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華
(江蘇省海門市實驗幼兒園,江蘇海門 226100)
淺談農村幼兒園家長資源的合理利用
鄭春華
(江蘇省海門市實驗幼兒園,江蘇海門 226100)
家園共育是一項需要我們不斷摸索、不斷創(chuàng)新的工作。我們要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家長資源,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讓他們在親身體驗中認識到自己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和地位,不斷激起家長的參與意識,進而助力幼兒的不斷發(fā)展、助推幼兒園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
農村幼兒園;家長資源;合理利用
陶行知先生教導我們“要和學生家庭聯(lián)絡,把學校和家庭構成一體,彼此可以來往,教師不再孤立,學校也不再和社會隔膜,而能真正地通出教育的電流,碰出教育的火花,發(fā)出教育的力量”。為了幼兒的健康成長,幼兒園必須與家長攜手前行。但對于農村幼兒園來說,很多年輕的父母都外出務工,家中只有祖父母照顧幼兒。鑒于這種情況,怎樣合理利用家長資源、讓家庭和幼兒園二者相互協(xié)調、緊密配合,形成家園共育的合力?一直都是我們不斷探尋的途徑。
對于一所留守兒童占比40%、外來務工子女占比10%的農村幼兒園來說,因祖父母撫養(yǎng)或居住條件等諸多因素影響,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們合理發(fā)揮家長的資源作用,將這項復雜、細致、具體的工作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共同助力幼兒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
為了系統(tǒng)、全面地開展衛(wèi)生習慣培養(yǎng)活動,我園小、中、大班都制定了一份適合本年齡段幼兒的“衛(wèi)生習慣養(yǎng)成計劃”。活動開展一段時間后,我們通過家園交流會,發(fā)現(xiàn)幼兒在園與在家的表現(xiàn)大不相同。原來,幼兒在園有表現(xiàn)欲、有榜樣的示范作用,加之教師的正確引導,孩子們都想成為班級的“衛(wèi)生之星”;而到了家里,爺爺奶奶的溺愛、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及家長對幼兒園教育目標不清楚等因素,導致幼兒衛(wèi)生習慣不穩(wěn)定、易反復。因此,通過家園合作,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迫在眉睫。
老師邀請家長來園,通過講解、示范等形式,讓他們從最基本的洗手、吃飯開始,逐一了解幼兒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方法。為了家長更好地了解幼兒園的教育進度、把握科學教育的方法,班級每周都會通過微信群、QQ群向家長傳遞習慣養(yǎng)成的有效途徑,老師與家長在交流平臺上進行分享、溝通,取得了家園共育的一致性。
平臺化的共育方式充分發(fā)揮了家長的資源作用,對幼兒的習慣養(yǎng)成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戶外游戲是“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fā)育的協(xié)調發(fā)展,增強體質”這一保教目標達成的有效途徑。我們通過多次召開家園交流會、進行游戲觀摩等活動來引領家長樹立科學的育兒觀,并調動起家長的積極性,讓家長資源更好地為幼兒園戶外游戲的開展服務。
我園是以聯(lián)合游戲的模式開展晨間活動的。所謂的聯(lián)合游戲就是打破班級界限,合理利用戶外空間和自然環(huán)境將不同年齡班的幼兒組合在一起開展游戲,幼兒可以自由選擇游戲項目和活動場地。當孩子們快樂地在操場上游戲時,許多家長站在大門外張望,看著孩子們燦爛的笑臉,他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久久不愿離開;加之一部分小班幼兒十分依戀本班老師,不愿去別的活動場地游戲,于是我們決定:班級招募家長志愿者,并將其分為三個小組,每周三天來園參與晨間戶外游戲的助教。
在志愿者參與后,每天一小時的聯(lián)合游戲開展得井然有序。在一些民間傳統(tǒng)游戲,如跳皮筋、跳大繩、踢毽子等區(qū)域中,他們是指導者,瞧:家長為孩子們示范滾鐵環(huán)、講解動作要領,幼兒在快樂的親子助教時光中很快掌握了游戲方法;在攀爬和踩油桶游戲中,他們則擔任了安全使者,在志愿者參與后,活動的安全性更強了,連小班的孩子也不再畏懼、躍躍欲試,相比較中大班的哥哥姐姐而言,他們更信賴爸爸媽媽;在更多的游戲中,他們是孩子的玩伴,和幼兒一起盡情歡樂。家長享受著游戲的樂趣、幼兒體驗著成功的喜悅,他們親歷了完整、美好的親子游戲時光。
開展親子運動會不但滿足了幼兒依戀父母的情感需要,而且滿足了家長希望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生活情況的愿望,同時又進一步密切了教師與家長的關系,是實行家園共育的好形式。
我園從2005年起,迄今為止已連續(xù)舉辦了12屆“親子運動會”。每一屆“親子運動會”的籌劃和組織工作都是由全體教師和家園合作委員會的成員共同參與。在吸取往屆運動會的經(jīng)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我們保留一些深受孩子和父母喜愛的游戲項目,再添加一些新鮮元素,讓每一屆運動會都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運動會上,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表演了親子操,濃濃的親子情溢于言表。幼兒歡呼雀躍、興奮不已,家長也似孩童般歡快地投入到一項項充滿趣味的運動項目中,他們踴躍參加、默契配合,每個人都有著精彩的表現(xiàn)。家長全民參與的模式親密了幼兒的生命情感,也為家園間搭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親子運動會已經(jīng)成為幼兒和家長一生中美好的記憶,也成為我園的一項傳統(tǒng)活動。
幼兒家長來自不同的行業(yè)、有著不同的工作,他們身上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幼兒園只要充分挖掘這些家長資源,讓他們參與幼兒園的各類活動,定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家長來園助教活動不僅讓家長進一步認識了幼兒教育的重要性,也使幼兒園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我園的家長大多來自農村、從事農業(yè)生產(chǎn)工作,對農作物的種植與管理得心應手,我們邀請他們作為助教和志愿者,參與種植園活動的指導。家長們熟知適合本地、本季節(jié)種植的蔬果及其護養(yǎng)知識,因此,從確定班級種植內容、規(guī)劃場地、購買種子秧苗起,孩子們在家長的指導下,逐漸學會了使用農具,學會了一些力所能及的田間勞作,他們感知著種子“發(fā)芽、結果”的神奇,享受著種植的樂趣;收獲時節(jié),他們又一起采摘、品嘗精心培育的勞動成果。
種植園為家長的助教提供了充足的活動機會和物質保障。收獲過后,會留下很多植物的根、莖、葉、殼、藤、皮、籽等,這些都能成為幼兒園創(chuàng)作活動中的自然材料。我們邀請巧手奶奶來教孩子們壓簾子、扎稻草人、搓草繩;邀請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用各種果實、種子、樹葉、稻草等材料進行蔬果拼盤、粘貼畫制作和玩具制作等,在孩子和家長的共同策劃、精心制作中,五彩蔬果拼盤、玉米粒風鈴、花生串項鏈、美味粽子等應運而生,這些集聚著家長和孩子智慧的作品別有一番韻味,孩子和家長在盡情創(chuàng)造中充分體驗到了親子助教帶來的樂趣。
在倡導全民閱讀的今天,親子閱讀已經(jīng)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親子共讀為父母創(chuàng)造了與孩子溝通的機會,但對于留守兒童占比40%以上的幼兒園來說,要正常開展親子閱讀活動有很大的難度。
鑒于這種情況,我們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選出幾位在本地工作、具有一定知識水平和教育能力的父母來擔任“故事媽媽、故事爸爸”,老師和“故事媽媽、故事爸爸”每人帶3個左右留守幼兒,每周五下午進行親子共讀活動;在幼兒園舉辦的“親子故事表演”活動中,這些“故事媽媽、故事爸爸”帶著多位孩子一起演繹充滿童趣、富含教育意義的故事,讓留守幼兒不會因為爸爸媽媽的缺席而錯過這一活動,讓純粹的故事表演有了更高層次的價值?!肮适聥寢?、故事爸爸”的出現(xiàn)為留守兒童打開了一扇書香之窗,讓他們的閱讀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多渠道地為“書香幼兒園”的建設提供了充足的資源。
我們充分發(fā)掘不同類型家長的特長,讓他們在幼兒園的各類活動中發(fā)揮助教作用。合理利用家長資源,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讓他們在親身體驗中認識到自己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和地位,不斷激起家長的參與意識,進而助推幼兒園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
[1]陳月芳.多元陪伴 靜候花開——幼兒園“陪伴教育”初探[J].好家長.2015(23).
[2]黃桂梅.體商培養(yǎng):幼兒健康成長的金鑰匙[J].甘肅教育.2017(07).
鄭春華,1977年生,女,江蘇海門人,本科學歷,主要從事幼兒教學與研究,幼兒園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