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慧
有一次和同事探討各自的英語教學困惑時,彼此都不約而同地談到同一個問題:不少學生課文能倒背如流,在課堂上也能用英語侃侃而談,聽說和交流能力都很強,但每次練習都不能達到理想的成績。這是為什么呢?歸根結(jié)底是學生閱讀和理解文本的能力較差。缺乏有效的閱讀策略是造成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外語教育學家Wilga M. Rivers在《Teaching Foreign-Language Skills》一書中曾經(jīng)從正反兩個方面揭示了英語閱讀的基本規(guī)律:The virtuous circle of the good reader(閱讀的良性循環(huán))和 The vicious circle of the weak reader(閱讀的惡性循環(huán))(如下圖所示)
從圖中顯示的閱讀規(guī)律我們可以得知,學生的英語閱讀行為和閱讀結(jié)果之間有著必然的因果關系。因此,培養(yǎng)學生逐步形成有效的閱讀策略成為英語閱讀教學中亟需解決的問題。而學生英語閱讀策略的培養(yǎng),實際上是對其閱讀能力、閱讀習慣、閱讀方法和技巧的培養(yǎng),這對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是有必要進行指導和專門訓練的。比如如何抓住閱讀材料的大意,如何捕捉到文本中的關鍵詞句,如何提高閱讀速度等。
一、閱讀前充分預習,有備而來——激活閱讀材料的文化背景知識,降低學生的閱讀難度,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文化背景知識是指閱讀材料背后的相關的隱含信息,它的覆蓋面極廣,其中包括地理環(huán)境、社會歷史、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慣、民間傳說、寓言故事、生活方式等。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很多內(nèi)容都和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分不開。尤其是高年級的語篇,涉及的的文化信息更為豐富。如果閱讀前不做好充分的預習,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直接切入文本,往往會增加學生的閱讀難度,導致其閱讀興趣下降。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在閱讀前加強預習,有所準備、有所了解地進行閱讀文本的學習。
比如在學習譯林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8 At Christmas一課時,我讓孩子們回去查閱關于圣誕節(jié)的有關知識,并和中國的新年做個比較。圣誕節(jié)雖然現(xiàn)在在中國比較流行,也走進了不少中國家庭,但事實上孩子們對圣誕節(jié)并不了解,他們接觸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的東西,像圣誕樹、圣誕老人、禮物等,他們并不懂得節(jié)日背后的真正意義和內(nèi)涵。孩子們通過充分的預習,了解了很多關于圣誕節(jié)的知識。由于在閱讀前已經(jīng)有了充分的知識儲備,閱讀起來不僅降低了難度,還大大激發(fā)了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閱讀時掌握方法和技巧,提高速度——尋求有效的閱讀方法,掌握靈活多樣的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閱讀效率指的是閱讀理解的正確率和閱讀理解的速度,這兩者共同構(gòu)成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研究表明,閱讀方法總是和閱讀效率成正比的,有效的閱讀方法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靈活多樣的閱讀技巧更能讓學生如魚得水,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抓住主干、把握脈絡,整體感知文本大意。
在閱讀時,學生難免會遇到不熟悉的詞匯和語言結(jié)構(gòu),這些生詞和語言難度遠超出學生的英語水平,會引起學生的理解障礙,如果此時執(zhí)著于弄清這些生詞的意思,不僅會影響閱讀速度,也會降低閱讀樂趣,甚至會打擊學生的閱讀信心。這時教師應及時告訴學生可以帶著生詞閱讀,整體感知閱讀材料,抓住文本的主干,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讓他們掌握猜測詞義的方法。比如:根據(jù)上下文或圖片猜詞義;根據(jù)段落或篇章的上下文表述猜測;根據(jù)文章的插圖猜測等。
(二)指導學生以“瀏覽—跳讀—細讀”的模式進行閱讀,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閱讀前,可以根據(jù)文章的圖片預測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快速瀏覽文本,把握文章大意;閱讀時,先了解需要找到的信息,然后通過跳讀的方式獲取文本的關鍵信息;閱讀過程中如果需要尋找細節(jié)信息,則應該放慢閱讀速度,細細研讀,并在關鍵詞句處做相應標記。閱讀后,對課文進行復述時,可以先將關鍵詞整理出來,再根據(jù)關鍵詞復述。
在教學An ant and a bird這一閱讀文本時,我便指導學生采用這樣的閱讀模式進行文本的解讀。An ant and a bird這篇閱讀材料并非教材中的內(nèi)容,其中生詞非常多,學生在閱讀時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們應該更加充分地開展好閱讀前的預習活動。先帶領學生做單詞游戲,盡可能的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熟練材料的主要詞匯。在充分的預習活動之后,我再讓學生在閱讀材料中找出剛才預習的單詞、句型,并進行認讀。然后,我提出一兩個在短文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答案的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開展閱讀活動。難度降低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增強了。讓學生完成以上活動之后,我再領著學生理解短文,鼓勵學生完成檢測題。這樣的閱讀教學,雖然離教學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學生已經(jīng)能夠自主參與閱讀學習活動中了。
三、閱讀形式多樣化——變閱讀為悅讀,使學生真正愛上閱讀
說到閱讀,我們往往先想到默讀,殊不知這只是閱讀形式的一種。我們不應拘泥于一種方式,而應該讓閱讀變得多樣化,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形式,或者幾者相結(jié)合,效果也許更佳。正如《古今賢文》(讀書篇)中所云:“默讀便于思索,朗讀便于記憶”。
最能關注個體差異的閱讀方式是默讀。默讀時,不同學生對同一閱讀材料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的學生在默讀時可以多讀幾遍,有的學生在默讀時會停下來進行思考……這樣的閱讀有助于學生抓住主要線索,對文本進行正確的推理、判斷、概括和總結(jié)。
朗讀也是文本閱讀中常見的一種方式。它既是鞏固語言知識的環(huán)節(jié),又是檢驗學生是否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朗讀時既能使學生熟悉文本的語音語調(diào),又能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更有利于加深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記憶。
四、英語閱讀的補充和延伸——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指導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課外自主閱讀方法
小學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僅僅依靠課堂教學,還必須向課外作適當?shù)难a充和延伸。課內(nèi)閱讀是在學的過程中讀,而課外閱讀是在讀的過程中學。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實踐表明,長期堅持課外閱讀,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且能夠促進學生綜合技能和語言文化意識的發(fā)展。
但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針對這一點,我選擇了英語閱讀作為班級的拓展性課程,找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耳熟能詳?shù)挠⑽目ㄍü适?,如The three pigs,The rabbit and the tortoise等,還有一些具有現(xiàn)實教育意義的卡通故事,如Little animals going to the city等,讓學生先分小組閱讀討論,再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進行閱讀交流。另外一起作業(yè)網(wǎng)這個平臺也給學生提供了課外閱讀的語料,教師可以按年級按主題每周布置一篇繪本閱讀內(nèi)容,并在我們的英語閱讀拓展課上進行交流和展示,這不僅可以讓學生之間分享英語課外閱讀的樂趣和信息,讓那些堅持英語課外閱讀的學生能夠有一個展示自我閱讀的平臺,還可以給尚未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學生以激勵和鞭策,讓課外閱讀能常態(tài)化地深入開展下去。
閱讀是語言學習的途徑之一,其最終目的是要以讀促想、以讀促說、以讀促寫、以讀促做。而北京師范大學王薔教授也提出:“閱讀教學的三個主要目標是:read for fun, read for information, read for language。應讓小學生在閱讀中感到愉悅,并同時獲取信息和學到語言知識?!币虼俗寣W生學會閱讀是英語教學的關鍵,教師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策略,不僅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效率,更能使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樂趣,正所謂“會閱讀方能悅讀”!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 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版
[2]陳靜波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案例式解讀·小學英語》,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版
[3]龔海平著.《龔海平的小學英語教學主張》,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4]樂偉國主編.《小學英語精彩教學片斷和課例賞析》,寧波出版社
[5]王薔,張虹著.《英語教師行動研究》,(修訂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6]Rivers WM.Teaching Foreign-Language Skills[M].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td,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