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能知道何所愛何所惡,便是嘗到了知識的滋味。
——怎樣才叫受過教育?受過教育是否等同于擁有廣博的知識?林語堂先生在其文集《人生不過如此》中說:教育或文化的目的不外是在發(fā)展知識上的鑒賞力和行為上的良好表現(xiàn)。有教養(yǎng)的人或受過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是個博學的人,而是個知道何所愛何所惡的人。且一個人必須能夠?qū)じ康?,必須具有獨立的判斷力,必須不受任何社會學的、政治學的、文學的、藝術(shù)的或?qū)W究的胡說所威嚇,才能夠有鑒賞力或見識。
如果在孩子成績過得去的基礎(chǔ)上,讓他們學一點符合身體特長的技能,適當多參加一些體育比賽,這將能最大限度地拓展他們的心智稟賦,孩子會終身受益無窮。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運動員出身的人往往容易脫穎而出,對此,清華大學李稻葵教授認為:那是因為運動員身上通常有著難以擊垮的信心和號召力,而反觀當下的教育,我們太關(guān)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太注意奧數(shù)、鋼琴等等。在全球化時代,只懂奧數(shù),不懂得與人博弈,似乎不太能適應(yīng)時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