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峻 毛 穎
(1.廣東省博物館 廣東廣州 510623;2.南京博物院 江蘇南京 210016)
中國博物館大型原創(chuàng)性特展工作的創(chuàng)新理念與探索實踐
——以廣東省博物館為例專訪魏峻館長
魏 峻1毛 穎2
(1.廣東省博物館 廣東廣州 510623;2.南京博物院 江蘇南京 210016)
近年來我國博物館展覽工作特別是大型原創(chuàng)性特展工作獲得了空前的發(fā)展機遇。廣東省博物館綜合該館的宗旨定位、藏品結構體系和公眾需求,規(guī)劃特展的主題方向與系列,采用“策展人負責+團隊協(xié)作”的模式策展,運用激勵機制選拔策展人才、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能力,其在營銷推廣、社會教育、公眾體驗、展覽導賞、展覽評選以及社會策展人、公募基金等方面的諸多理念創(chuàng)新與探索實踐,為中國博物館的原創(chuàng)性特展工作提供了經(jīng)驗和借鑒。
博物館 大型原創(chuàng)性特展 策展人制度 營銷推廣 展覽導賞 公眾體驗 社會策展人 創(chuàng)新理念 廣東省博物館 魏峻
魏峻(1972年1月—),男,江蘇省南京市人。現(xiàn)任廣東省博物館館長、研究館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歷任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所長助理,廣東省文物局副局長等職。長期從事考古、文化遺產(chǎn)保護和博物館的實踐與管理,出版專著《新石器時代考古》、譯著《考古學理論導論》各1部,發(fā)表文物考古、水下文化遺產(chǎn)保護和先秦史研究等方向學術論文40余篇,主持“南海I號”宋代沉船整體打撈等國家文物保護重點項目,主持或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nèi)的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8項。2017年8月27日,魏峻館長應南京博物院“南博講壇”邀請,作《粵博里的海絲故事》講座,并就中國博物館大型原創(chuàng)性特展工作的創(chuàng)新理念與探索實踐等主題接受了本刊專訪。
毛穎(以下簡稱毛):21世紀以來我國博物館事業(yè)進入了飛速發(fā)展期,特別是2016年11月10日劉延東副總理在廣東深圳的“國際博物館高級別論壇”開幕式上宣讀習近平主席的賀信并致辭后,更是上升到了國家文化戰(zhàn)略的高度,博物館各項工作特別是展覽工作獲得了空前的發(fā)展機遇。廣東省博物館(以下簡稱“粵博”)近年來在理事會、基金會的設立以及展覽、社會教育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在業(yè)內(nèi)更是有目共睹,可謂是新理念頻發(fā)、大手筆迭出,從理念到實踐都有很多新的探索,每年都在“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中斬獲獎項,并于2016年榮獲“全國最具創(chuàng)新力博物館”稱號。本次采訪主要圍繞“創(chuàng)新”二字,請您結合近年貴館大型展覽工作中的創(chuàng)新點,談談我國博物館大型特展策展工作的理念與實踐。
魏峻(以下簡稱魏):就“最具創(chuàng)新力博物館”稱號而言,還是南京博物院(以下簡稱“南博”)更早贏得這項榮譽。說到粵博,我們從2013年開始積極進行體制創(chuàng)新、理念創(chuàng)新和技術創(chuàng)新,依托這三方面提升自身活力和文化服務能力,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對于大型原創(chuàng)展覽的策展也逐漸總結出了一些經(jīng)驗。
毛:就博物館的職能與功能而言,基本陳列和臨時展覽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而大型原創(chuàng)性特展無疑越來越成為衡量博物館活力指數(shù)的重要內(nèi)容。近兩年粵博舉辦了很多這樣的特展,豐富的主題非常具有吸引力。之前我看到你們2018年的展覽已經(jīng)確定了,請問你們?nèi)绾未_定特展的主題、類型和系列?是結合藏品結構還是其他因素?其中的主導性因素是什么?
魏:任何一個負責任的博物館都應該有自己的展覽目標、規(guī)劃和體系,而不是想到哪做到哪的臨時決定。所以,粵博在2013年推出了包括展覽陳列、藏品征集與保管、文物保護科技在內(nèi)的三個中長期專項規(guī)劃。其中,展覽陳列專項規(guī)劃確定了粵博從2013年到2020年間的展覽發(fā)展戰(zhàn)略、主要任務、展覽數(shù)量(外展、原創(chuàng)展覽以及其他類型展覽的數(shù)量)和內(nèi)容(如泛珠區(qū)域文明系列、海洋文明系列、廣東地方史系列展覽等)。有關這個專項規(guī)劃中的主要內(nèi)容,我們又在隨后公布的《廣東省博物館“十三五”發(fā)展規(guī)劃》中進行了強化和確認。之后,就是策展人結合本館藏品情況和自己的學術興趣,在符合規(guī)劃大方向的前提下,自主選擇展覽主題。這種方式應該與南博的做法比較相似。
毛:就是說主要是根據(jù)藏品結構策劃展覽,那么,展覽與博物館定位和藏品結構間如何關聯(lián)?
魏:粵博的展覽主題主要是圍繞自身的宗旨和定位展開,即以收藏、展示、弘揚嶺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主導方向,適當向外拓展、增加對其他區(qū)域文明和文化的展示。這種主要依托本館藏品結構制定展覽規(guī)劃和策劃原創(chuàng)性展覽的考量,基于三方面的考慮:第一,使用本館藏品策劃展覽更加方便;第二,更能突顯展示、收藏、傳播本區(qū)域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客觀需求;第三,節(jié)約展覽經(jīng)費,因為借用其他博物館的藏品無疑會增加展覽成本。以前我們策劃展覽時,原則上不太鼓勵策展人較大規(guī)模地借用其他博物館的藏品進行策展,主要是基于經(jīng)費投入方面的考慮。近年來,我們在利用本館優(yōu)勢藏品(如外銷藝術品、出水文物等)策劃展覽時,也會根據(jù)展覽需要商借少量其他文博單位的藏品。從展覽的長遠規(guī)劃計,單獨一座博物館的藏品資源始終是有限的,能展出的藏品、能講故事的文物和能充分表達主題的藏品組合的限制無疑會影響到展覽主題的質量。因此,我們也開始逐步鼓勵利用其他博物館的資源舉辦原創(chuàng)展覽,例如,我們已將以“盛唐藝術與生活”為主題的展覽列入2018年計劃,目前正在與陜西省的一些重要文博機構協(xié)調溝通。與此相對應,我們在引進其他博物館的成熟展覽時,也是希望本館的策展人能夠改造展覽大綱、增補本館藏品,按照原創(chuàng)展覽的要求對引進展覽進行調整和策劃。
毛:請附帶介紹一下你們?nèi)绾伟岩M展覽做成原創(chuàng)展覽。
魏:引進臨時展覽(以下簡稱“臨展”),我們首先考慮與國內(nèi)外口碑較好的博物館合作。對于這些臨展,我們鼓勵策展人對原有大綱進行較大幅度地改造,要么調整大綱整體結構,要么增加本館相關藏品,這樣做能從不同的角度策劃展覽,講述不同的故事,以實現(xiàn)出新意、創(chuàng)新展的目的。以2016年我館引進的安徽博物院原創(chuàng)展覽“神工意匠——徽州古建筑雕刻藝術展”為例:該展覽原以徽州磚、木、石“三雕”藝術為主線,是一個主題成熟并在國內(nèi)多地巡展過的展覽。我們決定引進該展覽后,便由策展人著手進行大綱調整,將主題定位為“徽州傳統(tǒng)文化與藝術”。在安徽博物院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對原展覽的近一半展品進行了調換,最終以“桃花源里人家——徽州傳統(tǒng)民居文化與藝術展”的面貌呈現(xiàn)給廣大觀眾,通過建筑實物、構件、模型、圖片等綜合展示徽州人文、歷史、古建和文物之美。再如2015年我館舉辦的“高棉的微笑——柬埔寨古代文物與藝術展”。該展覽從柬埔寨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Cambodia)引進,之前已在首都博物館展出。柬方提供的大綱原稿和首都博物館的展示都以時代為序來呈現(xiàn)柬埔寨吳哥文化的文物與藝術,而我們則按宗教分類來表達主題,采用實景還原等展示手法,讓同一批文物展現(xiàn)出不同的主題面貌,受到觀眾的歡迎。所以,近年來我們除了著重突出自己的原創(chuàng)展覽外,也積極通過改造引進展覽的大綱和主題等方式,提升本館策展人的策展能力。
毛:就是說貴館對這類引進展覽也增加了原創(chuàng)內(nèi)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剛才說到貴館從大的框架對展覽主題做了中長期規(guī)劃,策展人結合藏品和自身專業(yè)選擇主題。據(jù)我所知,貴館還開啟了網(wǎng)上公眾投票確定下一年度展覽主題的做法,其緣起是為了了解觀眾的喜好興趣還是有其他考慮?這一舉措有什么意義?具體如何操作?
魏:我館自2014年開始在網(wǎng)上由公眾投票選擇兩年后的展覽項目。之所以有這樣的做法,是因為我們覺得觀眾的需求和喜好應該成為博物館辦展的決定性因素,行業(yè)專家或者博物館領導看好的展覽并不一定能與公眾的興趣點完全一致,“叫好不叫座”的展覽在業(yè)界并不罕見。某些我們認為學術性較高和策劃較好的展覽,實際上并沒有很好地調動觀眾情緒,甚至根據(jù)調查和反饋還發(fā)現(xiàn)存在觀眾反映展覽看不明白或者不好看的情況。其間矛盾在于策展人、博物館在舉辦展覽時,更多考慮的是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想要把自己的學術思想和研究成果融入展覽,但很少去設身處地地考慮觀眾的喜好。所以要將二者結合起來,一方面考慮展覽的學術性和藝術性,另一方面也要顧及觀眾的口味和興趣。當然,做觀眾喜歡的展覽不是媚俗和一味地迎合觀眾,不是觀眾怎么喜歡我們就怎么做;博物館展覽要強調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互動,畢竟展覽不是自娛自樂,是給觀眾看的,因此觀眾的意愿應該占一定分量。
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讓展覽有思想性、有學術性,讓觀眾看得懂、感興趣——我們固然可以在選定展覽后讓觀眾參與進來發(fā)表意見,但一開始就這樣做的話,可能效果會更理想;同時,這對博物館的策展也有一定的指向性意義。2014年前,粵博的展覽選題是由本館展陳委員會直接確定的;而從2014年開始,我們讓公眾也參與展覽項目的決策,也就是本館的備選展覽主題申報結束后,我們把這些主題發(fā)布到網(wǎng)上征求公眾意見,讓公眾決定哪個展覽是他們想看的,這樣至少保證了展覽主題是觀眾喜愛的。幾年來我們推出的備選展覽項目逐年增加,從2014年的6個項目到2015年的9個項目,再到2016年的12個項目,我們要做的就是從每年的備選項目中選擇4個作為兩年后的原創(chuàng)展覽。一方面,通過觀眾投票,我們了解了觀眾的需求,以此作為展覽項目選擇的重要參考因素并指引未來的展覽主題方向;另一方面,這給申報展覽的策展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沒有好的創(chuàng)意或者主題就很難吸引公眾注意,也就沒辦法入選臨時展覽。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以前臨時展覽創(chuàng)意不足的問題,有了創(chuàng)意才會有更大的提升空間。我館在2016年組織了一個名為“相看兩不厭——館藏明清瓷畫與繪畫展”的對比展。如果將瓷器和繪畫分開來展示中國古代藝術創(chuàng)作,這樣的展覽可能并無特殊之處,但將同時代的相同繪畫主題(如人物、神話、花卉等)放在不同介質(瓷和絹、紙)上進行考察,探尋畫家和匠人如何表達對相同主題的不同理解等,就既是一個可以誘發(fā)學者探究的學術問題,又是一個可以引發(fā)觀眾思考的有趣展示,比單做一個陶瓷展或一個書畫展更有意義。再如2016年申報項目中有兩個關于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展覽選題,這樣的主題或許并不出彩,很多博物館都做過,但最后“搜盡奇峰打草稿——解碼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展”入選了。策展人計劃從筆墨之道、空間解構、人情世故、山水畫論、流派傳承五大部分來組織展覽,不僅告訴觀眾山水畫的流派、特色和代表人物,更有意義的是讓觀眾去了解如何欣賞和創(chuàng)作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如山水石樹的畫法、構圖的技巧、畫家個人畫風的變化等)。對古代山水畫進行這樣的解析可能才是公眾希望看到的,所以這個展覽創(chuàng)意在公眾投票時人氣很高。又如,同年入選的另一個展覽是以民國時期洋貨和國貨變遷為主題的“民國海淘生活指南”展。“海淘”是現(xiàn)在的熱詞,年輕人都很熟悉,用這樣的詞匯很容易拉近展覽與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的距離,這在觀眾投出的選票上也得到反映。展覽選題經(jīng)過公眾投票,一方面讓我們能更好地了解觀眾喜好;另一方面也給申報者帶來了主題及創(chuàng)意方面的壓力,而我們希望這種壓力能夠最終轉變成提升展覽質量和創(chuàng)意的動力。本館的展陳委員會在確定年度展覽時,也不再僅憑學術好惡,而是要參考公眾的意見,這也改變了我們很多辦展的固有操作思維。當然,觀眾投票不是確定臨展的唯一因素,這樣做的意義在于激發(fā)申報人策劃以觀眾為導向的展覽的積極性。
毛:確實,展覽不僅僅根據(jù)觀眾的喜好而定。那么貴館有沒有繼續(xù)進行動態(tài)的跟蹤,比如某個展覽公眾投票時得票很高、甚至是第一,展覽開幕后觀眾的參觀量是不是也是第一?這其中有無正相關的關系?
魏:公眾投票選出的是展覽選題,展覽開始后觀眾到訪率是否也很高,這中間有一定的關聯(lián)——得票高的展覽比較受觀眾歡迎,但不是絕對的。因為展覽本身的受歡迎程度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展覽是否收費;比如宣傳力度的大小、形式設計的優(yōu)劣以及互動性的強弱等;同時,因為展覽是由不同的團隊組織策劃和實施的,團隊整體和個體能力的差異也會導致觀眾到訪率和參觀量的變動。
毛:展覽的創(chuàng)意好,觀眾接受程度高,成功率也高,之后的展覽內(nèi)容和展覽制作也占一定比例,比如策展人和團隊很重要。目前很多博物館都建立了自己的策展人制度,但數(shù)量并不多,以“策展人負責+團隊協(xié)作”為主,首先策展人是這個展覽的專業(yè)方向的專家,他的團隊里有各方面人才,在一定的流程和機制下開展工作。貴館的模式是否也是這樣的?
魏:我們基本也是按照這種模式運作,但具體操作上也形成了粵博自己的特色。從2013年開始,我們改變了以往的部門策展方式,館領導不再成為決定展覽計劃的主體,部門也同樣不再是臨時展覽的申報主體,而是全面推行全館競爭性選拔展覽項目的方式。館內(nèi)所有中級(含)以上職稱的專業(yè)技術人員都可以申報展覽項目,這樣做既可以讓展覽主題選材更廣泛、更有創(chuàng)意,也給年輕的專業(yè)技術人員提供了自我展示和參與策展的機會。同時,由于申報人選擇的主題往往是自己熟悉或者感興趣的方面,因而策展過程中也會更加主動和投入。申報的展覽項目一旦入選,申報者就成為該展覽的策展人。該策展人負責策展團隊的組建,采用開放性的自由組合方式,即館領導或者部門不再指定團隊成員,而是由策展人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自主確定設計、宣傳、教育活動、多媒體、文創(chuàng)等方面的人員。這種做法可以優(yōu)化團隊內(nèi)部人員之間的溝通與協(xié)調,減少矛盾的出現(xiàn)。對于策展團隊解決不了的困難,則主要由分管展覽的副館長協(xié)調解決。當然,其他館領導每年也要認領并負責協(xié)調一個臨時展覽,幫助解決策展人和該策展團隊遇到的實際困難。這種策展和團隊組建的方式,在博物館形成了一種良性的競爭氛圍。一方面是團隊間的競爭——每個團隊組成不同、優(yōu)勢各異,因此策展模式和操作方式也往往會各具特色,可以收到“百花齊放”的效果。另一方面則是個人間的競爭——對于策展人而言,富有組織力、親和力才能有更合心意的人愿意加入團隊;而對于團隊成員而言,只有有想法、能力強的人,才會有更多的機會收到策展人的加入邀請。我們一般提前兩年開展原創(chuàng)展覽項目申報和選拔,這樣留給每個展覽的籌備時間至少都有一年半以上,而有些大型原創(chuàng)展覽的籌備時間會更長。這就讓策展人和策展團隊能更加充分地組織展覽和演繹主題。與很多博物館不同的是,各策展團隊的人員并不是放下部門工作而專司展覽的策劃和籌備,展覽工作是大家擠出時間或利用業(yè)余時間完成的。在這方面,粵博有著良好的工作氛圍和團隊合作精神,我們常常為同事們的無私奉獻和敬業(yè)精神所感動。當然,我們也知道要讓一個行之有效的政策順利執(zhí)行,僅靠同事的奉獻精神是不夠的,因此我們也嘗試在體制機制上進行調整,引入一定的激勵機制,借以推動包括策展在內(nèi)的博物館各項業(yè)務不斷提升。
毛:你們采用什么樣的激勵機制?
魏:激勵機制的核心是績效工資和專業(yè)技術崗位聘用制度的確立。對于前者,很多博物館都在實踐;而后者則是粵博的特色。2013年,我們公布了《廣東省博物館專業(yè)技術崗位聘用管理辦法》,每四年一次重新核定全館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崗位,打破了以往能上不能下的崗位聘用慣例。也就是說,所有達到某一級別專業(yè)技術崗位基本條件的人員都可以自由申報認定該崗位資質,崗位聘用工作領導小組按照申報人員的崗位量化評分結果,從高到低確定獲得該崗位的人員名單。量化評分按權重由高到低分別為工作業(yè)績、科研成果和個人資歷三大方面。主持和參與原創(chuàng)展覽作為工作業(yè)績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因為能獲取較多的量化評分(每個原創(chuàng)臨時展覽項目12分,其中策展人6分,另外6分由策展人在團隊內(nèi)部根據(jù)個人表現(xiàn)進行分配,最低可得0.5分;與此相對的是,在核心期刊發(fā)表一篇專業(yè)論文得2分),也就讓更多人愿意將精力投入到展覽策劃工作。特別是對于年輕人而言,更多的業(yè)績也就意味著更高的專業(yè)崗位和更好的工資待遇,這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而不是像以前那樣需要論資排輩,需要等待空缺的專業(yè)技術崗位。
毛:博物館工作光憑熱情和奉獻是不夠的,需要靠制度。貴館的這個激勵機制很重要。
魏:這個措施推出之后,我們能明顯感覺出大家對于包括策展在內(nèi)的博物館各項工作的熱情有了很大提升。此外,我們計劃從2017年開始每兩年出版一本展覽解析,每年選取三個展覽做深度解讀??脊虐l(fā)掘要出考古報告,文物保護工程要出工程報告,而展覽成果同樣需要總結和共享,否則只留下內(nèi)部存檔的展覽檔案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不過,目前國內(nèi)卻很少有博物館會系統(tǒng)地進行展覽總結并結集出版,粵博希望在這方面也能做一些嘗試:由策展人組織內(nèi)容設計、形式設計、教育、文創(chuàng)、觀眾調查等各個主題的系列文章,這樣既可以總結經(jīng)驗、自我提升,也可以分享得失、啟示未來。當然,我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博物館開展這項工作。
毛:我將貴館策展人制度中可供推廣借鑒的做法總結了三點:選拔人才,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建立配套的激勵機制。剛才您談到一些展覽,能否請您以貴館的代表性展覽為例,介紹貴館的創(chuàng)新和成功之處。
魏:以2015年我策展的“牽星過洋——萬歷時代的海貿(mào)傳奇”展(以下簡稱“牽星過洋展”)為例。關于這個展覽的主題,我們從最初提議的“‘南澳Ⅰ號’瓷器展”或“‘南澳Ⅰ號’出水文物展”,到最后確定做“萬歷時代的海貿(mào)傳奇展”,其間六易其稿。我們的每個原創(chuàng)展覽在大方向確定后,主題都是在深化過程中不斷調整、不斷優(yōu)化的。我的體會是:展覽前期的準備工作一定要充分,這樣后期才會不走或者少走彎路;在組建團隊上,“牽星過洋展”除了組創(chuàng)數(shù)十人的大型策展團隊外,還專門成立了文物保護組——從選展品開始就全程參與展覽,負責評估選出的文物是否符合展出條件,對展品作必要的修復和保護,以及負責展覽過程中的展出微環(huán)境調控和展品本體監(jiān)控等工作。
毛:文保工作前移至展覽的前期階段并貫穿全程,是我國博物館展覽工作的一大進步。
魏:確實是這樣。本次展覽中,我們還設計了學生策展人項目,讓遴選出的學生參與展覽策劃和籌備,一方面是希望通過學生的視角讓展覽更接地氣,另一方面也為博物館培養(yǎng)忠實的粉絲和潛在的策展人才。學生策展人包括從高中到研究生階段的學生二十多人,項目為期八個月,我們先從基礎開始給學生們輔導展覽策劃、內(nèi)容設計及其他有關展覽籌備的技術細節(jié),然后嘗試讓他們參與進來。以展覽解說詞和微信導覽詞為例,我們先請這些學生策展人參與擬定和修改,然后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xiàn)給觀眾。展覽中的動畫片、互動游戲、知識加油站中的知識點等很多都是由這些學生設計完成的。所以說,好的展覽不僅需要博物館自己的優(yōu)質團隊,社會資源也同樣能起到非常好的補充和推動作用。
“牽星過洋展”還有幾個創(chuàng)新之處。一是微信語音導覽服務:傳統(tǒng)的微信語音導覽的內(nèi)容一般都是展品介紹及展品故事,而我們與廣東廣播電視臺合作,采用“明代海上廣播電臺”的形式,以主題串聯(lián)的方法進行講解,通過角色扮演將文物的各種知識點串入其中,這種與眾不同的語音導覽形式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體驗。二是知識加油站:由于展廳展板所能容納的信息十分有限,為滿足觀眾獲取更多知識的需求,我們在展廳中設置了六個知識加油站,把豐富的海貿(mào)、造船、文物等知識點和視頻輸入iPad中,供有需求的觀眾選擇閱讀。三是展覽圖錄:我們在圖錄中嵌入了可下載的APP程序,讀者可通過手機或者iPad掃描圖片并觀賞三維文物影像;雖然我們只提供了十多個三維文物影像,但都可以通過縮放、旋轉等方式了解文物細節(jié),也可以進行閱讀文物知識鏈接、分享圖像或者拍照等操作。雖然這只是一次嘗試,但我們認為這種做法改變了展覽圖錄的二維展示模式,代表了展覽圖錄的未來發(fā)展方向。我們還為這個展覽制作了專門的兒童立體書和動畫片圖書。這些“微”創(chuàng)新也是“牽星過洋展”中的亮點。
毛:其實哪怕一個很小的創(chuàng)新都不容易做到。據(jù)我個人了解,貴館最近幾年在很多方面都有獨到的創(chuàng)新與探索:展覽的營銷推廣方面有進地鐵、進商場、進機場、新媒體傳播、公眾票選等;社會教育方面有各種體驗、互動項目策劃,有館長、專家導賞,有講座、視頻直播、問答互動以及流動博物館等;兒童教育活動和適合兒童的主題展覽,有反響很大的“文物動物園——兒童專題展”(以下簡稱“文物動物園展”)、《帶娃指南》等,還有剛才您介紹的兒童立體書和動畫片圖書都是針對兒童的特殊關照;其他還有策展人招聘外聘、策展人心得交流會等方面。請您大致介紹一下,并概括一下可供我國博物館借鑒之處。
魏:在展覽中關注觀眾,為參觀者提供更貼心的服務也是我們舉辦臨展時特別注意的地方。我們會在展覽中隔出一定的空間,根據(jù)展覽主題布置觀眾休息空間,例如“牽星過洋展”中的船艙形空間“粵海書齋”,就是擺放博物館相關書籍、圖錄供觀眾閱讀,并與展廳主題相融合的休閑空間;“文物動物園展”中也專門設置了供兒童和家長閱讀、休息的空間。這些都大受參觀者的歡迎,效果很好。在博物館運營理念方面,粵博提出的“無邊界博物館”強調博物館要發(fā)展并充分發(fā)揮其社會作用,就應更積極、更主動地走出博物館、走向大千世界?,F(xiàn)在,很多博物館都在開展“三進”(進社區(qū)、進校園、進鄉(xiāng)村)活動,但對地鐵、商場、機場等空間大、人流多的城市公共空間卻鮮有關注。從2015年開始,粵博把展覽做進了地鐵,這不僅僅是利用燈箱和廣告牌的方式在地鐵站宣傳博物館,而是用展覽和博物館主題來包裝地鐵站場和地鐵車廂。例如,我們在廣州地鐵廣州塔站組織的兩期共計六個月的“千年海絲 文明廣州——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展”便合理調動了社會資源,宣傳博物館和文物事業(yè),打破了行業(yè)隔閡。今年我們又與廣州白云機場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利用機場到達區(qū)200多米長、共計3000多平方米的面積打造了“海天走廊”上的粵博主題展覽。
在本館的策展人心得交流方面,我們一直有年度的內(nèi)部交流會。從去年開始,我們把這一內(nèi)部交流變成了向文博單位公開的交流,邀請專家對每個展覽進行針對性點評,反響不錯。這樣既有助于自我總結和提升,也提供了同行間互相學習借鑒的機會。
毛:“館長來了”系列導賞活動也是你們的創(chuàng)新之處。
魏:“館長來了”本來是配合“牽星過洋展”的一個導賞項目,因為觀眾反響熱烈,也就堅持下來了。一開始是我每個月給觀眾導賞一次,后來擴展到所有館領導都參與進來,根據(jù)自己的研究選擇不同展覽,每人每年導賞兩次。次數(shù)雖然不多,但觀眾認為這種做法很親民,所以每次網(wǎng)絡報名時參與導賞的名額都是“秒殺”狀態(tài)。今年以來,我們又推出策展人導賞和專家導賞項目,在講解員、志愿者和語音導覽外,更好地利用館里的人才資源,也讓觀眾有了更多聆聽展覽的選擇。
毛:你們做視頻直播也很早。
魏:粵博最早進行的視頻直播是“2016年博物館兒童教育研討會”,當時參與直播討論的聽眾超過8萬,而觀看網(wǎng)絡直播的觀眾更是高達300萬。后來“館長來了”系列導賞也開始視頻直播,在線觀眾量一般能有8~15萬。這些數(shù)量都出乎我們的意料,說明當前我們的博物館服務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很多觀眾有意愿也有興趣更多地了解和參與博物館活動。放下身段,以更加親民更加靈活的方式服務社會是當下博物館特別應該做的事。
毛:業(yè)內(nèi)普遍認為,館方與觀眾的留言互動有一定難度,而貴館的互動做得很好,觀眾的提問和留言基本都有回復。請問你們是即時互動還是定期反饋?
魏:粵博的公眾服務部負責館長信箱、網(wǎng)絡留言和公共服務簿留言,他們會及時收集、定期反饋;對于回答不了的問題,會提交本館其他對口部門答復。這是提升我們服務質量的一個方面。
毛:貴館的《帶娃指南》,我覺得特別貼心。
魏: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由本館網(wǎng)絡信息部負責運營。一般都是先由展覽或者教育項目負責人提交初稿,然后交由網(wǎng)絡信息部的編輯進行潤色和加工。我們微信公眾號軟文的語言活潑、文字清新、風格輕松,這與我們軟文編寫者以及網(wǎng)絡編輯的個人風格有密切的關系。《帶娃指南》是其中一篇蠻有特色的軟文推送。
毛:2016年貴館進行的社會策展人招募活動在業(yè)內(nèi)非常吸引眼球,也引發(fā)了一些評議。請問你們基于什么考慮?目前這位成功應聘的策展人策劃的展覽開幕了嗎?
魏:策展人制度引入中國大概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在美術館展覽中運作得較為普遍,特別是現(xiàn)當代藝術展的獨立策展人體制已相當成熟。然而,在博物館展覽中基本上還是以本機構的部門或者人員策展的方式展開。近十年來,經(jīng)過國家文物局的大力推動,策展人制度開始為大多數(shù)博物館所接受并逐步實踐,也總結了一些經(jīng)驗。我個人認為,機構之外的獨立策展人策劃以文物為對象的博物館展覽的難度要大于策劃以現(xiàn)當代藝術為對象的美術館展覽,這主要與文物藏品的現(xiàn)行管理體制及責任分擔有關,當然也與國有博物館的開放程度有一定關系。最近,我們也看到國內(nèi)一些博物館在本機構組織策展的同時,開始了一些新的策展嘗試,例如山西博物院邀請楊玲女士、徐天進教授策劃主題展覽,河南博物院邀請中外多位策展人共同策劃陶瓷雙年展等。這些策展人并不就職于展覽主辦單位,但是都得到了主辦方的認可和信任,展覽效果也非常好。很顯然,社會上有很多身處體制外而又具有較高策展能力的人才,如何將他們納入博物館策展體系,為“我”所用的同時也讓博物館資源為社會所用,這個問題值得中國博物館界認真思考?;洸┤ツ陮嵤┑纳鐣哒谷隧椖烤褪沁@樣的一種嘗試,我們以“幽蘭青韻——館藏明清青花瓷器展”這樣一個難度不大的展覽主題向社會公開招募策展人,是希望將博物館的資源與社會共享。目前,該展覽已進入形式設計階段,2017年12月將公開展出。至于策展效果如何,我們會在展覽展出期間進行專業(yè)評估。
毛:那么你們?nèi)绾喂芾磉@類社會策展人?
魏:向社會招募的策展人,我們也會按照館里的策展流程去要求他們。團隊由策展人來組織,館方會配合策展人提供必要的人員或技術方面的支持。文字大綱、形式內(nèi)容等都按照我館的展覽流程進行規(guī)范,本館陳列展示中心會協(xié)助和監(jiān)督整個展覽的籌備和制作。
毛:下面我們談談與展覽相關的體制機制等宏觀問題。中國和歐美的體制機制、經(jīng)費來源渠道是不同的,比如理事會制度和基金募集?;洸┠壳耙呀?jīng)實施了理事會的管理體制,成立了第一屆理事會,并有自己的官網(wǎng);還設立了全國文博界首家公募基金會——廣東省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基金會。請問該體制下的展覽運作與之前有哪些不同?有什么積極意義或者局限、制約?
魏:目前,理事會和基金會對我們的展覽運作還沒有形成特別大的影響。年度展覽的選定是本館管理層的責任與業(yè)務范圍,且已經(jīng)形成較為成熟的操作模式,所以并沒有把這個權力上升為理事會的職權。本館理事會主要負責館內(nèi)重大事務的決策與監(jiān)督,如確定博物館使命和宗旨,制定發(fā)展規(guī)劃,審核年度財務預決算,決定重大經(jīng)費開支等。廣東省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基金會是純公益性的社會組織,也是目前全國博物館界唯一一家地方性公募基金會。該基金會的職能包括多個方面,維護基金的安全運作并為全省文博單位提供資金支持是重要內(nèi)容之一。基金會一般每年資助12個左右的項目,資助方向為廣東省內(nèi)文博機構的公益性活動,如公益講座、培訓、設施設備更新等,其中也包括資助展覽制作與圖錄出版。這樣的運作方式可以實現(xiàn)基金會和文博單位的合作共贏。
毛:近年來相繼有一些大館嘗試對大型特展收取門票,貴館最近的“泰坦尼克文物精品展覽”(以下簡稱“泰坦尼克展”)雖然不是純粹的原創(chuàng)性特展,但因為合作方是商業(yè)公司,因此收費相對較高。請問這些舉措將對現(xiàn)行的展覽運作機制產(chǎn)生哪些影響,發(fā)揮怎樣的推進作用?
魏:我們館自2010年遷入新館以后,基本上每年都會有一個收費特展。我個人認為,收費展覽與博物館的公益性之間并不矛盾。首先,相對于每年10~20個臨時展覽而言,每年一個收費特展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其次,收費特展的票價也不高,一般全價在20~30元之間,“泰坦尼克展”的全價票雖然達到80元,但作為一個高品質的商業(yè)展覽,相比其他機構舉辦的百元以上的商業(yè)展覽,也處于較為合理的范疇;最后,展覽要有好的制作效果就需要一定的經(jīng)費投入,在財經(jīng)經(jīng)費有限的情況下適當舉辦收費特展,可以補充經(jīng)費不足,以展養(yǎng)展,為社會和公眾提供更加高品質的展覽。當然,國有博物館需要堅持其公益屬性,即使舉辦收費展覽,也需要堅持相對低票價并在一定范圍內(nèi)實行票價減免政策;另一方面,通過特展收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調節(jié)參觀流量的目的,給觀眾營造一個更好的參觀環(huán)境。免費開放政策實施以來,中國博物館給觀眾提供了更多的公共服務和參觀機會,博物館參觀人數(shù)大幅增長,特別是寒暑假和法定節(jié)假日期間,很多博物館都是比肩繼踵。采用收費特展進行分眾,控制觀眾人數(shù),為精品展覽塑造一個良好的參觀氛圍,也是提升博物館品質的一種選擇。
毛:據(jù)2014年上海市民調查顯示,61~100元的藝術展票價是中高價位區(qū)間,觀眾對100元以上的票價有一定的心理接受程度,對于150元以上的票價也做好了一定的消費準備(賈布編著《特展時代2.0:上海特展產(chǎn)業(yè)研究2014—2015》,同濟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91-93頁。編者注);但目前對于博物館觀眾而言,觀眾接受這樣的票價也許要假以時日,因為博物館展覽一直是免費的、低票價的。
魏:國有博物館展覽采取低票價的方式并不是因為我們的展覽品質低,而是公益文化服務的客觀要求。總體而言,博物館收費特展往往展出的文物價值和等級都是較高的,相信對于絕大多數(shù)選擇購票的觀眾而言,他們都會覺得物超所值。
毛:貴館這次的“泰坦尼克展”是與國外商業(yè)公司合作的展覽,您認為作為公益性事業(yè)單位的博物館與商業(yè)公司合作需要注意哪些事項?也就是說如何確保博物館的非營利機構的屬性?
魏:美國普利爾展覽公司(Premier Exhibi?tions,Inc.)買斷了“泰坦尼克號”(Titanic)沉船的打撈權和展覽權,所以我們與該公司合作引進了該展覽。因為美方承擔了展覽盈利上的風險,所以要求采用收費特展的形式收回成本。然而,即使是運作這樣一個商業(yè)展覽,我們也并沒有以盈利為目的,而是希望盡量實現(xiàn)博物館展覽的公益屬性。作為在美國和世界多個國家巡展的成熟商業(yè)展覽,粵博通過這次合作也從該展覽的故事線設計、闡釋和互動的構思,以及如何更好地吸引觀眾等做法上借鑒了經(jīng)驗,這些都有益于我們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策展水平。
毛:確實這個展覽的創(chuàng)新點也很多,比如你們設計的船票就是其中之一。
魏:這個展覽給我們的策展團隊很多啟發(fā),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形式設計不用花費很多錢也能收到很好的展示效果。比如您說的船票,觀眾購買參觀門票后我們會隨機附贈一張仿制的“泰坦尼克號”船票,觀眾通過掃碼或者查看展覽結束部分的信息介紹,可以了解船票原持有者的相關情況(比如船票持有人的姓名、艙位等級以及生平故事等),讓參觀者在探索中獲取知識。反觀我們的一些展覽,雖然常常強調要讓展品說話,但遺憾的是展品其實并不能說話,讓觀眾自發(fā)探索展品內(nèi)涵的期望或許會遭遇挫折,我們常常看到觀眾在參觀結束后并不了解自己所看到的展品的功能和文化意義。所以主動增加闡釋的內(nèi)容或者留下線索鼓勵觀眾自己探索,才能讓展覽更有深度也更有意義。在這方面,我們的展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毛:您提到了展覽的闡釋,剛才也說到了請中學生看導覽內(nèi)容,這正是我想請教您的。自從去年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Royal Ontario Museum)的沈辰先生將“釋展”的理念與實踐介紹到國內(nèi)后,我國博物館也開始重視這一工作了。請您談談展覽傳播中釋展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其他還有展覽流程中的項目管理、施工管理、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開發(fā)都是需要引起我們重視的,時間關系請您也扼要地談談您的看法。
魏:客觀地說,以前中國博物館的展覽不太重視展覽傳播中的釋展環(huán)節(jié),展覽的解讀、內(nèi)容闡釋、說明牌的撰寫基本上是由策展人協(xié)調組織團隊完成,更多體現(xiàn)的是專業(yè)性與學術性,而通俗性和親和力往往并不在考慮的范疇之內(nèi)。我們曾經(jīng)在本館組織的“牽星過洋展”和“文物動物園展”中做過一些嘗試,比如將說明牌和知識加油站的內(nèi)容請本館教育部門的同事進行修改,然后請中學生來閱讀并提出修改意見,直到學生們能完全讀懂為止。而如何釋展,讓專業(yè)內(nèi)容更深入和全面,在這方面我們做的工作確實不多。我認為“釋展”在未來應該成為中國博物館展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需要博物館從業(yè)者共同努力實踐。至于展覽項目的工程管理,粵博的做法是:以前由陳列展示中心負責工程招標、施工,現(xiàn)在改由后勤管理部統(tǒng)一負責包括展覽施工在內(nèi)的所有館級工程項目,展覽工程驗收由陳列展示中心、財務部、紀檢和館領導等組成的驗收小組執(zhí)行,并經(jīng)第三方進行預算審核和竣工結算審核,以確保工程質量控制和經(jīng)費使用的公開性、安全性。
毛:您是考古學出身,后來從事考古所、博物館的行政管理,又身兼展覽策展人,成功地策劃了一些大型展覽,并在機制體制很多方面進行了創(chuàng)新探索。請您與我們的讀者分享一下您成功轉型和創(chuàng)新探索的感想和體會。
魏:考古與博物館總體上都屬于文博行業(yè),有很多共性。我的角色從考古發(fā)掘、研究文物轉變?yōu)椴仄氛故竞筒┪镳^管理,從專注學術研究轉變?yōu)槊嫦蚬妭鞑ブR,這種過程的關鍵不在于是否具備轉變的能力,而更多在于是否擁有轉變的意愿和信心。不管在哪個崗位工作,不論對于個人還是單位,創(chuàng)新能力永遠是致勝之道??赡苡腥藭X得創(chuàng)新很難,我倒是覺得創(chuàng)新無外兩種方向:“無中生有”和學習借鑒。前者是創(chuàng)造以前沒有的技術、方法和思路,后者則是借鑒其他行業(yè)、其他學科的成果。學習借鑒同樣能給行業(yè)帶來變革和驚喜,我就有這樣的收獲。2009年我主持的“廣東臺山新村沙丘遺址考古發(fā)掘”項目獲得了“2007—2008年度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一等獎”。之所以獲獎,是因為我首次將古建測繪中已開始運用的三維激光掃描技術、數(shù)碼影像的正投影校正技術和設計行業(yè)的CAD矢量圖繪制技術運用于田野考古發(fā)掘,改進了沙丘遺址的發(fā)掘方法,并將多學科綜合研究運用于考古實踐。這種“拿來主義”的做法讓我的工作“事半功倍”,也讓我嘗到了創(chuàng)新的甜頭。后來,我到文物行政部門和博物館工作,同樣嘗試過將其他行業(yè)或者學科的成果運用于本職工作,也獲得了不少成果。所以,創(chuàng)新或許并不難,關鍵在于你有沒有想到或者愿不愿意去學習借鑒。
毛:您的體會是創(chuàng)新來源于主動發(fā)現(xiàn)、主動借鑒,以及對自己所在行業(yè)事業(yè)發(fā)展的提升。
魏:對的,創(chuàng)新是一個積累、加速的過程,如果帶動一批人一起去發(fā)現(xiàn)、借鑒新技術、新思想、新體制,就會形成良性循環(huán)。雖然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只要有一些人能夠跟隨前行,聚沙成塔,必然能推動我們的事業(yè)更好更快地發(fā)展。
(本次采訪由張蕾錄音、記錄并整理,采訪稿經(jīng)被采訪人審訂。)
(責任編輯:毛 穎;校對:張 蕾)
《中國書畫文物修復導則》出版
近日,由紙質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南京博物院)編著的《中國書畫文物修復導則》(以下簡稱《導則》)公開出版發(fā)行,這是目前已知中國第一部書畫文物修復專業(yè)工具書。
《導則》包括中國書畫文物修復導則、導則闡釋和操作案例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中國書畫文物修復導則”共三十條,概括與提煉了書畫修復完整的工作體系,讓讀者能夠快速了解書畫修復的管理要求、工作程序和技術規(guī)范。第二部分“中國書畫文物修復導則闡釋”采用了文字、表格、彩圖等多種表達形式,科學系統(tǒng)地解讀了書畫文物修復指導原則、實施規(guī)范以及應用實例的完整技術體系。第三部分“中國書畫文物修復操作案例”從南京博物院的修復實踐出發(fā),首次采用“保留原裱”、“還舊處理”、“重新裝裱”三種技術路線,分別呈現(xiàn)三件典型書畫文物完整的修復過程?!秾t》充分考慮了南北不同流派技法的不同,求同存異,提供了不同流派的技法供大家參考。
《導則》起源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項目“紙張保護:東亞紙張保護方法和紙張制造傳統(tǒng)”(2008—2012),南京博物院負責編寫項目的中國書畫修復部分。為此南京博物院專門成立了項目組,由院領導親自帶隊,成員包括書畫裝裱師、青年修復師、從事紙張保護技術研究的高學歷研究人員。全體同仁同心協(xié)力、歷經(jīng)數(shù)載,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調研和案例實驗,多次召開研討與咨詢會,聽取了專家的建議和指導,2016年上半年終于形成了階段性成果。為了使《導則》更全面、更廣泛地適用于行業(yè)從業(yè)人員,項目組在原有成果基礎上,增加了絹本書畫文物保護修復的內(nèi)容,同時在體例、內(nèi)容的編排上進行了優(yōu)化,既尊重傳統(tǒng)和技藝,又強調規(guī)范和程序。2017年3月《導則》完成修訂,形成正式成果并出版。《中國書畫文物修復導則》建立了中國書畫文物修復的工作指導體系,為修復人員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書畫文物修復技術規(guī)范,為學習書畫修復的學生提供了一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參考書。
(南京博物院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陳瀟俐)
Innovative Ideas and Practices of Large-Scale In-House Curated Special Museum Exhibitions in China:A Case Study of Guangdong Museum and An Interview with Director Wei Jun
WEI Jun1MAO Ying2
(1.Guangdong Museum,Guangzhou,Guangdong,510623;2.Nanjing Museum,Nanjing,Jiangsu,210016)
Museum exhibitions,large-scale special exhibitions that are curated in-house in particular,have been embracing an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 in the recent years.Guangdong Museum plans its special exhibitions themes and series based on its mission and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collec?tion strengths as well as public demands.The model of“curators in charge+team collaboration”is applied in its curatorial practices.Competition is used as an incentive to encourage curatorial talents and team col?laboration.The innovative ideas and practices of Guangdong Museum on marketing,education,visitors ex?perience,guided exhibition tours,exhibitions evaluation as well as independent curators,public funds,and others provide experiences and references for other Chinese museums in their curatorial work.
museums;large-scale in-house curated special exhibitions;curator-in-charge-system;marketing;guided exhibition tours;visitors experiences;independent curators;innovative ideas;Guangdong Museum;Wei Jun
G265
A
2017-09-08
魏 峻(1972—),男,廣東省博物館館長、研究館員,主要研究方向:史前及水下考古、博物館管理等。毛 穎(1966—),女,南京博物院研究館員,主要研究方向:文物與博物館學。