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轉(zhuǎn)
(運城學(xué)院,山西運城044000)
焦竑《國朝獻征錄》的圖書文獻編纂思想芻議
李美轉(zhuǎn)
(運城學(xué)院,山西運城044000)
古籍整理與編輯是保護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朝獻征錄》是明代重要的文獻著作,焦竑在《國朝獻征錄》的編纂中,廣泛收集檔案文獻,在此基礎(chǔ)上分門別類,認真整理檔案文獻。同時又重視當(dāng)代檔案文獻及檔案資料的利用。焦竑為保管檔案資料傾注了大量心血,不愧是一個優(yōu)秀的檔案文獻學(xué)者。研究焦竑的圖書文獻編纂思想,對我們今天的圖書編纂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焦竑; 《國朝獻征錄》; 文獻編纂
焦竑(1541—1620),明代泰州學(xué)派學(xué)者,字弱侯,號漪園、澹園,江寧(今南京)人。明萬歷十七年(1589)進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歷皇長子侍讀、福寧州同知、太仆寺丞、南京司業(yè)等職。焦竑是王陽明的再傳弟子,在心學(xué)上,他持現(xiàn)成良知論,倡導(dǎo)“學(xué)以復(fù)性為宗”,“性”為道德規(guī)范,“復(fù)性”即知性,知性者,知其性自足,不假外求,而后率性。反對空談,主張考證經(jīng)史、躬行踐履,將頓悟與漸修、“尊德性”與“道問學(xué)”結(jié)合起來。在泰州后學(xué)中,焦竑不管是道德學(xué)問,還是為人處世都是一時楷模,故影響甚大,著有《澹園集》《焦氏筆乘》《國朝獻征錄》等。
《國朝獻征錄》,凡一百二十卷,內(nèi)容豐富,人物眾多,“獻征”即“征文考獻”,是明代歷史文獻編纂之大成,全書時間跨越元末明初至明萬歷末年,內(nèi)容涉?zhèn)饔?、墓志銘、行狀、神道碑等等,是明代重要的歷史文獻學(xué)著作。對于焦竑《國朝獻征錄》,從文獻學(xué)角度進行研究的有楊波《焦竑〈國朝獻征錄〉的文獻價值》(《河南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7年第5期)一文,該文側(cè)重于討論其對《明史》的作用及其歷史史料價值。在此基礎(chǔ)上,本文側(cè)重于《國朝獻征錄》的文獻編纂思想,并以焦竑的文獻編輯思想為題,來勾勒《國朝獻征錄》全書之文獻價值,希望對中國古籍整理特別是圖書編輯提供參考。
萬歷年間,以陳于陛為首編修明代國史《明史》,應(yīng)陳于陛聘請,焦竑參務(wù)其中?!秶I征錄》是焦竑在史館編修明代國史之余,對自己不遺余力收集來的文獻資料進行分類加工的產(chǎn)物,是歷史文獻整理的產(chǎn)物。惜國史未竟,而《國朝獻征錄》大成。《國朝獻征錄》為國史的編修保存了原始史料,為清代編修《明史》提供了文獻上的支持。
《國朝獻征錄》是以人物傳記、墓志銘、行狀、神道碑等為主的歷史文獻匯編,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收集極為廣泛,里面既有清修《明史》所需的材料,更多的是清修《明史》所不收或漏收的文獻資料。據(jù)統(tǒng)計,該書收集人物有元末的郭子興、俞廷玉、花云、徐壽輝、張德勝、耿再成等,亦有萬歷年間的陳于陛、余繼登、沈子木、王錫爵、阮鶚、申時行、李廷機、劉虞夔等,但主要是明洪武至嘉靖年間的歷史人物。據(jù)統(tǒng)計,全書“計3554 人,跨度之大,數(shù)量之多,史無前例?!盵1]清人萬斯同在對比同類其它文獻類著作后說,“惟焦氏之《獻征錄》一書,搜采之最廣,……可備國史之采擇者,惟此而已?!盵2]具體而言,如以隱逸為例,《明史》列張介福、倪瓚、徐舫、楊恒、陳洄、楊引、吳海、劉閔、楊黼、孫一元、沈周、陳繼儒凡十二人,而《國朝獻征錄》列王冕、龍光等二十五人。其它如儒林、佛道、藝苑等人物數(shù)量更是《明史》所不能及。不但是《明史》,其它明代著述也不能望其項背,正如學(xué)者所言,“若舉—代王侯將相,……巨細畢收,實未有若澹園先生(焦竑)之《獻征錄》者。蓋其目廣于《列卿》者什五,其人多于《琬琰》者什七?!盵3]從《國朝獻征錄》的資料來源而言:第一為國史資料和地方志,如《明實錄》《忠節(jié)錄》《曹州志》等為一類文獻資料;第二為野史,如鄭曉《吾學(xué)編》、史旌賢《維風(fēng)編》《歷代小史》《名臣言行錄》等為第二類文獻資料,雖為野史,但焦竑秉持偏重采用嚴(yán)謹學(xué)者的資料,如鄭曉等就是這類學(xué)者的代表;第三為文集,如楊慎《升庵集》、耿定向《耿恭簡集》等??梢姡垢f的資料來源是非常廣泛的。據(jù)統(tǒng)計,除《明實錄》外,“他搜羅到的資料,……還有野史、文集、家譜、碑志等300余部?!盵4]
另外,焦竑特別重視當(dāng)代文獻的收集。明嘉靖中后期之后,皇帝怠政、宦官專政、宮廷爭斗、流民起義等不斷,社會政治問題日趨嚴(yán)重。為了繼往開來、警示時政、經(jīng)世致用,當(dāng)代史的編纂成為一時之趨,陳建《皇明資治通紀(jì)》、雷禮《皇明大政記》、彭韶《國朝名臣錄》、鄭曉《吾學(xué)編》等為其杰出代表。焦竑反對空疏學(xué)風(fēng),更是提出“學(xué)不知經(jīng)世,非學(xué)也”[5]的觀點。而《國朝獻征錄》的編纂正是焦竑重視當(dāng)代檔案文獻、重視當(dāng)代史的產(chǎn)物。就當(dāng)代史的特點而言,當(dāng)代史離編纂者的年代最近,人民對其歷史事實探知的興趣最高,歷史事實、規(guī)律的總結(jié)最具有可借鑒性,故政治影響最大、震撼性最強。同時,焦竑認為“古天子諸侯必有國史以紀(jì)是事”[5],并列舉孔子、司馬遷、班固等為例予以說明編纂當(dāng)代史的意義,而《國朝獻征錄》正是焦竑自己對當(dāng)代史,即當(dāng)代歷史文獻重視的體現(xiàn)?!秶I征錄》以“國朝”即“明朝”的歷史為背景,以“獻征”即“征文考獻”歷史事實、規(guī)律為目的,以“錄”即“編纂”為手段,“試圖通過在《獻征錄》中對本朝人物事跡的詳實記載和描述,宣揚封建綱常中忠君、仁義、孝悌等價值觀念。……以達到警世、昭世和醒世的目的?!盵6]焦竑以本朝歷史為基礎(chǔ),宣揚忠君、仁義、孝悌等價值觀念在《國朝獻征錄》的內(nèi)容上可謂比比皆是,如方孝孺、于謙、薛瑄、葉伯巨、錢瑛、丘鐸等。
另外,從《國朝獻征錄》人物分布看,在所錄的3554人中,除了元末明初的郭子興、俞廷玉、花云、徐壽輝、張德勝、耿再成等,《國朝獻征錄》基本上均為同時代人所作,其重視當(dāng)代史的理念可想而知。明末黃尊素在臨終之前,曾囑咐其子黃宗羲說:“學(xué)者不可不通知史事,可讀《獻征錄》,”[7]這也可以從側(cè)面證明《國朝獻征錄》的現(xiàn)代史價值。
歷史文獻多是原始性文獻資料,雖不是雜亂無章,但對使用者而言,盡快找到門徑依然不是容易之事。為了梳理歷史文獻,讓使用者方便入門,分類就成了必不可少之事。分類對歷史文獻整理非常重要,分類可以使歷史內(nèi)容同異互分、條理分明,更能給使用者提供方便。分類既是歷史文獻編纂的基礎(chǔ)性工作,又是考驗歷史文獻編纂者水平的試金石,其地位和作用極為重要。
從《國朝獻征錄》的分類而言,該書基本分為以官爵為主、以身份(特征性身份)為主兩類。其中,以官爵為主的主要有宗室、戚畹、勛爵、內(nèi)閣、六卿以下各官等,分類標(biāo)目在111卷之前(含111卷);以身份(特征性身份)為主的主要有孝子、儒林、義人、藝苑、寺人、隱佚、釋道、四夷等,分類標(biāo)目在112卷之后(含112卷)。單卷細分而言(如公一、公二卷屬于一門,侯一、侯二卷屬于一門等。),全書以68門分類。從各類的人數(shù)而言,宗室勛戚類294人,南北二京中央機構(gòu)類1843人,順天、應(yīng)天二府及各直省類926人,其他文武官員類209人,無爵位者類234人,勝國群雄類20人,四夷類28人。
可以說,焦竑對《國朝獻征錄》內(nèi)容的分類是非常有條理的,也是非常具體的,這一切都源于焦竑胸中自有成書的韜略和前瞻性的規(guī)劃:“先生胸中實自有成書,……大抵皆發(fā)端于先生者也。門分類別,采而輯之,自禁中之副、名山之藏、通都大邑之傳,……一代史材,犁然大備,茲錄固其一爾?!盵3]焦竑能把博雜的內(nèi)容分門別類,“畢登于簡”,的確是需要一定的史才的,就連對《國朝獻征錄》頗為不滿的四庫館臣對此也稍有贊許:“是書采明一代名人事跡,……其體例以宗室、戚碗、勛爵、內(nèi)閣、六卿以下各官分類標(biāo)目。”[8]可以說,四庫館臣對《國朝獻征錄》分類與體例的評價是客觀的,這足以說明焦竑一代史才的學(xué)識。
在古代,由于沒有現(xiàn)代化的工具,讀書習(xí)文非常不易,整理歷史資料尤其困難,其具體困難除了資料的收集、整理外,還要大量的時間、精力,故整理者需要投入大量的感情與心血?!秶I征錄》亦是如此,為了編纂《國朝獻征錄》,焦竑傾注了大量的感情與心血,表現(xiàn)為以下兩點:
首先,在人物資料的收集上。焦竑是萬歷年間之人,對于萬歷以前的歷史文獻收集是《國朝獻征錄》的重點,同時,焦竑還把萬歷年間陳于陛、余繼登、沈子木、王錫爵、阮鶚、申時行、李廷機、劉虞夔等人物的資料進行系統(tǒng)的收集,可見焦竑想盡量保全歷史文獻資料的苦心。
其次,在對材料質(zhì)量的把握上。對歷史文獻整理而言,資料收集是基礎(chǔ),歷史資料的???、考訂是提升檔案文獻編纂質(zhì)量的關(guān)鍵,對此,焦竑“至折衷是非,綜校名實,……斥似而采其真,……先生于此實有獨鑒,異乎徒事網(wǎng)羅,靡所澄汰,愛奇好異,或濫情實者矣?!盵3]可見,求真是焦竑對歷史資料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更是焦竑對歷史資料質(zhì)量把握的具體體現(xiàn)。對此,黃汝亨也毫不諱言:“其跡該,其幽闡,其是非辨,而折衷嚴(yán)。……明主所與,文武將吏行事之實,庶幾無缺?!礁敝?,金匱藏之,則良史之材也。不其盛哉?!盵9]正是焦竑對《國朝獻征錄》的內(nèi)容要求“庶幾無缺”(全),對資料做到“是非辨”“折衷嚴(yán)”(嚴(yán)),正是在“全”“嚴(yán)”的基礎(chǔ)上,才有“犁然而具”的效果,才有“良史之材”的贊譽。
歷史資料是原始文獻的匯總,編纂歷史資料是對原始文獻的梳理、整理,其作用既有文獻依據(jù)的基本功能,又有對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社會影響的間接作用。沒有作用的歷史資料編纂也就失去了歷史文獻的存在意義,對此,焦竑也不否認。
焦竑認為,“古之良史,多資故典會粹成書,未有無因而作者?!盵5]那么,焦竑編纂《國朝獻征錄》的作用是什么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兩點來探討:
首先,對文獻學(xué)而言,是對明代《實錄》不滿,“累朝《實錄》,稟于總裁,茍非其人,是非多謬?!缰^方正學(xué)(方孝儒)乞哀,……褒貶出之胸臆,美惡系其愛憎。此類實繁,難以枚舉?!盵5]正是因為對明代《實錄》的不滿,焦竑編纂《國朝獻征錄》存一代文獻之實,從而為未來明代歷史的編修提供文獻上的依據(jù)。
其次,從歷史文獻對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社會影響而言,就是經(jīng)世致用。焦竑認為,“余惟學(xué)者患不能讀書?!?qū)W不知經(jīng)世,非學(xué)也?!盵5]焦竑認為,“不知考古以合變”,非經(jīng)世也。即考察前代歷史,為今天的時政提供規(guī)律性的建議。在前代歷史中,焦竑又特別關(guān)注當(dāng)代史,“古天子諸侯必有國史以紀(jì)是事”[9],并認為當(dāng)代史的編纂意義在于“一代興衰,賴以考見”[5],可以說,焦竑編纂《國朝獻征錄》正是基于經(jīng)世致用的必然。
綜上所述,《國朝獻征錄》是焦竑在編修國史《明史》時苦心積累的歷史文獻資料,具有原始性、權(quán)威性,作為明代第一手歷史文獻,對《明史》的編修、補充、考訂等有重要作用。從現(xiàn)代學(xué)術(shù)分類而言,《國朝獻征錄》亦是焦竑對文獻資料編輯的產(chǎn)物。而“編輯活動的特征是選擇性與加工性,而選擇性是其第一功能?!盵10]《國朝獻征錄》之所以成功,也體現(xiàn)了焦竑選擇文獻資料的重要能力,未來從編輯的角度研究焦竑對文獻資料選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國朝獻征錄》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如一人在書中有兩傳,“又于引據(jù)之書或注或不注,亦不免疎略”[8]等問題,但瑕不掩瑜,作為原始性的明代歷史文獻資料,《國朝獻征錄》將是當(dāng)時乃至以后明代歷史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資料。
[1]展龍.論焦竑《獻征錄》的史料價值[J].史學(xué)史研究.2007(1):9-17.
[2]萬斯同.與范筆山書[A].石園文集(卷7).四明叢書本:126.
[3]顧起元.《國朝獻征錄》卷首顧起元序[A].明萬歷四十四年徐象枟刻本:3.
[4]楊波.焦竑《國朝獻征錄》的文獻價值[J].河南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7(5):86-90.
[5]焦竑.澹園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9:141,304,30,30,141,304,304.
[6]姚家全.焦竑的編纂活動考略[D].華東師范大學(xué)碩士論文.2010:31.
[7]全祖望撰,朱鑄禹匯校集注.全祖望集匯校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214.
[8]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M].??冢汉D铣霭嫔?,1999:349,349.
[9]黃汝亨.《國朝獻征錄》卷首黃汝亨序[A].明萬歷四十四年徐象枟刻本:2.
[10]王明云.從《明文?!房袋S宗羲的編輯思想[J].延安大學(xué)學(xué)報.2012(3):126-128.
【責(zé)任編輯 朱世廣】
Archival Document Compilation Thoughts in Jiao Hong’sGuoChaoXianZhengLu
LI Mei- zhuan
(Yuncheng Institute,Yuncheng 044000,Shanxi)
The sorting and editing of ancient book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protection.In Jiao Hong’s compilation ofGuoChaoXianZhengLu,an important literature work in Ming Dynasty,he extensively collected and sorted archival documents,placed attention to the utilization of archives and archives.Jiao Hong was an excellent archival scholar.A study on Jiao Hong’s literature compilation thoughts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on current book compilation.
Jiao Hong;GuoChaoXianZhengLu;literature compilation
K248
A
1674- 1730(2017)04- 0046- 03
2016- 11- 01
山西省社科聯(lián)2016年項目《河?xùn)|大儒薛瑄廉政思想研究》(SSKLZDKT2016134)
李美轉(zhuǎn)(1985—),女,山西運城人,碩士,主要從事教育管理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