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中
【摘要】 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活動單元的設置是以學生為主體,是以實踐為基礎,活動單元的設置創(chuàng)設了情境教學,促進交流合作?;顒訂卧獎?chuàng)設了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讓學生在這個平臺上,根據(jù)主題活動自主進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歸納、概括,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信息獲取及處理能力。
【關鍵詞】 初中信息技術 活動單元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12-130-01
0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則是重視學習者的認知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本文結合教學實踐,闡述活動單元的設置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所起到的助推作用。
一、活動單元的設置是以學生為主體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是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認識和學習實踐的主體。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給定的學習資源積極主動地進行實踐操作與應用參與到中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大抵體現(xiàn)在寬度和深度兩個方面。寬度就是課堂上學生都被吸引到教學中,就是說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整個活動單元操作中。深度就是學生能夠聚精會神地關注活動中的每個教學內容、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每一個知識點,學生在其中積極思考,勤于動手。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信息技術課中的活動單元設置就是以全部學生參與度為目的,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因此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內容上來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關鍵。學生參與整個活動中就是一個積累學習經(jīng)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參與者有機地將理論和實踐操作結合起來,“教、學、做”三者靈活穿插其中,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高漲,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逐步提高。
例如在教授科學出版社信息技術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交流信息,此單元設置了兩個活動?;顒?交流信息的方式與原則;活動2選擇網(wǎng)絡交流信息工具。課堂教學中首先是分組,把學生分為五人一組或六人一組。并且每人都設有頭銜,有的是組長、有的是副組長、有的是助理、有的是資料收集員、有的是記錄員等等。這些都由學生自行安排,輪流負責。首先講解日常生活中人們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能夠與其他人進行交流,將會得到有益的幫助。然后提出問題,人們通常使用的交流方式有哪些呢?使用哪些方式會使人與人之間相互信息交流更方便快捷呢?學生們分組討論活動1交流信息的方式與原則,大家各抒己見對照活動分析給定材料進行討論。接下來,各組按照活動給定的資源一步步操作進行下去。
課堂上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的。課堂中活動單元的設置以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行開展的教學活動。首先是接受任務,然后分析任務,最后解決問題。
二、活動單元的設置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
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不會自然涌出,它取決于授課中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所以教師必須經(jīng)常地、有意識地通過各種途徑為學生精心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情境就是為學生參與學習營造的教學環(huán)境,一個優(yōu)化的、充滿情感的教學情境是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因為現(xiàn)如今學生的生活、學習、興趣都與信息技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抓住信息技術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與學生的學習生活聯(lián)系的情境,以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需要和動手解決問題的動力。良好的情境是學生產生興趣、產生聯(lián)想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學,能起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目的?;顒訂卧脑O置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情境,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激發(fā)學生自主和探究學習的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活動單元的設置促進交流合作
信息技術課大部分是實踐,有一些操作在計算機上操作即可明白,在教室里抽象的講是講不明白的。上機實踐是信息技術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學生在電腦上具體操作過程環(huán)節(jié)中總會出現(xiàn)不懂的或操作錯誤的地方。這時就需要同學之間,或者是小組之間的互幫互助。教師可以巡視輔導,在巡視輔導的過程中,一邊指導學生一邊觀察哪些學生能夠順利地完成操作任務,使每一組的學生都能夠合作完成操作任務。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即鍛煉了學生們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的能力,同時又增進了同學的友誼,最終所學習的內容也得到了強化。
活動單元的設置促使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在小組的合作中每個同學會把自己融入到整個集體中一起活動一起學習。合作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聽取別人意見的好的人格品質、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群性。小組交流合作的學習在整個課堂學習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自我表現(xiàn)的氛圍,為每個學生的個體發(fā)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總之,通過完成活動單元中一項項活動,學生有了更多的時間進行實踐操作,對信息技術有了更深的了解,并熟練地掌握了信息技術操作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學生信息技術操作水平?;顒訂卧獎?chuàng)設了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讓學生在這個平臺上,根據(jù)主題活動自主進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歸納、概括,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信息獲取及處理能力。讓學生更好地學會怎樣獲得有效信息,怎樣運用信息技術處理和解決問題。在電腦上進行操作作品展示的過程中,由于可以重復操作,保存與另存為。這樣提高了學生的操作膽量與經(jīng)驗,每個學生都能根據(jù)自己的情況,最大程度地發(fā)揮想象力,盡情地進行發(fā)揮,在創(chuàng)造中展示自己的成果,這樣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信息技術素養(yǎng)得到發(fā)展。
[ 參 考 文 獻 ]
[1]林蔭.初中信息技術課單元微課程的開發(fā)[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5(24).
[2]陳建.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新教育的幾點嘗試[J].教育教學論壇,2014(39).
[2]姚旭春.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活動教學的應用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