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芬
【摘 要】《釣魚的啟示》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道德與自律的故事。立足三個貫穿于文章始末的要素作為研讀的切入點,深入剖析教材,能挖掘故事背后的隱喻與深層含義,為解構(gòu)文本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
【關(guān)鍵詞】釣魚 道德 啟示
安德烈耶夫曾說過:一個人最大的勝利就是戰(zhàn)勝自己!在這個充滿金錢、權(quán)力和各種利益誘惑的世界里,每個人都面臨著一場與自己的戰(zhàn)爭,因為阻礙自己前進,使自己走向墮落的敵人,往往就是自己。《釣魚的啟示》(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場戰(zhàn)爭,它發(fā)生在一對父子身上。
一位十一歲的男孩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釣到了一條非常大的鱸魚。對于垂釣者而言,它的魅力和價值不言而喻:它是至高的榮譽,是豐厚的酬勞,更是難得的自我滿足和精神享受!對于這條接近于奇跡的鱸魚,男孩的心顯然被它“捕獲”了。他不理會它是否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得到的(此時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一再苦苦哀求父親:既然無人發(fā)現(xiàn),那么有什么理由不留下它。
在確定釣上來的時間并不合法后,父親也猶豫了,他的“眼睛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這條大鱸魚的誘惑也幾乎令他無法抗拒。然而他馬上意識到,雖然無人發(fā)現(xiàn),可一旦接受這個誘惑,自己的良心就將成為法律和道德審判的對象,而且還會捆綁上年幼兒子的未來。于是他以不容爭辯的聲音要求兒子把這如同毒藥的大鱸魚放回湖里去。
就如大哲人丁尼金所說的:唯有自律,才能把自己引導(dǎo)向最光明的王國!父親戰(zhàn)勝了自己的貪婪,他不僅拯救了自己,而且拯救了年幼的兒子,給予他人生道路上實踐道德的力量和勇氣,使他成為自律王國里尊貴的國王。
《釣魚的啟示》一文中,涉及了幾個隱喻。
一、“釣”的含義
故事中,父親與兒子在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去附近的小島上釣魚。他們準(zhǔn)備了魚餌與釣鉤,靜靜地等待魚兒的上鉤。一條大鱸魚咬上了兒子的魚鉤,它拼命掙扎,甩動魚尾,不時發(fā)出啪啪的聲音,但是它敵不過強大的魚竿,被釣上了岸,成為兒子的獵物。但是此刻,富有戲劇意味的是,另一場垂釣拉開了序幕。因為捕撈的時間還沒有到,非法釣上大鱸魚的父子立刻成為“貪婪”的獵物。兒子被“捕獲”了,面對這又大又漂亮的誘餌,他敵不過心中的貪念,寧可成為一名非法捕撈者。而父親,他如這大鱸魚一般拼命掙扎著,與釣竿、與心中的貪念展開了搏斗。終于,他戰(zhàn)勝了自我,重新獲得了心靈上的自由,回到了廣闊的“水域”。這里的“釣”與“被釣”,猶如一扇道德的雙向門,演繹出了一堂精彩的人性實驗課,給人很深的啟迪。
二、“月光”的意象
可以說,“月光”這個意象始終伴隨著整個故事。作者使用了“銀光閃閃”“銀色的月光”“皎潔的月光”以及“月光如水”等詞匯,從月光初升的湖面、月光下的大鱸魚、靜悄悄的月夜以及回憶里的如水月光這四個角度展現(xiàn)了畫面。關(guān)于月光的一系列環(huán)境描寫,就如人物與情節(jié)的助推器,一步步地抵達文本的核心:一開始月光是靈動的、活潑的、和諧的,在湖面閃爍著奪目的光芒,烘托出了兒子和父親快樂的情緒。而接下來,當(dāng)釣上了那條誘惑人的鱸魚后,純潔的月光開始變得不安起來,“周圍到處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月光似乎也成了共犯,照見了兒子內(nèi)心的慌亂。最后,兒子在父親的堅持下放回了大鱸魚,“月光如水”的比喻,象征著內(nèi)心洗凈了污濁的泥淖后,重新恢復(fù)了恬淡平靜。
可以說,故事里的月光是有生命的,它與故事中的人物一起參與了這場關(guān)于道德和個人利益之間的爭論。
三、“大鱸魚”的罪與罰
故事中的大鱸魚如同一個超大的餡餅,被兒子從湖里釣了上來。但是由于上岸的時間是錯誤的,它成了罪與罰的象征。本是一尾世間的奇珍,卻因為兩個小時的早到,淪為非法所得,又被放逐回湖里,是幸,還是不幸?或許,我們很難評論作為一條魚的生命價值究竟是什么,但是,如果說“釣”和“放”是一場人世間短暫的旅行,至少這尾魚的命運被改變了。
讀《釣魚的啟示》,得“啟示”外的啟示:看鱸魚的掙扎,看父與子的爭論,看道德的“釣”與“放”,也看你我內(nèi)心的抉擇!
(浙江省溫嶺市橫湖小學(xué) 31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