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張居正改革芻議

2017-03-12 04:28:20陳仁驥
隴東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關(guān)鍵詞:張居正改革

殷 琦,陳仁驥

(隴東學院歷史與地理學院,甘肅慶陽745000)

張居正改革芻議

殷 琦,陳仁驥

(隴東學院歷史與地理學院,甘肅慶陽745000)

面對明中葉以來危機四伏的社會狀況,張居正在萬歷年間進行了改革,并締造了歷史上的“萬歷中興”,一度使垂危的明王朝呈現(xiàn)出中興的氣象,然而隨著張居正的去世卻人亡政息。對張居正改革的探析,有助于認清張居正改革對當時吏治、財稅、國防、驛站等方面起到的積極作用,以及壓制言論和教育改革方面的一些措施對晚明歷史產(chǎn)生的消極影響。通過對張居正改革成功經(jīng)驗與失敗原因的探究,以史為鑒,以期為當下我國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歷史經(jīng)驗和啟示。

明代;張居正改革;芻議;歷史啟示

張居正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在萬歷元年至十年擔任內(nèi)閣首輔期間,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對晚明政治、經(jīng)濟、軍事、思想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等方面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對張居正改革的研究歷來是明史研究的熱點,研究成果非常豐碩。截至目前,學界對張居正改革持肯定態(tài)度的是主流,但也有學者對其改革存在質(zhì)疑,認為張居正改革沒有提出新的改革方案,他只能算是政治家,不能稱之為改革家,于是有學者提出了“隆萬改革”[1],還有學者在嘉靖革新的大背景下提出了“嘉隆萬改革”[2]。無論我們站在哪個角度、哪個立場對張居正改革進行評價,都不能否認張居正輔佐明神宗實行的萬歷新政在明代歷史上起過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明王朝的危機;但同時,也要看到其壓制言官以及教育改革方面的一些措施,對晚明歷史產(chǎn)生了消極影響,也成為明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一、改革的背景

當明代歷史進入萬歷初期,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軍事和社會生活等方面都發(fā)生著諸多變化。

一方面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日趨衰落,商品經(jīng)濟進一步發(fā)展,雇傭勞動廣泛使用,在南方一些地區(qū)的紡織業(yè)部門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同時,王陽明構(gòu)建的心學已對程朱理學發(fā)起了挑戰(zhàn),在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反傳統(tǒng)的新潮流。

另一方面,明王朝政治腐敗,皇帝、藩王、勛戚、官僚、地主等加緊掠奪和兼并土地,農(nóng)民越來越多地喪失土地,土地問題成為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

統(tǒng)治階層也面臨日益嚴重的統(tǒng)治危機。嘉靖帝由統(tǒng)治前期的銳意進取轉(zhuǎn)向中后期的消極荒殆,長期不理朝政,導致大臣間互相傾軋,尤其為得到內(nèi)閣首輔位置而爭奪不斷;隆慶帝即位后雖然一度實行除舊布新的政策,使情況有所改變,但他縱情聲色,實際上仍未能使朝政有進一步的好轉(zhuǎn),史載“帝未能振肅乾綱,矯除積習,蓋亦寬恕有余,而剛明不足者歟!”[3]。隨著中央專制集權(quán)的不斷發(fā)展,封建官僚政治制度趨于成熟,吏治更加腐敗,嘉靖以來,當國者或“政以賄成”,或務(wù)一切姑息之政,吏不恤民,驅(qū)而為盜[4]。

明王朝已在北方與蒙古作戰(zhàn)多年,同時,又要在東南沿海抵抗倭寇的侵擾,加上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使得軍費支出日漸浩大;另外,明太祖在建國初實行分封制,到明中葉各地分封的宗藩的人口已成規(guī)模,宗室祿米讓國家不堪重負。隆慶二年(1568年)到隆慶三年(1569年),國家的預(yù)算是收入250萬兩白銀,而支出超過了400萬兩白銀[5],財政赤字非常嚴重。到萬歷初期,國家的財政已經(jīng)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軍事方面的危機表現(xiàn)為武備廢弛。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韃靼部俺答汗率兵繞過大同,直下通州,進逼北京,大肆劫掠,制造了庚戌之變,使明王朝都城成為抵御侵略的第一線,情況萬分緊急。

面對這種危機四伏的狀況,社會上要求改革的呼聲日益強烈,一些有遠見、有膽識的政治家也力圖通過對國家自身機制某些環(huán)節(jié)的調(diào)整來改變這種局面,張居正便是他們之中杰出的代表。萬歷初年,張居正經(jīng)過激烈的權(quán)力斗爭,坐上了內(nèi)閣首輔的寶座,由于萬歷帝年幼,他實際上執(zhí)掌了朝中的大權(quán)。

二、改革的主要措施

張居正當政后,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進行了吏治改革。他認為吏治是國家的根本,吏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國家機器能否正常運轉(zhuǎn),并針對當時吏治的混亂局面,他制定了考成法,提出了“尊主權(quán),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6]的方針??汲煞ㄍㄟ^內(nèi)閣控制六科,六科監(jiān)察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督察地方官,定期逐層考核各級官員的政績,確保了政令自上而下暢通無阻,使國家各級機構(gòu)行政效率大為提高,實現(xiàn)了政令“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6]5645。同時,考成法實施以后,也進一步加強了內(nèi)閣的權(quán)力,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機構(gòu)都由內(nèi)閣控制,使內(nèi)閣成為推動改革的中樞,這為張居正的其他改革鋪平了道路。

張居正改革的重點是在財稅方面,主要內(nèi)容是清丈土地與推廣一條鞭法。萬歷年間土地兼并狀況已經(jīng)日漸嚴重,并且“豪民有田不賦,貧民曲輸為累。民窮逃亡,故額頓減”[7],這嚴重影響國家賦稅征收,使國家的財政狀況不斷惡化。為了解決土地兼并和賦役不均帶來的嚴重問題,張居正下令在全國清丈田地,通過清丈土地,清查出了一部分被官僚貴族、豪強地主隱瞞的土地,也使農(nóng)民不必再賠納虛糧,史載“于是豪猾不得欺隱,里甲免賠累,而小民無虛糧”[8],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賦稅不均的狀況,也使國家的賦稅收入得到了增加,為一條鞭法的全面推行奠定了基礎(chǔ)。

一條鞭法是一種把田賦和力役合并在一起征收的方法,實際上嘉靖時期已經(jīng)在部分地區(qū)施行,其主要內(nèi)容是把田賦和名目繁多的力役,總編為一條征收,化繁為簡;田賦和力役都折銀征收,力役由官府雇人應(yīng)役;把一部分力役攤?cè)胩镔x征收;田賦和力役的征收解運,由當?shù)氐睦锛邹k理改為由地方政府直接辦理。一條鞭法的實施有重要的意義:一是減輕了無地或少地的農(nóng)民、商人和手工業(yè)者的負擔;二是使農(nóng)民減輕了對封建國家的人身依附關(guān)系,促進了城鎮(zhèn)手工業(yè)雇傭勞動;三是田賦和力役征銀,有利于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guān)系萌芽的產(chǎn)生。張居正的財稅改革取得了突出成就,在短短的數(shù)年間,使國家財政狀況大為好轉(zhuǎn),萬歷十年時北京糧倉的存量足夠應(yīng)付今后九年的支出,用于國家應(yīng)急儲備的太倉存款增加到600多萬兩白銀,太仆寺的倉庫里存有400萬兩白銀[9]。

張居正還整飭邊防并改善了蒙漢民族之間的關(guān)系。為了鞏固邊防,他調(diào)抗倭名將戚繼光北上整頓薊門防務(wù),任用名將李成梁鎮(zhèn)守遼東,因受張居正的賞識,他們都得以施展才華,屢立戰(zhàn)功,邊境無事。張居正還在前任內(nèi)閣首輔高拱改善漢與蒙古韃靼關(guān)系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采取和平政策,進一步發(fā)展了與蒙古韃靼首領(lǐng)的友好民族關(guān)系,雙方之間進行茶馬互市貿(mào)易,使得北方的邊界更加鞏固,有利于北方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

張居正還對沉疴已久的驛遞制度進行了改革。明初朱元璋制定的《給驛條例》對官員使用驛站有嚴格規(guī)定,但到萬歷時期,《給驛條例》實際上已經(jīng)名存實亡,很多官員公私不分,濫用驛站、驛力并制造各種借口,對驛夫進行敲詐勒索;不少官員串通商人,使用驛站的人力、物力幫助商人逃稅,自己則從中收受賄賂得到好處;長期持有本應(yīng)使用完后立即交還發(fā)放機構(gòu)的勘合(官員使用驛站的印信),官員使用之后也不再歸還,甚至用此牟利。顯然,驛站已經(jīng)成為官員集團腐敗的溫床。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張居正制定了新的《給驛條例》,對驛遞制度進行改革。改革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嚴格規(guī)定除了公差和軍務(wù)外,官員不得使用驛站、驛力;限制公務(wù)人員對驛站資源的使用,不得超標;大力削減驛站的供應(yīng),對于過往官員只提供生活必需品;合并驛站,減少驛站數(shù)量;制定嚴格的勘合使用制度,使勘合的發(fā)放和回繳都有了嚴格的標準。新的《給驛條例》實施后,一時取得了顯著效果,驛站普遍存在的腐敗得到一定遏制,政府支出大為縮減,也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百姓負擔。據(jù)《明會典》記載統(tǒng)計,各處驛站原需站銀三百一十三萬一百七十二兩,裁革消減后征銀二百一十八萬七千八百三十二兩,征減九十四萬兩千三百四十兩,各路驛站的精簡總額達到三分之一左右[10]。

張居正改革前后持續(xù)了十年,在吏治、財稅、國防、驛站等方面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史料記載,“張居正及攬大政,登首輔,慨然有任天下之志。……成君德,抑近幸,嚴考成,核名實,清郵傳,核地畝,一時治績炳然”[7]958。但同時,張居正壓制言論以及教育改革方面的一些措施,如禁講學、毀書院等催發(fā)了晚明黨爭,對晚明歷史也產(chǎn)生了不可低估的消極影響。

明代的黨爭在萬歷之前就存在,但那時的黨爭與萬歷之后的情況有所不同,如“大禮儀”,以楊廷和為首的多數(shù)派和支持嘉靖皇帝的少數(shù)派爭論的焦點在禮儀上,禮儀之外的問題就又各自的標準,很少黨同。萬歷以后的情況就不一樣,朝臣不僅是以事論彼此,而且主要以彼此論事,許多事情都基本體現(xiàn)了本派別判斷事物的標準[11]。這種情況的形成與張居正壓制言論有極大的關(guān)系。張居正任內(nèi)閣首輔時獨攬大權(quán),獨斷專行,不愿聽取不同意見,極力壓制言官,引起了言官集團的不滿和抵觸,導致了政府與言官之間水火不容局面的出現(xiàn)。隨著張居正去世和“倒張”運動的開展,再加上明神宗清算張居正的需要,受張居正迫害的言官和反張居正的朝臣紛紛復(fù)官,于是他們被壓抑已久的情緒爆發(fā)了出來。他們由議論朝政、品評執(zhí)政之人,發(fā)展為不同的政治派別或政治利益集團之爭,并出現(xiàn)了東林黨、浙黨、楚黨、宣黨、齊黨和昆黨等黨派,黨派之爭逐漸成為了一種風氣,“黨論之興遂自此始”[12]。

明中后期,王陽明的心學思想已蔚然成風,在書院講學成為風尚。心學偏重個性解放和思想的自由發(fā)展,批評朝政成為家常便飯,在其影響下,程朱理學的正統(tǒng)地位受到了挑戰(zhàn);而且這時的心學,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異化,與王陽明的講學宗旨已大相徑庭,出現(xiàn)了脫離實際、逃避現(xiàn)實的不良風氣。同時,許多在朝官員也致力于心學的學習和研究,私人講學之風在政界很流行,甚至有人利用權(quán)勢,聚徒講學,結(jié)黨營私,這使人們的思想和價值觀得不到統(tǒng)一,對穩(wěn)定社會秩序和推行改革都產(chǎn)生了不利的影響。為了排除改革道路上的思想障礙,張居正提倡經(jīng)世實學,反對空談,禁止講學與另立學派門戶,為了殺一儆百,借他人之手殺害了當時著名的心學傳播者何心隱,64座書院被視作典型代表加以整頓,全部被收歸國有成為官辦書院[13]。

張居正禁止講學、整頓書院的初衷是為了加強對意識形態(tài)的控制,凝聚共識,統(tǒng)一改革思想,有可取之處,但他在晚明思想文化發(fā)展方興未艾之際,僅僅依靠行政手段強行壓制,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做法。因此,他禁止講學,整頓書院雖然能在短時間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張居正去世后,民間書院與講學不但再度興起,并且發(fā)展的勢頭比以前更加猛烈,書院開始議論朝政,尤其是東林書院與朝廷之間的爭論逐漸發(fā)展為東林黨與其他政治派別之間的爭論,這種爭論逐漸演變?yōu)辄h爭,黨爭最終實際動搖了明王朝的統(tǒng)治基礎(chǔ)。黨爭的內(nèi)容很少涉及政務(wù),對于晚明的危機于事無補,相反還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官員們處理政務(wù)的精力,消耗了大量的政治資源,破壞了正常的統(tǒng)治秩序,使晚明政局更加混亂,加快了明王朝滅亡的步伐。

三、改革失敗的原因

張居正的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挽狂瀾于既倒,為垂危的明王朝贏得了生存轉(zhuǎn)機;張居正生前聲名顯赫,獨攬大權(quán),然而其病逝后不久,明神宗就對其進行了徹底清算,廢除了改革,最后落了個人亡政息的結(jié)果。對于張居正改革失敗的原因,本文認為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

(一)改革失去了皇帝及太后的支持

張居正擔任神宗皇帝的內(nèi)閣首輔,同時還是后者的授業(yè)講師。神宗年幼時,對張居正畢恭畢敬、言聽計從,可是隨著神宗日益長大,尤其是年滿十八歲后,已經(jīng)具備獨立處理朝政的條件,并且想自己親政,但張居正眷戀權(quán)力,在李太后的支持下,仍然緊緊抓住權(quán)力,不愿把朝政大權(quán)交于神宗,這就使神宗對張居正產(chǎn)生了怨恨。

張居正去世后,神宗真正掌握了權(quán)力,為了恢復(fù)君主的權(quán)威,發(fā)泄由于長時間的壓制與約束而壓抑在心中的對張居正的不滿;同時,為了取得張居正反對派的支持,而對張居正進行了清算,并廢除了張居正的改革。實際上,成人后的萬歷皇帝與張居正之間的矛盾,就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君權(quán)與相權(quán)之間的矛盾,這是一對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

原來一直堅定支持張居正的李太后對神宗清算張居正的行為沉默不語甚至縱容,一個原因是張居正去世時神宗已長大成人,坐穩(wěn)了皇帝的寶座,只要神宗的行為有利于加強他的統(tǒng)治就行,至于廢除改革后國家的命運以及曾經(jīng)為王朝立下大功的臣子的命運,自然就不放在心上了;還有一個原因是張居正改革中的某些措施,尤其是緊縮皇室開支的舉措,對李太后及其家族追求奢侈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束縛,清算張居正及其改革有其維護自身及家族利益的深層原因。

(二)沒有推動和支持改革的社會基礎(chǔ)

張居正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固然是著眼于明王朝的長治久安,但其改革措施不可避免地損害了官僚貴族、地主豪紳的現(xiàn)實利益。

考成法和整頓驛遞的實施,損害了官僚階層的利益,引起了官僚階層的不滿。清丈土地、“一條鞭法”,觸犯了官僚貴族、豪強地主階層的既得利益,當然得不到他們的支持。“奪情”事件之后,官僚隊伍中的一些開明人士也放棄了對張居正的支持;禁講學、毀書院的行為,矯枉過正,引起了信仰心學的士大夫和讀書人對他的一致反對。

政府在清丈土地時,對清丈出的地主的逃稅田地,只要繳納賦稅,便承認其使用權(quán)合法,并沒有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給無地的農(nóng)民,土地兼并的問題仍未得到解決,這樣也就很難得到農(nóng)民階層的支持。一條鞭法的實行,雖然減輕了商人和手工業(yè)者的負擔,但由于商人和手工業(yè)者力量的弱小,并未能形成一股新興的政治力量來支持改革。改革在國家層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對于社會各階層從利益獲得方面來說從改革中得到的好處卻不多,因而改革的真正支持者很少,相反,既得利益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利用他們在經(jīng)濟上、政治上的權(quán)力,對改革進行阻撓和破壞。

(三)張居正本人的問題

張居正作為一個凡人其自身的一些弱點,與其身后的悲劇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他獨攬大權(quán),獨斷專行,不愿聽取不同意見,對政敵和在“奪情”等問題上提出異議的官員打擊壓制;在內(nèi)閣中,一切由自己說了算,即使他父親死后回原籍葬父以及重病家居期間,其他大學士也只能處理內(nèi)閣中的日常事務(wù),大事仍得送他裁決。

他喜歡逢迎,在生活上也是窮奢極欲?;厍G州老家葬父時,除了兵部派兵警衛(wèi)之外,還從薊門前線調(diào)來許多精兵護衛(wèi)。坐的是由三十二個轎夫抬的特制的極盡奢華的轎子。他在朝廷之中一向倡導節(jié)儉,一再以“方令天下,民窮財盡,國用屢空”[14]為理由要求萬歷皇帝及李太后節(jié)儉宮中開支,而自己卻不能以身作則,如此追求奢華排場。更讓人震驚的是,他晚年患病臥床之后,舉國為之齋醮祈禱。這也成為其死后遭萬歷清算的重要原因。

他喜歡被人吹捧,“始譽以伊、周,漸進以五臣,且諛之舜、禹,居正亦恬然居之”[7]958,因此,他多重用阿諛奉承、溜須拍馬之人。

他還敗壞科舉制度。他幫助自己的兒子在科舉中作弊。最明顯的一次,是在萬歷五年(1577年),由神宗親自出面,在廷試中用了調(diào)包計,將他的次子張嗣修從二甲第二名拔為一甲第二名(榜眼)。這不但嚴重影響了張居正的聲望,而且其他大臣之子也紛紛效尤,競相獵取功名,這在士大夫中起了很壞的影響,是一種比貪腐更為嚴重的腐敗,對明代政治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

(四)張居正用人的失誤

張居正生前在用人上,確也曾做到了唯才是用,放手使用了戚繼光、李成梁等人,甚至不拘一格起用基層人才。

但與此同時,他在用人方面的另一個原則是以是否有利于他權(quán)力集中為標準,因此,他多重用曲意奉承、溜須拍馬之人,這樣造成的結(jié)果,使他很難建起一個真心實意推行改革的領(lǐng)導班子,更難物色出一位擔當重任的繼承者,隨著他的去世,改革也就難以為繼了。例如,他一手提拔的張四維雖然很有才能,但品行不端,阿諛奉承,極盡逢迎拍馬之能事,被他引薦入閣。但等到張四維繼任首輔,“既得政,知中外積苦居正,欲大收人心”[15],便利用當時反張居正的情緒來收攬人心,迎合神宗的意思,討好取寵,成為反對改革的主將。張四維之后繼任首輔的申時行也是張居正的助手,但他在內(nèi)心也不真正贊成改革,等到他繼任首輔后,“欲收人心,罷居正時所行考成法;一切為簡易,亦數(shù)有獻納”[16],廢除了張居正主政時期的考成法和其他一些新政。如果沒有這樣的兩面派竊居要職,推波助瀾,新政尚可延續(xù)時日。

四、結(jié)語

張居正改革最終失敗了,但是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挽救了統(tǒng)治危機,減緩了明王朝急劇走向衰亡的趨勢,為后期的發(fā)展打下了基礎(chǔ)。張居正改革人亡政息的結(jié)局,給后人留下的經(jīng)驗教訓和啟示是深刻的。

一是改革要緊緊抓住社會主要矛盾。張居正能在短短的十年時間取得巨大成就,正是因為他抓住了明中后期社會的主要矛盾。明中后期社會的主要矛盾表現(xiàn)在官吏貪腐、土地兼并嚴重、財稅制度不合理、國防空虛等方面。因此,改革針對以上問題分別給出了“考成法”、清丈土地、“一條編法”、整飭邊防等具體的解決措施,這些措施有的放矢,使衰敗的國家能在較短時間里重新回到上升軌道。

二是改革要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社會是時時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的,因此,改革要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要根據(jù)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社會狀況,因人、因地、因時制宜,制定出符合社會發(fā)展變化的施政方略。張居正改革能取得顯著的成效,與他創(chuàng)新精神有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張居正改革時,面對的是一個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不同于以往的社會狀況,他根據(jù)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社會現(xiàn)實,制定出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施政方略,從而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三是改革要善于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改革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涉及面廣,面臨的情況復(fù)雜,因此,要善于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特別是要聽不同意見,以便及時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張居正改革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自視甚高,獨斷專行,壓制言論,不愿聽取不同意見建議,結(jié)果造成在改革過程中不能吸納別人的好意見、好建議,不能及時掃除不利于改革的消極因素和障礙,同時還擴大了反對者的隊伍,使改革的難度和復(fù)雜性增大。

中國進行的改革已經(jīng)取得了顯著成就,但與此同時也要看到改革的艱巨性和復(fù)雜性。目前中國正處在社會的轉(zhuǎn)型時期,改革也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改革的難度和阻力增大。通過對張居正改革成功經(jīng)驗和失敗原因的探究,以史為鑒,以期為當下中國進行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歷史經(jīng)驗與啟示。

[1]韋慶遠.張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

[2]田澍.嘉靖革新視野下的張居正[J].學術(shù)月刊,2012(6):153.

[3]張廷玉.明史.卷十九.穆宗本紀[M].北京:中華書局,1974:258.

[4]袁穗仁.論張居正改革的歷史借鑒[J].中國史研究,1994(2):50.

[5]朱東潤.張居正大傳[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9:164.

[6]張廷玉.明史.卷二一三.張居正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5645.

[7]谷應(yīng)泰.明史紀事本末.卷六一.江陵柄政[M].北京:中華書局,1977:951.

[8]張廷玉.明史.卷七七.食貨一[M].北京:中華書局,1974:1883.

[9]牟復(fù)禮,崔瑞德.劍橋中國明代史(上卷)[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566.

[10]劉志琴.張居正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183.

[11]張顯清,林金樹.明代政治史[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797.

[12]張廷玉.明史.卷二二九.趙用賢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6001.

[13]李析哲.張居正變法思想探析[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3:27.

[14]張舜徽,吳量愷.張居正集(第1冊.卷5.奏疏5)[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240.

[15]張廷玉.明史.卷二一八.申時行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5749.

[16]張廷玉.明史.卷二一九.張四維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5770.

【責任編輯 朱世廣】

Zhang Juzheng reform's shallow opinion

YIN Qi,CHEN Ren- ji

(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College of Longdong University,Qingyang 745000,Gansu)

In the face of the social situation threatened by growing crises since the middle of Ming Dynasty,Zhang Juzheng reformed in Wanli,and created the history of "Wanli resurgence",once the dying Ming Dynasty presents ZTE weather,however,with the death of Zhang Juzheng,but people are not only dead and the policy abolished.Through the analysis of zhang juzheng's reform,Helps to recognize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Zhang Juzheng reform official,taxation,national defense,post,and some reform measures to suppress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speech and education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Through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failure reasons of Zhang Juzheng's reform,we should take history as a mirror,hoping to provide useful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reform of our country at the moment.

In the Ming dynasty;Zhang juzheng reform;Shallow opinion;Historical Enlightenment

K23

A

1674- 1730(2017)04- 0049- 05

2017- 03- 22

殷 琦(1969—),男,甘肅慶陽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明清史研究。

猜你喜歡
張居正改革
耐煩是一種心境也是一種能力
意林(2023年14期)2023-09-01 02:46:30
張居正《論語集注直解》中的察人用人之道探析
張居正感激考官讓自己落榜
磨礪是一筆財富
改革之路
金橋(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張居正寬待對手
決策探索(2018年13期)2018-11-19 11:37:37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創(chuàng)新(二)
揭阳市| 乐至县| 紫云| 西林县| 西乌珠穆沁旗| 祁阳县| 平山县| 宝山区| 正阳县| 云阳县| 买车| 肇源县| 驻马店市| 黎平县| 资阳市| 清镇市| 上林县| 项城市| 孙吴县| 汾阳市| 宜川县| 永福县| 额济纳旗| 泾源县| 万盛区| 大同市| 腾冲县| 龙井市| 麻栗坡县| 利辛县| 祁阳县| 威宁| 通州市| 嵊州市| 百色市| 乌苏市| 新巴尔虎右旗| 新丰县| 荥阳市| 四子王旗| 望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