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莉+韓守宏
長安晚秋
唐 ·趙嘏
云物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日本漢詩家大沼厚《東臺看花雜詠》云:“半天喬木已空枝,矮樹仍能弄艷姿。氣魄旋消華彩在,晚開花似晚唐詩?!庇纱丝芍?,晚唐詩歌在氣象格局上雖然已經失去了盛唐詩歌的大氣磅礴,但晚唐詩人們在中唐創(chuàng)新求變的基礎上繼續(xù)掘進,詩國仍然是一派絢麗燦爛的景象。有人說晚唐是唐詩的夕陽返照時期,詩壇的整體狀況是感傷氣息濃重,雕琢風氣盛行。但也出現(xiàn)了許多成就突出的詩人,人稱“小李杜”的杜牧、李商隱便是晚唐詩人群體中的杰出代表。
《長安晚秋》的作者趙嘏出生于望門大族,年輕時四處游歷。此間,多次進京應試,均未及第。留寓長安多年,出入豪門以干功名。詩題《長安晚秋》,為我們點明了地點、時間。顯然是詩人居住在長安的一個秋天所寫的詩。那時長住在長安的人基本有三類:一是家就在長安;二是在京城為官;三是在長安應考落榜后沒回家,寄居在此準備明春再考。趙嘏便屬于第三類。他曾屢次落榜,而此詩也是他落榜后寄居在長安時所作。唐宣宗讀趙嘏詩作,題詩云:“徒知六國隨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闭J為他借古諷今,不愿委以重任。大中七年,趙嘏任渭南尉,故有趙渭南之稱,不久病逝于任所。他擅長七言律詩,清圓熟練,頗多佳句。胡震亨謂其“才筆欲橫,古五字即窘,而七字能拓”。因與杜牧友善,杜牧極為贊賞他的“長笛一聲人倚樓”,因此人又稱“趙倚樓”。
許多詩人以詩中佳句贏得聲名,留下千古佳話。如宋代宋祁《木蘭花》有“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之佳句,著一“鬧”字境界全出,于是時人稱其“紅杏尚書”。宋代詩人張先,其詩有“云破月來花弄影”,“簾幕卷花影”,“柔柳搖搖,墜輕絮無影”三句名句,時人送別號“張三影”。宋代詞人賀鑄則因《青玉案》“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而得名,人稱“賀梅子”……同樣,唐詩人趙嘏因《長安晚秋》中“長笛一聲人倚樓”這一名句得了個“趙倚樓”的綽號。
這首詩寫景很有層次,詩人是從哪些角度展開具體描寫的?又是怎樣以景傳情的呢?一是遠近結合:一二句遠望,五六句近觀。二是俯仰結合:前四句仰視,五六句俯看。三是動靜結合:三四句是動態(tài)描寫,五六句是靜態(tài)描寫。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首聯(lián)總覽長安全景,“凄清”二字既屬客觀描寫,也蘊含主觀感受,秋意的清冷,實襯心境的凄涼。正是這兩個字,為全詩定下了基調。下句從“高秋”品味,同時還給人一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頷聯(lián)寫仰觀:“殘星幾點”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雁橫塞”取動勢,“人倚樓”取靜態(tài)。以動襯靜,既是環(huán)境的寧靜,也是人物神情專注、入迷入癡的心情之靜。
景物描寫動靜的安排,獨具匠心。寥落的殘星,南歸的雁陣,這是秋夜將曉時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樓笛聲又為之做了饒有情韻的烘托。其妙處在于它選景典型、韻味清遠?!霸莆锲鄾觥薄皻埿菐c”不僅是秋的涼意、星的寥落,更是內心凄涼的反映?!伴L笛”不僅是所聞,更是內心的思念和鄉(xiāng)情的反映。笛聲那樣悠揚,那樣哀怨,是在慨嘆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還是因見歸雁而思鄉(xiāng)里、懷遠人?吹笛人只管借笛抒發(fā)自己內心的衷曲,可曾想到聽笛知音又是怎樣黯然神傷?
頸聯(lián)寫俯察,夜色褪盡,晨光大明,紫菊半開,紅蓮凋謝,正是深秋時令的花事;以“靜”賦菊,以“愁”狀蓮,都是移情于物,擬物作人。菊之靜,實為心之靜;蓮之愁,更是人之愁。這樣寫不僅形象傳神,而且令人不免會生出紅顏易老、好景無常的傷感;而籬畔靜穆閑雅的紫菊,儼然一派君子之風,又令人想起“采菊東籬下”的陶淵明,油然而起歸隱之心。
總之,前三聯(lián)都是寫景的,所寫之景有廣狹、遠近、高低的區(qū)別,層次感強。第一聯(lián)總寫長安的全景,這是廣;接下來寫雁陣、長笛、樓、籬菊、渚蓮,這是狹。殘星幾點,雁陣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這是遠;籬菊,渚蓮,這是近。云物拂曙,宮闕高秋,殘星雁陣,高樓長笛,這是高;籬菊半開,紅衣落盡的渚蓮,這是低,作者這樣寫,也體現(xiàn)了隨著時間的轉移,天色由暗而明的變化。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的寫景融入了詩人特定的心情,景語即情語,詩人寓情于景,以景傳情。南歸雁陣,東籬菊花,本是深秋季節(jié)的平常景物,卻自然傳達了詩人思鄉(xiāng)、歸隱的情懷,再加上拂曙凄清、高樓笛聲的渲染與烘托以及思鄉(xiāng)典故的運用,更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尾聯(lián)詩人仍未直抒胸臆,而是運用了兩個典故來表達情懷。第一個典故“鱸魚正美”,是表示思鄉(xiāng)之情。源于張翰(字季鷹)的故事。據(jù)《晉書·張翰傳》記載:“張翰在洛,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苑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適忘,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這個故事被世人傳為佳話,“莼鱸之思”(莼羹鱸膾)也就成了思念故鄉(xiāng)的代名詞。張翰有詩云:“秋風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焙髞硇翖壖苍凇端堃鳌さ墙蒂p心亭》中化用此典故,寫道:“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第二個典故“南冠楚囚”,據(jù)《左傳》載,成公九年,晉候見到鐘儀,他問別人道:“兵器庫里那個頭楚冠被囚禁的人是誰?”隨從回答說:“那人是鄭國轉送來的俘虜?!睍x候對這個被關押了兩年,還仍然帶著自己國家帽子的人,十分感佩。他下令把鐘儀釋放出來,并立即召見,以示撫慰。后人用“南冠”代指囚徒或戰(zhàn)俘。詩人引用這個典故有何作用?詩人用了一個“學”字,因為實際上他不是囚徒,他寓居長安,是為了求取官職的。在這句的用詞上,他用“空”與“楚囚”兩個詞,傳達了留居長安的困頓失意和久居長安之無謂,這就引出了羈旅之思、歸隱情懷。
《長安晚秋》是一首典型的羈旅詩,這類詩有著怎樣的特點呢?封建時代,交通不便,消息閉塞。可為了生計,為了前途,為了理想,為了抱負,人們不得不離開家園,轉徙各地。此一去,山長水闊,宦游不歸,戰(zhàn)亂頻仍,久戍邊陲,便不知何時回歸故里。敏感的詩人身在他鄉(xiāng),何人不起故園情思、羈旅之愁?或羈旅生愁,或思遠懷親,或征人念家,或閨怨思夫……人們在羈旅詩中如何表達內心復雜的情懷呢?除直抒胸臆,無非間接抒懷?;蛴|景傷情,如:“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或感時生情,如:“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或托物傳情,如:“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或因夢寄情,如:“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被蛎钣鲗懬椋纾骸案≡朴巫右?,落日故人情?!?/p>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市第一高級中學(2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