐富,取材方便,其次:因為木材具有別的材料沒有的韌性,所以可以抵抗地震帶來的危害,有抗震減壓的能力。再次,木材具有相當強的適應性,不管是君主還是貧民在建造房屋時,木材可以更便捷的建造節(jié)約時間。視覺化的形象來源于指導其中的哲學思想,中國古代的哲學觀點一直就是以尊重自然,人與自然合而為一,所以將本身就帶有親切自然韻味的木材來建造房屋最為合適。材料的使用決定了用何種方式、何種技術營造建筑。墻體在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方式中一般只是空間的劃分。【2】一般而言,由于木質材料本身的特質優(yōu)雅、親切、自然。所以以土木為材而構筑的中國建筑其品質熟軟而自然,可造型能力強。當然木材也有諸多的弊端,比如保存時間短,不利于防火,同時會使得室內的使用空間受到限制等。
2.2 西方建筑的主要材料
與中國建筑建構材料不同,石材是西方建筑的主要材料;因為大部分地中海地區(qū)的主要地形都是石頭山,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地理地形環(huán)境所以一定程度上缺乏木材,所以西方古代建筑就地取材多以石料砌筑。石制的古希臘雅典娜衛(wèi)城;石砌的羅馬斗獸場等流傳百世的建筑,隨著時間的推移文藝復興時期、17世紀的宮殿及宗教建筑,18世紀的古典主義建筑、石結構都是其主要的建筑材料。“堅固,實用,美觀”是古羅馬著名建筑師維特魯威在其《建筑十書》中寫到的建筑三要素,要想達到“堅固”的效果,最好的原料就是石材。歐洲的大部分建筑十分的堅固,穩(wěn)定充滿了歐洲人的堅韌之氣。但是,石材也有不足之處,石材本身非常沉重,故而建造時間相當長,而且在面對地震等不利的自然因素時,傷害性更大,破壞性也是非常大的。
一切學科的根基都可以歸于哲學思想,相比較中西方建筑形式上的差別追根溯源還是由于中西方哲學思想的不同?!八囆g有兩種不同的來源:一為理念——從中產生歐洲藝術;一為幻想——從中產生東方藝術?!边@就是文學家雨果先生筆下東西方兩大建筑體系之間的區(qū)別,也就是說,在建筑的造型方面西方人的藝術品位,就如同他們的五官整體呈現(xiàn)雕刻化的特征,著重點在外部形體的塑造。而中國建筑就如同中國的寫意畫,著重點在于內心深處情感的抒發(fā),并不只是針對單體建筑進行刻畫而致力于群體效果的展現(xiàn)。整個空間組織的整體化是中國建筑所重視的,重視個人所處建筑環(huán)境中的空間感受以及人與建筑的互動。建筑構筑中的單體建筑的整體與局部則是西方人更為重視的部分,形式美的原則是他們所要遵從的重要原則之一;概括說,永恒存在的理念是歐洲建筑結構的根本,而更多的考慮“天地與我合一”可以說是中國建筑營造體系的鮮明體現(xiàn)。
3.1 中國建筑的主體指導思想
中國古代主要的哲學引導是以儒學、道學為主要依據。自古就強調“天地與我合一,而萬物與我共生”且中國的地形導致我們的心態(tài)為內向型和尚祖制的。也就是我們更注重的是思維方式的順延而非創(chuàng)新。在進行設計的時候,我們會更多的考慮建筑的橫向發(fā)展,并且一般的組群建筑都是按照中軸對稱的形式。且因為中國人的內在情緒,所以我們的建筑形式表現(xiàn)往往是暗示性的,含蓄的。從自然辯證法的角度看,我們中國的建筑大多是以口口相傳的方式流傳下來的,在古代中國只有一本建筑著作《營造法式》。這就是為什么在近代我們的建筑沒有更大發(fā)展的原因。
以中國的明清故宮為例,在建筑語言方面,前朝與內廷迥然不同。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外朝的中心,是封建皇帝行政辦公、頒布詔令和舉行盛典的地方,也稱為“前朝”。內廷主要由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構成,養(yǎng)心殿、東、西六宮、齋宮、毓慶宮則在兩側布置,御花園是最后的收尾。建筑布局都是呈整體布置的先是帝王的辦公區(qū),后是住宅區(qū)。這樣的建筑布局形式可以看出整個建筑群的指導思想就是內向型的、尚祖制的、皇權至上的。另外,在利用建筑群的營造與布局來烘托皇帝的崇高與神圣方面,故宮可謂登峰造極,主要是在空間布局上,依據中間的縱軸線對稱、逐一封閉的空間,三大殿的莊嚴崇高與宏偉用逐步展開的建筑序列來襯托而出。在建筑群的剖面圖中可以看出整個建筑群的中心在太和殿。由南向北延伸的故宮建筑群,隨著四維度時間,空間和形體的變化,在太和殿形成整個建筑群的重心,在平面布局圖中,太和殿成為深、寬、高的集中點。在形體、空間、色彩等方面采用了一系列的對比手法,形成了一種和而不同的氣氛。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的建筑設計特色來源于我們的哲學思想,都是會站在整體的高度上,全局的看待問題。所以我們的建筑都有別具一格的空間序列表現(xiàn)形式,也會相當注重與周圍環(huán)境的結合,比如中國的古典園林,在建設的時候都會秉著“雖由人作,宛若天宮”的指導思想,盡力的將設計的環(huán)境與周圍的環(huán)境合二為一,真正的體現(xiàn)出“自然”的意思,“自”是指自在,也就是人本身,“然”指的是自然,中國的建筑環(huán)境設計的“自然”就是將二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中國建筑與中國的山水畫是相輔相成的,追求得宗旨是意境,其次才是單座建筑的形式,象形等,致力于探索整體的,均衡式的布局。
3.2 西方建筑的主體思想
西方的哲學思想則更多的是“強迫自然接受勻稱的法則”,也就是說,在西方的建筑設計中,更多的考慮人高于自然的地位,而不是把人是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通過中西方在地形上的不同可以得知,他們的國家大多是少平原,多靠海,并且以諸多的小國為主,由此他們的性格更以追求自然為主,反對壓制,性格外向的,崇尚天主教的宗教思想。所以,在他們的建筑中多平直,氣勢磅礴,向上升騰的建筑形象,追求雕塑般的形式美。
以哥特式建筑時期的米蘭大教堂為例。向上升騰的態(tài)勢是哥特式建筑最大的特點,建筑外立面的飛扶壁、塔、墻面都是朝著天穹方位豎直布置,各種節(jié)點大樣和結構細部都是成尖的形式,整個外形充滿著向天空的升騰感。米蘭大教堂可以說是把這個特點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了。由此可見,這樣的建筑形式正是他們的哲學思想指導下的產物,以這種不斷上升的姿態(tài)仿佛要與上天進行聯(lián)系【3】。
在觀察里面的內部構造,廳內的采光主要靠兩邊的長窗,窗戶呈細長狀,上嵌彩色玻璃,因為窗戶上的彩色玻璃塊使得投入內部的光線絢爛多彩。全世界最大的玻璃窗可能要數米蘭大教堂的了,圖案以耶穌故事為主,正中有寓意太陽正義和仁愛的光彩圖案,當陽光透過彩色玻璃射入教堂時,營造出濃厚的宗教氛圍霎時,讓人明白宗教的意義?!?】
以“雕刻性”為主是西方建筑在造型方面的主要特征,一句話可以概括就是“強迫自然接受勻稱的法則”,其著力處在于視覺上的有力沖擊。通過對比,中西方建筑,我們可以研究得出中國的哲學思想影響下的建筑群組以封閉性為主,且變化很少總體上呈穩(wěn)定的形式。反觀西方,在西方哲學思想指導下的建筑,以更多的表現(xiàn)外部形象為主,多為開放性的,對單體建筑之外的空間不做更多的設計,整體的形式則是相當多變的!
4.1 中國建筑的布局形式
因為我們建筑科學的指導哲學就是站在全局的角度上,最大限度的實現(xiàn)人與自然合二為一,所以不止注重單體建筑,更加注重的是單體與單體建筑之間的環(huán)境小品以及整座建筑群體的圍合。中國的建筑組群組合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同樣也是獨一無二的。觀察官式建筑的空間布局不難發(fā)現(xiàn),建筑群整體盡是由多個單體建筑、游廊構成。同時,均衡對稱的布局方式是一般的規(guī)則,沿著縱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在縱軸線上安置重要的建筑,次要房屋在軸線兩側,遵循著禮制觀念來建設。在江南私家園林的建筑組群中,大多以水池為中心,環(huán)水池進行建筑設計,水池周圍建亭臺樓閣。園中的各個建筑物都呈向心內聚、拓撲同構為主的形式。整個園林與周圍的環(huán)境合二為一。使得人造環(huán)境以一種“嵌入”和“消解”的姿態(tài)融入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庭院的布局方式,是中國人內斂沉靜、含蓄個性具象表現(xiàn)。
中國古代建筑以群體為主,院一般是組合體的基本單位,這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較為強調群體而抑制甚至遏制個體發(fā)展的反映?!?】
4.2 西方建筑的布局
西方的建筑流派和風格非常多例如巴洛克風格,哥特式建筑,洛可可風格,羅馬風格,古典復興以及希臘風格。這樣的現(xiàn)象也是因為西方的地理環(huán)境因素,造就了他們開拓進取,征服自然的特點,使得近代西方建筑科學蓬勃發(fā)展。
廣場在西方社會中屬于群眾聚集的場所,根據這樣的生活方式使得西方的建筑布局通常是呈幾何方式構成。街道是自由曲折伸展態(tài)勢,因此可以說歐洲建筑的布局是“開放式”的。廣場的開放性,是歐洲人活躍,好動個性的體現(xiàn)。
追求實體性是西方建筑的宗旨。畢達哥拉斯、歐幾里得首創(chuàng)的美學法則和數理邏輯,由亞里士多德奠基的“整體”以及“規(guī)律”的理性主義“和諧論”,對整個西方建筑構造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所以建筑科學也遵循這樣的道路?!?】
綜上所述,正是由于建筑文化理念、審美、形式,中西建筑各具特色,所以中西方的建筑特色各有不同分別給人們帶來了不同的審美享受。作為一個學習建筑設計的研究生,我認為應該在設計的過程中注重到中西方建筑的對比,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中西方之所長都融合。在能源大量被浪費,和千篇一律的“國際化”時代,應該更加發(fā)揚建筑設計的地域性與歷史文脈的追尋。把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天人合一”和“雖由人作,宛如天開”的思想融合西方對科學技術無限探索精神,力爭設計出對自然,對人類,對整個環(huán)境“溫柔”且“適宜”的建筑。
[1]王安娜.中西方建筑設計的文化之較[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32):263-263.
[2]楊雨嘉,彭偉,陶兵.中華傳統(tǒng)建筑之“土木”情結[J].四川建筑,2008(4):36-37.
[3]李其真.意大利早期哥特式建筑風格分析研究[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fā)展,2013(6):13-14.
[4]梅潔.走過意大利[J].黃河文學,2014(10):107-120.
[5]湯展翔.淺談中國古代建筑風格及特點[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15):58-63.
[6]任厚洪.城市建設理論研究[J].從美學看中西方建筑文化差異,2012(36):4-9.
The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omparison of the Architec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TIAN Yu-xi
(School of Art and Dsign,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100081)
Because of the diver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origin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it’s clear to see the differences in philosophical thinking,the diachronic context,the aesthetic temperament and the interest about the two regions,through centuries of development.All of these factors influenc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art in architecture.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compares the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architecture’s discrepancy in the material and structure,buildings’layout,decoration,colors,and artistic style.Based on these,this paper also contras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construction and traditional western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ese architecture;Western architecture;modern design
G41
A
1674-0874(2017)02-0093-04
〔責任編輯 高?!?/p>
2016-11-23
田羽熙(1993-),女,山西大同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環(huán)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