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道恩斯
【摘 要】
雖然我們已經(jīng)進入在線學習時代,但是學習領(lǐng)域的變化并沒有止步。的確,因特網(wǎng)之前學習時代的大多數(shù)結(jié)構(gòu)和機構(gòu)今天仍然存在,但這種情況不大可能繼續(xù)下去??偟恼f來,本文認為在線學習的發(fā)展會促進學習投入和賦權(quán),允許學習者管理自己的學習,而不是把他們推向企業(yè)驅(qū)動的新教育市場;這個市場把在線學習這種很有價值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置于私營企業(yè)控制之下。本文具體討論Contact North2016 年發(fā)表的加拿大在線學習未來的報告。雖然該報告旨在預測加拿大在線學習未來,但是每一項內(nèi)容均反映了一種廣為流傳、備受認的觀點。因此,本文不但旨在換個角度解讀這份報告,而且希望把其中種種假設(shè)置于更大的背景下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 學習;因特網(wǎng);未來;教育;技術(shù)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7)02-0005-13
導讀:2016年1月加拿大著名遠程教育和培訓機構(gòu)Contact North發(fā)布了《在線學習未來2016年度報告》(A 2016 LOOK AT THE FUTURE OF ONLINE LEARNING)。該報告由兩大部分內(nèi)容組成:第一部分“越來越先進的技術(shù)與在線學習——未來的完美搭配”首先預測可能對在線學習的設(shè)計、開發(fā)、支持和傳送有直接影響的七種技術(shù)發(fā)展趨勢,在此基礎(chǔ)上提出未來在線學習可能呈現(xiàn)的五個主要特征,最后對驅(qū)動或決定在線學習發(fā)展的機構(gòu)環(huán)境(包括機構(gòu)戰(zhàn)略、學生需求、教師個人決定和資源配備等)可能出現(xiàn)的六個方面變化進行分析;第二部分“學生、專業(yè)、教與學以及政策和政府方面的轉(zhuǎn)變”“旨在深入分析在線學習領(lǐng)域正在發(fā)生而又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變化以及對中學后教育的啟示”,《報告》首先分析了可能出現(xiàn)的學生需求和變化,并據(jù)此提出未來的專業(yè)可能在五個方面跟現(xiàn)在有明顯的不同,以及教與學將可能出現(xiàn)的七個方面變化,隨后預測政策和政府層面可能出現(xiàn)的變化/應該采取的應對措施,最后還給高等院校開出一張包含五個方面建議的“良方”。
2016年3月4日,道恩斯在他的網(wǎng)站上發(fā)表了對這份報告的評論草稿,并于6月8日在新不倫瑞克?。∟ew Brunswick)舉行的大西洋高等院校技術(shù)大會(Atlantic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echnology Conference)上作題為“在線學習新趨勢”的主旨演講時,再次針對Contact North報告的部分預測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此期間,我研讀了Contact North報告的內(nèi)容和道恩斯的回應,雙方的觀點似乎都很在理,因此我告訴道恩斯,希望他能把自己的觀點整理成正式文章并在本刊國際論壇發(fā)表。我沒有選邊站隊的意思,我認為這純粹是一次正常的學術(shù)爭鳴,值得大力提倡,尤其是在國內(nèi)學術(shù)界。另一方面,雖然Contact North報告針對的是加拿大的情況,是對加拿大在線學習未來的預測,但是,誠如道恩斯在文章摘要中所指出的,它的“每一項內(nèi)容均反映了一種廣為流傳、備受認可的觀點”??紤]到Contact North在國際遠程教育領(lǐng)域的影響和其預測的潛在全球通用性,道恩斯撰寫此文“不但旨在換個角度解讀這份報告,而且希望把其中種種假設(shè)置于更大的背景下進行分析”。我認為不管是Contact North報告的觀點還是道恩斯的觀點都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傮w看,道恩斯是從全球視角出發(fā)審視Contact North的預測并予以反駁或修正的,換言之,Contact North的一些預測可能真實地反映了加拿大的情況,但不一定符合全球在線學習的情況。
以前很多教育機構(gòu)(尤其是普通高等院校)對在線(遠程)學習是避之若浼,現(xiàn)在卻是趨之若鶩,幾乎所有國家的政府乃至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都把它當成“香餑餑”,從國家或全球教育戰(zhàn)略的高度加大投入和推廣力度。在這種現(xiàn)實背景下,最近幾年涉及在線(遠程)學習的預測(包括某些研究者個人的預測和一些專業(yè)機構(gòu)的預測)屢見不鮮,其中影響最大、也是最受大眾傳媒青睞并非常有可能(甚至是已經(jīng))影響政府決策的是專業(yè)機構(gòu)的預測。與研究者個人預測不同,機構(gòu)預測通常夾雜“私念”,目的往往很明確,即為了所謂給機構(gòu)層面或政府層面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jù)。當然,由于專業(yè)機構(gòu)經(jīng)常能夠把一些“權(quán)威專家”(哪怕不是在線[遠程]學習領(lǐng)域?qū)<遥┚W(wǎng)羅在自己麾下,因此“不明真相”的人通常不敢對它們的預測提出質(zhì)疑,甚至會不假思索地全盤接受(值得注意的是Contact North報告沒有列出撰稿人名字)。
無獨有偶,在我和道恩斯就文章的修改交換意見的過程中,國際遠程教育領(lǐng)域另一位以敢言著稱的學者巴格利教授也剛剛為我擔任副主編的《遠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http://www.tandf.co.uk/journals/CDIE)撰寫了一篇針對三個權(quán)威機構(gòu)/組織發(fā)布的三份在線學習未來報告的批判性文章①:全球?qū)W習理事會2016年度報告《技術(shù)促進學習:高等教育最佳實踐和數(shù)據(jù)共享》②、麻省理工學院2016年度報告《在線教育:高等教育催化劑》③和蓋茨基金會2015年度報告《為數(shù)字化大學做好準備:遠程、混合式和在線學習的歷史與現(xiàn)狀述評》④。巴格利指出這些報告里面有明顯互相矛盾的論述,可能是作者受到來自他們所代表的機構(gòu)的壓力,即雖然缺乏支持證據(jù)但機構(gòu)仍然想推行某些政策和原則,也可能是因為遠程教育文獻缺乏這方面的研究。他認為很多機構(gòu)很有可能根據(jù)此類報告的建議做出重大決策,因此用批判性目光審視這些報告甚至提出質(zhì)疑——這種爭鳴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道恩斯曾對蓋茨基金會的報告進行批評⑤,雖然該報告的第一作者是他的老搭檔,一起推出第一門大規(guī)模公開在線課程的西蒙斯)。三年前巴格利也曾對“風靡全球”的新媒體聯(lián)盟2004-2012年的《地平線報告》和“每個兒童一臺筆記本電腦”(One Laptop per Child)工程的不實預測進行深入剖析,富有啟發(fā)意義⑥。
這篇文章篇幅較長(作者已經(jīng)根據(jù)我的要求盡量做了刪節(jié)),但有些地方的論述仍需結(jié)合Contact North報告的相應內(nèi)容進行理解。
最后,衷心感謝老朋友道恩斯對本刊的支持!
引言
我曾在“在線學習未來”這篇文章中闡述影響在線學習未來的三個主要因素(Downes, 1998)。第一個因素是明顯的技術(shù)基礎(chǔ)。當時因特網(wǎng)和數(shù)字化系統(tǒng)的迅猛發(fā)展是顯而易見的。第二個因素是人的本性。一方面是社會固有的保守主義,另一方面是人類總是喜歡以新的、意想不到的方式使用新事物的秉性。因此,雖然我當時沒有預測因特網(wǎng)會成為有史以來貓咪照片最龐大的發(fā)布網(wǎng)絡(luò),但是后來我對這個事實并不感到驚訝。
Contact North報告(下文簡稱《報告》)考慮了上述第一個因素,但完全忽視了第二個因素(Contact North, 2016)。現(xiàn)在因特網(wǎng)上有大量信息,涉及人的因素的預測會更加容易,因此,《報告》不應該忽視這個因素。從Napster、同人小說、自拍、加為好友、網(wǎng)絡(luò)釣魚到大笑貓的流行,因特網(wǎng)每天都有大量反映人性的東西,就好像盛放在大淺盤上供大家觀賞。這真的很美妙。
本文對《報告》提出的預測按照原文出現(xiàn)的順序逐一進行評論(下文各級標題均是《報告》的預測),但是我們的結(jié)論會跟Contact North有很大不同。
越來越先進的技術(shù)與在線學習
——未來的完美搭配
《報告》的第一部分預測有七種技術(shù)發(fā)展趨勢將對在線學習的設(shè)計、開發(fā)、支持和傳送產(chǎn)生直接影響。
(一)七種主要技術(shù)模式
1. 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將越來越多地用于自適應學習領(lǐng)域
這里存在錯配問題。從本質(zhì)上講,自適應學習(adaptive learning)指差異化教學(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即根據(jù)先前學習情況給學生提供新內(nèi)容或作業(yè)。自適應學習不需要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
目前,自適應學習系統(tǒng)跟計算機程序相似(Dreambox Learning, 2016)。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對一系列決策樹和決策環(huán)做出選擇,計算機處理器會根據(jù)預設(shè)算法提供資源。自適應學習系統(tǒng)會不斷改進,至于能發(fā)展到什么程度,我認為它們會更類似于CodeAcademy(www.codecademy.com)這些能對學生輸入做出反應的網(wǎng)絡(luò)環(huán)境。
2. 手提、移動和一體化設(shè)備將繼續(xù)發(fā)展并成為學習、交流和對等網(wǎng)絡(luò)的實際工具
事實并非如此。的確,從交流的角度講,手提設(shè)備最便捷。平板電腦能為流動性強的人提供非常有用的工作環(huán)境(比如飛行員[Reddit, 2015]和醫(yī)護人員[Adil, 2012])。然而,未來發(fā)展不是通過應用程序來擴大其用途,而是要把這些移動設(shè)備整合到其他設(shè)備上,比如能教我們打球的網(wǎng)球拍等(Serafin, 2014)。此外,大型計算機不會消失;我們需要這種空間(Meyer, 2014)。
同時,第三方應用程序和插件也正從集中儲存于一處轉(zhuǎn)移到分布式計算環(huán)境(即應用程序儲存在云上,用戶按需獲取使用)。今天很多應用程序依托專有平臺,這種局面不會長期存在。除了平臺以外,誰也沒有從中得到好處(Taves & Tibken, 2015)。
3. 預測分析在預防學生輟學和提供學習支持方面的應用會顯著增加
預測分析(predictive analytics)的目的不是推薦資源(這是自適應學習系統(tǒng)的事),而是預測學生表現(xiàn)。預測學生成績對教師主導的學習模式尤為重要,但會逐漸被淘汰。因此,教育領(lǐng)域越來越不需要預測。從學習角度講,分析技術(shù)在個人知識網(wǎng)絡(luò)和反饋機制環(huán)境下才真正發(fā)揮作用。教育領(lǐng)域以外量化自我(quantified self)運動如火如荼(Watters, 2012)。我們不需要預測分析,只需要好的感應器和計算機制,比如我每天走13公里燃燒了多少卡路里?我的心率顯示血壓是多少?如何才能跟蹤自己法語水平的提高?換言之,我們需要反饋,而不是預測。
4. 各種設(shè)備和系統(tǒng)的互聯(lián)性將是物聯(lián)網(wǎng)及其活動的顯著特征
《報告》指出,“設(shè)想將這些發(fā)展用于學習上。立即標記學科新發(fā)展,動態(tài)檢測能力和技能,即時獲取全球?qū)<矣嘘P(guān)某一課程內(nèi)容的講授,以及實時觀看學徒應用技能的情況。這些在未來均可能發(fā)生”。
然而,它們帶來的不僅是希望,還有風險。把汽車與手機連接在一起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把駕駛習慣報告給保險公司,這可不見得是好事(Gollom, 2013)。用23andMe(www.23andme.com)做基因測試也許好玩,但如果因為家族史而被拒絕購買健康保險,這可不好玩了(Schultz, 2013)。實時測試設(shè)備的出現(xiàn)意味著我們得做好兩個方面工作:第一,不管是表現(xiàn)的結(jié)果、測試的結(jié)果、環(huán)境和基礎(chǔ)設(shè)施,還是其他任何個人數(shù)據(jù),信息交換必須建立在真正自愿的基礎(chǔ)上。如果強制性要求用戶參加某項測試,這個系統(tǒng)很可能會被濫用。比如,汽車保險公司降低使用GPS監(jiān)控駕駛過程的車主的保險費,但是卻提高了其他車主的保險費。按理說不使用GPS的車主不應該受到這樣的懲罰(CBC News, 2013);第二,我們需要得到某種保護,以免受到這些測驗結(jié)果的影響。比如,單純以自動測驗結(jié)果為依據(jù)拒絕客戶投?;虼蠓岣弑kU費是絕不可以接受的。自動測驗結(jié)果應該用于公共和非歧視性服務上。
5. 游戲化和虛擬現(xiàn)實將在許多學科(尤其是實驗型學科)的教學中發(fā)揮顯著促進作用
“游戲化”(gamification)指的是把游戲成分(比如分數(shù)、晉級、徽章等)添加到傳統(tǒng)學習上。“游戲化是一種技藝,它提取游戲中所有好玩和使人上癮的成分,并把它們應用于現(xiàn)實世界或生產(chǎn)活動中”(Chou, 2016)。如游戲化維基采用飛行??头e分的方法激勵用戶參與(Gamification Wiki, 2016)。游戲化不同于將學習轉(zhuǎn)變?yōu)橛螒颍磭烂C游戲(serious gaming),后者跟游戲不同(Marczewski, 2013)。我認為兩者有各自的作用但對學習的影響有限。
游戲化是一種激勵機制,會影響表現(xiàn),最終可以歸入量化自我范疇。如果頻繁出現(xiàn)積分減少或獎勵越來越小,人們會開始懷疑這些活動(Miller, 2014)。嚴肅游戲有幾個階段,從簡單記憶游戲(比如Jeo pardy各種版本)、簡單分支劇情游戲(Riedl & Young, 2006),到旨在促進深層知識學習和因果推理的更為復雜的游戲環(huán)境。它是一種呈現(xiàn)機制,在學習上的用途同樣很有限。
6. 翻譯引擎將持續(xù)改進并被嵌入許多應用程序中
翻譯將無處不在。我可以用手機翻譯土耳其招牌。但是,至少在未來相當一段時期內(nèi),這種翻譯會很有趣,因為操不同語言的人表達思想的方法也不同。翻譯服務如何才能做到在保留與不同語言密切相關(guān)的文化和比喻色彩的情況下直接把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我們拭目以待。
7.協(xié)作技術(shù)和知識共享將是各種學習形式的主要資源
我們必須從合作(cooperation)而非協(xié)作(collaboration)的角度思考問題(Harvard University, 2016)。協(xié)作建立在共同目標的基礎(chǔ)上,通過管理得以開展,參與者為顧全集體利益而犧牲個人需要。協(xié)作必須有一位領(lǐng)導者,協(xié)作的結(jié)果常常有利于領(lǐng)導者。相比之下,在合作過程中,每個人都有所貢獻,每個人都能從中獲益。
創(chuàng)建合作環(huán)境方面的領(lǐng)頭羊(比如Slack[slack.com]或Atlassian [www.atlassian.com/software/jira])秉承這個理念:群體是自組織的,每個人都明白自己的貢獻,軟件的目的是促進交流而非協(xié)調(diào),有利于分享而非發(fā)號施令。如敏捷開發(fā)(agile development)(Martin, 2002)和聯(lián)結(jié)制度(wirearchies)(Husband, 2015)都是組織的數(shù)字化時代形式的數(shù)字化實例。
(二)基于技術(shù)模式在線學習的五個主要特征
《報告》認為,得益于上述七個方面的發(fā)展,在線學習將呈現(xiàn)以下五個特征:
1. 學習具有移動性,隨時隨地發(fā)生
的確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學習將會是一項公共服務,跟水和電一樣。但是這樣理解學習很片面。學習受制于環(huán)境,尤其是受制于一定背景(Gómez, Zervasb, Sampsonb, & Fabregat, 2014)。比如,在飛機失事現(xiàn)場參加救援的人員不可能有時間馬上學習一門為期三周的救援課程,在爆炸現(xiàn)場參加救援的人不可能拿出手機學習救援知識和技能。有時我們得自己琢磨該怎么辦,有些東西還得熟記心頭。
2. 學習具有交互性和吸引力
這項預測有些含糊。《報告》的意思是學習因為有交互性而變得有吸引力嗎?為什么把這兩個概念聯(lián)系起來?或者只是想重復前文提到的話:“考慮到協(xié)作不僅是發(fā)展知識和學習的關(guān)鍵,而且也是找工作的關(guān)鍵,學生將使用新興技術(shù)開展協(xié)作和建立關(guān)系。”可是,吸引力和交互性是兩個不同概念。只有當我們想學習時,學習才會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只有當學習涉及與他人(也可能是設(shè)備)的信息交換時,學習才有交互性。
我認為學習是沉浸式的(immersive),因此吸引人?!俺两健辈皇呛唵蔚貞锰摂M現(xiàn)實(雖然其他人是這個意思[Burns, 2012]),而是學與做合為一體?!白鲋袑W”已經(jīng)是被廣為認可、越來越流行的學習方法(Felder & Brent, 2003)。的確,我們無法想象紙上談兵能學會各種運動、表演或烤面包。并非自然發(fā)生、機械的“交互”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支持、競爭、安慰和活生生的、能品嘗我們剛剛出爐的餡餅的人。
那些開口必談協(xié)作(甚至是個人學習網(wǎng)絡(luò))的人常常把人當成一種支持性工具(Wheeler, 2010),這其實是誤解了人們一起共事的動機。我們多半是因為彼此喜歡而一起工作。我們不能把人物化為“交互”和“協(xié)作”的工具。
3. 學習是個人事情而教學是差異化的
…《報告》實際是說學習是個性化的(personalized),并列舉了一批很受歡迎的個性化學習新寵,如Knewton、ALEKS、Capterra、DreamBox、Cognitive Tutor、Knowillage LeaP、Planet Sherston和Grockit等。這些都強調(diào)差異化教學,效果如何仍不得而知。但是,初期證據(jù)表明它們不盡如人意(Jarrett, 2015)。事實上,我們已經(jīng)從學習對象、學習設(shè)計以及其他很多嘗試中領(lǐng)教到學習的問題不是搜索資源的問題。資源便于發(fā)現(xiàn)并不能解決學習的問題(Berkun, 2012);便于發(fā)現(xiàn)至多有助于挑選資源,然而,學習終歸不是可以由別人為我們做的事情,而是我們要親自去做的事情。我曾對個人(personal)學習和個性化學習做了區(qū)分(Downes, 2016)。一言以蔽之,如果我們親自做某件事,這件事就是“個人的”,別人(或某個系統(tǒng))為我們做的事情則是“個性化的”。學習的提高不是得益于減少對學習者的控制(這正是上述系統(tǒng)的初衷),而是受惠于學習者享有更多控制權(quán)(Kay, 2001)。
4. 學習具有智能性
《報告》指出:“博士生不但能與自己導師建立聯(lián)系,而且還能與本專業(yè)的興趣社區(qū)和實踐社區(qū)保持聯(lián)系,了解最新發(fā)展。他們能夠成為更加投入的研究者,尤其是得益于智能過濾器對海量資源進行過濾。我們不妨設(shè)想課程能根據(jù)新研究成果和質(zhì)量有保證的新開放教育資源進行自動更新這種情況。”這些當然有作用,但如上所述,解決不了學習問題。而且,在這些情況下,我們是被告知發(fā)生什么事情,而更吸引人的是弄清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些事情;探究原因能使我們了解這些新系統(tǒng)的能供性。由于沒有對“智能”下定義,我們很難理解“智能”究竟指什么。下面這些都是智能系統(tǒng):
決策引擎——即專家系統(tǒng)(Engelmore & Feigenbaum, 1993),建立在規(guī)則驅(qū)動策略的基礎(chǔ)上(Newell, 1984),用戶利用事先建立起來的知識庫進行決策。
模式識別——即神經(jīng)-網(wǎng)絡(luò)型感知系統(tǒng),能在不完整數(shù)據(jù)或無序數(shù)據(jù)中識別其模式(Bishop, 1995)(有時哪怕數(shù)據(jù)實際并沒有隱含什么模式)(Hern, 2015)。
聚類分析——即基于圖形的算法,用于檢測同類(K?rting, 2014)和事物范疇(Sayad, 2016)。
上述是機器智能化的例子,然而對人類學習沒有幫助。工具能識別模式或?qū)κ挛镞M行分類固然是好事。但是我們并不滿足使用它們做一些簡單事情,比如挑選最佳電影。我們希望這些算法能幫助我們理解學習內(nèi)容,例如改變其主要參數(shù)并觀察不同變化或以不同方式組織數(shù)據(jù)等。只有我們親自做事,這才是學習,而如果系統(tǒng)為我們做事,這不是學習。
5. 學習具有全球性
幾乎沒有所謂的全球公民。今天我們跟其他國家的人交往可能會比過去多一些,但是我們的根依舊是在我們的家庭和社區(qū)。國際交流可能有助于我們用全球視野思考問題(這是好事),但是人的本性卻使得我們大多數(shù)情況下行動本地化(Jocz & Quelch, 2012)。
我們也許以為能夠通過因特網(wǎng)影響全球,但這種影響非常有限。比如,有一種現(xiàn)象被稱為“標簽行動主義”(hashtag activism)(Augenbraun, 2011)。我想“阿拉伯之春”已經(jīng)清楚地告訴我們“標簽行動主義”的影響很有限——世界各地的人通過電腦進行善意干預,然而這些干預卻被相關(guān)國家正在發(fā)生的暴力沖突所淹沒。我在相對平靜的伊斯坦布爾通過社交網(wǎng)絡(luò)發(fā)出呼吁的時候,只有幾百公里之遙的敘利亞正在發(fā)生充滿暴力的毀滅性內(nèi)戰(zhàn),而我們卻束手無策。在線學習的情況也如此,學習者總是首先考慮本地情況和興趣,全球化對他們的影響非常有限。
《報告》指出:“學生沒有理由跟世界其他任何地方的同伴、專家或知識和理解之源中斷聯(lián)系,尤其是考慮到翻譯引擎的效能越來越強大?!痹掚m如此,如果有一位遠方朋友消失了,我們很快會覺得沒什么大不了,這時便會意識到這種聯(lián)系可能非常脆弱。有時候哪怕能夠給彼此一個擁抱或拍拍后背便勝過任何東西,可是遠方的朋友卻連這些“舉手之勞”都做不到(Experience Project, 2010)。
(三)發(fā)展在線學習的機構(gòu)環(huán)境
專家多數(shù)重視研究機構(gòu)(比如大學或政府)的未來,但缺乏新意??v觀歷史,機構(gòu)既發(fā)揮積極作用,也扮演消極角色;沒有機構(gòu),我們不可能有今天的文明,但是法西斯主義也是機構(gòu)的產(chǎn)物。毫無疑問,新技術(shù)以及發(fā)展新技術(shù)的社會背景和環(huán)境背景正在給機構(gòu)帶來明顯變化。眼下有些機構(gòu)得勒緊腰帶過日子(Mohler, 2016),有些正在努力適應新環(huán)境(Coe, Paquet, & Roy, 2001),還有一些消失了(LaFrance, 2015)?!皺C構(gòu)”一詞隱含抵觸變化之意。但是,我們身邊的機構(gòu)卻一直在變化之中,因此,社會的動態(tài)性遠比我們意識到的還要顯著。歷史悠久的機構(gòu)(比如報紙和教堂)的作用越來越弱化,而新生力量(比如無線網(wǎng)絡(luò))卻在主導我們的生活。
《報告》認為驅(qū)動或決定在線學習發(fā)展的不是技術(shù),而是機構(gòu)環(huán)境,包括機構(gòu)戰(zhàn)略、學生需求、教師個人決定和資源配備等,因此要特別注意以下六個方面的變化:
1. 機構(gòu)具有復雜性和競爭性
《報告》的意思應該是機構(gòu)將更加復雜和更具競爭性,然而,是否真的如此卻不得而知。別忘了“byzantine”(拜占庭式的)這個詞原本指一千年前伊斯坦布爾這座城市的機構(gòu)(或者說整套機構(gòu)),今天它還有“錯綜復雜的”的意思(Byron, 2014)。
我認為當今機構(gòu)正變得更加相互依存。復雜性是相互依存的副產(chǎn)品(Chenciner, 2012)。越來越相互依存是增加交流(或者說提高互動性)的自然結(jié)果。所謂相互依存,說的是競爭不好,既傷害他人也可能傷害自己。社會被分割成為大型且獨立性強的公司、民族國家和其他機構(gòu),這些機構(gòu)猶如巨大冰山在地球的海洋上互相碰撞。協(xié)作和競爭是這個時代的產(chǎn)物。然而,今天地球氣溫升高了,相互碰撞很可能導致粉身碎骨(Investopedia, 2016)。相互依存時代的唯一生存之道是合作,只有放棄自身小利益,才能齊心協(xié)力建設(shè)更加美好的社會。
2. 資源受到制約
《報告》指出:“當今對高等教育的需求越來越旺盛(至少大多數(shù)國家如此),然而一些發(fā)達國家對中學后教育機構(gòu)的人均公共資金撥款卻有減無增。”事實上,歷史上沒有哪一個國家有足夠資金向每一個國民提供大學層次教育,至少通過大學這種機制是做不到的。自從有大學以來,情況一直如此。過去大學只向有錢人開放,以此解決教育資源不足問題(Fitzgerald, 2008)。戰(zhàn)后嬰兒潮和老兵的消費推動戰(zhàn)后大學的發(fā)展(U.S.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2016)。過去40年我們通過舉債辦大學(我們很多人要花幾十年才能還清教育債務)(Project on Student Debt, 2015)。
對教育的需求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我的一生見證了中學后教育從可有可無變?yōu)楸夭豢缮佟,F(xiàn)代技術(shù)和工業(yè)經(jīng)濟體離不開高技能勞動力。從這些勞動力身上榨取得越多(包括教育費用和工資及福利方面),現(xiàn)代經(jīng)濟體越難以為繼。技能短缺成為了發(fā)展中國家越來越難以逾越的一道障礙(Bessen, 2014)。
3. 人口特征變化影響活動
人口特征變化大多出現(xiàn)在西方世界(Winkeljohann, 2015)。老齡人和退休人員的比例快速增長,這是北美和歐洲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至于其他地方,如果說也有人口特征變化的話,多半是朝著人口年輕化發(fā)展。比如印度和哥倫比亞的人口中絕大多數(shù)是年輕人,它們的問題與北美和歐洲不一樣,不是有工作能力的人太少,而是僧多粥少——很多人找不到工作。
4. 質(zhì)量至關(guān)重要
這一點與其說是對未來的預測不如說是表達了一種觀點。它是基于這種推測:機構(gòu)目前處在“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環(huán)境中”,只有最好的機構(gòu)才能生存下來。然而,競爭常常無助于質(zhì)量的提高。“有時,雖然競爭更加激烈了,但是質(zhì)量卻與預期相反,沒有隨著提升。再者,在特別情況下,更激烈的競爭實際上反而使質(zhì)量下降……”(Ezrachi & Stucke, 2015)。
其實問題在于學生現(xiàn)在承擔大部分費用,而國家只是供養(yǎng)少數(shù)公辦大學(Douglas & Lombardi, 2006)。由于公共資助減少,我們沒有理由要求大學必須滿足諸如“建立在學習成績基礎(chǔ)上的學習成果”這樣的公共目標。現(xiàn)在學生開始以顧客身份上學了(因為他們?yōu)樽约旱慕逃I單)(MacIvor, 2016)。
高等院校在為誰服務上會越來越糾結(jié):是服務于尋找一種生活方式體驗的富家子弟還是渴望學知識的普通孩子?高等院?;蛟S會分成兩類。如果歷史可以為鑒,我們會看到培養(yǎng)生活方式的大學會繼續(xù)得到政府的資助,而學習型大學則將繼續(xù)靠自己生存。
5. 變革不可避免,但是對于高等院校來講困難重重
我認為教育體系會分化,不同實體將扮演不同角色(Downes, 2010)。大型機構(gòu)很有可能會被由專業(yè)供應商組成的相互連通的網(wǎng)絡(luò)所代替,尤其是以下這些個人和小公司組成的網(wǎng)絡(luò):
私人輔導和支持服務(如Sylvan學習中心);
·教育考試服務,包括備考、監(jiān)考和發(fā)證機構(gòu)等等;
內(nèi)容和資源供應商;
私人資助的和公立的高級研究組織。
100年之后,“大學”一詞的原來含義可能蕩然無存,猶如“行會”(guild)含義的變化一樣(兩者含義變化的原因是相同的)。
6. 相關(guān)性和價值影響策略
把作為商業(yè)價值驅(qū)動組織的大學發(fā)展成為學術(shù)或研究驅(qū)動的企業(yè)——這種模式目前尚不存在?!盎趦r值的管理”導致大學從遵循學術(shù)原則轉(zhuǎn)變?yōu)樾欧钌虡I(yè)原則(Koller, 1994)。因此,一切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創(chuàng)造價值”。價值以收入作為衡量標準;企業(yè)是顧客驅(qū)動的,而顧客只有看到價值才會掏錢。相應地,向顧客提供產(chǎn)品或服務時不在乎過程或特點,主要看結(jié)果,因為顧客據(jù)此判斷價值。
然而,大學不能這樣運作。大多數(shù)學術(shù)人員拒絕受聘于價值驅(qū)動的工作,當然,這樣往往會導致工資收入減少。大多數(shù)大學教師喜歡科研、思想或文化上的挑戰(zhàn)而不是商業(yè)挑戰(zhàn)。由公共資金支持的科研結(jié)構(gòu)必將完全崩潰或進行重大改革。今后公共資金很有可能直接撥給研究者個人或研究者“合作社”(cooperatives)。如果所有科研經(jīng)費都撥給私人公司,然后由這些公司負責開展科研,這將是糟糕透頂之事。
學生、專業(yè)、教與學以及政策和
政府方面的轉(zhuǎn)變
這是《報告》第二部分的內(nèi)容,旨在深入分析在線學習領(lǐng)域正在發(fā)生而又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變化,以及對中學后教育的啟示。
(一)學生需求將繼續(xù)增長和變化
《報告》主要涉及人口特征,比如更多大齡學生,更多國際學生等,這些都是過去10年可以觀察到的(Seurkamp, 2007)。
如果我們想理解“不斷變化的學生性質(zhì)”,我們必須弄清以下幾點:
勞動力市場上人力資源供大于求。信息化提高了生產(chǎn)力,導致勞動力過剩;在經(jīng)濟越來越不穩(wěn)定的情況下,受害的是勞動者而不是公司,收入保障政策或大幅減少工作日都是應對勞動力過剩的舉措(Bivens & Mishel, 2015)。
沒被淘汰的工作需要更高層次技能才能勝任,這些技能不是通過短期培訓能夠掌握的,因此出現(xiàn)了技能短缺現(xiàn)象。期望學生自掏腰包學習這些技能是不切實際的,他們沒有這個經(jīng)濟能力(Laucius, 2016)。
如前所述,我們正從競爭時代走向合作時代(雖然一些公司、國家和政治組織對此認識滯后),這意味著需要一個相互支持和融合的職場環(huán)境。
主張通過時間更短、更靈活的教學安排向?qū)W生提供就業(yè)準備培訓,從而把教育機構(gòu)變成能產(chǎn)生經(jīng)濟價值的商業(yè)機構(gòu)——這種想法貽害無窮。即使我們今后能使教育回歸其本性(即一個多樣化、多方參與并獲得公共資金資助的支持系統(tǒng),旨在滿足個人和專業(yè)的需要與興趣),這種情況也會造成很大危害。
《報告》在基于價值的管理這方面的內(nèi)容顯而易見,比如,“靈活性對很多學生來講可能是非常誘人的事情”。這句話的意思是,除了更低價格(這是理所當然的)以外,大學教育的傳統(tǒng)標準和期望可以置之不理。比如,MBA課程的口號是“不必離職便能獲得MBA學位”(Wharton, 2016)。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諸如此類的“便捷”教育將是常態(tài)。比如英國諾丁漢大學的“靈活碩士學位”(Flexible MA),提供“一系列模塊供學生選擇,以獲得一份對個人和職業(yè)都有意義的資格證書”和“各種學習模式,滿足學生個人需要和職業(yè)需要”(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2016)。
開設(shè)這些專業(yè)的機構(gòu)不會喜歡普通(經(jīng)濟能力低的)學生設(shè)計自己的專業(yè)學習。但是,這些模式會出現(xiàn)?!秷蟾妗芬蔡岬揭恍盒枰_設(shè)能幫助就業(yè)的專業(yè)和學制更短的(微)專業(yè)。
(二)專業(yè)將跟現(xiàn)在明顯不同
1. 專業(yè)設(shè)計更加靈活
如上所述,如果“專業(yè)”因人而異,還談何“專業(yè)”?所謂“混合搭配”的專業(yè)至多只是權(quán)宜之計,如同餐廳一樣。有些餐廳不提供一種固定菜單,而是多種菜單供顧客選擇,但是真正選擇不是這樣,而是提供自助餐或類似食雜店讓顧客想吃啥就挑啥。“專業(yè)”這種模式是出于認證需要,然而未來的認證會發(fā)生很多變化(Downes, 2014),諸如先前學習評價和認定以及學分銜接這些由機構(gòu)操辦的程序?qū)^時。甚至成效為本的教育模式(Brandt, 1998)也會被淘汰。如果有實際表現(xiàn)的數(shù)據(jù),“結(jié)果”還有什么作用?比如,誰也不在乎某人春季訓練的“結(jié)果”,平時的表現(xiàn)才重要。
我認為,強調(diào)“結(jié)果”和“能力”(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6a)是一種過渡現(xiàn)象,是泰勒主義教育最后一根救命稻草(Perruci, 2014),因為棲身于學習機構(gòu),所以可能需要用幾十年時間才能把這種理念從學校趕出去。
2. 開放教育資源的使用更加頻繁
開放在線學習是客觀現(xiàn)實?!?015年報名學習慕課的人比‘現(xiàn)代慕課運動頭三年還要多”(Shah, 2016)。然而,開放教育資源(這樣稱呼很恰當,見UNESCO, 2002)的未來并不明朗。人們往往認為開放教育資源是為教學準備的,因此,其前提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師—學生學習模式以及遵守一定的教育結(jié)構(gòu)(比如學習資源必須包含考核活動)。然而,從定義看,開放教育資源遠非傳統(tǒng)“教育對象”可以比擬,主要用于支持學習,必須包含免費文獻資料、視頻、博客文章、在線社區(qū)等。
正因如此,“課程”的概念也會發(fā)生變化。未來的慕課將朝著聯(lián)通主義慕課而不是Coursera之類相對較為傳統(tǒng)的課程方向發(fā)展。后者要收學費,事實上已不是“開放在線學習”。我們在2008年推出第一門聯(lián)通主義慕課,當時我說過在我的詞匯里“課程”的概念是:教授就某個主題按傳統(tǒng)方式做“系列講座”(Donnelly, 2014),輔以大量開放在線資源,學生自己決定是否來聽課或參加學習活動。
3. 考核過程更有創(chuàng)意
《報告》對形成性考核(旨在提供學習反饋)和終結(jié)性考核(旨在評估學習結(jié)果)做了區(qū)分(Eberly Center, 2008)。大多數(shù)人主要對前者感興趣,除非他們在評估他人學習情況。上文所說的量化自我運動和基于表現(xiàn)的考核也涉及考核。然而,除了能給學習者個人提供反饋外,我們可能高估了考核的作用。未來的考核將是我們的工作和實際表現(xiàn),而這些是無法跟學習分開的。
4. 微學分和納米學位越來越多
如果把它們理解為“分數(shù)”,我們可以說學生將得到“更多分數(shù)”嗎?我想起彈球游戲機。早期玩這種游戲最高能得幾百甚至幾千分,到了電子彈球機時代,最多能得數(shù)十億分(雖然攻擊緩沖器仍然是以25分計)。但是,分數(shù)增加不等于更好玩。事實上,新機器的游戲通常比原來短,趣味性也大不如從前。獲得更多“學位”不等于接受更多教育。此舉的初衷其實是為了掩蓋一個事實:物不所值。
5. 專業(yè)包含更多合作和體驗式內(nèi)容,更具國際協(xié)作性,國與國之間將達成更多學分轉(zhuǎn)換和資歷認定協(xié)議,學院和大學的界限越來越模糊1
這些都無關(guān)緊要。其前提是教育機構(gòu)目前的體制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保留,但如上所述,在一個快速變化、充滿流動性的社會中,機構(gòu)不是關(guān)注點之所在。
(三)教與學將發(fā)生變化
1. 學習將不再根據(jù)時間、地點或?qū)W校課程而定
如果這樣,《報告》對機構(gòu)的預測則沒什么意義。然而,情況的確是這樣,所以相關(guān)闡述站不住腳。比如,為何還說“專業(yè)和課程將允許多個開始日期”?為何“將會出現(xiàn)越來越多有學分的短課程(為期2-3周)”?我不由想起現(xiàn)代游樂場,游戲縮短了,燈光更耀眼了,但卻是越來越物不所值?,F(xiàn)在沒有游樂場,大家在自己電腦上玩《沒有陽光的大?!罚⊿unless Sea)或其他游戲。
2. 學習者將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以反映自己的職業(yè)、個人和終身學習目標
的確,學習將由學習者自己設(shè)計,但是學習計劃更可能是為了滿足眼下需要,而非為了達成長遠目標。當然,我不是說沒有長遠目標,人一生都在為實現(xiàn)長遠目標而奮斗(當然,也有人沒有這樣做)。但是,要求一個二十歲左右的人在上大學四年期間為自己一生制定計劃,這行不通,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復雜、快速變化的環(huán)境里。我們按需學習;除了少數(shù)例外,對學習的認定是通過表現(xiàn)而不是證書。
3. 學習者將通過正式、非正式、自主、教師講授、課堂和在線的學習達成學習目標
謝天謝地《報告》沒有把降神會和天意也包括進來!《報告》指出學習者“將達成他們的學習目標”,這是典型的以教育為中心的語言。克羅斯指出正式和非正式學習的區(qū)別之一是后者不是為了達成學習目標,而是為了做成某件事——這是它的特征之一。諸如學分認定這些東西跟非正式學習無關(guān)(Cross, 2012)。
4. 學習者將希望自己的學習計劃能得到個性化學習服務和支持
《報告》預言“個人在教育上投入的時間、金錢和精力越多,越希望得到更多、更優(yōu)質(zhì)服務”。以此類推,我們實際能夠付出的投入也可能會降低我們的期望。大家也許都想得到更多,但是如同其他方面一樣,在學習上會滿足現(xiàn)狀。這也沒什么大不了,因為我們會比現(xiàn)在更自給自足,不會把整個未來押在某一個教育供應商的質(zhì)量上。
我們能從正式教育以外的市場(如健身、體育和興趣市場)得到啟示。我們可能有一份完整健身計劃,但是多數(shù)人會覺得簡單一點、便宜一點、方便一點的就可以了,如騎自行車。難道學習就不能這樣嗎?加拿大政府認為健身對國民很重要,于是啟動了一個全國健身計劃(Government of Canada, 2016),但是并沒有為每一個國民建一個私人健身館。
5. 隨著對學習進行“拆解”的繼續(xù),市場上將出現(xiàn)滿足個人學習計劃的新機制
上面我們提到教育的諸多功能。既然教育的功能被“拆解分售”(unbundling)已成事實,《報告》有關(guān)教育機構(gòu)的闡述也就毫無意義了。
6. 師徒式指導、私人輔導、專家咨詢、學業(yè)指導和考核比課程更重要
如同上文提到的健身計劃一樣,師徒式指導、私人輔導、專家咨詢、學業(yè)指導和考核都不見得比教育的“自行車”更有用??己藙t是最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夠給學習者提供支持和鼓勵的網(wǎng)絡(luò)。
7. 將會出現(xiàn)多樣化的新證書,反映學習者、雇主、社會機構(gòu)、創(chuàng)新組織和企業(yè)家的不同需求
換言之,我們即將進入證書泡沫時代。證書仍然是重要的,但是每個人都能夠制作自己的證書。難以想象我們會在簡歷上列出大量證書,當然這是有可能的。這將是一個重要過渡階段。隨著教育機構(gòu)失去對證書的壟斷,它基本上不再有市場優(yōu)勢,因此這將是一個困難時刻——沒有撥款、沒有市場,只剩下富有經(jīng)驗的專業(yè)人士。其實,傳統(tǒng)報業(yè)已經(jīng)發(fā)生這種事情。
(四)政策和政府
《報告》旨在預測公共政策方面的變化,但其政策建議卻令人不敢恭維,因為它誤解了政策環(huán)境。以下是《報告》認為會影響公共政策的三個環(huán)境因素:
由于人口特征變化、能源經(jīng)濟變化和國際貿(mào)易及相關(guān)協(xié)議對財經(jīng)帶來新影響,公共財政繼續(xù)承受壓力。其實,公共財政壓力跟上述因素無關(guān),其主要原因是:向商業(yè)和工業(yè)征稅的能力極低以及財政支出向商業(yè)補貼和軍事傾斜。公共財政反映無處不在的收入不平等。
高等教育系統(tǒng)的復雜性和競爭性日益顯著,這給政府提出新要求,即重新思考政府作為管家和監(jiān)管的角色;政府應該減少對教育機構(gòu)的控制,即使教育機構(gòu)能有效應對市場變化,又能保護公共利益和投資效能。
簡而言之,《報告》建議對教育進行私有化。不管從哪方面講這都談不上是解決“高等教育系統(tǒng)的復雜性和競爭性日益顯著”問題的方案——這真是處心積慮。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放寬管制在其他重要經(jīng)濟領(lǐng)域是否奏效,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加大對私立教育的投入,搭建更多公私合作伙伴計劃,保證教育成效。
顯然教育領(lǐng)域目前有更多公私合作伙伴計劃。特許學校就是一個很好例子。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這種學校令人失望(Buchheit, 2015)。過去10年已有將近2,500所停辦(Persson, 2015)。它們的教育成效充其量是一般而已(Loveless, 2013)。這種計劃除了繼續(xù)把公共資金送給私人、加劇已經(jīng)致使經(jīng)濟陷入癱瘓的財政不公平外沒有任何作用。
《報告》對于政策和政府的預測如下:
1. 高等教育獲得資助的方式將發(fā)生明顯變化
《報告》斷言“變化將體現(xiàn)在資助社會目標、經(jīng)濟目標和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而不是過程和招生”但沒有拿出證據(jù),我也找不到這方面證據(jù)。其本質(zhì)跟美國《不讓一個孩子掉隊》(No Child Left Behind)法案一樣(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6b),但是美國這個法案實際上沒有提高學習結(jié)果(Weigel, 2011)。
《報告》指出,“未來將全面重新思考政府的角色”。如果還沒有“重新思考”,怎么可以在現(xiàn)在就已經(jīng)重新定義撥款模式?這個建議實在不妥。
政府應該做的不是評估而是支持,不是把錢送給公司和公私合作伙伴計劃,而是直接資助個人。我認為撥款模式會變化,教育機構(gòu)將聯(lián)合起來,通過提供免費開放學習資源和支持系統(tǒng)以提高效率。我們?yōu)槊赓M教育的付出會少于高價教育最終對我們造成的損失。
2. 突顯質(zhì)量保證,對質(zhì)量有新認識
《報告》似乎認為高等教育將全面私有化,質(zhì)量保證機制能確保其質(zhì)量。如果學生真的能管理自己的教育,我們就不需要通過專門質(zhì)量保證機制來“確保所開設(shè)的專業(yè)有意義、有價值,能使他們投入到真實學習之中,并根據(jù)教師在支持學生學習需求方面的投入和在設(shè)計有吸引力的真實學習方面的創(chuàng)造性對他們進行評價”。
《報告》指出,由于“市場越來越復雜”,關(guān)注質(zhì)量保證是私有化的必要先決條件。這種主張無非想達成兩個目的:第一,甩掉教育領(lǐng)域比較耗費資源的工作,即認證;第二,必須對私有企業(yè)嚴加監(jiān)管,否則它們會把劣質(zhì)產(chǎn)品推給顧客。
3. 承諾滿足學習者移動性
比如,歐洲博洛尼亞進程(European Bologna Process)(European Union, 2016)旨在確保學生在歐盟范圍內(nèi)能夠從一所學校轉(zhuǎn)學到另一所學校。這個進程僅涉及歐洲但卻很復雜,因此,很難想象一個全球化進程如何運作?!秷蟾妗分赋觯凹幽么笤跐M足學習者移動性上正落后于其他很多國家”。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需要一個類似博洛尼亞進程的東西。然而,這一切都意味著必須有一個承認證書重要性的模式,但這種情況不會出現(xiàn)。
我們必須從另一個角度理解學習者移動性。《報告》已經(jīng)建議政府“松綁”,說這種情況已經(jīng)存在一些年頭了。當證書壟斷被打破時,教育體系將分為兩大塊:提供學習的系統(tǒng)和評價學習的系統(tǒng)。到那個時候,“移動性”也會體現(xiàn)為不同形式。以為學生只能或只會上一所學校的想法是多么落后。學習無處不在,不可能由教育機構(gòu)壟斷。
4. 公私合作伙伴項目會增加
《報告》建議公立教育系統(tǒng)完全或部分私有化。這其實是一種觀點但卻被作為事實陳述。要說服私營企業(yè)做公益并不容易,因為它們的宗旨是賺錢。公私合作模式已經(jīng)推銷幾十年(Nelson, 2004; Pusser & Doane, 2001),但是沒有履行其初衷??紤]到教育的公共性,私營企業(yè)僅扮演服務提供者角色的模式更為可取。
5. 突顯成效為本的受托責任和向公眾做出保證
如果學生承擔大部分教育費用,我們?yōu)楹芜€要“更加注意確保學生學習熱情、學習結(jié)果、對經(jīng)濟的增加值和高等院校工作對社區(qū)、工業(yè)界、創(chuàng)新和健康的影響”呢?在更加私有化的制度中,我們應該采取更加體現(xiàn)以消費者為導向的考核體系,對這種體系來講,公共政策是次要的(如果允許其發(fā)揮什么作用的話)(Choi, 2016)。一個以消費者為本的制度應該遵循貿(mào)易規(guī)則,從以往經(jīng)驗看,嚴重瀆職將受到(一定)處罰,但是質(zhì)量控制則是“買主須自行當心”的事。沒有理由相信這種監(jiān)管在教育領(lǐng)域會比金融領(lǐng)域更有效。
(五)高等院校該怎么辦?
這其實是涉及政策傾斜、當務之急、價值觀和原則等方面的問題,而不是說在預測未來之后要采取什么應對措施。我相信加拿大高等教育不會朝著私有化方向發(fā)展,這與國情相悖,也違背加拿大人多年來對公共政策角色的共同認識。
以下是《報告》提出的建議:
1. 以戰(zhàn)略遠見為基礎(chǔ)制訂戰(zhàn)略計劃
戰(zhàn)略遠見是好事,但是違背客觀現(xiàn)實或僅有愿景不能產(chǎn)生戰(zhàn)略遠見。目前的教育機構(gòu)不可能滿足未來就業(yè)和促進生產(chǎn)力的需要;換言之,目前的學習體系不能幫助學生為今后的成功做準備,因為它強調(diào)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私有化和就業(yè),而我們的任務應該是教學生如何適應、如何合作和如何作為一個社區(qū)一起解決問題。
2. 把學生看作是合作伙伴,而不是顧客
學生得交付巨額學費,與考核他們的人形成一種權(quán)力關(guān)系,他們不大可能把自己看作是合作伙伴。如果不把學生看成是顧客,商業(yè)價值管理和私有化的目標就會受到損害?!秷蟾妗返哪康氖且箤W生認為自己是合作伙伴,而事實上他們是顧客。學生會看穿這一點的。
3. 重新思考教師的角色
“我們教師就是大學”這個理念曾經(jīng)是大學的主流風氣?!秷蟾妗穮s隱含這個意思:大學不再是教師集體履行寶貴社會服務的機構(gòu)。對于現(xiàn)在的大學而言,教師是雇員,就職條件越來越?jīng)]有保障,有時(尤其是臨聘教師)甚至不得不接受剝削性條款。因此,我們的確應該重新思考教師的角色,當然不是《報告》所建議的角色。
舊的建構(gòu)主義模式(即教師的角色從“講授轉(zhuǎn)為私人輔導、引導和師徒式指導”)不適合。如果大學希望聘請輔導教師或有實踐經(jīng)驗的導師,那么應該直接聘用這類人;教師是各個學科領(lǐng)域合法、得到承認的專家,不讓他們對學校的辦學發(fā)表意見是對他們的侮辱。如果一定要重新思考教師角色的話,應該考慮如何解除目前這種雇傭勞動教員的角色,回歸科研和開發(fā)的角色,干他們自己熟悉、在行的事情。
教學怎么辦?教學可以更有效地開展。院校本身將被迫重新思考自己的社會角色(有趣的是《報告》居然沒有提到這點)。高等院校為誰服務?我認為有幾個選擇,未來可以有多重模式并存:
服務公共使命:出于公益目的開展科研和傳播成果,以此服務大眾;包括向公眾全面開放科研資料,以持續(xù)得到公共資金資助。
服務科研使命:服務科學目標,即開展原創(chuàng)性研究和純研究、思考各種難題,但不特別在意研究工作在現(xiàn)在或未來有何用途;這些研究得益于公共機構(gòu)、基金會和科學團體等的資助。
服務創(chuàng)新使命:作為一個研究和開發(fā)組織,是自籌資金的研究機構(gòu),服務工商業(yè)的短期需要,服務對象承擔全部研究費用。
這三種模式都有教學功能,但不是以班級授課形式組織教學。如同所有行業(yè)一樣,對相關(guān)領(lǐng)域感興趣的人在這些機構(gòu)工作,有報酬,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并逐步承擔更多責任。
4. 重新思考結(jié)果和影響、重新認識考核和受托責任
有些機構(gòu)將完全脫離科研和教學,轉(zhuǎn)而專注于認證和考核。我祝它們好運!
5. 建立(本地、全省、全國和國際)協(xié)作和合作伙伴關(guān)系
從《報告》行文看,好像這些情況未曾出現(xiàn)過。事實遠非如此。我們目前有眾多旨在促進機構(gòu)間和部門間合作的聯(lián)合會和組織(協(xié)作的難度更大)。這沒有什么不妥,但是以為這樣做能解決《報告》指出的那些問題未免顯得牽強。
[參考文獻]
Adil, R. (2012, August 2). Healthcare IT News. Retrieved from The Usage of Tablets in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http://www.healthcareitnews.com/blog/usage-tablets-healthcare-industry
Augenbraun, E. (2011, September 29). Occupy Wall Street and the limits of spontaneous street protest . Retrieved from The Guardian: Occupy Wall Street and the limits of spontaneous street protest.
Berkun, S. (2012, December 20). The myth of discoverability. Retrieved from Scott Berkun: http://scottberkun.com/essays/26-the-myth-of- discoverability/
Bessen, J. (2014, August 25). Employers Arent Just Whining-the “Skills Gap” Is Real. Retrieved fro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ttps://hbr.org/2014/08/employers-arent-just-whining-the-skills-gap-is-real
Bishop, C. M. (1995). Neural Networks for Pattern Recognitio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Bivens, J., & Mishel, L. (2015, September 2).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ic Divergence Between Productivity and a Typical Workers Pay. Retrieved from Economoc Policy Institute: http://www.epi.org/publication/understanding-the-historic-divergence-between-productivity-and-a-typical-workers-pay-why-it-matters-and-why-its-real/
Brandt, R. (1998). An Overview of Outcome-Based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ASCD Curriculum Handbook: http://www.ascd.org/publications/curriculum_handbook/413/chapters/An_Overview_of_Outcome- Based_Education.aspx
Buchheit, P. (2015, July 6). Growing Evidence that Charter Schools Are Failing. Retrieved from Common Dreams: http://www.commondreams.org/views/2015/07/06/growing-evidence-charter-schools-are-failing
Burns, M. (2012, April). Immersive Learning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trieved from eLearn Magazine: http://elearnmag.acm.org/featured.cfm?aid=2181208
Byron, R. (2014). The Byzantine Achievement. http://gutenberg.net.au/ebooks14/1403331h.html
CBC News. (2013, June 6). Car-tracking device could lower premiums, insurers claim. Retrieved from CBC News: http://www.cbc.ca/news/business/car-tracking-device-could-lower-premiums-insurers- claim-1.1364666
Chenciner, A. (2012). Poincaré and the Three-Body Problem. Séminaire Poincaré, (pp. 45-133).
Choi, Y. J. (2016). Neoliberal march towards Rubicon river: Potential effect of Investor-State Settlement Dispute on social policy . Trade and Investment Agreements and Public Policy: Challenges to Contemporary Health,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Policy-Making.
Chou, Y.-k. (2016, May 3). What is Gamification. Retrieved from Yu-kai Chou: Gamification & Behavioral Design: http://yukaichou.com/gamification-examples/what-is-gamification/
Coe, A., Paquet, G., & Roy, J. (2001). E-Governance and Smart Communities: A Social Learning Challeng. 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 19(80).
Contact North. (2016, February 1). A 2016 Look at the Future of Online Learning - Part 1. Retrieved from Contact North: http://teachonline.ca/sites/default/files/tools-trends/downloads/2016_look_at_online_ learning.pdf
Cross, J. (2012, July 1). A Ridiculously Long Post on Informal Learning. Retrieved from Internet Time: http://internettimealliance.com/wp/2012/07/01/a-ridiculously-long-post-on-informal-learning/
Donnelly, K. (2014, November 23). ‘Chalk and talk teaching might be the best way after all. Retrieved from The Conversation: https://theconversation.com/chalk-and-talk-teaching-might-be-the-best-way-after-all-34478
Douglas, M., & Lombardi, J. V. (2006, March 6). Public and Private: Whats the Difference? Retrieved from Inside Higher Ed: 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views/2006/03/06/lombardi
Downes, S. (1998). The Future of Online Learning. Online Journal of Distance Learning Administration, 1(3).
Downes, S. (2010, June 12). The Role of the Educator. Retrieved from Huffington Post: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stephen-downes/the-role-of-the-educator_b_790937.html
Downes, S. (2014, July 11). Beyond Assessment - Recognizing Achievement in a Networked World. Retrieved from Stephens Web: http://www.downes.ca/presentation/344
Downes, S. (2016, 17 February). Perosnal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 Retrieved from Stephens Web: http://www.downes.ca/post/65065
Dreambox Learning. (2016). Adaptive Learning. Retrieved from Dreambox Learning: http://www.dreambox.com/adaptive-learning
Eberly Center. (2008).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assessment? Retrieved August 9, 2016, from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https://www.cmu.edu/teaching/assessment/basics/formative-summative.html
Engelmore, R. S., & Feigenbaum, E. (1993, May). Expert System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 S. Engelmore, Ed.) Retrieved from Knowledge-Based Systems in Japan: http://www.wtec.org/loyola/kb/c1_s1.htm
European Union. (2016). The Bologna Process and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Retrieved August 9, 2016, from Education and Training: http://ec.europa.eu/education/policy/higher-education/bologna- process_en.htm
Experience Project. (2010, March 22). Did u ever have a Internet friend just disappear? Retrieved from Experience Project: http://www.experienceproject.com/question-answer/Did-U-Ever-Have-A-Internet-Friend-Just-Disappear/157586
Ezrachi, A., & Stucke, M. E. (2015, July 21). The curious case of competition and quality. Retrieved fr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log: http://blog.oup.com/2015/07/competition-quality-law/
Felder, R. M., & Brent, R. (2003). Learning by Doing. Retrieved from Random Thoughts: http://www4.ncsu.edu/unity/lockers/users/f/felder/public/Columns/Active.pdf
Fitzgerald, F. S. (2008). This Side of Paradise. Project Gutenberg.
Gamification Wiki. (2016). Gamification. Retrieved August 9, 2016, from Badgeville: https://badgeville.com/wiki/Gamification
Gollom, M. (2013, June 13). Car-tracking devices spark privacy concerns. Retrieved from CBC News: http://www.cbc.ca/news/canada/car-tracking-devices-spark-privacy-concerns-1.1366687
Gómez, S., Zervasb, P., Sampsonb, D. G., & Fabregat, R. (2014, January). Context-aware adaptive and personalized mobile learning delivery supported by UoLmP. Journal of King Saud University -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26(1).
Government of Canada. (2016, May 2). ParticipACTION. Retrieved from Government of Canada activities and initiatives: http://canada.pch.gc.ca/eng/1414592494519/1416490138853
Harvard University. (2016). Cooperation. Retrieved August 9, 2016, from Berkman Klein Center for Internet and Society: https://cyber.law.harvard.edu/research/cooperation
Hern, A. (2015, June 18). Yes, androids do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Retrieved from 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15/jun/18/google-image-recognition-neural-network-androids- dream-electric-sheep
Husband, J. (2015). What is Wirearchy? In W. Commons, Wirearchy.
Investopedia. (2016). Case Study: The Collapse of Lehman Brothers. Retrieved Aigust 9, 2016, from Investopedia: http://www.investopedia.com/articles/economics/09/lehman-brothers-collapse.asp
Jarrett, C. (2015, May 1). All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Learning Styles Myth, in Two Minutes. Retrieved from Wired: http://www.wired.com/2015/01/need-know-learning-styles-myth-two-minutes/
Jocz, K., & Quelch, J. (2012, February 20). Why Globalism Has Made Local More Important. Retrieved from Advertising Age: http://adage.com/article/guest-columnists/globalism-made-local-important/232798/
Kay, J. (2001). Learner Control. User Modeling and User-Adapted Interaction, 11, 111-127.
Koller, T. (1994, August). What is value-based management? Retrieved from McKinsey Quarterly: http://www.mckinsey.com/business-functions/strategy-and-corporate-finance/our-insights/what-is-value- based-management
K?rting, T. S. (2014, February 18). How kNN algorithm works. Retrieved from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qYde-LULfs
LaFrance, A. (2015, October). Raiders of the Lost Web. Retrieved from The Atlantic: http://www.theatlantic.com/technology/archive/2015/10/raiders-of-the-lost-web/409210/
Laucius, J. (2016, March 2). Complicated system gains clarity under Ontarios ‘free tuition plan. Retrieved from Ottawa Citizen: http://ottawacitizen.com/news/local-news/complicated-system-gains-clarity-under-ontarios-free-tuition-plan
Loveless, T. (2013, July 3). Charter School Study: Much Ado About Tiny Differences. Retrieved from Brookings: https://www.brookings.edu/research/charter-school-study-much-ado-about-tiny-differences/
MacIvor, A. (2016, Feberuary 12). NSCC instructor frustrated with ‘entitled students. Retrieved from CBC News: http://www.cbc.ca/news/canada/nova-scotia/nova-scotia-students-entitled-deadlines- 1.3445447
Marczewski, A. (2013, March 11).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amification and Serious Games? Retrieved from GamaSutra: http://www.gamasutra.com/blogs/AndrzejMarczewski/20130311/188218/Whats_ the_difference_between_Gamification_and_Serious_Games.php
Martin, R. C. (2002).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Pearson.
Meyer, L. (2014, April 24). 5 Reasons Schools Still Need Desktop Computers. Retrieved from T|H|E Journal: https://thejournal.com/articles/2014/04/24/5-reasons-schools-still-need-desktop-computers.aspx
Miller, T. (2014, October 14). The effect of inflation on loyalty schemes. Retrieved from economic-truth: http://www.economic-truth.co.uk/?p=512
Mohler, A. (2016). Why Are Conservative Churches Growing? Retrieved from Christian Headlines: http://www.christianheadlines.com/columnists/al-mohler/why-are-conservative-churches-growing-1331027.html
Nelson, J. (2004). The Public Role of Private Enterprise. Harvard University, 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Newell, A. (1984). Rule-Based Expert Systems: The MYCIN Experiments of the Stanford Heuristic Programming Project.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 Inc.
Perruci, G. (2014, March 21). Taylorism: Scientific Management. Retrieved from New York Times: In Education: http://nytimesineducation.com/interview/douglas-merrill-of-zestfinance-steer-clear-of- what-you-cant-measure/
Persson, J. (2015, September 22). CMD Publishes List of Closed Charter Schools (with Interactive Map). Retrieved from PR Watch: http://www.prwatch.org/news/2015/09/12936/cmd-publishes-full-list-2500- closed-charter-schools
Project on Student Debt. (2015). Student Debt andf the Class of 2014. The Institute for College & Success.
Pusser, B., & Doane, D. J. (2001, September-Octiber). Public Purpose and Private Enterprise: The Contemporary Organization of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Change, 33(5), 18-22.
Reddit. (2015, March 10). Reddit. Retrieved from Pilots that use tablets while flying, what is your brand and why?: https://www.reddit.com/r/flying/comments/2ylz8j/pilots_that_use_tablets_while_flying_what_ is_your/
Riedl, M. O., & Young, R. M. (2006). From Linear Story Generation to Branching Story Graphs. 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 26(3).
Sayad, S. (2016). K Nearest Neighbors - Classification. Retrieved from An Introduction to Data Mining: http://www.saedsayad.com/k_nearest_neighbors.htm
Schultz, D. (2013, January 17). It‘s Legal For Some Insurers To Discriminate Based On Genes. Retrieved from NPR: http://www.npr.org/sections/health-shots/2013/01/17/169634045/some-types-of-insurance-can-discriminate-based-on-genes
Serafin, A. (2014, May 27). A tennis racquet that isnt just strung, but wired. Retrieved from Fortune: http://fortune.com/2014/05/27/a-tennis-racquet-that-isnt-just-strung-but-wired/
Seurkamp, M. P. (2007, October). Changing Student Demographics. Retrieved from University Business: http://www.universitybusiness.com/article/changing-student-demographics
Shah, D. (2016, April). By The Numbers: MOOCS in 2015. Retrieved from Class Central: https://www.class-central.com/report/moocs- 2015-stats/
Taves, M., & Tibken, S. (2015, September 9). C|Net. Retrieved from Apple: More than 10,000 apps for Apple Watch: http://www.cnet.com/news/apple-more-than-10000-apps-for-apple-watch/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6a). Competency-Based Learning or Personalized Learning. Retrieved August 9, 2016, from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http://www.ed.gov/oii-news/competency-based- learning-or-personalized-learning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6b). No Child Left Behind. Retrieved August 9, 2016, from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http://www2.ed.gov/nclb/landing.jhtml
U.S.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2016). Veterans Benefits Administration ?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trieved from U.S.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http://www.benefits.va.gov/gibill/
UNESCO. (2002). What are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s)? Retrieved August 9, 2016, from UNESCO: http://www.unesco.org/new/en/communication-and-information/access-to-knowledge/open-educational-resources/what-are-open-educational-resources-oers/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2016). Education (Flexible) MA. Retrieved August 9, 2016, from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http://www.nottingham.ac.uk/pgstudy/courses/education/education-%28flexible%29- ma.aspx
Watters, A. (2012, April 30). The Quantified Self and Learning Analytics. Retrieved from Hack Education: http://hackeducation.com/2012/04/30/the-quantified-self-and-learning-analytics
Weigel, M. (2011, August 25). No Child Left Behind and education outcomes: Research roundup. Retrieved from Journalists Resource: http://journalistsresource.org/studies/society/education/nclb-no-child- left-behind-research
Wharton. (2016). MBA for Executives. Retrieved August 9, 2016, from Wharton: https://executivemba.wharton.upenn.edu/
Wheeler, S. (2010, October 20). I store my knowledge with my friends. Retrieved from Learning with ‘es: http://www.steve-wheeler.co.uk/2010/10/i-store-my-knowledge-with-my-friends.htm
Winkeljohann, N. (2015). Demographic and social change. PricewaterhouseCoo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