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益茂 陳世亮 陳專輝 湯 鹍
(三明市公安局,福建 三明 365000)
突發(fā)重特大災害事故應急處置保障援救道路暢通的思考
——以 “2016·5·8”福建泰寧特大災害事故搶險救援為視角
肖益茂 陳世亮 陳專輝 湯 鹍
(三明市公安局,福建 三明 365000)
“2016·5·8”福建泰寧縣突發(fā)山體滑坡特大泥石流災害事故造成30多人被泥石流埋壓,公安機關快速反應有效管控保障道路暢通的做法,不僅贏得中央、省、市領導的高度評價,也成為應對突發(fā)災害事故保障救援道路暢通的范例。自然災害作為一種典型的突發(fā)事件,具有不可預測性、不可抗拒性和緊急性等特點,特別是山區(qū)突發(fā)重特大自然災害現場往往較為偏僻,道路條件較差,救援車輛、人員、設備、物資難以在短時間內進入中心現場進行應急搶險處置,這時保障進出中心現場救援道路暢通和秩序就顯得尤為重要。加強災害道路安全暢通管控,需要把握好六個環(huán)節(jié):未雨綢繆,提高思想認識;聞警而動,全面掌握信息;外圍疏通,控制車輛通行;請求增援,加強線路巡查;加強領導,控制現場秩序;做好安撫,防止傷亡家屬堵路。
自然災害;救援道路;暢通保障
2016年5月8日凌晨,福建省泰寧縣突發(fā)山體滑坡特大泥石流災害事故,導致華電集團池潭水電廠擴建工程施工單位辦公樓倒塌、生活用房被埋,正在熟睡的數十名工人瞬間被泥石流吞沒,該事故造成35人死亡,1人失蹤,14人受傷等重大損失。整個搶險救援和善后工作在1周內全部完成,尤其是進入中心現場的道路暢通保障工作,受到國務院工作組和公安部的高度評價。
“2016·5·8”福建省泰寧縣突發(fā)山體滑坡特大泥石流災害事故 (簡稱福建泰寧 “5·8”特大災害事故)發(fā)生在距泰寧城區(qū)有28公里偏遠山區(qū),屬于典型的山區(qū)突發(fā)特大自然災害事故,具有突發(fā)性、不可預測性、不可抗拒性、緊急性、危險性等特點,且受天氣、道路、人為等諸多因素影響較大,在最短時間內保障救援車輛、人員、設備、物資進入中心現場進行應急處置,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公安機關加強進出現場道路暢通保障工作功不可沒,有許多好的做法和經驗,為今后處置此類重特大災害事故提供了成功范例,值得深入總結思考。
(一)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
思想是行動的向導,公安機關必須組織民警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防汛條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森林防火條例》、《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以及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guī),提高思想認識,增強防范意識,落實好人防、物防、技防等有關制度、措施,做到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要把自然災害事故造成的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公安機關必須將沿途道路暢通作為處置突發(fā)事故救援的重要任務來認識,要以人民利益為制高點,一切從群眾利益出發(fā),高標準、嚴要求,抓好落實。
(二)做好評估,制定預案
按照 “依法保護、突出重點、科學設防、分類指導、保障安全”的原則,落實安全防范主體責任。公安機關作為政府的重要部門,要敢于擔當,會同安監(jiān)、消防、交通、勞動、衛(wèi)生、公路、氣象、地震等相關部門,做好重點部位、重點項目、重點村鎮(zhèn)以及沿途道路評估預測等項工作,制定重特大自然災害處置預案,包括公安機關保障道路暢通處置預案,建立健全應對突發(fā)重特大自然災害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不定期組織開展安全檢查,防微杜漸,堵塞漏洞,確保安全。同時,加大軟硬件設備的投入,加強預警,減少損失。
(三)定期組織,開展演練
根據突發(fā)自然災害事故處置預案,由政府牽頭,每年組織相關部門開展一二次演練,公安機關利用這機會做好保障援救道路暢通的練兵。一方面通過廣泛開展道路安全措施的宣傳,增強群眾防范意識;另一方面通過演練,讓相關人員熟悉掌握各自職能,在遇到突發(fā)重特大自然災害事故保障援救道路暢通時,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處置,做到職能明確、處置有方,防止出現差錯打混戰(zhàn),防止二次事故的發(fā)生,防止造成更大程度上人員、財產損失。
(一)接警準確,出警迅速
首先,接警時要問清事故發(fā)生的時間、詳細地址、有無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等情況,及時向值班領導和上級公安機關報告;同時做好報警記錄,以防備查和防止謊報警情。其次,立即指令就近民警出警,分批進入中心現場,及時發(fā)現、上報自然災害、交通擁堵信息,掌握轄區(qū)現場及路況,對災害、擁堵警情進行預測,核查原因,堅決防止一哄而上,出現二次災害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第三,一旦確定是重特大自然災害事故,要根據應急處置預案,立即評估自然災害、交通擁堵事件影響范圍、影響程度,預判預警等級、確定應急響應級別,并報指揮中心應急處置值班領導,經同意后,由指揮中心統(tǒng)一向政府和上級相關部門報送,進行全面處置。福建泰寧 “5·8”特大災害事故發(fā)生后,泰寧縣開善派出所所長帶領民警和協(xié)警攜帶砍刀,徒步沿途清障進入中心現場了解災情,并及時上報,為應急處置打下基礎。
(二)了解詳情,掌握全面
首先,了解天氣變化,加強與氣象部門溝通,掌握突發(fā)重特大自然災害事故前后的天氣,是春洪夏暴還是秋臺冬雪。其次,掌握路況變化。出動車輛對沿途路面、橋梁、路基、山澗、樹木等路況進行觀察和評估,做到心中有數。第三,了解人為堵塞因素。突發(fā)重特大自然災害事故后,各級黨委、政府領導必定高度重視,親自前往現場指揮、指導處置,公安、武警、消防、軍隊、地方黨政有關部門以及新聞媒體等聞警而動,大量的人員、物質、車輛、大型裝備等緊急調往現場,沿途道路極易被堵塞,特別是越接近中心現場車輛越擁堵。這時,要加強現場處置指揮部的統(tǒng)一指揮,明確哪些車輛、人員可以先進入中心現場,并把指令傳遞給沿途道路管控民警,讓他們盡量掌握,有效放行管控。
(三)科學布警,隨時調整
要樹立 “一盤棋”思想,沿途負責交通管制的民警要及時掌握路況,協(xié)助交通公路等部門做好清障工作,同時,要摸清容易堵塞重點路段,重點卡口的位置,及時向指揮部報告,讓指揮部做到心中有數;全體參戰(zhàn)民警要做到嚴明紀律、敢于擔當、頂住壓力,加強交通管控,接受統(tǒng)一調度,讓警力跟著警情走,保障警力的管控有力。
(一)利用媒體、媒介及時公布路控情況
通過廣播、電視、網絡、手機短信、微信等媒介發(fā)布公安機關交通管控措施及繞行線路,利用公路電子顯示屏、車載顯示屏、可變信息情報板、疏導分流標志牌等設備,實時發(fā)布事故處置信息,引導通行車輛提前做好應對。積極與電臺、電視、網絡、報紙等新聞媒體進行溝通協(xié)調,爭取支持,統(tǒng)一口徑,主動發(fā)布災害事故以及路況信息,做好輿論引導。
(二)選擇路段設置交通管控點
根據救援、處置車輛通行速度和道路擁堵位置及嚴重程度,就近在高速公路、國省道附近適當路段設置外圍交通管控點。福建泰寧 “5·8”特大災害事故之所以能保持通往災區(qū)唯一鄉(xiāng)道28公里線路暢通,主要得益于公安機關根據路況設置了三個交通管制卡點進行疏散分流,分別選擇城區(qū)路口和在距中心現場約20公里、3公里和1公里處,便于分流車輛的岔路口和橋梁設卡,分段進行分流,對與處置工作無關的車輛進行勸返、分流,減輕通往突發(fā)事件中心區(qū)域道路的交通壓力,及時掌握重點地區(qū)和線路的交通流量變化情況,適時采取調控放行措施。
(三)限制無關車輛進入應急保障通道
外圍執(zhí)勤民警要嚴格按照預案要求,在緊急情況下加強對無關車輛的勸返、截停、分流,防止應急通道出現擁堵,特別是大型車輛進入縣、鄉(xiāng)道路,因路面狹窄,天氣因素極易出現交通擁堵。公安機關放行車輛和人員時,要以 “保障生命為第一要務”的原則。首先,保障救護車輛、救護人員的通行,確保在第一時間進行救護傷員;其次,保障黨政首長和主流媒體記者的通行,便于統(tǒng)籌指揮和對外跟蹤報道;第三,保障公安、武警、消防、部隊等搶險救援主力軍車輛、設備的通行,實施全面搶險處置;第四,在不影響救援的情況下,保障傷亡者親屬的車輛和人員的通行,便于矛盾化解。公安民警一定要頂住壓力,承受不理解的各種指責、威脅和漫罵,堅守道路管控職責,不讓非緊急車輛通行,及時掌握重點地區(qū)和線路的交通流量變化情況,有針對性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確保通往災區(qū)道路不擁堵、不癱瘓。
(一)請求沿線公安部門增援
重特大自然災害事故發(fā)生后,要及時向上級公安機關報告,由上級公安機關根據自然災害事故現場及道路路況情況,指令沿線公安機關就近派出警力開展救援、設卡控制車輛通行、疏導交通等,引導社會車輛避讓或就近駛出應急車輛通行路段。同時,也要通知交通運輸、高速公路管理部門聯合開展指揮疏導工作,防止出現交通擁堵,影響救援車輛、人員、物資順利到達事故現場進行緊急救援。
(二)開辟應急綠色通道
公安機關要配合交通、公路、部隊等單位,在災害路段附近適當道路開辟應急綠色通道,專供任務車輛通行,確保大型救援設備和專業(yè)救援隊員快速進入中心現場,開展搶險救災工作,確保對受傷人員能及時送醫(yī)院治療、搜救出的遇難者遺體能及時運送到殯儀館存放,最大限度保障現場應急救援力量快速到達和傷員、受困人員安全轉移的目的。
(三)開展路面巡查防止出現險情
一是要指定民警對容易出現危險的路段開展不定期的巡查及時發(fā)現隱患,向公安指揮中心報告,以便領導決策,同時,通知相關技術人員、設備排險,確保道路暢通。二是向當地群眾了解附近道路情況,當出現大面積蹋方時,可以疏導援救車輛及時繞道通過。三是發(fā)揮派出所民警對轄區(qū)路況熟悉的優(yōu)勢,接到發(fā)生泥石流災害的報警后,民警可攜帶必要工具,如砍刀、斧頭、油鋸等工具對橫倒路面的樹木進行簡單清理,對沿途道路情況進行評估,及時向上報告,爭取時間進行救援處置。
(一)成立臨時指揮部,組建領導小組
重特大自然災害事故發(fā)生后,往往由于災情嚴重,省、市、縣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甚至中央領導都會親臨現場、親自指揮或過問批示指導搶險救災工作。一般來說由于路途的原因,首先是當地公安機關和縣、市黨委、政府的領導到達中心現場進行前期處置。為了有條不紊開展工作,可立即成立以縣、市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臨時指揮部,分工負責進行處置。公安機關成立以局長為組長的救援領導小組,組織民警開展搶險救災,搜救被困、被埋、失蹤人員,并開展警戒和沿途交通管制等,疏散無關人員、車輛,確保搶險救災順利進行。
(二)尋找寬闊地,設立臨時停車點
為保障救援道路暢通應確定專人負責災害現場交通秩序管控,聯合交通、公路管理部門在現場進行交通疏導,維護救援道路通暢。在距離災害中心現場300-1000米的地方,尋找開闊地,進行適當整理,作為臨時停車點,采取臨時性交通管控措施,劃定警戒區(qū)域,由民警加強值班執(zhí)勤,引導車輛進入有序停靠,防止救援車輛自身擁擠堵塞,造成無法正常運行。在距離災害中心現場1000米2000米路段,選擇一道口作為設置交通管控點,對與處置工作無關的車輛進行勸返、分流,減輕中心現場的交通壓力。
(三)及時解除現場交通管控
公安機關要實時研判分析周邊道路通行狀況,時時了解掌握救援處置現場進展情況。當災害現場清理勘查完畢后,一定要向指揮部報告,應征求領導意見后,才能及時解除災害現場區(qū)域和外圍區(qū)域交通管控,并向社會發(fā)布。
(一)開展法制宣傳,維護法律權威
由黨委、政府領導牽頭,組織公、檢、法、司等部門成立宣傳引導組,積極開展法制宣傳。一方面安撫傷亡親屬的情緒,另一方面做好政策、法律宣講,引導他們按法定程序辦事,并表示會盡力協(xié)助全力做好事件后續(xù)處置工作。若發(fā)現遇難者家屬上街游行、堵截交通等情況,不要立即封堵,避免激烈對抗,應摸清原因和基本情況,組織開展引導工作。公安機關作為處置主力,要準備好足夠的警力隨時隨地應對,確保道路暢通和人員安全,并用執(zhí)法記錄儀固定影相資料,掌握挑頭者的情況和游行隊伍的動向,及時向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或現場指揮部報告,適時采取應對措施,控制事態(tài),化解矛盾,堅決防止發(fā)生惡性的群體性事件和惡意炒作的政治事件,堅決維護法律權威。
(二)加強溝通理解,熱情周到服務
妥善做好傷員救治、傷亡人員親屬安撫等善后工作,加強溝通增進對他們的理解,減少對立情緒,防止上街游行、堵截交通。福建泰寧 “5· 8”特大災害事故,共造成35名遇難者和1名失聯人員,分屬于 5個省份的11個縣(市、區(qū)),遇難者家屬及隨行人員高峰時到達泰寧700余人。處置指揮部及時將他們分別安置在縣城9家賓館進行接待。為了做好安撫維穩(wěn)工作,公安機關對遇難者家屬及隨行人員進行認真核對核查,一方面與戶籍所在地公安機關進行聯系、溝通,了解他們的現實表現,另一方面全力幫助、熱情服務,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努力做到 “情況清楚、對策及時、措施落實、預測準確、服務周到”。讓遇難者親屬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減少了抵觸情緒,增加了理解和支持。
(三)發(fā)現苗頭傾向,堅決果斷處置
針對個別不理解的家屬、親屬想借機上訪、堵路、游行、想在救援路段制造事端,公安機關領導,要敢于擔當,主動作為,組織警力堅決果斷采取措施,實行交通管制,設立警戒線,對阻攔的遇難者家屬親屬開展法治教育或采取分隔談話措施,引導他們走法律程序,迅速平息可能引發(fā)的群體事件,維護好社會面的安全穩(wěn)定。
發(fā)生重特大自然災害事故是人們最不希望遇到和看到的,但常常發(fā)生在我們身邊,具有突發(fā)性、不可抗拒性和緊急性等特點,特別是山區(qū)等自然條件差更易發(fā)生。這就需要公安機關提前預測,結合實際制定保障救援道路暢通的預案,并做好各項應急準備與演練工作,讓救援車輛、人員設備、物資在最短時間內進入現場緊急處置,從而在最大限度降低國家、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方面起到應有的作用。
[編輯:李永新]
D631.5
:A
:1672-6405(2017)01-0005-04
肖益茂(1962-),男,福建省三明市警察協(xié)會秘書長,福建省公安理論研究人才庫人員。陳世亮(1963-),男,福建省三明市公安局宣傳處副處長。陳專輝(1962-),男,福建省三明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大隊長。湯 鹍(1980-),男,福建省泰寧縣警察協(xié)會秘書長。
2017-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