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世鋒
【摘 要】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轉變教學理念,改進自身的教學行為,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不足,成為其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文章立足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改進初中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策略,以期通過筆者努力,找到促進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提升的可靠途徑,從而為相關人士提供部分參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教學行為;教學現狀;教學策略
英語教師的教學行為與課堂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效率密切相關。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理念、模式、手段也在不停地完善與革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素質教育觀始終是初中教育教學的根本,積極改進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對英語教學實效性的提高至關重要。本文基于現階段英語教學的現狀,提出改進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相關策略。
一、現階段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教學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受到多方面客觀因素的影響,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淺析:
首先,教學觀念的制約。受到傳統(tǒng)的差點教育觀念的影響,初中英語教學往往以中考成績作為唯一的硬性標準,導致教師過分注重教學內容的教授,忽略了因勢利導、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的滲透與實踐。機械、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導致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缺乏主觀能動性,因而學習積極性沒有得到有效發(fā)揮,這對于提升學習效果很不利。
其次,教學素養(yǎng)的制約。英語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扮演著組織教學、管理課堂教學秩序、領導學生求知探索的關鍵性角色。英語教師應該合理地轉換和定位自身的心理角色,在生活中,與學生成為朋友,盡多地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培養(yǎng)教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意識,在生活中尋求與英語教學相關的鮮活素材,恰到好處地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嚴肅、呆板地教授學生英語知識,反而導致學生產生倦怠或排斥的消極心理。
最后,個體差異的制約。初中階段的學生在知識接受能力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如學生英語學習基礎水平的高低、學生英語學習的感興趣程度、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學生自主探究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部分教師相對忽視學生的差異性表現,忽視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切實感受和體驗,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溝通。
二、改進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行為的策略探究
(一)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精心設計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
相關的調查研究表明,英語教師充足的課前準備工作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自由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并在英語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有效地提高教師的自我效能感。第一,英語教師應深刻地理解和內化教材本身,善于在教材中探究和發(fā)掘課堂教學的切入點,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有序、有效的教學;第二,英語教師應該學會做生活的有心人,注重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巧妙地利用生活素材進行課堂教學導入,例如,在《Unit 1 This is me》一內容的學習時,教師可以通過投影儀為學生呈現現實生活中“見面詢問”的場景,配合輕松、愉悅的音樂,讓學生快速進入有關“Greet each other”的話題交流中。
(二)注重學生口語交流,營造良好的生活化情境
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是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大量的教學案例表明,初中階段的學生正值青春期,在心理和認知方面表現為較強的內斂性和敏感性,擔心自己在英語口語表達中出現錯誤,總不愿用英語進行相互交流與溝通。鑒于學生的這一特點,英語教師應該盡多地為學生搭建英語交流的平臺,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和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英語口語機會。例如,在學習《Unit 2 Let?蒺s play sports!》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學生有機地分成5個小組,讓各小組成員從新單詞入手,如walking、tennis、go swimming、volleyball等,討論自己對各運動項目的認知和了解,大家暢所欲言,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深刻地感受英語口語的實踐價值和意義。
(三)巧妙運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熱情
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多層次、多角度的教學模式得以實現,并在英語教學中收獲了良好的效果和評價。學生在視覺、聽覺相融合的多維度教學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自然提升。例如,在學習《Shopping》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多媒體教室觀看有關Shopping的動畫視頻,讓學生在妙趣橫生的生活化情境中,主動構想相關的情境對話;然后,教師可以將本節(jié)課的主要句型為學生進行簡單講解,如What present do you like best?Where can you see and buy it? Tell me the name of the shops quickly.等;教師可將學生分成3個學習小組,安排其進行情境對話,學生在興致勃勃的英語對話中感受英語交流的樂趣,隨后教師巧妙引入課文內容的進一步學習。
(四)不斷提高教師素養(yǎng),基于學生充分鼓勵表揚
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的言談舉止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英語教師應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增加知識儲備,豐富語言表達(包括口語、書面語以及肢體語言),讓學生在英語教學中感受教師的教學魅力。另外,教師不但要不斷提高自我效能感,而且應切實做到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一切學習訴求和需要為出發(fā)點,尤其是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遇到瓶頸時,教師應及時了解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同時盡多地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給教師,便于教師及時地做出教學進程調整與安排。對于學生良好的表現,教師也應該為學生感到自豪和驕傲,給予學生最大限度的鼓勵和表揚,促使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
結語
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行為,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以及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學好英語,使學生終身受益,培養(yǎng)科學合理的學習習慣,構建全面的英語知識框架,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影響。英語教師應注重自身教學素養(yǎng)的提升,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加和諧健康、積極向上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郭輝兵.新課標下初中英語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西部科技,2011(01)
[2]劉欣.“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四種課型中的應用[J].海外英語,2010(05)
[3]李婕,歐陽群.試論信息技術與英語任務導向型教學模式的整合[J].現代經濟信息,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