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寶卷對孝道文化的弘揚
——基于湘西寶卷的田野調查

2017-03-10 20:11:53劉曉蓉張建強
懷化學院學報 2017年10期
關鍵詞:救母目連寶卷

劉曉蓉, 張建強

(1.懷化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南懷化418000; 2.安順學院人文學院,貴州安順561000)

論寶卷對孝道文化的弘揚
——基于湘西寶卷的田野調查

劉曉蓉1, 張建強2

(1.懷化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南懷化418000; 2.安順學院人文學院,貴州安順561000)

寶卷是民間宗教信仰活動中一種集信仰、教化和娛樂為一體的民間講唱文藝的說唱底本。湘西寶卷是全國為數(shù)不多,至今仍存活著的不可或缺的民間文獻寶庫之一。經田野調查發(fā)現(xiàn),湘西寶卷講唱內容以佛道儒孝親故事為主,講唱人以弘揚孝道為己任,講唱形態(tài)是當?shù)孛袼酌耧L與傳統(tǒng)孝道的有機結合。寶卷不但在歷史上,而且迄今仍對湘西地區(qū)孝道文化的弘揚產生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當代孝道文化缺失及淪喪之時、在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當下,寶卷對傳統(tǒng)孝道文化的弘揚,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寶卷; 湘西壇班; 孝親故事; 講唱人; 講唱形態(tài); 現(xiàn)實意義

一、引言

寶卷是民間宗教信仰活動中一種集信仰、教化和娛樂為一體的民間講唱文藝的說唱底本。語言多為淺近的文言,兼收并蓄俚俗語,是我國眾多民間文獻中不可或缺的寶庫之一。湘西戰(zhàn)國時屬楚黔中郡,西漢屬武陵郡,三國時初屬蜀、后屬吳。西晉、東晉屬荊州武陵郡,隋唐五代時期屬黔中道[1]47。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處,屬于西南官話方言區(qū),因與西南各省地源相近、方言屬性相同,而處于同一文化圈。因此,對湘西寶卷孝道文化的個案研究,具有對整個西南片區(qū)孝道文化發(fā)展、變化及現(xiàn)狀研究管窺一豹的作用。

湘西寶卷是民間壇班用于薦亡祭祀、祈福禳災及布道的文本,根據(jù)內容、宗教屬性及講唱形態(tài)可分為佛、道、儒及巫儺信仰四大類[2]?!皩毦怼笔且环N韻散結合的講唱文本,源于唐朝佛教俗講,是佛教用于悟俗化眾的較于佛典更易于民眾接受的通俗文本[3]1-3。因跟變文極為相似,鄭振鐸先生認為寶卷“是變文的嫡系子孫”[4]520。寶卷形成于宋元之際,興盛于明清。明正德后,被民間教派廣泛借用來宣講本派教義、教理。書名往往署有“科”、“科范”、“儀”等[5]213。

從歷史沿革及地理位置看,湘西是鄂黔渝入常德達洞庭的要塞,因此較早接受中原文化尤其是佛道儒文化的影響。湘西寶卷講唱內容以佛道儒孝親故事為主,講唱人以弘揚孝道為己任,講唱形態(tài)是當?shù)孛袼酌耧L與傳統(tǒng)孝道的有機結合。湘西地區(qū)至今仍完整保留著寶卷的講唱活動,對當?shù)匦⒌牢幕暮霌P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佛道儒孝親故事——寶卷之主要內容

在對湘西各縣壇班進行近兩年多的田野調查中,我們已搜集300多本(冊)有關文獻。據(jù)初步估計,現(xiàn)藏于民間的寶卷達100多種,部分復本達16個之多,數(shù)量可達2 000多本(冊)。湘西寶卷多為民間宗教家根據(jù)儒佛道經書及民間故事改編而來。其結構多韻散結合,語言多方言俗語,宣唱內容以傳統(tǒng)孝道故事為主,故事性強,在研究明清以降湘西土家、苗族的中華孝道文化方面具有巨大的文獻學研究價值;在大力倡導國家民族文化意識共同體的當今,又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此下略約述其內容,以窺一斑。

(一)佛教孝親故事對孝道文化的弘揚

孝道在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中占據(jù)極其崇高的地位,然而產生于印度的佛教并不重視孝道,當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為了適應新環(huán)境,避免與儒家思想相撞擊,中國佛教大力提倡孝道,最早的漢譯佛經就非常強調“孝道”,甚至偽造了一些弘揚孝道的偽經[6]14。民間壇班道士根據(jù)佛典而改編的行孝故事,主要有“目連救母”及“妙善公主孝親”等。

1.目連救母

“目連救母”的故事源于《盂蘭盆經》,此經為西晉·竺法護譯[7]390。敘述目連為救母親出離陰曹地府,上升天堂的故事。故事中有目連祈求于佛,在七月十五設盂蘭供養(yǎng)十方僧眾,借十方僧眾之力讓母脫離餓鬼道的重要情節(jié)。因本經強調孝道思想,故頗受國人重視,致使目連乞佛超度亡母的七月十五日,自梁武帝于大同四年(538年) 舉辦第一次盂蘭盆會以迄到唐代,盂蘭盆會便在民間廣泛流行,從而形成中國較為重要的民俗節(jié)日“七月十五盂蘭盆節(jié)”。

隨著盂蘭盆會的盛行,目連救母的故事亦在民間廣泛流傳,現(xiàn)在可知的資料有元末明初的《目連救母出離地獄升天寶卷》;明抄本《目犍連尊者救母脫離地獄升天寶卷》;清人又擴大而有二十種之多的《目連救母寶卷》版本;民國另增加有十多種版本[8]164-168。筆者搜集的湘西“目連救母”文獻,或名“目連報恩經”、“報恩科”、“佛門目蓮救母血湖法懺”等。湘西“目連救母”系列在結構上有別于其它地區(qū),增加了大量感恩母親“十月懷胎”之艱辛及超度亡魂的內容。如開篇七言八句贊唱:

思量慈母產生身,萬種難辛豈易輕。十月懷胎無報答,三年齋素是酧恩。

血盆化作紅蓮池,地獄翻成凈土因。他日萱〈宣〉親離苦海,良因孝心感乾坤①。

另外,還增加了子女替亡故的父母舉行懺悔、誦經、念誦佛號等法事的內容。其目的是助亡故父母早日脫離地獄、血湖之苦,往生善處,以盡孝道。

不管湘西寶卷將該故事如何改編,其勸人向善、勸子行孝的主題卻始終未變。這既滿足了民眾的宗教信仰,又提升了社會道德品質?!澳窟B救母”從而成為民間最受歡迎的佛教故事之一。

2.妙善公主孝親

妙善公主,中國佛教觀世音菩薩未成道前的俗身,興林國君妙莊王的第三個女兒。其孝親故事載于北宋天竺普明禪師編集的《香山寶卷》里[8]307。

《香山寶卷》分上、下卷,約4萬余字,為寶卷中字數(shù)最多者。主要講述妙善公主沖破親人重重阻難在香山寺出家修行,悟道后前往地獄救其父王出離苦海的故事?!断闵綄毦怼分v述的女性修行的故事,契合人民心理需求,因此在民間廣泛流傳,幾乎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遂使原來佛經中男身的觀世音菩薩,演化成妙善公主的女身相。后世我國各地信徒隆重紀念的觀音誕生日(農歷二月十九)、觀音出家日(農歷九月十九)、觀音成道日(農歷六月十九)皆與河南汝州的妙善公主出生、出家與成道日一致。

《香山寶卷》傳入湘西后,被壇班道士改編,而具有眾多異名,如《香山法懺》、《香山寶懺》、《佛門香山經案科》、《佛門香山寶卷正副案科》等,被用于喪葬薦亡道場中,該卷采用七言(間有五言、四言)押韻、文白相雜、韻散結合的語句交互敘述,如鄧恕炎《香山寶懺》妙善為父王舍手眼醫(yī)病的七言韻文:

此病奇怪罪〈最〉難認,不是神仙認不真。開方撿藥醫(yī)王病,也要親人手眼睛。諸般妙藥俻齊套,缺少親人手眼睛。莊王此時傳下令,罪人手眼可贊〈替〉人?僧人此時來阻定,親人手眼才斷根。妙善今顯大孝順,莊王病體得安寧②。

湘西寶卷中“妙善公主孝親”故事,通過文學形式、戲劇表演形式的渲染,把人情融入佛法,已超出了佛教所包含的宗教寓意,以致妙善公主救度父王的孝親形象深入民間,起到了改善人們的心理、人格,規(guī)范孝道品德,美化人生和社會宗旨的重要作用。

(二)道教孝親故事對孝道文化的弘揚

道教是土生土長的宗教,雖然道教寶卷遠不及佛教那么壯觀,據(jù)《中華道教大辭典》載《彈詞寶卷書目》收集的“道教寶卷”僅為20余種[9]1563。但是,道教憑藉大量的科儀書對孝道的弘揚卻絲毫不亞于佛教。

湘西寶卷《元始說十重報恩真經》講述的寶相真人行孝故事,內容與佛教目連救母故事甚似。講述妙德夫人兒子寶相虔心修道,憑藉元始天尊賜予的靈符,將誹謗道教而墮入地獄的父母救度生天的故事。該故事還載于《血湖寶懺》中,只是描述寶相真人前去十殿尋母的細節(jié)更完善,還運用大量詞牌來唱誦,如:

大哭下山林,又去找尋。遠遠望見地獄門。門中鬼叛亂紛紛,敲打沒點情。又只見,十殿閻君把案審,判官掌簿沒人情。

寶相真人孝親故事還見于《繞棺破血盆》的七言詩句中,如唱誦寶相真人因孝感動天尊,被封為“地藏真神”的七言詩:

救得慈母囘(回)陽轉,一頭擔母一頭經。經在前頭背了母,母在前頭背了經。

不如両(兩)下平擔起,山中樹木両邊分。度脫亡者離苦海,封爲地藏一真神。

“寶相真人”在道藏《元始天王歡樂經》、《太上靈寶朝天謝罪大懺》及《太上洞玄靈寶業(yè)報因緣經》等經卷中均有記載。在《太上玉清謝罪登真寶懺》中呼作“寶相天尊”,《太上一乘??罩遣亟洝分杏置皩毾嗤印雹??!皩毾嗾嫒恕毙⒂H故事多在湘西自喻為“道教”的壇班講唱,據(jù)故事寓意,確為道教人物,可筆者遍查《道藏》、《續(xù)道藏》及道教相關辭典皆不載“寶相真人”故事,然其故事情節(jié)和內容幾與“目連救母”同,疑為道教弟子根據(jù)佛教“目連救目”故事衍化而來,因為道教理論的薄弱,道教弟子“一方面拼命反對佛教;另一方面又偷偷摸摸地抄襲佛教的學說?!盵10]193我們疑為民間教派借用道教經卷之名而為之。因民間教派最喜將編撰的經卷冠以“佛說”、“太上說”、“元始說”等字樣。但是不論道教還是佛教,今從“故事類型學”來看,都借用子女修行成道后救度父母這相同的孝親母題,在有效弘揚教義、教理之時,對孝道文化的弘揚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儒家推崇的孝親故事對孝道文化的弘揚

《孝經》開章即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蛐?,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盵11]220自漢武帝倡導“以孝治天下”,兩千年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明百姓,對“孝道”倍加尊崇,對歷代孝親故事大加贊賞,并輯錄成冊在民間廣為傳唱。

湘西寶卷中即保存了大量儒家宣傳的民間孝親故事,我們先看《報恩科》一段七言詩文:

奉勸世人把孝行,孝敬父母是人倫。前朝古人多孝順,二十四孝傳美名。

奉勸世人仔細聽,聽傳前朝行孝人。目連地獄去救母,救母脫化上天庭。

王祥苦臥寒氷上,氷破得魚送娘吞。孟中〈宗〉哭竹生冬筍,報答娘親養(yǎng)育恩。

董永買身把父塟,感動七姐下凡塵。王〈黃〉香扇枕多行孝,曹安殺子爲家貧。

姜維爲娘去送米,丁蘭刻木敬娘親。妙善拾〈舍〉眼把父救,成爲南海覌世音。

以上唱頌者,除目連、妙善公主為佛教人物外,其他如王祥臥冰求鯉、孟宗哭竹生筍、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枕溫衾、丁蘭刻木事親等孝親故事皆為儒家推崇的《二十四孝》人物[12]?!岸男ⅰ比宋镌谙嫖鞲鹘膛蓪毦碇?,都會作重點講唱,如呂洞龍先生的《元始說十重報恩真經》、清水坪鄧先生的《觀音勸悔寶懺》、龍溪坪彭先生的《佛門十歲孩兒十重恩》等?!抖男ⅰ?,元代郭居敬編錄,記錄了歷史上二十四位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二十四孝故事,二千多年來在民間久傳不衰,為弘揚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tǒng)孝道美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清代吳正修《二十四孝鼓詞》說:“論起這二十四孝,誰人不知,誰人不曉……”然而歷史進入現(xiàn)代,因為孝道觀念的淡薄、孝道文化弘揚力度的弱化,這些孝道故事卻并不被人們所熟知。

寶卷作為弘揚真善美的善書之一種,除了上述所說的佛道儒孝親故事外,往往還引古例今,由遠及近,聯(lián)系生活事例來對比行孝的功德與不行孝的惡報。其說辭親切自然,誨人深切,尤其注重講述長輩養(yǎng)育兒女的艱辛,以喚起兒女對父母的孝心。如《佛門十歲孩兒十重恩》:

父母在時勤待〈侍〉奉,莫做忤逆不孝人。

羔羊吃乳猶跪膽〈膝〉,烏鴉反哺報娘恩。

爲子若是不孝順,徃〈枉〉把人皮披在身。

……

古人皆能如此孝,萬古流傳到如今。

果能一一行大孝,何不照他一樣行。

不但自己有孝念,人天敬信鬼神欽。

有等兒媳不孝順,父母全不放在心。

不想自身從何來,不念昊天罔極恩。

不孝大罪不可逃,生遭雷闢受死行〈刑〉。

普勸善男與信女,急早囬頭孝雙親。

綜上,從內容來看,經民間壇班改編的孝道故事,因其淺顯易懂,唱來委婉動聽,曾經是湘西民眾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食糧,為人民建立孝道思想、為當?shù)厣鐣椭C、倫理道德的建設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三、講唱人及講唱形態(tài)——孝道文化弘揚之重要條件

“文以載道,教以人弘”,寶卷所承載的孝道文化是靜態(tài)的,只有通過講唱者生動地講唱,才能讓文獻鮮活起來,以達到勸善行孝等教化目的。因此,孝道文化弘揚的重要條件有二,即講唱人與講唱形態(tài)。因湘西民間宗教信仰的復雜性與特殊性,寶卷的講唱人與講唱形態(tài)也有別于其它地區(qū)。

(一)土家梯瑪、苗族巴岱與“道士先生”

寶卷講唱人在不同地區(qū)有不同的稱呼,江浙一帶呼作“佛頭”[3]283、山西介休宣唱寶卷者被稱作“尼姑”[13]101。湘西寶卷講唱人被當?shù)胤Q作“道士先生”。從這蘊含道、儒意義的稱呼看,當?shù)匚幕苤性瓊鹘y(tǒng)文化影響是巨大的。

事實上,湘西是一個以土家、苗族為主的少數(shù)民族集聚區(qū)(兩個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7.21%),“改土歸流”前,土家梯瑪和苗族巴岱是兩個民族的宗教信仰祭司,是兩個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又以在喪葬習俗中所擔任的角色為最重要。當?shù)貑试崃曀?,以歌當哭,載歌載舞,視死如生、形式古樸,充分體現(xiàn)了兩個民族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案耐翚w流”后,受儒家思想影響深遠,表現(xiàn)在各個層面,而以喪葬習俗的改變最為巨大,主要表現(xiàn)在儀式執(zhí)行者的改變,即由傳統(tǒng)的土家梯瑪、苗族巴岱而演變成深諳儒釋道文化的“道士先生”。當?shù)氐耐良易搴兔缱寰哂斜久褡宓男叛龊蛦始纼x式④,但在中原文化入駐后,卻表現(xiàn)出寬容的胸襟,對其認同,隨即繼承,并加以發(fā)揚。而今在其它地區(qū)已漸次消亡的喪祭文化,卻神奇地在湘西地區(qū)存活著。這不得不歸功于寶卷對善的提倡,尤其是對孝道思想的倡導。

僅據(jù)湘西州保靖縣民族事務局統(tǒng)計,該縣壇班道士,以土家、苗族為多,漢族次之,按民間宗教派系分,約七大派,計300多人。他們是寶卷孝道文化賴以傳承的重要載體,是當?shù)貑试峒凹漓胛幕钪凶钪匾慕M成部分,為當?shù)厣鐣椭C及民俗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二)寶卷之講唱形態(tài)是傳統(tǒng)孝道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湘西寶卷的講唱形態(tài),是儒佛道傳統(tǒng)文化與當?shù)孛袼孜幕嗳诤系漠a物,是中華傳統(tǒng)孝道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跟其它地區(qū)相比有相同之處,又有自身文化特質。

歷史上,寶卷最初為僧侶在寺廟里講唱布道,明代以降,則成為民眾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金瓶梅詞話》82回寫陳經濟在大廳院子邊對潘金蓮說:“昨夜三更才睡,大娘后邊拉住我聽宣《紅羅寶卷》,與他聽坐到那咱晚……”。明末清初,寶卷被民間教派借用,在民間廣為宣念,民國初期念卷形式還普遍存在,如張愛玲《小團圓》:“有一天在舊書擔子上買了本《寶卷》,晚飯后唸給大家聽。黯淡的電燈下,飯后發(fā)出油光的一張張的臉都聽呆了……”但到了近現(xiàn)代已漸趨衰微,目前在江浙、福建、甘肅、青海及山西局部還有少量寶卷的宣卷活動[3]207。

迄今湘西全境還保留著這一傳統(tǒng)習俗。為適應當?shù)氐拿褡迕袼孜幕?,寶卷也僅僅只在喪葬及祭祀儀式中存在,而又以在喪葬薦亡道場中為多見。湘西喪葬儀式至今還保留著古樸的原始風貌,整個喪儀包括報信、撰寫訃告、孝子守靈、哭靈、跪香、拜懺、誦經、辭柩、下葬入土、守孝等。在這一系列喪儀程序中,寶卷通過以下三種形態(tài)展示出來:

一為宣念。即“照本宣科”,宣唱的對象主要是佛道經文或民間故事的念誦部分。其形式為掌壇道士跪于擺放在靈柩前的供桌邊,一邊輕敲木魚,一邊念誦。孝眷則跪伏其后仔細聆聽。如念誦《地藏經》、《阿彌陀佛》、《金剛經》、《血盆經》、《道德經》等。若為“懺文”之散文部分或其它應用性文獻,亦用念白形式。

二為唱誦。寶卷中的韻文部分,通常配以器樂,采用唱誦形式,或獨唱,或壇班道士兩人對唱。在“繞棺散花”部分,則要求道場中所有現(xiàn)場人員參與,唱誦亡者生前之劬勞,抒發(fā)對亡者的感情。其中“七字贊”基本為韻文寫就,也就必須采用唱誦形式。湘西寶卷多韻文及贊偈,韻律和諧,聽之悅耳,如《十重孩兒十重恩》中對中華文化所推崇的“孝道”及“仁義禮智信”的宣揚:

大成智惠文宣王,東魯岀聖是尼山。留下仁義禮智信,設孝爲先立首章。

南無釋迦號稱揚,西極入佛在靈山。留下生老病死苦,行善爲一最妙方。

太上李耳名老聃,南陽煉道住茅菴。留下金木水火土,學道爲全頂上方。

黃龍真人呂洞賓,九峯山下發(fā)愿心。四大真人皈道教,如何凡人不修行。

寶相善緣大建齋,大道玄真普降來。超度慈母生天去,全仗神明廣化開。

妙法靈文讚玉金,詞誦報恩行孝尊。自從金口宣揚唱,喚醒沉昏夢裡人。

三為展演。即只有動作儀式,而無須宣念或唱誦。湘西道壇中展演部分主要包括儀式中的焚香、焚化紙錢及章表疏文等。另有“穿花”(全體壇班道士敲定鑼鼓在棺材四周換位穿梭)及“孝子追道士”儀式,亦屬于展演形式。但是不論哪一種形態(tài),都必須配合樂器,使得薦亡道場不至于冷清,亡魂不至于孤單。

當?shù)赜小凹t事請,白事撮”的諺語,農村哪一家亡故了老人,鄰里之間互相奔走相告,有親屬關系的,按照字輩戴上孝帕。湘西喪葬至今仍然保留著“停靈”、誦經、拜懺等習俗。在5—7天不等的薦亡法事里,眾孝子按輩分排列在道士先生身后,每人手執(zhí)一支香,邊聽掌壇法師講唱孝道故事,并行叩拜禮。即便孝眷有工作,也得為父母守孝三天,等到“服三”期滿,再去工作,這應是儒家“服孝”文化的遺風,以彌補兒女對父母未盡之孝道。

由上可知,湘西寶卷所承載的孝道文化有賴于傳承人對其講唱弘揚,并在當?shù)貑试峄蚣漓氲忍厥鈭鏊M行,是當?shù)囟喾N文化積累的結果。孝道文化作為重要的紐帶,將多種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在和諧社會關系中曾經擔任并仍然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孝道不是文化糟粕,也永不過時。寶卷中蘊含著緬懷先輩的拳拳之心,因而在整個湘西境內仍具有強盛的生命力。

四、余論

《論語·學而》:“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孝道是中國儒家文化的基石,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tǒng)美德,是人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有機融合,是傳承五千年來中華文化的基礎與核心。

在社會道德普遍滑坡、孝道文化漸趨缺失的背景下,湘西境內還普遍存在寶卷的講唱活動,這與她本身蘊含的內容、特有的講唱形態(tài)符合人民心理需求息息相關。在陪伴亡人的最后階段,家族前來吊唁行孝,親情關系得以鞏固;鄰里抽空“幫白工”⑤,鄰里關系得以加強;好友前來悼念,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及溝通。寶卷以它充滿情感和通俗的孝道唱詞,對聚合宗族關系、和諧社會,起到了施行德育教化的重要作用。

經田野調查發(fā)現(xiàn),湘西境內大小壇班多形成于明清之際,他們所用祭祀及薦亡超度等寶卷,幾乎每一卷都以勸善行孝內容為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苗族地區(qū)使用的《家奠禮一卷》⑥,其內容與《孝經·喪親章》、《禮記·祭義》[11]和《儀禮·士喪禮》[14]403-439極為相似,該卷不但為我們研究湘西喪葬儀式中家奠禮的原始風貌提供了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還為我們研究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對儒家喪葬及孝道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提供了可資憑借的珍貴依據(jù)。

湘西寶卷所承載的孝道文化是當?shù)馗髅褡逦幕蝗诘慕Y果,孝道不是文化糟粕,而是全世界各民族所崇尚的高尚道德,將永不過時。弘揚孝道文化,有助于加強民族認同感,全方位、多角度對這一講唱文藝實施保護的一系列措施,其目的都是借助民間寶卷的“孝親與感恩”思想,激發(fā)人們的孝道觀念,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孝道文化,增強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提高全民道德素質,進一步推進整個中華民族的團結統(tǒng)一。

注釋:

①湘西寶卷用字常繁簡混雜,為窺見原文面貌,本文引用處徑依原書,并據(jù)文義增加了現(xiàn)代標點。對錯訛衍脫等情況,采用目前學界較為通用的符號進行了考訂和修正,體例如下:字(字外加框),表示據(jù)上下文或其它文獻補出的殘損不全的字;□,表示無法識別和補出的字;【】,表示補出原文脫文;(),表示前一字為通假字、異體字、古字等;〈〉,表示改正訛誤字;[],表示衍字。

②該處下加點者為押韻文字,分別押震、真、映、清等韻。而在湘西方言中,這類韻可互押。

③本文參考的道藏典籍,詳見任繼愈主編《道藏提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

④有關土家梯瑪與苗族巴岱的研究,學界已取得了豐碩成果,限于本文主旨,在此不作詳細闡述。

⑤幫白工,湘西當?shù)胤窖裕鉃椴挥媹蟪甑臑閯e人干活。

⑥《家奠禮一卷》,系湘西呂洞山身兼“巴岱”及“道士先生”的龍先熬壇主收藏,2001年抄錄。該卷用于薦亡儀式,即道士先生帶領孝眷,為亡者行奠酒、獻歌儀式。獻歌部分抒發(fā)報答父母劬勞之養(yǎng)育恩,更保留有《詩經·小雅·南陔》等篇。

[1]湘西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湘西州志[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2]劉曉蓉.湘西保靖寶卷抄本的整理研究[J].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2016,34(1):117-121.

[3]車錫倫.中國寶卷研究[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5][美]歐大年著.寶卷——十六至時期世紀中國宗教經卷導論[M].馬睿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

[6]任繼愈主編.中國佛教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7]任繼愈主編.佛教大辭典[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8]車錫倫.中國寶卷總目[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9]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10]季羨林.季羨林談佛·佛教與儒家和道教的關系[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9.

[11]胡平生,陳美蘭譯注.禮記·孝經[M].北京:中華書局,2007.

[12]陳小平,Amanda Smith[美]編譯.二十四孝故事[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0.

[13]李豫.山西介休寶卷說唱文學調查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14]彭林譯注.儀禮[M].北京:中華書局,2012.

A Study of Precious Scriptures Culture of Filial Piety: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on Precious Scriptures of Western Hunan

LIU Xiao-rong1, ZHANG Jian-qiang2
(1.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Hunan 418000;2.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Anshun,Guizhou 561000)

Precious scripture is a kind of folk religious belief in the set of faith,edu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as one of the folk singing and writing of the rap.Xiangxi Precious scripture is one of the few treasures of folk literature that is still one of the few and still surviving.The field survey found that the content of Xiangxi Precious scriptures singing to Buddhism and Confucianism filial piety story,singing people to promote filial piety as their responsibility,singing form is the local folk customs and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of organic combination.Po volume not only promoted the positive role of filial culture in history but also has its influence on the filial culture in Western Hunan.In the absence of contemporary filial piety culture and decay,in the positiv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the moment,treasure roll on the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culture,still has irreplaceable histor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precious scriptures; Xiangxi altar class; filial story; singing people; singing form; practical significance

H16

A

1671-9743(2017) 10-0005-05

2017-11-01

劉曉蓉,1976年生,女,講師,博士,研究方向:古典文獻學、漢語言文字學;張建強,1978年生,男,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

猜你喜歡
救母目連寶卷
隴原“尋寶”
——河西寶卷整理的回顧與反思
名作欣賞(2023年15期)2023-09-28 02:27:42
歲月有大愛
心聲歌刊(2022年3期)2022-06-06 06:31:38
試論御伽草子《目連草子》對漢文學的接受
華山賦
雨露風(2022年12期)2022-02-13 12:23:28
清末民國文益書局石印寶卷始末*
河南抗癌7 年女大學生賣花救母希望帶給更多人溫暖
北廣人物(2020年46期)2020-12-11 07:12:32
《香山寶卷》在越南的傳播及流變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3:34
張文亞:獻肝救母
時代報告(2019年4期)2019-05-27 16:24:20
中國目連戲展演
——弋陽腔藝術保護中心演出
影劇新作(2018年3期)2018-10-30 07:11:54
9歲童星大愛救母
措美县| 克东县| 鄄城县| 南江县| 马山县| 延寿县| 南岸区| 卢氏县| 泽普县| 蒙城县| 金堂县| 蒙自县| 二手房| 济源市| 南木林县| 图们市| 陆河县| 旬阳县| 定西市| 海淀区| 安国市| 体育| 和静县| 彰化市| 丹东市| 合阳县| 清原| 西充县| 夏津县| 沙河市| 红安县| 英吉沙县| 雷州市| 清水县| 韶关市| 金山区| 东乡族自治县| 霍城县| 晋州市| 桃园市| 晴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