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翔
別有會心 自得其樂
——以《貓》為例談“動物散文”類敘事性作品的教學
◎俞 翔
《莊子·秋水篇》中記有莊周和惠施同游濠梁觀魚辯斗的故事。與此類似的以動物作為敘述對象的敘事性作品,在教材中占據(jù)了不少的篇幅,如老舍的《貓》和豐子愷的《白鵝》,還有《母雞》《白公鵝》和《珍珠鳥》等。這類文章,看似通篇描摹的是動物,實則抒發(fā)的是作者的主觀情感。在教學中,師生往往會著眼于動物,如同莊子起初的那樣,僅僅關注“魚之樂也”。這自然是不錯的,但是還不夠,更需要關注作者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如同莊子回擊惠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他在發(fā)現(xiàn)“魚之樂”的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與其說“鰷魚出游從容”,毋寧說莊子別有會心而自得其樂。
那么,在教學中,究竟該如何體現(xiàn)這類作品的特點呢?本文試以經(jīng)典課文老舍先生的《貓》為例,談談我的思考。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若教學中不能準確發(fā)現(xiàn)文本的主角“動物”,那么作者所要抒發(fā)的情感就失去了寄寓的載體,教學也就墮入了緣木求魚的境地。這里所謂的“發(fā)現(xiàn)”,自然不單單指發(fā)現(xiàn)動物這一“有形”的主體,更是要發(fā)現(xiàn)其“無形”的個性特征和行為特點。作者正是通過刻畫某一動物的個性形象,來袒露情懷,表達感情。因為這才是其為文的真正目的所在。
【教學片斷】
師:老舍先生開頭就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古怪”的性格是什么樣的呢?
生:就是不大正常的,古里古怪的。
生:做出來的事情和一般情況下不一樣。這樣的,它要那樣的;那樣的呢,它要這樣的。
師:不但和一般情況不一致,也許即便是它自己,前后也是——
生:矛盾的。
師:大概就是這樣吧,我們一起仔細讀讀課文第1自然段,找到形容貓性格的詞語,看看這貓究竟怎么個古怪法?(生回答,師歸結板書:老實、貪玩、盡職)
師:說它老實吧,可是它貪玩;說它貪玩吧,可是又多么盡職??磥泶_實有些古怪。再讀課文,分別找找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它矛盾性格的呢?用橫線劃出來。
老舍先生是大作家,下筆不落俗套。倘若不是一只長相奇特的貓,自然會回避描寫人人皆知的形貌。即便是不可見的貓的性情,他的視角和感知也迥異于常人。于是,“古怪”一詞便囊括了作者所有的觀感。試想,誰會用這么一個詞來形容司空見慣的貓呢?接下來,他筆鋒一轉,居然從老實、貪玩和盡職三個角度來解釋自己的觀感,看似矛盾又高度統(tǒng)一。細細想來,又確實是這么一個情形,就不得不佩服大作家的眼光和用詞了。既然如此,教學也就可以圍繞“古怪”開始并逐步展開,不必再勞力費神鉤沉索引了。
同樣,豐子愷先生筆下的《白鵝》也盡可以圍繞“高傲”一詞展開教學;但同是老舍,他筆下的《母雞》就不一樣了,文中并沒有哪一個詞語可以明確形容母雞性格,這就需要在教學中一再研讀文本,既要讀懂母雞的謹小慎微、欺軟怕硬和嘩眾取寵,更要讀懂它作為雞媽媽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如果不讀懂這集于一身的巨大反差,就很難理解作者對母雞從“討厭”到“不討厭”的情感轉變。
認識作品的主角——動物,不但要了解它的形態(tài),更要理解它的性情,這是這類作品的教學基礎。
好的作者,只用作品說話,而把自己隱藏得恰到好處。雖然相對于其他文體,作者在散文中抒發(fā)感情最為直接和明晰,但同樣會盡可能地讓自己消失在作品里,而把自己的情感蘊藏在每一個詞匯和句式中?!敦垺贰栋座Z》等,無一例外都是這樣的,讀者很難看到作者的身影出現(xiàn)在文字中,而其實作者又無時不在;否則,情由何起呢?教學時,教師怎樣才能引領學生準確、有效地體會作者的情感呢?營造情境,讓作者從幕后走到臺前“現(xiàn)身說法”,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方法。
【教學片斷】
師:看著行跡“古怪”的貓,老舍先生又是怎樣的態(tài)度呢?譬如說它正老實地睡大覺。
生1:我想老舍先生會輕輕地摸摸它,拍拍它。
生2:老舍先生還會夸,“真是一只乖巧的貓!”
師:它的確有時候很乖,也許還會微笑呢!可它貪玩,出走一天一夜,總是不對的。老舍先生又是什么態(tài)度呢?
生:老舍先生會到處去找。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課文里面寫“任憑誰怎么呼喚”,說明不但老舍去找了,全家人都去找了??梢姶蠹倚睦镉卸嗉薄?/p>
師:著急!會去哪些地方找?
生:街道、菜市場、隔壁人家。
師:請你來著急地“呼喚呼喚”!
生:小貓咪——貓寶寶——寶貝——(眾笑)
師:哎喲!真的急了。大家從他的呼喚的聲音和表情里讀懂了什么?
生:對貓的喜愛和關心。
雖然老舍先生沒有描述貓的奇聞趣事,更沒有涉及自身的只言片語,但我們仍然可以根據(jù)文中對貓的概括性敘述讀出作者的心情來,并想見作者的種種表現(xiàn),包括神態(tài)、語言等。以上案例中,我們眼前浮現(xiàn)的,難道不正是看著貓咪香甜酣睡而一臉癡迷的作者嗎?不正是因為貓咪隱遁形跡而焦急尋找的作者嗎?想來,看到貓咪又一次捕鼠成功,作者肯定是點頭稱許的模樣。也恰恰在基于文字“想見”作者形象的同時,我們更接近乃至觸摸到了作者的心情。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文字的研讀,想一想,說一說,合適的情況下,甚至可以寫一寫作者當時的言行舉止,通過這樣的途徑,發(fā)現(xiàn)作者,走近作者,也理解作者。
譬如教學《母雞》,可引導學生說一說老舍先生面對謹小慎微、欺軟怕硬和嘩眾取寵的母雞時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而面對“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母雞又會是怎樣的表情。一對照,前后迥然不同的態(tài)度就不言自明了。再比如想象《白鵝》中豐子愷先生聽著白鵝嚴肅鄭重的叫聲,瞧著它大模大樣的步態(tài)和三眼一板的吃相,分別會是怎樣的神情流露呢?至于《珍珠鳥》中,鳥兒和作者之間的相互營造了一種所謂的“美好的境界”,“我”作為其中的一方,種種行為已經(jīng)述諸筆端,便不可以輕易忽略了,比如“我只是微微一笑”,便是此時無聲勝有聲了。
讓作者從文字背后走到教學中間,引導學生從文字中讀出作者的形象,讀出作者的舉手投足和一顰一笑,這是教學此類文本時感知作者情懷的一條有效途徑。
但凡作品,必定寄寓了作者豐富的主觀情感。如果聯(lián)系時代風云、寫作背景或作者性情,其主觀情感其實并不難理解?!皠游锷⑽摹鳖悢⑹滦宰髌芬惨粯?。教學這類作品,重要的是揣摩、揭示作者的情感以及表達情感的方式。
【教學片斷】
師:你見過貓白天睡覺嗎?貓到處閑逛,你見過嗎?貓捉老鼠就更甭提了,這是貓的天性,本職工作。貓的這些司空見慣的表現(xiàn)真的很古怪嗎?
生:不古怪!
師:那作者為什么說他的貓“古怪”?同學們開始也認為貓神經(jīng)不大正常,做出來的事情和一般情況下不一樣。老舍先生說貓“古怪”究竟指什么呢?
生:我覺得老舍先生是在說貓的性格很復雜,“古怪”表示不知道怎么說才好了!
生:我從這段話里還讀懂貓得到了老舍先生的寵愛。說它古怪,其實是表達作者對貓的喜愛。就像平時爸爸媽媽嘴上“罵”我們小鬼頭。
師:同學們有這樣的感受嗎?真的像她說的那樣,老舍先生是在表達對貓的喜愛嗎?再讀一讀課文,相互探討一下,談談你的見解。(生自由讀課文)
生1:作者老舍先生說貓“的確有時候很乖”,就像把貓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可見他是很喜愛貓的。
生2:作者還表揚貓了,說它抓老鼠的時候多么盡職!
師:通過表揚,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
生3:貓成天睡大覺,老舍先生也不去管它,把它寵壞了。
生4:它決定要出去玩,就會出走一天一夜,任憑誰怎么呼喚,它也不肯回來。要是作者不喜歡貓,就隨便讓它去了,也不會去呼喚它了。而且看起來喊的時間還挺長,可見作者是多么喜愛它,把它當作家里的一個成員了。
師:甚至“把它當作家里的一個成員”!再來讀一讀這一段話,讓我們深切地體會作者的心情。(指導朗讀)這種心情和表達心情的方式在后面兩個自然段里同樣存在,你能感受到嗎?自己讀。
老舍寫《貓》,并不單純?yōu)樨埉嬘霸煨?,更為表達自己對日夕相伴的貓一種朋友乃至家人般的關切和憐愛。本文原題即《我們家的貓》,不正是把貓當作一個特殊的家庭成員嗎?而貓的“古怪”性格、鮮明個性和蓬勃朝氣,都是作者由衷喜愛和贊賞的。文中多用反語和曲筆,似貶實褒,情思流露,含蓄而溫存;而原文結尾更是直抒胸臆,“我喜歡還來不及,怎么會跟它生氣呢?”上例中,學生聯(lián)系生活,敏銳地抓住了父母對孩子表達愛意的特殊方式,既準確地領會了作者表達的情感,也領悟了其表達的方法。
同樣,老舍筆下的《母雞》,已然不僅僅是表達對母雞的觀感,更是對“母性”的深情謳歌。倘若聯(lián)系作者生平,其幼年失怙,由母親一手撫養(yǎng)成人,那就不難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情感該是如何深厚了。豐子愷寫《白鵝》,看似閑情逸致,實則非也。原文敘述了抗戰(zhàn)期間作者寄寓重慶,日日與白鵝為伴,“因為它對我們,物質上和精神上都有貢獻”,可謂相濡以沫。及至抗戰(zhàn)勝利,作者賣掉“沙坪小屋”,鵝則轉送他人;但這鵝“使人留戀”,以致作者在結尾說“就好比為一個永訣的朋友立傳、寫照”。這不就是說,作者所寫是鵝,更是一個共患難、同命運的“離亂友人”嗎?由此可見,作者與筆下的動物,其實已經(jīng)心照不宣,真可謂別有會心,自得其“樂”了。這是為文的至境,也是教學的旨歸。
綜上所述,在“動物散文”類敘事性作品的教學中,不僅要關注作品顯性主體——動物的形貌性情,更要探究隱性主體——作者的情愫襟懷。立足文本,營造情境,溝通生活,才能走進作品,進而感同身受地理解蘊藏在文字中的深情厚意。同時,也只有在理解內容和主旨的基礎上,才能感受作者似貶實褒、似嗔實喜等反語、曲筆,感受這類作品獨特的言語表達方式。
(作者單位:浙江省桐鄉(xiāng)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北港小學)
(責任編輯: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