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翠
【內容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學理念的一個核心觀點就是教學做合而為一。陶行知認為,“教學做合一”這一法則是人類的生活法、教育法,是育人的普遍規(guī)律,它對于美術教學模式的改進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 美術教學 指導意義
陶行知是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一生獻身教育事業(yè),倡導教育創(chuàng)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和“為了苦孩,甘當駱駝”的教育熱忱和奉獻精神是他高尚人格的真是寫照。陶行知的理念中將生活、社會、教學都作為教學的基點,他的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方法不但推動了當時的教育事業(yè),甚至對于我們今天的教育發(fā)展仍然有很大的啟發(fā)。尤其是“教學做合一”這一教學理念尤為重要。想要在今后的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將教學實踐中更好地運用和發(fā)展陶行知先生的理論,我在美術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探索,頗有一些心得。
一、在做中學,培養(yǎng)學生實踐學習能力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馬克思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的神秘主義的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在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合理的解決?!敝攸c實踐的教育理念在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中是很重要的教學方式。
“在做上教,在做上學”知識陶行知先生非常贊同的一個教育的理念,在他的文章中曾經(jīng)很多次對于這一理念進行了闡述,并且在很多重大的教育演說中提到了這一理論。這一教育理論甚至放在美術教育上,也是一種極具創(chuàng)新的教育方式。想要實現(xiàn)“教學做合一”必須做到“教”和“學”與“做”相結合,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如果在做的方面用工不夠,教也失去了教的意義,學也失去了正確的形式。陶行知先生通過生動的例證,闡釋了上述的思想核心:“一個活動對事來說是做,對己說是學,對人說是教。比如種田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事,便須在田里學,在田里教。游泳也是如此,游水是在水里做的事,便須在水里學,在水里教?!?/p>
例如:我在為學生們講解《動感生活》這篇課文的時候,重視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觀察體驗。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深入生活,用手機或相機捕捉各種人物的精彩瞬間。生活中到處都是人們忙忙碌碌的身影,辛勤勞作、努力學習、運動休閑。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觀察各種狀態(tài)人物的動作變化,亦讓學生了解身體運動時的動態(tài)特征和結構特征,發(fā)現(xiàn)生活的多姿多彩。通過讓學生們在實踐中學習,學生們才能夠將課本上的內容和實踐相結合,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大大的提升了教學效率。
二、將創(chuàng)新融入課堂,調動學生積極性
創(chuàng)新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而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離不開創(chuàng)新的教師。在教育中落后封閉的教育理念被陶行知稱作“裹頭巾”,他強調要堅持創(chuàng)新為主的教育理念,將創(chuàng)新意識貫徹在整個教育工作中,提出口號“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痹诮逃龑嵤┻^程中,“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苯?jīng)驗豐富的教師總是牢記著亞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大膽質疑”的精神,有了這樣的思維,創(chuàng)新精神會在潛意識中形成,課堂就會更具有活力。
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習以學生為中心,只有教師先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才能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學會對學生進行引導,舉個例子,在初一美術上冊《花的變化》一課中,要求學生創(chuàng)新設計裝飾紋樣。學生用雙眼收獲的素材各不相同,教師就要簡單概括幾種紋樣,不要讓學生局限在教師的思維中,要讓孩子們發(fā)揮他們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課堂最后,學生展示的作品往往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多給孩子們以真正的自由,少讓他們養(yǎng)成駕馭他人的思想;讓他們自己多動手,少要別人替他們做事,從而讓美術課堂更具活力。
三、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中提過,人類是一種理智的生物,他們有自己的心智,他們的行為會遵循自己的心智;他們不僅僅是簡單的讀書,了解別人的想法,“掌握書里的意義,或者呆記死背,他要求親白探求事物的根源,獲得一種真能了解,真能利用所學的書物的本領。”陶行知強調:創(chuàng)造教育是“活”的教育,對于“行動”的教育,應該將學生主體的角色體現(xiàn)出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投入到具體行動中去。所以教師教學要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多讓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習,領悟,使之充分的發(fā)展。而要想讓學生真正做到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就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建立民主、平等以及和諧的兩者關系。將過去教師只是單純的知識傳播者改變?yōu)閷W生的引導者,由約束者變?yōu)橥苿诱?,變成學生學習上的助力者、引導者、參與者。
“教學做合一”這一教學理論,不不僅僅在其被提出的年代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在我們努力推行教學改革的今天也具有巨大的意義,是一個承前啟后的教育理論。認真的學習陶先生的“教學做合一”教育理論,會讓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參考資料】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胡曉鳳 等. 陶行知教育文集[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 夸美紐斯. 大教學論[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洋口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