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曉泓
縱觀12冊小學語文教材,抒情散文占有一定的比例。我校“主題閱讀”校本教材《主題式現(xiàn)代美文閱讀》中,同一主題的抒情散文更是不勝枚舉。這一類文本語言凝練,意境深邃,情感濃郁,值得細細品味。但在小學生眼里,這類文本不像童話那樣富有趣味性,也不像神話那樣富有吸引力,因此,他們主動閱讀的興致不高。教師教學時,要充分考慮這一類文本的特殊性,依據(jù)特點確定基本的教學策略,靈活地設計教學流程。筆者結合四年多來的課題實踐研究,列舉校本教材中的幾篇文質(zhì)兼美的抒情散文,粗淺地闡述一下“主題閱讀”背景下的抒情散文教學應有的基本策略。
一、品讀關鍵詞語,感受散文的韻律美
抒情散文中最讓人怦然心動的是妙不可言的出色語言,支撐著行云流水般經(jīng)典語句的是那一個個傳神的關鍵詞。細細研讀這些重點詞語,仔細揣摩作者在遣詞造句方面的功力,便可感受到散文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
為了生動形象地描繪瀟瀟的秋雨,作者陶金鴻十分注重運用大量的疊詞來增強表達效果。教學《秋天的雨》時,我們可以抓住文本中的疊詞進行品析,通過對比的方式,讓學生在比較中感受作者的匠心所在?!八腰S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這一句中,連用三個疊詞“黃黃的”“一把把”“扇哪扇哪”,出示相應的對比詞“黃的”“一把”“扇哪”,讓學生說一說這兩句有什么不同。在對比誦讀中讓學生感知巧用疊詞更好地渲染了氣氛、抒發(fā)了情感。疊詞的巧用讓散文更富韻律美。
峻青的《第一場雪》描繪了一幅明麗生動的山村雪景圖?!奥涔饬巳~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則掛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兒”這一句,寫出了雪落在不同枝頭的美景。品讀這一句時,四個重要的疊詞起到了和諧音韻、悅耳動聽的效果,“銀條兒、雪球兒”兩個兒化音也不可小覷,這不可或缺的兩個詞語,不僅寫出了雪落在不同樹上的不同形狀、不同大小,還流露出了作者對第一場雪的喜愛之情。點綴的兒化音讓散文的色調(diào)越發(fā)活潑、明快。
陳木城的《春天的小雨滴滴滴》生動地勾勒出了小雨滴的活潑可愛。大量運用形象、貼切的擬聲詞,使散文讀來極富韻律美。教學時,首先出示“啪!嗵——嗵——嗵!咚——咚——咚!”,讓學生美美地、舒緩地讀一讀,朗讀中再次聆聽一下春雨美妙的聲音。誦讀中,學生明了破折號的用法之一是表示聲音的延長。接著出示“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一對比,學生便知此時的雨點聲非常大,雨下得很急。擬聲詞的品讀、揣摩,幫助學生很好地領略到了雨點那奇妙變幻的風采,以及擬聲詞的恰當使用帶來的美妙視聽享受。
二、咀嚼精彩語句,體會散文的修辭美
抒情散文的魅力在于能引領讀者喚起自己靈魂深處的那份獨特美感,獲得一份美的享受,啟迪深深的遐思,引起情感的共鳴。用心賞析這些名篇佳作,學生不僅能從中汲取文學的精髓,也能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凈化自我、提升自我。
朱自清的散文《春》不僅具有意境美、韻律美,還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讓讀者感受到了修辭美。文中大量使用比喻句,巧妙地化抽象為形象,給讀者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文章結尾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又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還比作“健壯的青年”,三個別具一格的比喻句是對春天特點的高度概括,也是作者獻給春天的一首贊歌。
巴金的《海上日出》運用大量的擬人句,將日出時的壯觀景象描寫得活靈活現(xiàn)?!疤栂褙撝裁粗負频?,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這一句,淋漓盡致地寫出了太陽升起來時吃力的樣子,使散文更生動,更富有情趣。教學時,依次出示三句話:“太陽使勁兒向上升。”“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使勁兒向上升。”“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通過句式比較讓學生細細品味。對比誦讀中,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第三句是作者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出來的。擬人手法賦予原本毫無任何情感的太陽以人的感情,細膩的筆觸將日出過程勾勒得那般鮮活,那般生動可感。
曹敬莊的《索溪峪的“野”》通過具體生動的描述,把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景酣暢淋漓地表達了出來。在突顯“山”的野時,恰當?shù)剡\用了排比等表達手法,寫出了山具有一種天然的美、野性的美?!斑@種美,是一種驚險的美;這種美,是一種磅礴的美;這種美,是一種隨心所欲的美”中三個并列的句子像好朋友一樣,手拉手,整齊地站在一起。根據(jù)表達的需要采用排比來抒發(fā)心中的情感,節(jié)奏和諧,氣勢磅礴,感情洋溢。如此耐人尋味的語言、惟妙惟肖的表達,值得駐足停留,細細品味一番。教學時,先賞析三個單獨的分句,感受到山“野”得驚險、磅礴、隨心所欲,再配樂朗讀這組排比句。學生不僅能品讀出山的各種不同美的特點,還能感受到排比句的鏗鏘有力和強大氣勢。整齊的排比句讓散文的氣場更強大。
通過賞析、比較進而有滋有味地誦讀,學生輕輕松松地理解了文本,感悟了富有特色的語言,同時也學習到了作者所采用的表現(xiàn)方法。品讀作者委婉細膩的描寫、精雕細刻的語言、多種多樣的修辭,頓時讓學生如臨其境,感同身受。
三、鏈接創(chuàng)作背景,領悟散文的意境美
一篇篇經(jīng)典的抒情散文就是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卷。在品讀關鍵詞句的基礎上,適時引入作家的創(chuàng)作背景資料,相機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并采用多種形式的誦讀,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景與情的關系,領悟散文的意境美。尤其是將作家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對比,更易幫助學生領會同一主題下,不同文本里流淌出的真情實感。
抒情散文《第一場雪》描繪了一幅明麗生動的山村雪景圖,尤其是雪后的景致美不勝收。作者的喜悅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間。這場雪為什么被稱為第一場雪呢?這場雪為什么能給人們帶來如此的快樂?要想讓學生真正領略到這場雪不同尋常的意義,需要鏈接相關的寫作背景作支撐。只有了解了當時的寫作心境,才能讀出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來的寫作情愫,領會文本所傳達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此文寫于1962年,當時我國正處于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糧棉歉收,人們吃不飽,穿不暖,都熱切盼望豐收年的到來。這是入冬以來膠東半島下的第一場雪,也是三年自然災害以后,第一個豐收的信號。這場雪怎能不令人歡欣鼓舞呢!
同樣的景物,在不同心境的作者筆下呈現(xiàn)出的是不一樣的情景。同樣的一場雪,在峻青筆下是明亮、喜悅的,在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筆下卻是悲涼、凄清的?!堆┮埂穼懹?9世紀末,當時的法國正處于社會變革時期,作者眼前的雪景,正是他當時心情的寫照,表達了對社會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兩位作家都是借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雪抒情,可是他們在經(jīng)久不衰的散文里表達的情思卻截然相反。究其原因,與他們所處的時代、周圍的環(huán)境及個人經(jīng)歷息息相關。因此,適時地補充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時填補學生認知的空白,才能幫助學生深入地體會作者所營造的那份意境。
作家不同創(chuàng)作背景的對比,幫助學生更深刻地領悟了文本的意境美。對比中,學生明白了作者的心境不同,看到的景、傳遞的情也截然不同。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心境不同,散文所表達的意境也不盡相同。
總之,“主題閱讀”背景下的抒情散文教學,教師只要靈活地實施上述策略,就一定能為學生打開一扇心靈閱讀之窗,喚醒他們的審美潛能,幫助他們品嘗到閱讀抒情散文的甜頭,進而樂于閱讀這一類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