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紅
[摘要]為解決文言文重點字詞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問題,將漢字學知識運用到教學中,在擴大學生知識面的同時,還能使文言文教學更有趣,更有效。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重點字詞;漢字字理;原則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7)04001701
提起文言文學習,很多學生就會想起大量的字詞及文章的背誦,這就好似一個碩大的攔路虎,讓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大減,望之卻步。而對于教師,文言文教學也是一件痛苦之事,費盡心力,卻事倍功半,往往不能收到預(yù)想的效果。如何讓文言文的教變得輕松起來,讓學生的學有意思起來,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課題。面對我們無法逾越的重點字詞的講解環(huán)節(jié),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呢?兩個考試題給了筆者啟發(fā):漢字字理并不是小學語文課堂的專利,它同樣可以為中學的文言文教學服務(wù)。為什么這么說呢?先看看下面的兩個題目。一個是七年級的考試題目:“‘習的甲骨文字形是‘之形,上‘羽下‘日,意思就是():A. 在太陽上飛翔;B. 一次次起飛?!绷硪粋€是八年級的考試題目:“下面這幅圖片中的字是甲骨文的寫法,其字形與句中加點字的字義相符的一項是(): A.如鳴佩環(huán);B.沙鷗翔集;C.錦鱗游泳;D.玉出于昆山?!边@兩個題目的答案都是B,考的都是該字的本義。漢字的本義在哪里呢?眾所周知,漢字是因義而構(gòu)形,它的本義就在其最初的構(gòu)形里。對于像“習”和“集”這樣的字,古今之義不同,而古義又是??疾榈闹攸c,溯其字源是最好的方法。溯字源,就是引入漢字的字理,目的是使學生了解漢字建立之初的含義,從而更好地理解其在文中的意思。字理的引入當然不適合所有的重點字詞,它的引入需要遵循如下原則。
首先,要取舍有度。每一個漢字都有它的構(gòu)字理據(jù),但并不是文言文中出現(xiàn)的所有字都需要去講解它的字理。有些字的字理難度較大,并且與現(xiàn)在的意義沒什么聯(lián)系,像這樣的字,就不必引入字理。筆者認為以下幾類字可以引入字理:
第一類是古今異義的字,并且文中所用為其本義的字。比如 “習”字,其甲骨文字形是,是一個會意字,上面是兩根羽毛,代表鳥的翅膀;下面是個太陽,表示百鳥在日光下練習飛翔。后來隨著字形的演變,下面的“日”訛變?yōu)椤鞍住保鹈P畫平直演變?yōu)閮蓚€“習”,寫作“”。漢字簡化后,只取了半個“羽”字,即為今天的“習”字。所以,“習”的本義是小鳥多次地試飛。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中的“習”取其本義,是指學習就像小鳥要一次次練習起飛一樣,要反復地經(jīng)常地練習,也即多實踐,而不是在太陽下飛翔。又如《岳陽樓記》中“沙鷗翔集”的“集”字,它怎么就是“鳥棲息在樹上”的意思呢?當我們呈現(xiàn)出它的甲骨文字形時,學生就會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是“集”的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一只“鳥”,下面是“木”,合起來表示鳥棲息在樹上?,F(xiàn)在的“集”是由金文字形 “”演變而來。在教學中,當我們出示了“習”和“集”的甲骨文字形后進行簡單講解,學生即可非常形象地理解其本義,并且通過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也可令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
第二類是一些一詞多義的字。其本義是其中一個義項,其他的??己x可通過本義進行理解,這樣的字同樣可以借用字理來幫助學生理解,形成聯(lián)系,系統(tǒng)記憶。比如“臨”字,在八年級的文言文中多次出現(xiàn),具有多重含義,而這些含義都可借助最初的含義來理解。“”是“臨”的金文字形,右邊是人,左上角是“臣”(人的眼睛的象形),左下角是許多器物,合起來是人俯視器物的樣子。本義是從高處往低處察看,所以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的“臨”就是高踞亭上俯視的意思,而不是“靠近”。由高處與低處的位置關(guān)系,引申為“面對”,如“把酒臨風”“執(zhí)策而臨之”中的“臨”均為面對之意。再從高處與低處之間位置的移動,引申出“到”和“至”之意,比如“臨溪而漁”中的“臨”是“來到”的意思,而“臨崩計臣以大事”中的“臨”則有“靠近、臨近、逼近”之意。這些不同的含義都從本義而來,而其本義無法從今天“臨”的楷書字形中想象,卻蘊藏在其最初的金文字形當中。
其次,要圖畫化、直觀化。比如在學習“既”字時,可以出示一幅形象的圖畫和其甲骨文與楷書:
在圖字對照中,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原來“既”字的左邊是那食器,右邊就是一個跪坐在食器旁的人,他把頭轉(zhuǎn)過去表示已經(jīng)“吃飽”。后引申為“完”“盡”“已經(jīng)”等意。
再次,要講解適度。當需要引入某個字的字理時,應(yīng)根據(jù)需要適度講解,不要過分地追求講完整、講透徹:從古至今的字形演變,最初的構(gòu)字理據(jù),甚至與現(xiàn)在楷書筆畫的一一比對……切不要使其復雜化。我們引用字理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形象更有效地掌握需要記憶的內(nèi)容,是教與學的輔助手段,而不是學術(shù)研究,故此一定要適度。
潛心研究漢字,了解漢字的字理,并且有意識地運用于教學中,讓文言文字詞教學多一種方法,讓學生的學更有效,也更有意思。
(責任編輯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