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歡歡,王彩龍,陳建華,張春海,孫 巖
(1.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藥劑科,河北 張家口 075000;2.宣化鋼鐵公司職工醫(yī)院藥劑科,河北 張家口 075000;3.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放射科,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念珠菌血癥合并并發(fā)癥抗感染治療1例
蔣歡歡1,王彩龍1,陳建華2,張春海3,孫 巖1
(1.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藥劑科,河北 張家口 075000;2.宣化鋼鐵公司職工醫(yī)院藥劑科,河北 張家口 075000;3.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放射科,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念珠菌血癥;卡泊芬凈;氟康唑;伏立康唑
患者女,57歲,因“查體發(fā)現(xiàn)右小腹占位及下腔靜脈內充盈缺損1月余”就診于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2014-07-03日在全麻下行“胸腹聯(lián)合探查,下腔靜脈內平滑肌瘤切除術”,術中生命體征平穩(wěn),手術順利,先后應用多種抗菌藥物預防感染,多處導管留置。2014-07-18日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Tmax 39 ℃,伴畏寒、咳嗽,血培養(yǎng)電話報警考慮孢子菌感染可能性大。外科治療療效欠佳,為進一步控制感染轉入感染內科治療。查體:T 38.1℃,P 81次·min-1,R 20次·min-1,BP 116/65 mmHg,右臂可見直徑3 cm包塊,表面紅、腫、壓痛(+),無破潰、流膿,雙下肢下部可見直徑3 cm包塊,右小腿上部可見片狀紅,壓痛(+),無破潰、流膿。輔助檢查:炎癥指標:超敏C反應蛋白136.85 mg·L-1,血沉33 mm·h-1,血培養(yǎng)需氧瓶32 h報警培養(yǎng)陽性;微生物鑒定:白念珠菌;藥敏結果:氟康唑敏感。皮膚科行右下肢皮膚活檢,活檢組織涂片可見酵母樣孢子和假菌絲,真菌培養(yǎng)結果為:白念珠菌,氟康唑敏感。
眼科會診眼底:雙眼視網膜脈絡膜炎,考慮真菌性感染可能性大。
2014-07-18日開始給予氟康唑200 mg,igvtt,q12h治療3 d,體溫高峰下降至38.5℃;2014-07-21日調整抗菌藥物為卡泊芬凈50 mg,igvtt,qd,療效欠佳;2014-08-01日改用伏立康唑0.2 g,igvtt,q12h,體溫高峰有所下降;2014-08-08日將伏立康唑改為氟康唑氯化鈉注射液200mg,igvtt,q12h;2014-08-11日體溫降至正常,四肢皮膚破損逐漸愈合;2014-08-14日序貫為氟康唑膠囊150mg,po,q12h,患者體溫維持正常,四肢皮膚破損逐漸愈合、無流膿,雙眼視網膜脈絡膜炎較前明顯好轉,病情穩(wěn)定出院。
念珠菌血癥是一種常見侵襲性真菌病,導管留置、廣譜抗菌藥物使用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1]。本例患者初始治療時無唑類暴露史,藥敏結果提示氟康唑敏感,氟康唑治療72 h后患者體溫高峰由39.0℃下降至38.5℃,醫(yī)師考慮患者體溫下降不明顯,一般狀況較差,感染較重,將治療方案調整為卡泊芬凈??ú捶覂舯热蝾惪拐婢幩苄院茫谘褐蟹植紳舛容^高,對無并發(fā)癥的白念珠菌血癥作用更強[2]。經治療患者體溫高峰一直波動在38.2 ℃到38.4 ℃之間,體溫高峰并無明顯變化??ú捶覂粲盟? d后患者患者皮膚活檢和眼科會診結果提示已存在眼部和皮膚并發(fā)癥,此時抗真菌藥物選擇應兼顧藥物在并發(fā)癥部位的分布??ú捶覂粞鄄亢推つw濃度很低,臨床藥師參與查房建議醫(yī)師選擇三唑類抗真菌藥物治療,密切觀察療效。
氟康唑對玻璃體和腦脊液的滲透性較好,其在真皮中的藥物濃度可達血藥濃度的5倍,同時可以滲透進入甲板和皮膚[3]。伏立康唑為環(huán)糊精制劑,在體內分布廣泛,對玻璃體和腦脊液的滲透性較好,對侵襲性念珠菌病有良好療效?;颊咴谥委煶跗诖嬖趪乐馗腥?,應選擇在血液中和病發(fā)部位均有良好分布的藥物進行治療。氟康唑血液中藥物濃度較低,僅為真皮中的五分之一,這也是治療初期氟康唑療效不明顯的原因。而作為環(huán)糊精制劑的伏立康唑可兼顧血中和并發(fā)癥部位的血藥濃度,療效優(yōu)于氟康唑和卡泊芬凈?;颊咴诟臑榉⒖颠蛑委熀篌w溫明顯下降(38.4℃→37.3℃)。伏立康唑治療1周后,患者血培養(yǎng)結果回報為陰性,血中感染已得到控制,結合患者經濟狀況治療藥物調整為價格便宜的氟康唑繼續(xù)治療,此時的療程應以皮膚和眼部并發(fā)癥為主,經治療患者體溫恢復正常,皮膚肉芽腫也有明顯好轉(見圖1)。
抗感染治療過程中,除了要考慮患者所感染的病原菌及藥物對病原菌敏感性之外,還需要考慮患者的感染部位,應選擇在感染部位分布較高的抗菌藥物,并依據抗菌藥物的PK/PD正確應用,才能達到良好治療效果。
[1]John G B.ABX指南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M].馬小軍,徐迎春,劉正印,譯.北京:科學教育文獻出版社,2012:424-768.
[2]李光輝.念珠菌血癥的診斷和抗真菌治療[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1,11(2):98-100.
[3]Pappas P G,Kauffman C A,Andes D,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andidiasis:2009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J].Clin Infect Dis,2009,48:503-514.
[責任編輯:李薊龍]
蔣歡歡(1982-),女,藥理學碩士,主管藥師,研究方向:臨床藥學、藥劑學。
R 519
C
10.3969/j.issn.1673-1492.2017.04.018
來稿日期:20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