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臺東六路小學 郭圣濤 陳小濱
探索和打造跨學科教育的課程
——青島臺東六路小學探索“‘合’課程”紀實
山東青島臺東六路小學 郭圣濤 陳小濱
教育的原點是學生,學校課程就要順應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生理天性去挖掘課程內容。青島臺東六路小學以“博雅”教育為辦學特色,以課程為載體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充分關注學生多維度學習的發(fā)展需求,構建了凸顯學?!安┭沤逃碧厣男1菊n程——“‘合’課程”,即把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等領域進行刪減、融合、增補、重組,通過學科內整合、跨學科整合和超學科整合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多元、多維、多彩的學習路徑。
學科內整合 跨學科整合 超學科整合
語文課語文教師上,數(shù)學課數(shù)學教師上,這是太正常不過的事了,但在青島臺東六路小學,有一門課程很有意思,問學生這門課程的老師是誰?學生們可能回答你,有王老師、孫老師、張老師,還有盧老師、陳老師……一門課這么多老師?這門特別的課程就是——“‘合’課程”,一個文理貫通、內外整合,集語文、數(shù)學、科學、美術、音樂、綜合實踐等多學科融合的再造跨學科課程。
青島臺東六路小學順應兒童的天性做教育,以培養(yǎng)“胸懷博大、志趣高雅”的臺六博雅學子為育人目標,以“生本、融合、多元、開放、創(chuàng)意”為課程理念,充分關注學生多維度學習的發(fā)展需求,構建了凸顯學?!安┭沤逃碧厣男1菊n程——“‘合’課程”。通過學科內整合、跨學科整合和超學科整合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多元、多維、多彩的學習路徑。
學科內整合即在一門學科內,整合同一主題或同一單元中相同、相關、相近的內容,以課內知識為圓點,擴展學科半徑,提升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yǎng)。學校在語文學科實施“1+3主題式單元整合”策略,“1”即整合1個單元,“3”是3種課型(精講課、悅讀課、小創(chuàng)課)。
如,五年級的同學們在上完精讀課《祖父的園子》之后,在悅讀課上延伸賞讀蕭紅的經(jīng)典之作《呼蘭河傳》,觀看影片《駱駝祥子》;在文學創(chuàng)課中開展誦讀名家名篇及表演課本劇的語文實踐活動。學校還邀請著名詩人、教材作家王宜振舉行專場文學講座,帶領學生經(jīng)歷一場具有濃厚人文氣息的文學盛宴。隨后教師們又帶領學生走進老舍、康有為、洪深、沈從文名人故居實地參觀,引導學生從歷史與文化多維角度,了解青島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文化繁榮,激發(fā)學生的文學夢想和用文化建設青島的責任意識。
閱讀最終的目的是運用語言表達,“‘合’課程”給學生更多地提供平臺,另辟蹊徑,創(chuàng)建多元學習路徑,追求主題視角下的核心知識、情感密碼、價值認同,由個及類、由類及理地融合推進。
跨學科整合即打破以往涇渭分明的學科間界限,以統(tǒng)一的主題連接不同學科,多個教師同上一堂課,目的是使學生在此過程中建立系統(tǒng)的思維方式,體驗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如四年級“‘合’課程”的主題是“探秘藍色國土 領略海防風采”,進行海防與海事的研究。學生們先在海洋教育課上學習了課本中的《藍色國土》一課,初步學習海洋知識,然后數(shù)學老師就帶領大家算一算《藍色國土里的大數(shù)據(jù)》,音樂老師教學生學唱《軍港之夜》,美術老師指導同學們畫出自己心中的新型艦船,在語文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觀看影片《甲午風云》《釣魚島真相》后展開熱烈討論,大家深切地感受到解決海島爭端,只能靠我們國家自己強大的國力。接著,由學校外聘的部隊軍官為大家講解《強大的海軍》,讓同學們了解了現(xiàn)代人民海軍的建設成就,激發(fā)了保衛(wèi)海疆的愛國熱情。接下來,同學們實地參觀海軍博物館,親自登上“海巡11輪”,海警為大家現(xiàn)場講授“海巡11輪”執(zhí)行的各種重要任務,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層層推進的課程學習中,學生的知識和情感經(jīng)歷“生成—生發(fā)—升華”的過程。
臺六不同學科的教師在實施合課程的背景下跨學科教研、備課,與學校外聘的專家形成合力,建立跨學科教研團隊,協(xié)作設計整合課題,共同完成課程內容、學習方式、教學方式的再造。
合課程搭建了教師展示自我、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平臺,當然受益最大的還是學生,“‘合’課程”的課堂培養(yǎng)學生以多元的思維學習和思考,由一個單一的信息變成立體、多層次的知識體系。
“‘合’課程”不僅打破了學科界限,而且超越環(huán)境壁壘,挖掘周邊教育資源,實現(xiàn)學習環(huán)境從校內到校外的超越,學科知識從課內到課外的超越,任課教師從單科教師到教學團隊的超越。
學校有效整合外來資源,邀請生物學專家、部隊軍官、文學作家、大學講師、中學歷史教師融入合課程的教學團隊,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實踐基地,使學生有機會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發(fā)生鏈接,實現(xiàn)了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如一年級學生在課堂上了解了糧食的知識之后,走進青島“二月二”農場,實地參觀糧食的種植過程,親自體驗如何做饅頭。二年級學生在探究了昆蟲的奧秘之后,走進青島農業(yè)大學——昆蟲博物館和濱海學院自然博物館實地參觀,生物學教授引導學生們了解昆蟲、觀察昆蟲。三年級學生上午學完老建筑的課程之后,下午教師就帶著他們走進了八大關景區(qū),讓學生置身于老建筑群中,自己發(fā)現(xiàn)老建筑的美。六年級學生在課堂上接受“長征精神”洗禮之后,來到紅島長征精神拓展基地,參觀紅軍長征圖片展,師生共同參與“勇攀天網(wǎng)”“突破封鎖線”“連環(huán)穿越”等拓展項目,親身體驗長征的不易。
這門課程旨在告訴學生,當你用稚嫩的眼睛看世界的時候,不僅僅可以用一種方法去看待,還可以用文學、音樂、美術、科學、信息等各種視角去觸摸、去聆聽、去欣賞、去探究,你的眼界會與眾不同,你的收獲會變得色彩斑斕。
青島臺東六路小學的“‘合’課程”已經(jīng)進行了三年六輪的實驗。目前,六個年級形成了六大序列,十二個主題。青島早報、青島晚報、青島電視臺《校園風》等媒體進行了新聞報道,近期被推選為市北區(qū)精品課程,參評青島市精品課程,在2016年“青島市小學課程與教學工作”會議上作為典型材料進行了交流,在2016年“市北區(qū)推進精品課程建設研討會”上作“TED演講”及課例展示。
課程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同一主題下的多元知識,更是一種發(fā)散開闊的思維方式,一種博學善思的學習習慣,一種前所未有的文化體驗,“‘合’課程”將在課程團隊的不斷探索下走得更遠……
[1]多爾.后現(xiàn)代課程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2]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段俊霞,劉義兵.課程整合故事統(tǒng)整模式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