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定彬
(廣東醫(yī)科大學,湛江 524023)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立德樹人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蔡定彬
(廣東醫(yī)科大學,湛江 524023)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和機遇,在立德樹人中具有重要的歷史使命及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立德樹人必須抓好切入點和著力點,要明晰立德樹人的深刻內涵,要鍛造過硬政治素質和道德情操,要做馬克思主義的忠實傳道者,要創(chuàng)新立德樹人的方法和手段,要做社會風尚的引領者。同時,高校也要對哲學社科工作者加大扶持力度,保障其立德樹人功能的發(fā)揮。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立德樹人;著力點
“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事關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養(yǎng),事關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面向全體學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其道德修養(yǎng)和精神境界,養(yǎng)成科學思維習慣,促進身心和人格健康發(fā)展[1]。這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立德樹人功能提供了基本遵循。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旗幟鮮明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融入貫穿到教學和研究全過程中,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2],明晰立德樹人的深刻內涵,鍛造過硬政治素質和道德情操,做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
大學立身之本乃立德樹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3]。何謂立德樹人,這是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著重厘清的重大問題。
立德和樹人,立德是前提和基礎,樹人是目標和方向。何謂“立德”?意為樹立德業(yè)?!蹲髠鳌吩疲骸疤嫌辛⒌?,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逼湟鉃椋松罡叩木辰缡菢淞⒌赖?、實現(xiàn)道德理想,其次是事業(yè)追求、建立功績,再次是有真知灼見、著書立說[4]。在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中,“立德”居之首。何謂“樹人”?意為培養(yǎng)人才?!豆茏印嘈蕖罚骸耙荒曛嫞鐦涔?;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薄笆陿淠荆倌陿淙?。”立德樹人體現(xiàn)了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有其特定的內涵和時代的意義,這對增強民族的認同感、文化的歸屬感有著極大的提升作用,對“四個自信”特別是文化自信、“兩個百年”有著奠基作用。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大背景下,立德樹人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新時期的“立德”重點是要引導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堅定跟黨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根本性的,處于前提和基礎的位置。如果“德”不存,則人不“立”?!皹淙恕眲t是根據新時期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實的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的身心的同時,突出強調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國際視野,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力求使立德樹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時代性更加鮮明[5]。
立德樹人與教書育人在根本含義上是高度一致的,都是要解決“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這一重大問題。當前,有些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的哲學社會科學有著邊緣化的危險,片面強調學生的職業(yè)技能等謀生手段的提升,忽視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培育和踐行,本末倒置,既不利于學生個人的健康成長,也使高校的育人功能式微。為此,要著重抓好兩個教育,一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5]。
立德樹人具有雙重意蘊,既有立學生之德促其成才之意,也應有立教師之德促其育人之蘊。打鐵還需自身硬。就像說服人一樣,想讓你的言語成為打開對方心靈的“鑰匙”,自己要先成為配鑰匙的能工巧匠[6]。對老師而言,既要思考自己的師德怎么立,也要思考把自己樹成什么樣的一個人??鬃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師之無德,教之無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盵7]自“范跑跑”一跑成名,到“楊不管”、“粗口門”、“董錢錢”,甚至最近出現(xiàn)的教授與女生的不雅照等等,讓老百姓不斷拷問何為“師德”。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擔負著教育人、引導人和塑造人的重任,在教學中的治學態(tài)度和敬業(yè)精神,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準則和為人處世,都可能影響學生。所以,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更需先修身立師德,更需要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真正把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這個職業(yè)當事業(yè),把當一名好老師作為我們一生追求的事業(yè)。這需要一種敬業(yè)奉獻的精神境界,需要一種敢于擔當的責任心,需要一種堅持不懈的執(zhí)著精神,需要一種潤物無聲的人格魅力。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還要樹立良好的學術道德,靜下心做真學問。自己先踐行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杜絕學術抄襲、學術不端與學術腐敗等,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堅持職業(yè)操守,做真善美和先進思想的追求者和傳播者,營造風清氣正、積極向上的學術生態(tài),以深厚的學術造詣贏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就要解決好真學真懂真信的問題。
要真懂馬克思主義,必然要真學。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包含較廣,既包括一線教學的思想政治課老師,又包括哲學社會科學課老師;既包括輔導員、班主任,又包括共青團干部和部分黨政干部等。不同人員對哲學社會科學的接觸、了解、把握不同,就是一些專業(yè)課的老師,也不一定都能很好地掌握和應用。要給學生半桶水,教師自己就得有一桶水。這就要求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加強學習,特別是廣大黨政干部、輔導員等,更要在繁瑣的事務性工作之余學習,主動地而不是被動地學習,持之以恒地而不是一朝一夕地學習,努力做到深學深悟,常學常新,學到實質。要善于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全局與局部、宏觀與微觀、內部與外部,多角度去思考,把握起核心和精髓,做到真懂。
要真學、真懂馬克思主義,必然要真信。學、懂是一方面,真信更加重要。只有真信,才能真正去影響學生、觸動學生、引導教育學生。另一方面,真信更有利于促進哲學社會成果的“學以致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只有信了才能迷,只有迷了才能鉆,只有鉆了才能懂,只有懂了才能用,只有用了,在用中嘗到了甜頭,才會更加信、更加迷、更加鉆。這里關鍵的是個“信”字。高校哲學社會工作者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篤定方向,堅定自信,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做先進思想的倡導者。
目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隊伍占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力量約80%,高校已成為了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的主陣地和示范區(qū)。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結合高校立德樹人的要求,結合國家發(fā)展的需要,不斷開展創(chuàng)新。
一是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要繁榮哲學社會科學,推出更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必須有更科學的研究方法。一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深入學生一線,避免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二是學習借鑒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善于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xiàn)代信息基數,為宏觀性、戰(zhàn)略性、全局性、綜合性、前瞻性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提供有力支持,不斷提高研究的科學化水平。
二是研究內容的創(chuàng)新。在新的歷史時期隨著社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隨著思想文化交流交鋒交匯的白熱化,以及移動互聯(lián)網、全球化等的迅速發(fā)展,大學生的思想狀況,立德樹人的基本條件等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此種情況下,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基本哲學原理,堅持中國學術的自覺與自信,“立足國情、弘揚傳統(tǒng)、面向世界、不斷創(chuàng)新”,構建具有時代氣息、符合我國國情的特色哲學社會科學[2]。
三是教育手段的創(chuàng)新。面對各種價值觀念的沖擊,各種社會思潮的激蕩,怎樣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引導大學生更好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發(fā)揮更多的作用。陳舊的教育手段已不能滿足思維活躍的大學生的需要。要深化哲學社會科學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推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科學研究與教育教學的結合、優(yōu)秀成果與教育教育的轉化。把握好學生的喜好,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手段,利用微博、微信、網絡教學平臺等多種手段,改革學習考試的方式,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時效性和吸引力。
社會風氣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社會安危、國家存亡與民族興衰,是推動或阻礙社會前進的巨大力量。高校立德樹人作為一個系統(tǒng)工程,社會的影響無處不在。當前,社會風氣存在著文明素質有待提高,浮躁急躁暴躁情緒彌漫,炫富現(xiàn)象依然存在,冷漠心理刺疼人神經,誠信缺失等現(xiàn)象。這些負能量或多或少會對大學生社會價值觀構成影響。此種情況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對社會問題,尤其是一些刺疼人眼球和靈魂的社會風尚問題保持足夠的清醒和理性,不斷加強對現(xiàn)實問題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和社會學范疇等框架內予以解讀,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強化社會風尚的引領作用。
此外,在新形勢下,也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進一步思考,如何構建更加適應城市化、現(xiàn)代化、市場化、國際化條件下的社會價值標準、道德規(guī)范、倫理體系,發(fā)揮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社會治理以及道德建設中的獨特作用,以學術品格揚善抑惡,引領時代精神和道德風尚[8]。為此,一要克服內容前后不一致的現(xiàn)象,比如,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講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為人民服務,在課后講分數第一、實用主義、個人主義等。二要克服內容的選擇和確定與教育對象的思想狀況有差距,與實際需求有距離,缺少針對性,和學生的具體生活環(huán)境“兩張皮”的現(xiàn)象。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發(fā)揮立德樹人功能,離不開主管部門的扶持和引導。一是高校要按習總書記的要求,構建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的“兩個體系”:實施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fā)展戰(zhàn)略,構建學生、學術、學科一體的綜合發(fā)展體系;實施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工程,構建種類齊全、梯隊銜接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發(fā)展體系[1]。二是上級有關管理部門要在政策上、資金上、項目上加大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支持力度,把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從政治上、組織上為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把關定向。要抓好引導管理,加強統(tǒng)籌協(xié)調,做好政策引導和激勵,對優(yōu)秀成果、優(yōu)秀人才加大獎勵和宣傳力度,形成尊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尊重哲學社會科學勞動、尊重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的良好氛圍。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和機遇。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該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fā)思想之先聲[1]。習總書記的殷切希望,國家發(fā)展的迫切需要,立德樹人的新形勢,這一切都要求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有所擔當,有所作為,有所貢獻,在新的偉大實踐中書寫立德樹人的新篇章。
[1] 習近平.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002).
[2] 謝建社.明確高校社科工作者的使命擔當[N].南方日報,2016-09-03(02).
[3] 光明日報評論員.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N].光明日報,2016-12-09(01).
[4] 曾昭山.教育精細化的關鍵是育人為本德育為先[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03):164.
[5] 孫曙.教材:厚植中華文化基因的沃土[J].今日教育,2016(12):14-15.
[6] 湯效禹,沙鵬,張虹.心理疏導的藝術[J].中國招標,2012(12):55-57.
[7] 鄭小軍.高職教師師德問題及改進策略[J].當代職業(yè)教育,2016(12):68-71.
[8] 謝建社.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高校教師義不容辭的使命[J].新經濟,2016(29):13-14.
The entry point and rallying point for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by univers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workers in
CAI Ding-bin
(GuangdongMedicalUniversity,Zhanjiang524023,China)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workers in universities are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and there is historical mission and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workers in universities for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must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entry point and rallying point,understand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forge strong political quality and moral sentiment,be the faithful preacher of Marxism,innovate method and means of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and lead social fashion.At the same time,universities should increase the support to the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workers to ensure its function of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workers;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rallying point
10.3969/j.issn.1009-8976.2017.01.024
2016-12-24
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則德育專項重點項目“德育與專業(yè)教育結合的實踐育人機制”(項目編號:2015DYZZ028)的階段性成果
蔡定彬(1980—),男(漢),廣東湛江,講師,碩士 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瞿新明(1979—),男(漢),吉林長春,副研究員,碩士 主要研究高校科研管理。
G641
A
1009-8976(2017)01-00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