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玲
(湖北省荊州市中心醫(yī)院心胸外科,湖北 荊州 434020)
食管癌是我國常見的腫瘤,在全國惡性腫瘤死亡總數中占23%,食管癌的發(fā)病率男性多于女性,發(fā)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也是我國發(fā)病率較高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手術是目前最佳的治療方式[1]。因此手術后病情觀察至關重要,及早發(fā)現異常,及時處理,實施正確的護理措施,對食管癌的治療起著重要的作用,現將食管癌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與護理總結如下。
回顧我科2017年1月~6月,共收治食管癌疾病患者79例,手術治療43例,手術后出現相應的并發(fā)癥8例,其中吻合口瘺5例,乳糜胸1例,呼吸衰竭2例。8例出現并發(fā)癥的患者中:死亡2例;放棄治療2例;痊愈4例。
是食管癌手術后最嚴重的并發(fā)癥,死亡率高達50%,多發(fā)生在術后5~10天,主要原因是吻合口縫合不當、張力太大,吻合口缺血,術后感染,營養(yǎng)不良等,因此我們在護理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以及胸管的引流情況。術后3天體溫持續(xù)升高達38.5℃以上并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不適應警惕吻合口瘺的發(fā)生,口服美籃或行上消化道碘水造影是診斷的金標準。護理措施:加強口腔護理,防止口腔細菌滋生引起吻合口感染;持續(xù)胃腸減壓,減輕吻合口張力;加強營養(yǎng);密切觀察引流液,若出現食物殘渣,立即通知醫(yī)生;密切監(jiān)測體溫。
是各種原因流經胸導管回流的淋巴乳糜液外漏并積存于胸膜腔。主要原因是與胸導管損傷有關,多發(fā)生在術后2~10天。臨床表現為胸腔引流液由暗紅轉為淡紅色、淡黃色(術后早期因禁食脂肪含量少)或乳白色渾濁液,且引流量不減反增,>800 ml/d;乳糜試驗陽性。護理:①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注意病人有無胸悶、氣急、心悸,甚至血壓下降。②抬高床頭30°~45°,利于胸管引流;定時擠壓引流管,確保引流通暢。嚴密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顏色轉為渾濁或量>500 ml/d及時通知醫(yī)生,配合醫(yī)生行對癥處理[2]。③胸腔灌注粘連劑。④飲食護理:能進食的患者應給予低脂、高熱量、高蛋白營養(yǎng)(脫脂奶,蛋清,純瘦肉,新鮮蔬菜,豆類及豆制品,葵花油及大豆油等)。不能進食的患者應選擇脂肪含量較低的營養(yǎng)物質進行腸內營養(yǎng),如脫脂牛奶等。
術后活動性出血多發(fā)生在12 h。密切觀察各引流管的顏色,性質,量。若胃管持續(xù)有新鮮血液流出,2 h內引流出鮮紅血液>100 ml或24 h>500 ml;胸腔閉式引流管引流出鮮紅血液>200 ml/h,持續(xù)3 h,血色素進行性下降,則考慮出血。處理:保守治療,遵醫(yī)囑應用止血藥,補充血容量;再則行手術治療。
肺部感染是食管癌手術常見的并發(fā)癥,主要見于長期吸煙者,老年患者,術后疼痛,不敢咳嗽,不敢下床活動也是發(fā)生的原因之一。護理:告知患者戒煙,術后要加強呼吸功能鍛煉及有咳嗽,遵醫(yī)囑給予霧化吸入,對于痰液不宜咳出的患者,必要時行纖維支氣管鏡下吸痰。
有研究證實患者心理素質的高低對疾病的治療效果以及患者的康復有直接影響作用[3],因此我們在護理過程應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在術前和術后應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解釋、安慰和鼓勵,建立充分信賴的護患關系,使患者認識到手術是唯一根治手術,使其充分接受手術,增強信心。
食管癌手術的并發(fā)癥較多,并且嚴重,會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求我們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做到早發(fā)現,早預防,早治療,促進患者的順利康復。
[1]龔太乾,蔣耀光,王如文,等.食管癌術后早期并發(fā)癥及死亡原因分析[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05,12(3):173-176.
[2]湯玲玲,吳佳悅.肺癌術后并發(fā)乳糜胸護理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6):26-27.
[3]秦篤翔,李道堂,馮若喭.臨床胸部腫瘤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34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