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普遍存在,這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是一種不尊重孩子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現(xiàn)狀,這既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正視的課題,也是家長和社會需要糾正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教育策略;思考
一、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表現(xiàn)
幼兒教育是學生進入小學教育前的基礎性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開端,在學生的教育過程中處于重要地位,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促進終身教育的重要階段。幼兒教育階段有其不同于其他階段教育的鮮明特征,這一時期,應該根據(jù)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培養(yǎng)幼兒適應周圍環(huán)境,注意培養(yǎng)孩子興趣,啟發(fā)他們的好奇心,這才是尊重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但現(xiàn)階段,很多地方幼兒園存在過重的小學化傾向,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從教學內容上看,幼兒園將小學學習的內容在幼兒園講授。這種將小學低年級教材引入幼兒園教育的辦法,在短期內能夠讓學生們掌握一些小學知識,比如說認識數(shù)學、會簡單的加減運算、認識拼音、會寫一部分漢字,好像起到了立竿見影的良好效果,讓孩子們提前掌握一部分知識,家長也會看到孩子明顯的進步??蛇@種提前“拔苗助長”的方式,讓很多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樂,不能用他們特有的方式去觀察這個世界,培養(yǎng)對事物的好奇心,反而增加了他們對今后學習的恐懼心理,很多孩子就是因為完不成作業(yè),或者根本就聽不懂課堂內容,對自己產(chǎn)生了懷疑,對進一步的學習抱有畏難心理,不愿意進入校園學習。
2. 從教學模式上看,開設小學課程,把孩子們束縛在書桌上,他們失去了很多游戲的時間,失去了作為孩子的“自由”。幼兒是通過自己的眼睛、耳朵、味覺、觸覺去感知這個世界,通過游戲去“讀懂”周圍環(huán)境的,但小學化的方式主要用傳授知識的方式,讓孩子們端正的坐在課堂里,一動不動的接受教師的講授,這樣的灌輸式教育,“固化”了孩子的天性,使他們過早地失去了活潑的天真。幼兒教育小學化過程中,把小學生的學習標準如聽、讀、背、算等技能性目標要求幼兒園的孩子們,考查孩子們的簡單運算能力、拼音漢字的默寫、檢查孩子們背誦古詩文,更有甚者,還要讓孩子們背誦英語,這些都屬于小學階段的教學模式,現(xiàn)在卻應用到幼兒身上,使孩子們不堪其苦。
3. 從教學管理上看,幼兒教育當中,過多地關注孩子們文化知識的掌握水平,忽視幼兒心理和生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特點。這一做法超越了幼兒發(fā)展的年齡特征,屬于超前教育。把應試教育當中的“唯成績論”的考核標準應用到幼兒教育當中來,帶有明顯的功利性質,也搞亂了教育的秩序,違背了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
二、 導致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因素
1. 家長的態(tài)度影響。很多家長受傳統(tǒng)的“學而優(yōu)則仕”的影響,認為孩子越早接受教育就越能夠成才,也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不但應該更早的學習文化知識,打造超人一等的“神童”,而且還要去上各種培訓班,把孩子培養(yǎng)成“全才”。這樣的群化現(xiàn)象是家長支持幼兒教育走向小學化的重要力量。
2. 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專業(yè)素養(yǎng)良莠不齊。近些年來,因為入園的幼兒數(shù)量增長很快,公辦幼兒園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社會辦園力量不斷出現(xiàn),這些都導致有許多進入幼兒教育的教師門檻變得很低。這些幼兒教師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教育培訓,缺乏必要的幼兒教育素養(yǎng),不知道如何開展工作;他們也沒有職業(yè)責任感,對待孩子以及家長沒有愛心和耐心。有明顯的敷衍了事,得過且過,甚至產(chǎn)生工作倦怠情緒。把小學教育模式引入到幼兒教育當中來,可以讓很多老師比較“省心”,不用過多的費心管理孩子,孩子不學習就是不聽話,便于自己推卸責任。
3. 傳統(tǒng)應試教育體制下的壓力。我國的應試教育傳統(tǒng)由來已久,古代的“神童”都是以詩文而知名,這就把文化知識的考核作為孩子是否成功的標準,這種情況下,成績就是學生評價的重要依據(jù)。應試之風就從中小學開始蔓延到幼兒園,這樣孩子就能夠比別人領先一步,很多孩子卻因此過早的背負有悖于其心理承受能力的壓力。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使孩子過早的接觸,過長時間的生活在其中,必然會感到厭煩,而無心向學。
三、 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教育策略
1. 提高家長教育水平。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起到的作用甚至比學校還要重要,在孩子的發(fā)展過程中,要讓家長意識到:孩子過早的成為“神童”,其實是以犧牲孩子將來的潛能為代價的,是不可挽救的錯誤教育方式。并不是孩子們多背幾首古詩、早會計算幾道數(shù)學題就能夠成才。在幼兒教育期間,讓孩子培養(yǎng)出自身的個性和興趣,培養(yǎng)出對這個世界的良好認知能力,讓他們感到認識這個世界是快樂的,這些都要遠遠重要于掌握一些具體的知識。
2. 提高幼兒教師的整體素養(yǎng)。幼兒年齡比較小,他們正在逐漸摸索著認識這個世界,幼兒教師是他們認識世界的“領路人”,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對孩子將來的發(fā)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幼兒教師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高異常重要,要加強對幼兒師資的培訓,讓他們能夠更加科學的安排教學活動,減少小學化知識的傳授,探索有益的游戲活動,讓孩子樂在其中,寓教于游戲當中,不要使教師充當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同時,要加強對教師培訓的機會,讓他們“走出去”,學習更加先進的教學理念,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來,這樣提高師資力量水平??梢杂行У販p少小學化傾向。
3. 較好地處理幼小銜接問題。很多小學化問題的出現(xiàn)都是因為害怕孩子到小學后,跟不上學習節(jié)奏,落在別人的后面,所以在幼兒階段講授小學知識。可以在幼兒教育當中分階段采用辦法,如在小班和中班階段使用游戲化、生活化的教育方法,大班時適度采用小學化教學,讓孩子適應小學教學內容,讓孩子健康成長。
總之,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是超前透支式的教育,家庭、社會和學校要給予高度重視,共同努力,改變舊思想、舊方法,使用符合孩子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讓祖國的“花朵”健康綻放。
作者簡介:陳芙蓉,江蘇省張家港市,張家港市錦豐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