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玲淋
[摘 要]動態(tài)課堂主要以追求課堂的真實、自然為出發(fā)點。這樣的課堂關注生命成長,從簡單出發(fā),以誤區(qū)為引,讓討論升華。它能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使教學更具活力。
[關鍵詞]閱讀教學;生命成長;動態(tài)課堂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1-053
語文課堂本應是豐富多彩的。但是,有些教師在教學時,要么閉門造車,要么照本宣科,使得語文課堂刻板僵化。在這種教學情形下,我們真切地感受到關注生命成長,打造出適宜學生的動態(tài)課堂是多么的重要。它可以使語文課堂煥發(fā)出無限的活力。
一、從簡單出發(fā)
在語文教學中,由于學生受年齡、知識經驗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的認識一般都停留在比較淺層的認識上。在課堂教學中,要想使學生獲得比較深刻的認識,教師就要從簡單出發(fā),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加有效。
如,在教學《徐悲鴻勵志學畫》一課時,本著一切從簡的教學目標,筆者就簡單地從文本課題入手,讓學生思考“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他學畫的起因是什么,經過和結果怎樣?”就這樣,從文本課題出發(fā),為學生架起了一座探索知識的橋梁。學生經過深入閱讀與思考,對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緣由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由于避免了干擾,學生可以靜靜地思考,并層層深入地解讀人物。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根據課文的性質特點,從課題出發(fā),引領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由于教師把大量的活動時間還給了學生,學生在學習時就會顯得更自在、更從容,語文課堂也就因此煥發(fā)出了生命與活力。
二、以誤區(qū)為引
在語文教學中,難免會有學生對文本內容解讀錯誤的現象,或者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會步入一些誤區(qū)。對于學生的解讀錯誤和出現的誤區(qū),教師既不能聽之任之,也不能直接把正確答案告知學生,而應以這些“誤區(qū)”為引子,引導學生化誤區(qū)為精彩,進而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感受到動態(tài)課堂帶來的無限快樂。
如,在教學蘇教版《第一次抱母親》一課時,在閱讀完文章以后,很多學生對作者產生質疑,認為作者對母親不夠關心,只是在母親生病的時候,才對母親好,這種行為太假,也太晚。事實是否如此呢?當然不是。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正確解讀文本內容呢?在課堂教學時,筆者主要以學生對文本解讀的誤區(qū)為引子,讓學生再次閱讀,感受作者是否真的不孝順,理解課文幾次提到母親竟然這么輕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如此一來,以誤區(qū)為引子,通過深層閱讀,引爆了學生思維,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與感受母子之間的親情。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當學生對文中人物的解讀進入誤區(qū)時,教師沒有橫加指責與干涉,而是順勢引導,為學生點明了深層閱讀的路徑。這樣,學生學習的目的性更明確,從而為打造動態(tài)的、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奠定基礎。
三、讓討論升華
語文教學是一個處處充滿著師生對話的課堂。在這個對話的過程中,常常會有學生意見不統(tǒng)一的時候。在這種情形下,教師大都采取讓學生通過討論來解決問題。需要指出的是,在學生討論問題時,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拋出能夠讓學生各抒己見、深化認知的問題,從而在討論中把課堂推向高潮,。
如《錢學森》一課,主要通過對錢學森歸國這一行為的描述,贊揚了錢學森強烈的愛國之情。但是,在閱讀完課文以后,教師讓學生說說自己對錢學森的評價以及對文中具體人物事跡的感受時,學生卻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學生認為:錢學森太傻了,放著優(yōu)越的工作待遇與工作環(huán)境不要,偏要回國,這樣做對他的生活與工作沒有任何好處,他就不應該回國。另一部分學生認為:那種只為自己著想的思想太狹隘了,錢學森能夠放下一切名利、地位,更是充分表明了他對祖國的熱愛,我們應該支持他。為了使學生獲得對錢學森最客觀、正確的認識,筆者又順勢提出:“你認為,作為一個中國人,最重要的品質是什么?”這樣一來,在教師有效問題的推動下,“愛國”“不能忘本”“一切從祖國利益出發(fā)”等相關認識從學生口中說出,從而把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學生的學習效果顯著。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為了使學生獲得對人物深刻的、正確的解讀,教師主要采取了通過討論讓學生了解人物品質的做法,并運用恰當的問題引導,把課堂推向了高潮,升華了學生的討論結果,從而使課堂更具活力。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動態(tài)課堂是以學生為本,真正順應學生需求與成長的課堂。教師要從尊重學生學習的客觀規(guī)律出發(fā),設計出能夠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的動態(tài)的教學方式,真正使語文課堂煥發(fā)出活力。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