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叢瑜
淺析新形勢下民族類高校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
——以西北民族大學為例
劉叢瑜*
西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民族類高校大學生的宗教信仰情況相較于其他普通高校具有其特殊性和復雜性,在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上更有其特殊的矛盾問題和責任使命。明確對民族類院校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理論思想;把握對民族類院校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教育目的,最終培養(yǎng)對社會有用的馬克思主義人才。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民族類高校;宣傳教育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提到:“在新時期,高校要積極開展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教育?!盵1]肯定了高校思想教育中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宣傳教育地位,而民族類高校因其特殊性更是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宣傳教育的主要陣地。不斷探索和加強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教育是民族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民族類高校相較與其他普通高校因為生源、地域以及其教學科目和宗旨的特殊性,在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上更有其特殊的矛盾問題和責任使命。
近年來,民族類高校在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宣傳和教育上不斷的進行著探索和研究,同時也不斷地取得新的理論成果及實踐方法,民族類高校學生思想觀念健康向上,總體向好。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信息獲取更加便捷以及民族類高校本身固有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所以在新形勢下民族類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宣傳教育依然面臨著更多、更新也更加復雜的挑戰(zhàn)。面對這些問題挑戰(zhàn),本文以西北民族大學為調研對象,為民族類高校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宣傳教育在思想上、內容上以及形勢上提出了一些建議及對策。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是科學的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宗教觀念,更是我國對待宗教信仰認識最根本的指導思想。對于高校內馬克思主義相關教育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并指出:“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盵2]講話明確指出,當代高校要堅定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講話為高校的教育思想觀念以及人才培養(yǎng)目的給出了明確的解答。
首先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教育要遵循我國實行的宗教政策,這是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原則及根本;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核心,以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為宗教認識的基本理論基礎,肯定馬克思主義的唯一指導原則,引導大學生對宗教知識和宗教文化有科學并且全面地了解,使學生對宗教及其作用進行客觀辯證的理解,最終使得學生樹立正確的宗教觀念。
民族類高校因為其生源構成、所處地域以及教學科目宗旨等原因,必然導致了其在校學生宗教信仰以及宗教認識上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筆者以西北民族大學為調研對象,對其在校學生宗教問題的特殊性及復雜性進行了調查總結,最終將其歸結為民族類高校生源、地域的客觀原因以及民族類高校學生在宗教信仰認識受多種影響的主觀原因。
(一)民族類高校地域及其生源的客觀特殊性
民族類高校大學生生源構成復雜,民族類院校大學生生源多來自于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大學生占比較高,而部分少數民族具有其固有的宗教信仰,使得民族類高校大學生具有宗教信仰數量龐大,并且信仰宗教復雜。以西北民族大學為例,西北民族大學2016年增加了在湖南、貴州、重慶、甘肅等省市招生計劃,少數民族新生的錄取比例達到了64.4%[3],并且其少數民族生源構成主要以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蒙古族、滿族為主,其都具有民族傳統(tǒng)宗教信仰,如:伊斯蘭教,藏傳佛教,薩滿教等。這使得民族類院校具有宗教信仰的大學生相較于其他高校數量更加龐大,宗教信仰種類更加復雜。
民族類高校大多地處少數民族聚集地區(qū)。特殊的地理、人文特點使得本地區(qū)民族類院校學生信仰宗教情況更加普遍。以西北民族大學為例,西北民族大學地處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市就有漢族、回族、蒙古族、藏族、滿足、裕固族、東鄉(xiāng)族等36個民族,少數民族宗教信仰在該地區(qū)分布廣泛,復雜的地區(qū)環(huán)境使得地處該處的民族類高校大學生接觸宗教信仰更加簡便并且復雜。而這種情況在全國民族聚集區(qū)都是存在的,馬惠蘭對寧夏地區(qū)高校的調查表明,該地區(qū)信仰宗教的學生占比高達29%[4]。楊永寧對青海高校的調查顯示,大學生信教人數占比高達31.8%。[5]這些數據都充分的表明,少數民族聚集地區(qū)民族類院校有宗教信仰的大學生明顯高于其他地區(qū)普通院校。
(二)民族類高校學生對宗教主觀認識的復雜性
民族類高校學生接觸宗教更加便捷、盲目。高校大學生因為其年齡以及教育程度等多種原因導致該階段正處于確定自身價值,培養(yǎng)對于世界、價值、人生正確認識的重要階段。但隨著網絡傳媒等信息共享手段迅速發(fā)展,網絡文化及亞文化的出現(xiàn)不斷影響著大學生。以筆者對于西北民族大學調研發(fā)現(xiàn),高校同學對于星座、運勢、占卜、幸運數等具有宗教文化的信息相信的比例越來越大。部分同學喜好佩戴一些與宗教信仰和幸運物相關的飾品明顯增加,同時對于談及相關方面的話題也明顯增多,這一現(xiàn)象在當代高校均普遍出現(xiàn)。但隨著對此類占星、幸運等探討增多,部分在校學生開始逐漸的去接觸和研究宗教信仰,并從最初的好奇開始轉化為對某一宗教的崇信,這種情況在民族類高校尤為明顯,由于民族類高校有宗教信仰學生數量占比較多,無宗教信仰學生接觸宗教就更加便捷,并且依從有宗教信仰學生去了解宗教,導致對宗教信仰的認識也更加的盲目。
民族類高校大學生宗教信仰受民族固有宗教信仰和家庭信仰的影響不斷增強。中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所組成的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這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中國各民族不僅僅有著悠久的民族傳統(tǒng)和歷史文化,部分少數民族更有著影響深遠的宗教信仰。由于民族類高校招生政策和教育職能原因,民族類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數量龐大,民族來源復雜;民族傳統(tǒng)宗教信仰以及家庭宗教信仰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影響更加深刻。在進入大學之前,少數民族學生因受民族傳統(tǒng)文化或家庭固有的價值觀影響,他們已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有關于信仰宗教的價值觀趨向,甚至有的學生對宗教信仰有較深的文化和理念情結上的迷戀。在當前中國社會家庭宗教信仰及民族傳統(tǒng)宗教信仰不斷發(fā)展的態(tài)勢下;家庭、民族、宗教對青少年不斷成長的心理、情感、意識及信念的影響是具體并且十分深刻的。從而使得大學生對宗教的寬容及對宗教文化的認同度在不斷地提升、對民族認同與宗教認同的結合更為緊密。
民族類高校大學生宗教信仰與社交相交叉。在民族類院校內大學生信仰宗教不僅僅是一種依托的尋求,更是一種歸屬感和人際交往的需求滿足。對于青年大學生來說,歸屬感及人際交往是其肯定自我、發(fā)展自我的重要組成。在民族類院校中,大學生受民族、家庭的影響,宗教信仰被視為民族認同、家庭認同甚至朋友認同的主要方面。從而導致民族類院校大學生在對宗教信仰的判斷上更具復雜性。
民族類高校大學生宗教信仰具有一定的利益強迫性。民族類高校地處少數民族聚集區(qū),而部分少數民族生源更是來自邊遠的貧困地區(qū),這使得學生在經濟方面比較薄弱,但很多社會當中對學生進行滲透宣傳的宗教團體帶有一定的經濟資助性質,從而使得民族類高校大學生面對宗教的認識和判斷更具有一定的經濟被強迫性。
以西北民族大學的生源、地域以及學生對宗教信仰主觀認識問題為調研基礎分析后對民族類高校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在思想、內容、形式上有如下幾點建議。
(一)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要堅定馬克思主義思想領導
民族類院校在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指導思想上要更加明確。民族類院校生源構成因為少數民族生源居多,有宗教信仰的少數民族學生居多,所以在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教育上要更加明確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指導,在尊重少數民族學生生活傳統(tǒng)的基礎上,區(qū)別民族傳統(tǒng)與宗教信仰儀式傳統(tǒng)。明確宗教與教育相分離的原則,旗幟鮮明地肯定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主導地位,明確民族類高校培養(yǎng)馬克思主義人才的教育職責。將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精神、以及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融入到學生自身的精神之中,使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念,讓學生堅定不移地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和踐行者。思想的明確就像海中航行船只的舵手,只有確定了正確的方向,才有望在風浪交加的大海中航行,并最終駛向成功的彼岸。
(二)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內容要更加全面
民族類院校在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內容上要更加全面。具有本身固有宗教信仰的少數民族學生對于宗教的認識自小而成,并且認識來源多來自于民族或者家庭的民間傳承,這就出現(xiàn)了對于宗教信仰的認識不明確、盲目的尊崇甚至偏解正常的宗教信仰等問題。所以民族類高校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教育內容要更加豐富和全面,并且要面對學校已有的少數民族宗教信仰進行特別的了解和研究。民族類高校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內容首先是去神性教育,即認清世界人類的真實存在,明確神是人造的。要認清宗教是人本質的異化,也是人類精神信仰和文化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類高校大學生應該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觀念的引導下,堅定不移的做自己命運的掌控者和創(chuàng)造者。其次,民族類高校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內容是去宗教神秘性教育。宗教信仰對于大學生群體的吸引力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宗教的神秘性,所以民族類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要將宗教信仰的發(fā)展以及宗教的核心教義哲思、教規(guī)儀式等宗教文化,讓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特別是要教育對宗教文化開始感興趣的部分大學生,引導他們對宗教信仰樹立理性的判斷,將宗教信仰科學的看待為人類的文化現(xiàn)象。修正學生以前對于宗教信仰認識的不足,破除學生對于宗教信仰的神秘好奇,從而使學生客觀明確并且科學的了解和認識宗教信仰。
(三)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形式要更加切合實踐
民族類高校馬克思主義宗教的教育形式上要滲透入生活,并且結合實踐開展多種生動的教育活動。將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寓于平時課程以及生活當中,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教育要不僅僅拘泥于某一節(jié)課或者某一類課中,要將其寓于所有對民族類高校大學生所有的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當中,將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教育上升到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同的高度,肯定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重要性。將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形式生動、實踐化;民族類高校學生生源來自于不同的少數民族,各少數民族有其獨特的民族傳統(tǒng)習俗,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要與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實踐活動相結合,以西北民族大學為例,每年的文化活動月都會宣傳各少數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舉辦優(yōu)秀民族文化講座,而將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寓于此類實踐中才能更溫和,更加生動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最后,教師要實時了解學生的宗教信仰情況,建立學生宗教信仰情況檔案,對學生宗教信仰問題具體化到每天的生活當中,使得學生在宗教信仰方面有問題時可以得到及時并且正確的教育和疏導,并且這樣融入學生生活,實時教育的方法能夠有效預防邪教的傳播,及時發(fā)現(xiàn)邪教傳播,從而對學生進行保護。最后,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利用當前的科技信息共享的便捷資源,創(chuàng)建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相關自媒體,如微博,微信公眾號等信息平臺,讓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教育與宣傳觸手可及,在遇到對宗教的探知需求時可以尋找官方正規(guī)的信息平臺,科學的對宗教進行了解。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教育不僅僅是一門課程,更是對學生正確的宗教觀念的培養(yǎng)引導。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公布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2015-1-19.
[2]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3]國家民委所屬院校少數民族學生錄取比例提高.中國民族報,2016.11.
[4]馬惠蘭.西部地區(qū)宗教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J].貴州民族研究,2009(6).
[5]楊永寧.青海省高校學生宗教信仰狀況與思想政治教育[D].西寧:青海師范大學,2014.
劉叢瑜(1992-),男,漢族,甘肅蘭州人,西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倫理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導師:馬成良(教授)。
G
A
1006-0049-(2017)16-0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