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楊 方 海(廣東工業(yè)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廣東 廣州 510090)
明代工匠技藝考釋
付 楊 方 海(廣東工業(yè)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廣東 廣州 510090)
現(xiàn)代的工匠精神主要傳承于明代,傳統(tǒng)的工匠技藝在明代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峰,這些跡象表明無論是對現(xiàn)代的工匠精神的探索還是對傳統(tǒng)工匠精神的傳承,考釋明代工匠技藝都勢在必行。本文著眼于精美絕倫,讓中外藝術家都為之癡迷的明代家具,從明代家具的側(cè)面來考釋明代工匠的技藝以及論述明代匠人精神,為在現(xiàn)代設計中弘揚傳統(tǒng)文化添磚加瓦。
明代;工匠技藝;明代家具
匠人是經(jīng)過勞動人民幾千年來的不息勞作逐漸形成的群體,他們是燦爛輝煌、獨一無二的中華器物文化的締造者,他們千百年來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而匠人久經(jīng)歲月沉淀下的“匠人精神”是蘊含、承載了匠人與其所造物在時間上的延續(xù)而產(chǎn)生的人的歷史與物的歷史的雙重體現(xiàn)的一種精神內(nèi)涵,是匠人在潛移默化中不斷總結并應用的方式、方法以及原則歸納形成的一種獨有文化,并在傳承中對其不斷吸納注入各種觀念、認識、理論等內(nèi)容,豐富、擴展和完善。因為環(huán)境不同,材料不同,工藝不同甚至需求都不同,特定時代的匠人僅適用于那個特定的時代,因此解讀匠人群體就要回歸匠人的年代,追溯匠人發(fā)展的腳步。
技藝作為我國工匠精神基本體系的“器、技、道”三者中重要的一點,從產(chǎn)生開始就和工具、勞作息息相關。匠人靠技藝謀生,精湛的技藝是工匠能夠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工匠的技藝是一種手藝,這種手藝是工匠長期的一絲不茍的操作,并達到運用自如、熟練生巧境界的能力。這樣的情景古籍中記載頗多,例如《詩經(jīng)?衛(wèi)風?淇奧》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1]的佳句來表彰工匠在對骨器、象牙、玉石進行切料、糙銼、細刻。由此可知,自古匠人精益求精的造物精神是備受世人尊崇的。匠人作為手工業(yè)生產(chǎn)技術的主要擔當者,匠人的自身技藝決定著制造產(chǎn)品的品質(zhì)優(yōu)劣,匠人造物的態(tài)度也決定著其自身價值的體現(xiàn)。
這種造物態(tài)度是匠人所蘊含、承載和表現(xiàn)的一種精神內(nèi)涵,是匠人在造物勞作中的方式、方法、規(guī)則的凝縮。把這種內(nèi)在精神與匠人的造物經(jīng)驗、造物技能整合在一起并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傳承下去,形成一種“器、技、道”的三者統(tǒng)一,也成為后世所提倡的工匠精神。這是一種將“形而下”到“形而上”轉(zhuǎn)變過程。匠人精神就是匠人形而上的“道”,而匠人的“技”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轉(zhuǎn)換角色,起到了橋梁的作用。
在我國幾千年的造物傳承過程中,由于儒家的“重道輕器”思想使得明代以前對于造物技藝并沒能很好地通過文字的形式加以記載,直到元明時期隨著手工業(yè)的繁榮以及“道、器”觀念的改變才產(chǎn)生了諸多總結各種工藝技術經(jīng)驗的專門書籍。例如,記述制漆工藝與材料以及各種裝飾方法,由明代安徽新安漆藝大家黃大成所著的《髹飾錄》①(明)黃成著.楊明注.王世襄編.髹飾錄,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以及研究明代民間建筑及明式木器家具的民間木工營造專著的《魯班經(jīng)匠家鏡》②陳耀東.《魯班經(jīng)匠家鏡》研究,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0年一書等。正是這些文字性記錄書籍的幫助使得現(xiàn)代工匠精神的傳承,更多的源于明代工匠,由此考釋明代工匠的技藝就顯得尤為重要。
江南自古就是中國的富庶之地聚集和產(chǎn)生了眾多的工巧和飽學之士,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傳統(tǒng),在江南地區(qū)工匠自古有著一席之地,明代江南的特殊環(huán)境下也造就了大批的技藝精湛的手工藝工匠,以江南吳地為例記載其工匠的古籍不在少數(shù),“吳之工技,素擅精良,其來已久,不可泯也,故志之?!盵2]江南地區(qū)記載的工匠種類從制鎖到木工、建筑、制燈,琢玉等等也包羅萬象。匠人憑借其精妙的技藝逐漸擁有了自己的社會地位,從《長物志》、《遵生八箋》等鑒賞類著作中可以體現(xiàn)被后世傳送的工匠大師也不計其數(shù)。其中記錄著有影響力的工匠的名字有紫砂壺匠時大彬、金漆匠楊勛、玉雕匠陸子岡、刺繡匠韓希孟、竹刻匠三朱、布藝匠丁娘子、青銅匠胡文明等。然而對后世影響最大的當屬作為手工業(yè)中重要分支的家具制造。同樣出自《吳縣志錢允治筆記》中的一段推崇“鮑匠”木器的描述:“鮑匠者,徽人寓吳,精造小木器,其制度自與庸工不同,板方則袁友竹,車旋則鄔四,皆一時之良工”,清晰的表明記述者對其技藝的贊嘆。
在家具的發(fā)展的歷史中,家具一直是人們生活的必須用品,從商周到魏漢的席坐;兩晉、南北朝的低、高過渡,宋元時期的高坐;直到明代家具繼承了宋元的基礎而大放異彩。家具在明代得以空前跳躍式的進展這與經(jīng)過千百年來積累經(jīng)驗、傳承工藝的匠人群體是分不開的。明代家具是中國家具發(fā)展史上的黃金年代,幾個世紀以來明代的家具藝術一直被譽為中國家具的典范并受到世人的贊譽和矚目。明代家具的造型與線條不但深具藝術觀賞價值,更為獨特的是其極富科學性與實用性的靠背與人體自然曲線完美吻合,這條S形曲線還被西方科學家譽為東方最美好、最科學的明代曲線。
明代家具的精美絕倫與明代工匠的技藝不無關聯(lián),明代工匠在家具上使用的精密榫卯結構和饒富趣味的各種線條與裝飾可以說明工匠們的制作工藝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明代家具的輝煌正是明代工匠藝術造詣的生動而傳神的展現(xiàn),通過明代家具來展示明代工匠技藝是對匠人精神的最好詮釋,也是對弘揚傳統(tǒng)文化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
明式家具是集明代工匠技藝、文化、審美、于一身的大成,其能夠成為中國傳統(tǒng)家具最具特色的經(jīng)典之作絕非偶然。明代工匠熱衷于家具工藝的研究和家具審美的探求,在明代家具上形成了秀麗端莊、樸實高雅、剛?cè)嵯酀?、韻味濃郁的獨特風格。
1.家具的線型
線型的技藝傳承自古,從富有神韻的漢字書寫到精微意境的工筆作畫,可以說線條竭盡全力的演繹了無數(shù)的精彩。而承載著明代文人審美意趣的明式家具的明式椅,更是用流暢的線條,詮釋著自己的美。工匠在長期的生產(chǎn)實踐的過程中總結和創(chuàng)造了形態(tài)各異的線型和線腳,在家具制造的傳統(tǒng)技法上提煉了簡潔、流暢、舒展、剛勁的變化,集中體現(xiàn)了曲線與直線的對比。匠人們把古玉器、青銅器、陶瓷、書法、建筑、繪畫等藝術領域中的優(yōu)美線型完好的融入明式家具的每個部件與構件當中,使家具的線型在設計加工中深得剛?cè)嵯酀?、流暢舒展之妙。同時,明代工匠以嚴密的比例關系和舒適宜人的尺度來雕琢家具的外形使其與家具的功能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力求達到形式與功能的和諧一致。
2.家具的選材
明式家具的選材多取名貴的硬木材,例如紫檀、花梨、烏木、鐵力、紅木等。單憑材料的選擇便可體現(xiàn)出工匠們的超凡的藝術造詣,色澤如漆的紫檀木,細而密的棕眼多如牛毛,經(jīng)過時間的打磨便會自然地產(chǎn)生牛角一樣的光澤;溫黃色澤的花梨,紋理如行云流水清晰明動。這樣的材料不用刻意的修飾便會呈現(xiàn)“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韻味。而自然天成木紋,猶如滄海、山川、浮云般的寫意山水畫,較之人工的有意雕琢,別有一番無意為之的意境。
3.家具的結構
明式家具的結構上借鑒了宋代建筑的“大木梁架結構”,以框架式結構為主,僅用較少鰾膠和傳統(tǒng)的榫卯方式通過榫子有機的把棖子、角牙、牙條、托泥、短柱等構件連接起來。工匠們采用了明式家具中特有的托角榫、燕尾榫、套榫、夾頭榫、格角榫、抱肩榫、棕角榫、掛榫等上百種榫卯方式使得家具的每個部件都天衣無縫的緊密結合。這樣的工藝被眾多西方設計者所驚嘆,以麒麟紋圈椅為例,王世襄先生在其《明式家具研究》一書中稱此椅:“椅圈三接,圓中略帶扁形?!?,透雕麒麟紋,張吻吐舌,鬃鬣豎立,火焰飛動?!薄耙稳θ印币鉃橐稳κ怯扇文玖弦詳€接的方式連接而成,而“圓中略帶扁形”,正是椅圈精妙之處。圈椅中的椅圈和靠背板堪稱全人類古典家具發(fā)展歷程中最早的也是最完美的人體工程學的典范,其制作工藝是中式古典家具制作技藝的范本,其藝術價值被西方學者看做是中國家具的代表,并尊稱為“中國椅”,其意義多同于溫莎椅被稱為“英國椅”和搖椅被稱為“美國椅”。20世紀多位世界級家具設計大師都曾直言受到了此圈椅的啟發(fā)。
4.家具的裝飾
明式家具的雕飾是智慧與文化的結晶,是最為常見也是最重要、最考驗技能功力的一種裝飾手段。在工藝上總結并發(fā)展了歷代雕刻技術,被視為明式家具中最重要的點睛之筆。常見的明代雕飾分為浮雕裝飾、透雕裝飾、線雕裝飾三種,每一種都是工匠技藝超凡的展現(xiàn)。也是工匠的精湛技藝與文人的審美情趣和氣質(zhì)風度高度融合。家具的裝飾簡單到使人不易察覺卻又負有結構性與美觀性的重要裝飾意義。這不但需要工匠具有高超的技能還要工匠兼具美化美觀的藝術人文內(nèi)涵。常見的例子是明式家具中橫向與縱向交界處使用的角牙條板,工匠們根據(jù)其位置、形式、尺寸的不同以龍鳳、花卉等造型雕刻裝飾①呂九芳.中國古典家具吉祥圖案.裝飾,2005(10).,這樣的角牙既可加固明式家具的結構穩(wěn)定性,同時又給家具增加了藝術美感。同樣的,明代官帽椅大多雕刻有生動靈秀的藝術韻味的龍紋、鳳紋,其位置多位于黃金分割點上。這樣的裝飾構造充分表現(xiàn)出明式家具對裝飾位置的設計考究,在細節(jié)處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內(nèi)涵。圖案花紋與家具的結構和諧統(tǒng)一,家具已經(jīng)不再只是實用的物品,不但寄托著文人的審美情趣更成為可供文人把玩和欣賞的藝術品。
5.家具的藝術化
明代家具成為重要的藝術表現(xiàn)載體,文人將詩書畫印留刻在家具上是明代以前沒有的現(xiàn)象。詩人畫家直接在喜愛的家具上題款刻文在明代的文獻記錄中不在少數(shù),例如,由蘇州雷氏捐贈給南京博物館珍藏的萬歷年間的老花梨書桌的一腿足上便刻有“材美而堅,工樸而妍,假爾為馮(憑),逸我百年”[3]的詩句;明四家的弟子周公瑕,也曾在一把紫檀木扶手椅靠背上款刻了一首五言絕句。這樣一方面,極大地拓展了家具的觀賞空間,另一方面,提高了家具的藝術表現(xiàn)力。家具上知名文人的詩畫墨寶與家具自身完美的融合,增加了家具的藝術價值,可以說這又是一個精彩的藝術創(chuàng)新。
明代家具所展現(xiàn)的不僅是對明代工匠技藝的檢驗,更是考釋明代工匠技藝最好體現(xiàn)。家具鑒賞大家王世襄先生收藏了多件明代家具,用其對明代家具的十六品贊嘆便是對明代家具乃至明代工匠技藝是最好的評判②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1.市場與制度的因素
明代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引起了家具行業(yè)的繁榮,隨著人們生活的富裕,生活品位有所提高,對各類物品的需求大量提升,對家具有了更高的審美要求。如《江寧縣志》所記載:“銅鐵器則在鐵作坊,皮市則在笪橋,……,履鞋則在橋夫營,……,弓箭則在弓箭坊,木器南則在紗庫街,北則木匠營”[4]可見在明代的市場上同種商品集中在同一街坊上形成了專業(yè)的市場。
同時,社會管理較為寬松的條件下,明代匠役制度也更加靈活,盡管延續(xù)了元代的匠籍制,但采用了住坐匠和輪班匠的管理方法,木匠完成官方服役的任務之外,可以自由從事手工藝活動。“徽么小木匠,爭列肆于郡制中,即嫁妝雜器,俱屬之矣”[5],“江西張仰亭精造堅固小木家伙,不誤主顧”[6]從一些對當時工匠活動記載文獻中不難發(fā)現(xiàn),更多的家具工匠在明代不同地區(qū)游走,民間木匠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能夠好好地思考設計創(chuàng)新的問題,這為精品化的家具設計提供了切實的保障,為手工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2.文人于工匠的結合
嚴格意義來講,元代是文人階層與家具設計實踐結合的開始,社會的因素造成了匠人地位大幅提升,并給文人跨界到匠人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而大多數(shù)文人階層真正地參與到家具設計實踐中來是從明代開始的。經(jīng)歷了元代沉浮,明代文人對仕途的追尋已經(jīng)不像宋代那樣強烈,相比之下,江南的文人階層更享受閑逸平靜、生活無憂的園林和室內(nèi)空間中的生活。與文人息息相關、朝夕相處的家具自然的成為滿腹經(jīng)綸的文人一直尋找借景抒情,遣興抒懷的對象,同時人文對家具的需求也不僅僅是物的使用,而成為精神寄托之物與藝術表現(xiàn)對象。文人傾心于家具,到達近乎癡迷的狀態(tài)。這也從某種角度上增強了在文人階層中對家具的玩賞、收藏和參與設計之風。
文人在直接參與家具創(chuàng)新的同時賦予了家具醇厚的文化氣質(zhì)與藝術品位以滿足其個性化的需求,熱衷于家具工藝的改進,家具造型的設計,家具審美的提升,他們針對家具的研究涉及了布局、品種、造型、材料以及功能等。由于文人的參與極大地豐富了家具的種類和形制,家具在形式、結構、尺寸等上產(chǎn)生一定的變化,極大地擴展了傳統(tǒng)家具設計體系。
另一方面,文人的參與使得社會等級觀念逐步弱化,拉近了工匠與上層士大夫之間的距離,隨著匠人與文人的交往的深入,木匠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與士人公卿進行平等的對話。一些本身就受過良好教育的工匠,在審美水平、藝術品位、文化修養(yǎng)上具有相當?shù)乃疁?。這種文化的同一性,在某種程度上很大的提升了木匠的地位,也使得家具創(chuàng)新具備更強的可執(zhí)行性和操作性。在明代晚期,木匠已經(jīng)不再是從事“奇技淫巧”、“雕蟲小技”的“小人”行當,而上升為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
3.著書立說的推動
由于“重道輕器”的思想,匠人著書立說的現(xiàn)象在明代以前是極為罕見的,盡管在宋代、元代分別有喻皓曾撰《木經(jīng)》與薛景石所著的《梓人遺制》傳于后世,但兩書中對匠人技藝的論述也僅是一筆帶過。自明代開始由于文人的不斷加入使得匠人技藝原有口傳心授的方式得以改變,通過文字更多的技藝得以傳承。根據(jù)余同元先生的粗略的統(tǒng)計,明代匠人的設計著作流傳下來的數(shù)量可達十數(shù)本之多,其中與家具相關的有黃成《髹飾錄》、午榮《魯班經(jīng)匠家鏡》、計成《園冶》、姚承祖《營造法源》等①余同元.傳統(tǒng)工匠現(xiàn)代轉(zhuǎn)型研究——以江南早期工業(yè)化中工匠技術轉(zhuǎn)型與角色轉(zhuǎn)換為中心,第九章《明清江南工匠著作數(shù)量增加與質(zhì)量提高》,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 年10 月。
此外,在文人的文集中也對家具有著大量的記錄,例如,明代文人屠隆的《考盤余事》中記錄的滾凳;午榮的專著《魯班經(jīng)》中詳細地介紹了民間木匠工藝的情況,真實地描繪和記述了各種木工技藝,同時,也體現(xiàn)了當時的審美水平;文震亨的《長物志》中就對家具的布局有著精妙的記載:“位置之法,繁簡不同,寒暑各異,高堂廣榭,曲房奧室,各有所宜?!盵7]文中詳盡地描述了各式各樣擺放古董文玩的博古架和書櫥,擺放香爐和鮮花的香幾和花幾,擺放古琴的琴臺和琴桌,擺放筆墨紙硯的書畫臺案等。
對于明代工匠設計思想進行理論總結的文獻,如曹明仲著的《格古要論》,屠隆著的《考盤余事》,高鐮著的《遵生八箋》,王析、王思義著的《三才圖繪》,戈汕著的《蝶幾圖》等,這些設計思想的歸納與總結為工匠精神的現(xiàn)代傳承提供了可以參照的依據(jù),同時對現(xiàn)代家具的再設計再創(chuàng)造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理論平臺。
總之,明代工匠高超的技藝是由多種原因促成,最為重要的也與明代工匠自身的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是分不開的。正是因為明代工匠的技藝創(chuàng)造了舉世聞名的明代家具,相應的讓人著迷的明代家具也向世界宣告了明代工匠的驚人的技藝,并默默的承擔著傳承匠人精神的使命。明代,一個讓現(xiàn)代設計師向往的年代,一個讓匠人精神值得傳承的年代。
[1]徐少錦.中國傳統(tǒng)工匠倫理初探[J].審計與經(jīng)濟研究,2001,(7).
[2](明)牛若麟.吳縣志[M].吳縣志卷之五十三,明崇禎刻本.
[3]濮安國. 試諭“明式”和“蘇式”家具[J].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1981,(1):10-16.
[4]正德.江寧縣志[M]//韓大成.明代城市研究:第2章,第52頁
[5]范濂.筆記小說大觀:第13冊 云間據(jù)目鈔:卷二 記風俗[M].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3:110.
[6]馮夢龍.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0):256.
[7]陳植.長物志校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責任編輯:梁 田)
J509
A
1008-9675(2017)02-0054-04
2016-12-09
付 楊(1983-),男,廣東工業(yè)大學工業(yè)設計與產(chǎn)品創(chuàng)意專業(y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產(chǎn)品設計。
方 海(1963-),男,廣東工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士導師,阿爾托大學設計學院博士,研究方向:家具、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