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濤,趙寧輝*
(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神經外科,云南 昆明 650000)
膠質瘤化療耐藥機制研究進展
謝文濤,趙寧輝*
(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神經外科,云南 昆明 650000)
膠質瘤是一種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極高的顱內腫瘤,由于其耐藥機制的限制,放療化療無法發(fā)揮應用的治療效果。經過醫(yī)學工作者對膠質瘤耐藥機制的不懈研究,發(fā)現主要有3種機制參與了該腫瘤的耐藥,其中包括以P-糖蛋白、主穹窿體、多藥抗藥性相關蛋白、乳腺癌耐藥相關蛋白等引導的多藥耐藥機制,以MGMT、TopoⅡ、BRCA1/2、PARP-1等引導的DNA修復機制,此外由于膠質瘤中存在干細胞,這些膠質瘤干細胞具備較強的分化增殖能力,使得癌變組織對于放療化療具有更強大的抵御能力,抗腫瘤治療效果甚微。
膠質瘤;耐藥機制;研究進展
膠質瘤,及神經膠質瘤,是發(fā)生于神經外胚岑由間質細胞形成的惡性腫瘤。該病癥具有起病隱匿、病程進展慢、發(fā)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點,據臨床數據統計:膠質瘤占顱內腫瘤一半的比例,且其發(fā)病人數以每年1.4%的比例增長,我國每年因膠質瘤死亡的人數已達3.5萬[1]。膠質腫瘤與正常的腦組織沒有明顯的界限,呈浸潤性生長,手術療法難以徹底切除病變組織,且對于放療、化療等療法敏感性較低,極易產生耐藥性。要想提高膠質瘤患者的遠期生存率,就應該深入研究膠質瘤的耐藥機制,改善該疾病的放療化療現狀,為膠質瘤抗腫瘤藥物的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耐藥耐藥性是指膠質瘤細胞可以對結構、作用機制迥異的抗腫瘤藥物產生交叉耐藥性,因此即使是聯用多種藥物,也無法達到應有的抗腫瘤效果。有學者研究發(fā)現:膠質瘤的多藥耐藥性與腫瘤內促進藥物排出的多種蛋白有關,研究出抑制這些蛋白大分子活性物質的藥物,與抗腫瘤藥物聯用,可有效提高放療化療的作用。
P-糖蛋白是一種單鏈跨膜蛋白,由多要耐藥基因編碼,它可以講依托泊苷、秋水仙堿以及長春新堿等多種ATP依賴型藥物從膠質腫瘤中排出。除此之外,研究發(fā)現P-糖蛋白的過度表達,能夠提高細胞液堿性,從而降低抗腫瘤藥物的敏感性,發(fā)揮耐藥性。P-糖蛋白在膠質瘤多藥耐藥現象中起到多重調控作用,最新研究還發(fā)現該蛋白可參與血管內皮細胞的表達從而調節(jié)血腦屏障,阻止抗腫瘤藥物進行如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藥物發(fā)揮作用[2]。
多藥抗藥性相關蛋白(MRP)與P-糖蛋白同屬于ATP結合盒超家族,是一種特異性的藥物輸出泵,能夠有效識別疏水性的對細胞有害的物質,并于GSH結合形成GST-X泵,參與弱堿性抗腫瘤藥物的轉運過程。近年來,又有學者發(fā)布了新的研究成果:MRP參與了腦部毛細血管的表達,能夠有效限制抗腫瘤藥物的攝入,從而避免腫瘤被殺滅。目前臨床上針對MRP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反義寡核苷酸技術,通過抑制MRP的活性來克服膠質瘤的耐藥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膠質瘤的多藥耐藥性是其中多種蛋白大分子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P-糖蛋白和多藥抗藥性相關蛋白以外,還有兩種蛋白參與了其耐藥作用機制,具體為:①主穹窿體(MVP)。這類蛋白質多見于肺癌細胞、膠質細胞中,可在膠質母細胞瘤中高度表達,對于多柔比星等以DNA為靶點的抗腫瘤藥物具有較強的作用效果,主要是通過干擾藥物的運輸起來發(fā)揮其耐藥性;②乳腺癌耐藥相關蛋白(BCRP)。最初在乳腺癌細胞中發(fā)現,與P-糖蛋白、MRP同屬于ABC超家族,是一種存在于膠質瘤細胞膜上的藥物排出泵,能夠對紅比霉素、米托蒽醌等20余種抗腫瘤藥物產生作用,影響其藥效的發(fā)揮。
在膠質瘤的藥物治療中,破壞癌細胞的DNA結構或者抑制其表達,可阻止膠質瘤細胞增殖從而使其逐漸凋亡,是最常見的藥物作用機理之一。但是在膠質瘤細胞中,有多中生物大分子能夠修復被損壞的DNA,使得抗腫瘤藥物失效。
在膠質瘤細胞中,DNA修復酶有多種,其中可修復烷化劑造成的DNA損傷的修復酶為O6甲基鳥嘌呤DNA甲基轉移酶(MGMT),這種酶可以將腫瘤DNA上的O6甲基鳥嘌呤上的烷化基團轉移到自身的第145位半胱氨酸殘基上,從而消除了烷化劑對于腫瘤細胞DNA的損傷。在眾多膠質瘤抗腫瘤藥物中,亞硝脲藥物以及替莫唑胺等新型抗腫瘤藥物耐藥性產生的原因便是MGMT,因此目前由啟動子超甲基化接到的MGMT基因沉默已成為這兩類藥物受益的標志。為了抑制MGMT的功效,目前臨床上提出了兩種解決方式:①抑制MGMT的表達,減少膠質細胞中MGMT的含量,以提高烷化劑對于高級別膠質瘤細胞的作用,比如說鉑類藥物能夠有效抑制MGMT的mRNA表達;②基因沉默,通過MGMT啟動子甲基化來抑制這類DNA修復酶的活性。
有學者研究發(fā)現:拓撲異構酶Ⅱ的表達水平與膠質瘤患者預后成反比,即拓撲異構酶Ⅱ表達水平越低,預后越佳[3]。拓撲異構酶Ⅱ(TopoⅡ)參與膠質瘤的耐藥機制,主要體現在它能夠維持細胞DNA的結構穩(wěn)定性和基因組的完整性,它可以與一些抗腫瘤藥物在DNA核基質區(qū)等部位結合在一起,從而抑制藥物藥效的發(fā)揮。同時,在TopoⅡ結構發(fā)生變化是,膠質瘤細胞將對這類抗腫瘤藥物產生耐藥性,對藥物的敏感性降低。
在膠質瘤細胞中,存在大量聚ADP核糖劑聚合酶(PARP-1),在DNA遭受抗腫瘤藥物攻擊斷裂后,這類酶可迅速被激活,參與到BER程序中,促進DNA結構中N3甲基胸腺嘧啶等的合成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能夠在膠質瘤細胞DNA雙鏈斷裂后啟動同源重組程序,因此在一些BRCA1/2缺失的膠質瘤細胞中,對于烷化劑、PARP-1抑制劑等抗腫瘤藥物的敏感性較高。但是,最近有研究發(fā)現:BRCA1/2的ORFs二次基因內突變,可使得這類酶的DNA修復功能恢復,同時對鉑類、PARP-1抑制劑產生耐藥性[4]。
膠質瘤干細胞是存在于癌變組織中一小部分細胞,與人體造血干細胞性能相似,具有加強的分化增殖能力,能夠不斷更新,具備腫瘤啟動功能,這意味著在放療化療過程中,只要有膠質瘤干細胞存活,膠質瘤還是會復發(fā),即使殺死了大部分的膠質瘤細胞也是無濟于事。通常情況下,膠質瘤干細胞處于G0靜止期,在這一階段腫瘤干細胞的抵御能力更為強大,再加上抗細胞自溶機制的作用,常規(guī)的放療化療手段對這類細胞基本無效。由于膠質瘤干細胞的抵御機制更為強大,其生存時間較長,細胞內的相關變異不斷累積,使得膠質瘤整體的耐藥性不斷增強。
膠質瘤是一種常見的惡性顱內腫瘤病變,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10歲左右及30~40歲為該疾病的高發(fā)期。由于膠質瘤是顱內病變,隨著病程的進展,腫瘤體積增大,將引起顱內高壓,造成腦組織移位,繼而引發(fā)腦疝、腦梗塞、腦出血等并發(fā)癥,且腦神經遭受壓迫將導致相應區(qū)域功能障礙。由于手術治療無法徹底切除病變組織,而放療化療受到膠質瘤耐藥性的限制,目前膠質瘤患者的5年內生存率僅為4.7%。在膠質瘤發(fā)病率不斷上升的情況下,要想讓患者多一分生存的機會,就應該加強對于膠質瘤耐藥機制的研究,研究新型的抗腫瘤藥物,提高臨床治療的有效性,抑制膠質瘤的增殖轉移,延長患者的生存年限。
[1]繆陽駿,艾文兵.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惡性神經膠質瘤化療耐藥機制的研究進展[J].廣東醫(yī)學,2016,37(07):1084-1086.
[2]郭珊珊,閻 昭.替莫唑胺治療腦膠質瘤耐藥機制的研究進展[J].藥物評價研究,2014,37(06):561-565.
[3]王俊杰,王 剛,杜士明,曾 南.腦膠質瘤多藥耐藥與PI3K/Akt信號傳導通路的關系及其治療進展[J].癌癥進展,2013,11(04):287-291.
[4]崔向麗,隋大立,徐春敏,高穎昌,白彩珍.惡性膠質瘤治療新進展[J].藥品評價,2012,09(32):27-29.
[5]Zhao P,Zhang Y,Sun M,et a1.Revers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human glioma by RNA interference[J].Neurol Res,2008,30(6):562-566.
R739.41
A
ISSN.2095-8242.2017.042.8311.02
趙寧輝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