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波+孫健
摘 要: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在教學與科研上要做到交互化、網絡化、精細化、終身化;在“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政策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要與行業(yè)企業(yè)緊密結合,積極開展產學研活動。文章深度觀察了一名高職院校專任教師Q老師,以其為案例,從其校內工作、校外拓展兩方面出發(fā)進行總結,重點展現了其名師工作室、微商等特色成長途徑,為高職院校教師的成長提供具有大數據特征的案例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高職院校;教師成長;常州科教城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7)02-0005-03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2015年全國有高職(專科)院校1341所[1],校均規(guī)模6336人,在校生227.52萬人,江蘇高職(??疲┰盒?0所[2],全國高職(專科)學校生師比17.77∶1,全國高職(專科)院校折算后專任教師約為12.8萬人。如此大數量的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其隊伍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數據是以容量大、類型多、存取速度快、應用價值高為主要特征的數據集合,正快速發(fā)展為對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數據進行采集、存儲和關聯分析,從中發(fā)現新知識、創(chuàng)造新價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服務業(yè)態(tài)[3]。大數據來勢兇猛,對高職院校教師的成長提出了哪些特殊的時代性要求?帶著這個疑問,筆者走進高職院校,近距離觀察了一名專業(yè)課Q老師,通過對其長達一年的觀察,總結了其成長的過程和特點,以饗讀者。
一、大數據背景下的校內工作
Q老師是一位從教近十五年的高職院校教師,多年來孜孜不倦,不斷提升自身業(yè)務能力,實現專業(yè)成長,鍛造高尚人格,獻身教育事業(yè)。
(一)日常教學及科研
1.教學交互化。Q老師是常州科教城某學院的計算機專業(yè)教師,擔任多門專業(yè)主干課程的教學工作,如《計算機基礎》《圖形圖像處理》《人機交互》《畢業(yè)設計》《網站設計》等,教學通常在機房進行。Q老師通過實時系統(tǒng)自動記錄學生在課堂的表現,包括日常考勤、遲到早退、課間練習完成、作業(yè)上交等情況,通過對學生各種成績的數據分析,準確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提出改進措施。
2.教研網絡化。Q老師與教研室的老師們一起開發(fā)試驗課、示范課、公開課、研究課,要求每人每年必須撰寫一篇教學論文和一篇教學案例分析,參與校、區(qū)、市組織的論文評比及教學比賽,爭取獲得好名次。教學中Q老師與教研室的老師們積極利用興起的慕課平臺進行教學,指導學生登錄世界三大慕課平臺注冊學習,讓學生感受現代科技進步的力量和世界教育發(fā)展的步伐,有機會感受到世界上最頂級大師講授的高品質的課程。
3.競賽常態(tài)化。Q老師以技能大賽為抓手,與課程改革相結合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在課堂層面進行教學改進實踐,將所掌握的絕技絕活用于實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對實驗室的教學軟件系統(tǒng)進行了技術改造和升級革新,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Q老師和教研組老師一起不斷深入行業(yè),了解行業(yè)最前沿的第一手動態(tài)資料,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技能大賽及創(chuàng)新大賽中精心指導學生,如指導計算機專業(yè)高職組的學生參加常州市、江蘇省的創(chuàng)新大賽和技能大賽,并取得了多項優(yōu)異成績。
4.科研可持續(xù)化。Q老師積極尋找前沿的學術問題,申報課題、研究課題,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努力使自己成長為一名科研型、技能型、反思型的教師。并通過聽課、階段試驗、撰寫教學案例和學生個案、研討等做好課題研究。
5.班主任工作精細化。Q老師擔任過五屆班主任,帶過的學生累計達165人。Q老師主要從數據化、反饋、概率預測三方面開展班主任工作:在數據化方面,Q老師每接到一個新班,便著手建立學生QQ群、微信群。通過群這一實時橋梁,學生可以交流專業(yè)問題、共享學習資料并上交作業(yè),老師可以及時在群中布置作業(yè)、收取作業(yè)、批改作業(yè)和發(fā)布各種通知、消息等。在反饋方面,Q老師在班級日常管理中,通過量化考核進行計分統(tǒng)計,通過反饋管理班干及全班同學,靈活掌握班級動態(tài)。在概率預測方面,Q老師根據大數據的反饋,結合自身豐富的工作經驗,預測判斷班級學生的各種概率事件,及早做出預防措施。
6.學習終身化。Q老師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理念,力爭具備終生學習的五種能力(學習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適應現代教學能力、研究學生能力、自我調控能力)。Q老師還積極準備訪學,希望能有機會學習別國先進大學的教學經驗和科研方法。如果條件允許,還準備進一步深造,攻讀博士學位。
(二)名師工作室建設的五個轉化
Q老師作為領銜人,申請了其所在學院設立的名師工作室并獲準立項建設,即Q*計算機名師工作室,團隊共招募了10名成員,有高校的教師、也有企業(yè)的工程師、有計算機專業(yè)的理論學者,也有行業(yè)企業(yè)的實踐家。Q老師帶領工作室成員砥礪前行,經過一段時間的建設,實現了五個轉化。
1.品牌戰(zhàn)略化。Q老師打造了自己的計算機團隊與研究方向,推出了所在學院計算機專業(yè)的品牌,在園區(qū)起到了戰(zhàn)略宣傳的作用。工作室利用其計算機專業(yè)的技術優(yōu)勢,建設了專門的工作室網站用于宣傳和展示,網站上包括領銜人及各位成員的介紹與成果、工作室新聞與公告、教研活動、教學資源庫、社區(qū)交流、博文發(fā)表等。網站制作精良、更新及時、交互方便、技術先進,充分展現了大數據的特征。
2.師資融合化。Q老師以“名師工作室”等形式組織特級教師、教學名師與一定數量的一線教師結成研修共同體,提升教師成員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工作室采用導師培養(yǎng)制度,在推出Q老師自己這一名師起到引領示范作用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一批青年教師。Q老師根據工作室每名教師成員的特點制訂了不同的培養(yǎng)方案,包括培養(yǎng)目標、培訓課程、培訓形式等,制定工作室切實有效的發(fā)展規(guī)劃,同時組織工作室全體成員認真進行反思式的討論、研究。利用人脈資源的優(yōu)勢聯系行業(yè),合理組織成員下企業(yè)鍛煉,提高專業(yè)技能水平,使成員能夠在“教壇新秀—教學能手—骨干教師—專業(yè)帶頭人—職教名師”這“五級梯隊”中逐步進行相應提升。
3.資源共享化。Q老師在工作室網站上公布了很多教學視頻及教案,可供教師們隨時查看、互相學習,也可以供學生們隨時、隨地學習。另外還在網站開發(fā)了研修社區(qū)、互動平臺等,可以在視頻下留言評論或者就有疑問的知識點進行提問,授課教師可以進行實時解答。還可以定期錄制視頻在網站進行播放,解說工作室的資源建設新情況,分享經驗、共享資源?!督逃畔⒒笆濉币?guī)劃》中提到“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服務水平日漸提高,資源服務體系已見雛形”[4],這也是Q*計算機名師工作室資源庫建設的初衷,讓優(yōu)質資源輻射影響更多教師,造福更多學生。
4.教學信息化。教研中,領銜人定期帶領成員對教學進行研討,從教案的設計、課件的準備、教具的選擇,到說課稿的雕琢,制作出教學用書、指導用書、練習冊和優(yōu)秀課件,從事專業(yè)理論課與專業(yè)實踐課的教學。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教育技術學的優(yōu)勢,使用現代技術進行教學,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其先進程度及更新速度均能走在全國前列。開設校級、區(qū)級與市級講座,積極參與各級“兩課”評比,經常外出參與教學競賽、信息化大賽等,提升日常教學水平。
5.科研創(chuàng)新化。Q老師圍繞工作室不同時期的建設主題,以寫促研,以寫促教,以寫促進自己的發(fā)展。組織成員積極申報市廳級、省部級課題,一旦獲批后便督促成員召開研討會進行頭腦風暴式的研討,形成論文、專著等成果。還通過報告會、名教師論壇、公開教學、拍攝專題電視片等發(fā)揮輻射作用,對校域乃至園域教學發(fā)展和教師培養(yǎng)起到推動作用。
二、大數據背景下的校外拓展
在“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政策背景下,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剛剛出臺了《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到:“科研人員在履行好崗位職責、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經所在單位同意,可以到企業(yè)和其他科研機構、高校、社會組織等兼職并取得合法報酬。鼓勵科研人員公益性兼職,積極參與決策咨詢、扶貧濟困、科學普及、法律援助和學術組織等活動?!盵5]Q老師正是國家這一政策的積極響應者和踐行者。
(一)校企合作
1.創(chuàng)建大數據平臺。利用目前便捷的大數據技術,Q老師申請了公眾號與微信號,將各種活動信息實時發(fā)布在公眾號及微信圈中;創(chuàng)建了專門的微信群與QQ群,用于組織各種親子活動;另外還開通了支付寶,方便各種業(yè)務結算。
2.組織親子類活動。Q老師創(chuàng)新校企融合的模式,帶領名師工作室的老師與行業(yè)緊密結合,創(chuàng)建了親子活動中心,為教學科研提供實時訊息。Q老師帶領團隊,利用團隊成員的專業(yè)優(yōu)勢,針對常州市親子活動市場,陸續(xù)組織了各種親子活動,如生存極限大挑戰(zhàn)、魯班小傳人等,活動多種多樣,幾乎每個周末都有設置。這些活動益處很多,第一,為常州市的親子活動出謀劃策、添磚加瓦;第二,開闊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生活,增加孩子的見識,讓孩子們更能了解各行各業(yè)的新技術,提高社交的興趣和技巧,增強與人打交道的能力;第三,鍛煉了團隊成員利用專業(yè)優(yōu)勢為社會服務的能力。
3.組織公益類活動。就關注自閉癥兒童,組織了多項公益活動,如在天喜兒烘焙店開設的關愛星星的孩子公益活動—與星星的孩子一起DIY棒棒糖。首先在兒童康復中心學校集合,參觀并聆聽天愛兒童康復中心的介紹,了解星星的孩子以及天喜兒烘焙坊的由來,近距離了解星星的孩子,與星娃兒們互動分享。然后步行至天喜兒烘焙店并參觀,與星娃一起制作棒棒糖。最后還有捐款儀式及集體合影,活動的所有善款都將捐給天愛康復學校的星娃們。Q老師的團隊還發(fā)出倡議,讓大家一起行動起來,為星娃們盡一點微薄之力。
(二)微商嘗試體驗
1.商業(yè)模式化。Q老師利用計算機專業(yè)這一優(yōu)勢,考察市場并找準品牌,帶領團隊教師及學生一起嘗試做微商。一方面開闊了團隊教師與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也訓練了工作室教師與學生在商界實戰(zhàn)的能力。Q老師發(fā)現做微商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第一,手機,微商幾乎就是用手機在做生意,所以一個流暢、快速的手機是必不可少的。第二,產品,好品牌很關鍵,廠家要是正規(guī)注冊的微商營銷模式公司,公司把產品的稅都交了,便不存在稅收的問題,同時產品的品質還要好,能得到大眾的認可。第三,朋友圈,一個不少于200人的朋友圈是最起碼的了,顧客永遠是上帝。對于這三樣,Q老師的團隊都已具備,而且在她們不斷的經營與努力中,各項都打造得越來越好。
2.交流分享化。Q老師引進了*商學院的紅點課程,讓團隊的每位教師與學生均參與了課程學習。讓團隊的成員均能習得最前沿的商業(yè)知識,拉近與行業(yè)的距離。一般當天指定免費聽課的時間,每天有動態(tài)的上課密碼,多的時候有六千多人同時在線。這樣的紅點軟件,完全可以用在日常的教學與培訓中,無論是授課,還是教研活動,均是非常好的選擇,節(jié)約資源,方便聽眾。
3.支付便捷化。Q老師團隊嘗試了近一年的微商之后,發(fā)現電子支付方式增多,現金支付方式逐漸減少,估計電子支付的與時俱進,是微商興起的一個條件。分析決定大家使用不同支付方式的原因,一方面是出于生活方便或者生意需要,另一方面是出于觀念接納程度和主動適應意識。Q老師團隊分析了這大半年的業(yè)務過程中的所有支付方式后,發(fā)現支付寶轉賬的占46.7%,微信轉賬的占40%,現金支付的占13.3%;合計手機支付占86.7%,現金支付占13.3%。
4.物流快捷化。Q老師團隊微商做得好,還要歸功于與物流的便捷,這是微商得以快速發(fā)展的預備條件。顧客網上下單,物流上門取貨、送貨,所有只是信息的交流,線上與線下配合,相得益彰。
一年觀察下來,發(fā)現Q老師算是高職院校中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的一類教師了,Q教師能結合國家的政策,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深入實際、不斷嘗試,對自己的工作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是高職院校教師的生力軍,是改革前行的主力軍,這樣的教師可以多引進一些,或者給足政策多培養(yǎng)一些,有利于帶動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成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2015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607/t20160706_270976.html.
[2]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統(tǒng)計局.2011年江蘇省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Z].
[3]國務院關于印發(fā)促進大數據發(fā)展行動綱要的通知(國發(fā)[2015]50號)[Z].
[4]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guī)劃》的通知(教技〔2016〕2號)[Z].
[5]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11/07/content_
5129805.htm.
責任編輯 秦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