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雅蓮
據(j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發(fā)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辈⒂涊d驚蟄三候:初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
驚蟄時節(jié),天氣轉(zhuǎn)暖,萬物復蘇,但由于冷暖空氣頻繁交替,氣溫變化較大,北方地區(qū)依舊是干燥多風。在日常起居方面應注意保暖,外出時根據(jù)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物,不可穿著過少。生活在北方地區(qū)的人們同時應注意防風,做好頸、肩、腰、膝關(guān)節(jié)的保暖。此時是各種流行性疾病的多發(fā)期,平時要注意防范,做好個人衛(wèi)生,盡量少去公共場所,室內(nèi)要多通風。
這個時期的體育鍛煉可以戶外運動為主,但不宜過于激烈,以慢跑、散步、放風箏、打太極拳等項目為宜。
驚蟄時期,人的肝氣漸旺,容易動怒,此時應特別注意疏解情緒,發(fā)現(xiàn)自己“火氣”大的時候要善于找到適當?shù)姆椒òl(fā)泄。
驚蟄時期,各種細菌、病毒變得活躍起來,流行性疾病開始增多,如流感、流腦、肝炎、帶狀皰疹等。此時也是高血壓、中風等疾病容易復發(fā)的時期,患有這些疾病的人平時要多注意自我調(diào)節(jié)。
這段時期,人體肝氣已旺,脾易受傷,平時應多吃具有補益脾胃作用的食物,如大棗、山藥、大米、小米、糯米、大麥、紅薯、南瓜等。生活在北方地區(qū)的人們同時應適當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梨、蜂蜜、銀耳、百合、甘蔗等。
下面為大家介紹兩款適合驚蟄時節(jié)的食譜。
1.山藥苡仁參棗粥
原料:懷山藥50克,黨參30克,甘草15克,薏苡仁50克,粳米100克,大棗10枚。
做法:將懷山藥、黨參、甘草裝入紗布袋中,扎緊口,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煎煮取汁,放入淘洗干凈的粳米、薏苡仁、大棗,再加適量清水,大火燒沸后,改小火煮至粥稠即可。
用法:早晚食用,連食10~15天。
功效:這款粥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yǎng)血的功效,適用于心煩、消渴、氣血不足、形體消瘦、神疲乏力等癥。
2.益脾餅
原料:白術(shù)30克,干姜6克,紅棗250克,雞內(nèi)金15克,面粉500克。
做法:將白術(shù)和干姜裝入紗布袋中;紅棗洗凈,與藥袋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燒沸后,改小火煮1小時左右,棄去藥袋,將棗搗爛成泥狀,揀去棗核;將雞內(nèi)金粉碎過篩,與面粉、棗肉泥和勻,加水和成面團,分成若干個劑子,搟成薄餅,烙熟即可。
用法:每次空腹食餅50~100克,每日2次。
功效:這款藥膳具有健脾益氣、消食開胃的功效。
2017年3月20日
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夏冬不言分者,蓋天地閑二氣而已。方氏曰:陽生于子,終于午,至卯而中分,故春為陽中,而仲月之節(jié)為春分。正陰陽適中,故晝夜無長短云。春分三候:初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fā)聲;三候,始電。
春分是春季的中分點,此時,氣候變得溫暖起來,春分時期,南方地區(qū)雨量有所增多,北方地區(qū)則相對較少,氣溫變化比較大,所以平時應注意隨天氣變化增減衣物,不可過寒或過熱,外出勞作或春游時,應隨身帶件外套以防天氣變化。可以選擇晴好天氣多到戶外散步,多曬太陽。
春分時期人容易出現(xiàn)失眠、煩躁、易怒、情緒不佳等情況,平時要注意做好自我調(diào)節(jié),避免情緒波動,可以多出去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以排遣不良情緒。
此時是過敏性疾病、精神類疾病的高發(fā)期,平時要注意控制好情緒,有過敏性疾病的人要注意避開過敏源。南方地區(qū)此時比較潮濕,易發(fā)關(guān)節(jié)炎,平時應注意保暖祛濕。
春分時期的飲食,南方地區(qū)的人們可以選擇具有健脾祛濕作用的食物,如紅小豆、薏苡仁、扁豆、山藥、茯苓等;生活在北方干燥地區(qū)的人們可以繼續(xù)食用一些具有滋陰潤燥作用的食物。
下面為大家介紹兩款適合春分時節(jié)的食譜。
1.白術(shù)扁豆粥
原料:白扁豆20克,白術(shù)15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白扁豆與白術(shù)裝入紗布袋中,扎緊口,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燒沸后,改小火煮30分鐘,棄去藥袋,放入淘洗干凈的粳米,大火燒沸后,改小火煮至粥稠時,放入白糖攪勻即可。
功效:這款粥具有補脾祛濕的功效,適用于脾虛濕盛所致的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白帶過多等癥。
2.黃芪燒鯉魚
原料:鯉魚1條(約750克),黃芪10克,黨參6克,蔥、姜、蒜、植物油、豬油、醬油、鹽、料酒、白糖、花椒、淀粉、香油各適量。
做法:將鯉魚去魚鱗、鰓及內(nèi)臟,洗凈,魚身兩面打上十字花刀;蔥、姜、蒜洗凈,切片。鍋置火上,倒入植物油,燒至六成熱時放入鯉魚,炸至金黃色時撈出,瀝去油。另起鍋,放入少許豬油,燒至六成熱時加入白糖,小火炒成糖色變紅色時放入鯉魚,并放入黃芪、黨參、蔥、姜、蒜、花椒、醬油、鹽、料酒及適量清水,大火燒沸后,改小火燉至魚熟、湯濃,將魚撈出放入盤中,將湯汁用淀粉勾芡,淋上香油,澆在魚上即可。
功效:這道菜具有益氣健脾的功效,適用于脾氣虛所致的食少、腹脹、大便稀薄、疲倦、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淡白、肢體困重、浮腫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